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走进课堂之前必须做好的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每位教师的精力、能力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走合作之路——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首先,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一、认真组织,高度重视
集体备课是走合作之路,用集体智慧来完成一节课或一单元的备课,每位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形成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备课组成员都要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在各个环节中各抒己见,质疑、提问等。
二、集体备课以“写、议、改、补、记”五字方案为主线
集体备课通过五个环节层层推进,“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之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备课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为每一节课后的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写、议、改、补、记”使集体备课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
三、集体备课具体实施过程
1. 个人自备,就是“写”的阶段。
教师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由组长把教材内容按单元分配给每个成员,每位教师接受任务以后,在统览全册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所负责的单元教案。这就完成了单元备课的第一步,是集体备课的基础。
2. 集体研讨,就是“议”的阶段。
在教学某单元内容之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者其它固定时间,由主备者向备课组成员进行说课,主要是说内容(即教材基本内容)、说位置(即本内容在整册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前后联系)、说目标(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诸方面的目标)、说学生、说重难点、说措施、说教具、说学具、说每堂课的设计方案等。在说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质疑补充,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对关键问题可由组长组织讨论研究。不同教师提出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在此基础上,由主备者把教案进行充实完善,形成凝聚全组智慧的教学方案。这是单元集体备课的第二步,是核心。
3. 二次备课,就是“改”和“补”的阶段。
经过集体讨论完善以后的教案并不能照本宣科,还需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及个人教学风格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既是对别人的劳动成果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又是再次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是单元集体备课的关键。
4. 对教学效果的全面反思,就是记的阶段。
每节课后,备课组成员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备课组成员要对“议”阶段的改进建议、提出的措施、在课堂中落实的情况、效果等进行讨论和鉴定,对整堂课的实施过程、效果等诸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撰写教学后记,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
四、效果与收获
通过集体备课的实施,成员组教师工作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对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更加注重。平时讨论的多了,学习的多了,教师之间合作意识增强了,教研氛围浓了。
五、积极反思,积累经验
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包括:计划——教学行为——观察——反思,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众多在教学中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材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其意义重大可想而知。我们应持之以恒,长期做好这项工作。
一、认真组织,高度重视
集体备课是走合作之路,用集体智慧来完成一节课或一单元的备课,每位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形成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备课组成员都要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在各个环节中各抒己见,质疑、提问等。
二、集体备课以“写、议、改、补、记”五字方案为主线
集体备课通过五个环节层层推进,“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之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备课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为每一节课后的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写、议、改、补、记”使集体备课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
三、集体备课具体实施过程
1. 个人自备,就是“写”的阶段。
教师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由组长把教材内容按单元分配给每个成员,每位教师接受任务以后,在统览全册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所负责的单元教案。这就完成了单元备课的第一步,是集体备课的基础。
2. 集体研讨,就是“议”的阶段。
在教学某单元内容之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者其它固定时间,由主备者向备课组成员进行说课,主要是说内容(即教材基本内容)、说位置(即本内容在整册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前后联系)、说目标(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诸方面的目标)、说学生、说重难点、说措施、说教具、说学具、说每堂课的设计方案等。在说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质疑补充,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对关键问题可由组长组织讨论研究。不同教师提出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在此基础上,由主备者把教案进行充实完善,形成凝聚全组智慧的教学方案。这是单元集体备课的第二步,是核心。
3. 二次备课,就是“改”和“补”的阶段。
经过集体讨论完善以后的教案并不能照本宣科,还需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及个人教学风格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既是对别人的劳动成果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又是再次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是单元集体备课的关键。
4. 对教学效果的全面反思,就是记的阶段。
每节课后,备课组成员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备课组成员要对“议”阶段的改进建议、提出的措施、在课堂中落实的情况、效果等进行讨论和鉴定,对整堂课的实施过程、效果等诸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撰写教学后记,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
四、效果与收获
通过集体备课的实施,成员组教师工作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对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更加注重。平时讨论的多了,学习的多了,教师之间合作意识增强了,教研氛围浓了。
五、积极反思,积累经验
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包括:计划——教学行为——观察——反思,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众多在教学中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材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其意义重大可想而知。我们应持之以恒,长期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