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业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次从金融资本思想的起源出发,从国外、国内两方面着手开展了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资本;经济增长;金融理论
一、金融资本思想的起源
金融资本的思想起源较早,其形成是一个基于社会分工需要的资本裂变过程。下文从马克思与恩格斯、拉法格与希法亭、列宁等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对金融资本思想的起源进行阐述[1]。
1.马克思与恩格斯等人对金融资本的研究
马克思与恩格斯等人是较早开展金融资本等方面的研究,在《资本论》这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中对金融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货币资金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认为,资本是在货币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产业资本逐渐兴起,并形成专业化分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资本形式。货币在推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促使经济不断发展升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资本的发展与信用制度密切相关。在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资本快速累积并出现垄断现象,这也是金融资本得以诞生的基础。马克思对于金融资本的研究为后人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直接决定着金融贸易的发展,但是当金融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生产起到支配作用。受时代发展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马克思与恩格斯没有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但是二人对于金融资本理论的阐述为后人做好了理论铺垫。
2.拉法格与希法亭等人对金融资本的研究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研究的基础上,法国思想家拉法格与奥地利经济学家希法亭对金融理论进行了完善和丰富。其中,拉法格通过对美国托拉斯垄断组织的研究,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资本与银行业必将联合起来,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尽管拉法格没有对金融资本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是已经认识到产业资本与银行业的融合是金融资本的关键所在。希法亭于1910年在《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金融资本的概念。希法亭指出信用和股份公司是金融资本形成的有利条件,基于此揭示了金融资产的形成过程。随着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股份公司为产业资本与银行业之间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希法亭指出所谓的金融资本指的是“归银行支配的和由产业资本使用的资本”,其中银行资本处于优势地位,可以看出希法亭通过研究揭示了金融资本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对马克思金融资本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3.列宁的金融资本研究
列宁在希法亭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资本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希法亭的认识不同,列宁认为金融资本产生的基础在于生产领域的垄断,金融资本的三个要素为增长到一定阶段的资本、功能不断集中的银行以及垄断资本。可以看出,要想发挥金融资本对产业转型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促进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另一方面要强化银行对经济的作用。列宁提出金融资本一旦形成,将会对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实现全面的统治。自上世纪70年代起,金融资本快速壮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
二、国外关于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概述
早在18世纪,国外经济学家针对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下文重点从经济增长理论、信用创造理论、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深化理論以及金融约束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2]。
1.经济增长理论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率与资本积累量呈正相关的变化关系。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资本由货币转化而成,随着资本的积累,国民财富也水涨船高,即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促进作用。新古典经济理论研究者首此提出了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索罗提出了储蓄、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认识对于后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从产业层面开展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贝克等人基于65个国家的产业面板数据深入研究,提出金融发展对融资依赖产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信用创造理论
魏克塞尔于十九世纪末提出在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货币会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熊彼特等人于1912年提出了创新理论,此处的创新指的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进而对经济结构进行革新,从而实现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为研发新技术企业家需要充足的资本,而银行能够满足企业家的贷款需求。银行通过筛选评估,选择合适的投资机会,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进而促进产业升级。可以看出该理论从信用的角度阐述了资本与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金融结构理论
金融结果理论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格利和肖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对银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是没有对金融结构进行明确的定义。戈德史密斯在格利和肖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明确提出了金融结构的理论,戈德史密斯指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构成了金融结构。戈德史密斯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是其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结构升级。此外,戈德史密斯在对比研究35个国家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4.金融深化理论
麦金农和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以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开展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并提出健全完善的金融制度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经济发展也会反过来促使金融机构改进服务质量。为了打破金融抑制造成的恶性循环,必须实行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认为推行金融深化改革有助于实现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产业成长之间的良性循环。麦金农和肖主张金融自由化,但是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因素的制约,其主张在发展中国家难以实施。 5.金融约束理论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赫尔曼等人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即对于发展中国来说,要想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政府需要采取利率控制、限制竞争等一系列政策,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约束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初期,政府对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看,金融约束理论的主张与金融深化理论相反,但是二者的目的都在于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三、国内关于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研究概述
在论述国外研究认识的基础上,下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对国内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3]。
1.宏观层面的研究
总体来说,我国关于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了宏观层面的研究。其中刘世锦于1996年提出金融改革、创新的根本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其中伍海华等人开展了金融对产业发展的研究。伍海华指出,银行型金融应该成为市场主导的金融模式,并建议我国选择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模式。范方志等人通过研究提出,金融抑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林毅夫以我国28省市资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银行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2.中观层面的研究
从中观层面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认识如下:罗美娟等人提出证券市场能够适应产业规模、资金需求结构、方式的变化,其发展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促进产业成长。林毅夫基于全球制造数据开展综合研究,证实了金融结构必须与产业规模相匹配的假设。叶耀明等学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长三角城市群、东三省、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实例验证了金融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蔡红艳等人从资本流动与各行业之間的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资本市场难以有效识别优势经济行业。马智利指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3.微观层面的研究
从微观层面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认识如下:胡明超基于江苏省实际数据论证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作用,前者的提升能够促进后者的优化,后者的优化反过来能够促进前者的提升。国晓丽基于北京市实际数据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双向因果的关系。
总体来说,国内研究多从国家、区域、省市等层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总体来说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后续研究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针对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晓杰, 刘文丽. 科技创新、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综述--兼论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000(010):11-16.
[2] 张磊. 浅谈技术创新、 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读 《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J]. 中国市场, 2019, 000(021):176,182.
[3] 郭晓蓓, 曹建海, 金辉. 中国民营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建议——基于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内生理论的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18, 000(011):1-7.
关键词:金融资本;经济增长;金融理论
一、金融资本思想的起源
金融资本的思想起源较早,其形成是一个基于社会分工需要的资本裂变过程。下文从马克思与恩格斯、拉法格与希法亭、列宁等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对金融资本思想的起源进行阐述[1]。
1.马克思与恩格斯等人对金融资本的研究
马克思与恩格斯等人是较早开展金融资本等方面的研究,在《资本论》这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中对金融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货币资金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认为,资本是在货币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产业资本逐渐兴起,并形成专业化分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资本形式。货币在推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促使经济不断发展升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资本的发展与信用制度密切相关。在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资本快速累积并出现垄断现象,这也是金融资本得以诞生的基础。马克思对于金融资本的研究为后人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直接决定着金融贸易的发展,但是当金融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生产起到支配作用。受时代发展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马克思与恩格斯没有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但是二人对于金融资本理论的阐述为后人做好了理论铺垫。
2.拉法格与希法亭等人对金融资本的研究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研究的基础上,法国思想家拉法格与奥地利经济学家希法亭对金融理论进行了完善和丰富。其中,拉法格通过对美国托拉斯垄断组织的研究,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资本与银行业必将联合起来,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尽管拉法格没有对金融资本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是已经认识到产业资本与银行业的融合是金融资本的关键所在。希法亭于1910年在《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金融资本的概念。希法亭指出信用和股份公司是金融资本形成的有利条件,基于此揭示了金融资产的形成过程。随着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股份公司为产业资本与银行业之间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希法亭指出所谓的金融资本指的是“归银行支配的和由产业资本使用的资本”,其中银行资本处于优势地位,可以看出希法亭通过研究揭示了金融资本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对马克思金融资本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3.列宁的金融资本研究
列宁在希法亭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资本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希法亭的认识不同,列宁认为金融资本产生的基础在于生产领域的垄断,金融资本的三个要素为增长到一定阶段的资本、功能不断集中的银行以及垄断资本。可以看出,要想发挥金融资本对产业转型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促进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另一方面要强化银行对经济的作用。列宁提出金融资本一旦形成,将会对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实现全面的统治。自上世纪70年代起,金融资本快速壮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
二、国外关于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概述
早在18世纪,国外经济学家针对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下文重点从经济增长理论、信用创造理论、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深化理論以及金融约束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2]。
1.经济增长理论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率与资本积累量呈正相关的变化关系。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资本由货币转化而成,随着资本的积累,国民财富也水涨船高,即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促进作用。新古典经济理论研究者首此提出了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索罗提出了储蓄、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认识对于后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从产业层面开展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贝克等人基于65个国家的产业面板数据深入研究,提出金融发展对融资依赖产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信用创造理论
魏克塞尔于十九世纪末提出在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货币会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熊彼特等人于1912年提出了创新理论,此处的创新指的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进而对经济结构进行革新,从而实现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为研发新技术企业家需要充足的资本,而银行能够满足企业家的贷款需求。银行通过筛选评估,选择合适的投资机会,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进而促进产业升级。可以看出该理论从信用的角度阐述了资本与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金融结构理论
金融结果理论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格利和肖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对银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是没有对金融结构进行明确的定义。戈德史密斯在格利和肖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明确提出了金融结构的理论,戈德史密斯指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构成了金融结构。戈德史密斯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是其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结构升级。此外,戈德史密斯在对比研究35个国家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4.金融深化理论
麦金农和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以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开展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并提出健全完善的金融制度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经济发展也会反过来促使金融机构改进服务质量。为了打破金融抑制造成的恶性循环,必须实行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认为推行金融深化改革有助于实现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产业成长之间的良性循环。麦金农和肖主张金融自由化,但是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因素的制约,其主张在发展中国家难以实施。 5.金融约束理论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赫尔曼等人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即对于发展中国来说,要想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政府需要采取利率控制、限制竞争等一系列政策,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约束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初期,政府对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看,金融约束理论的主张与金融深化理论相反,但是二者的目的都在于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三、国内关于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研究概述
在论述国外研究认识的基础上,下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对国内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3]。
1.宏观层面的研究
总体来说,我国关于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了宏观层面的研究。其中刘世锦于1996年提出金融改革、创新的根本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其中伍海华等人开展了金融对产业发展的研究。伍海华指出,银行型金融应该成为市场主导的金融模式,并建议我国选择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模式。范方志等人通过研究提出,金融抑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林毅夫以我国28省市资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银行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2.中观层面的研究
从中观层面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认识如下:罗美娟等人提出证券市场能够适应产业规模、资金需求结构、方式的变化,其发展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促进产业成长。林毅夫基于全球制造数据开展综合研究,证实了金融结构必须与产业规模相匹配的假设。叶耀明等学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长三角城市群、东三省、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实例验证了金融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蔡红艳等人从资本流动与各行业之間的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资本市场难以有效识别优势经济行业。马智利指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3.微观层面的研究
从微观层面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认识如下:胡明超基于江苏省实际数据论证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作用,前者的提升能够促进后者的优化,后者的优化反过来能够促进前者的提升。国晓丽基于北京市实际数据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双向因果的关系。
总体来说,国内研究多从国家、区域、省市等层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总体来说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后续研究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针对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晓杰, 刘文丽. 科技创新、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综述--兼论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000(010):11-16.
[2] 张磊. 浅谈技术创新、 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读 《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J]. 中国市场, 2019, 000(021):176,182.
[3] 郭晓蓓, 曹建海, 金辉. 中国民营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建议——基于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内生理论的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18, 000(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