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内高校快速扩张,一大批新晋本科院校进入国内的高等教育领域。但在同时,这些新晋的本科院校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正确分析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是顺利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
关键词: 新晋本科院校 学习困难 原因分析
一、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规模和层次都得到了本质性的提升,这不仅体现在高校扩张带来的大学生规模扩大,还随之出现了一大批新晋的本科院校。这些新晋本科院校前身大多为专科学校或地方的师范院校,通过师资与硬件的投入,资源的整合,以及生源的拓展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质变,跨入了本科院校的行列。但这类新晋院校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困难,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生源质量的问题。这些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师资及其他校园硬件建设可以通过资金投入解决,而生源的质量由于高校扩招而受到一定影响,一些老教师甚至反映新招的本科生还不如原来的专科生,更何况本科教育的学习目标本就高于专科教育。结果就是学生不能适应本科教育的学习要求,出现大面积的学习困难现象。
由于高等院校并非一个完全标准化的教育机构,即使在普遍性的进行高校评估之后仍然如此,即在实际的教学运作中,高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其教学标准。这给予大学以相当的灵活性,同时也导致其面对大范围学习困难容易做出妥协性的调整,即通过降低教学要求和标准,实现学生培养过程的“正常”进行。这无疑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也成为困扰新晋本科院校整体实力提升的顽症。与传统高校学困生的偶发性特点不同的是,新晋高校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相当普遍,足以导致一些课程大纲中的学习目标无法实现。其源头也并非完全来自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客观地从多方面认识其来源与表现。
二、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成就动机是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心理因素。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发现,对成就的需要可以促使人积极进取,这种成就需要是一种希望做到最好、争取成功的需要,它会驱使人对任务产生强烈的动机,并对成功感到强烈的喜悦,从而使人不惧艰险,保持上进之心。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在教育界极受重视,被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因素之一。而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同学都提到他们的校园学习生活如何“艰辛”,认为自己一天到晚忙着做实验或者做作业或查资料等太辛苦,虽然辛苦后把任务完成了,但这样的生活太辛苦,太无聊了,这根本不是他们想要的大学生活。当被问到忙完一天看到自己收获时是否觉得很有成就感,答,否,只有辛苦一种感觉在心中。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这主要源于他们成就动机较低。行为若没有相应的动机支撑,这种行为就纯粹变成“被逼无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会“艰辛无比”,最终也不会因为某种目标的实现而强化这一学习行为。不仅不会强化,反而会产生对这一学习行为的反感和厌倦,从而引起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其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错误也是导致成绩不良的重要原因。例如很多学生还没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规划的习惯,一些学生甚至根本就不认为学习任务是大学活动的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学生只有树立了长远目标后,才能据此制定短期目标,之后才能规划自己的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但许多学生从来没想过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也不知道设定人生目标对自己的好处,甚至认为没有人生目标无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根深蒂固。
此外,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落后,学习较依赖老师的问题也在新晋本科院校中十分突出。在高校课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普遍处于小学阶段的水平。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的计划,缺乏对自己时间的科学管理和安排,缺乏一些必要的记忆策略,逻辑推理能力也没能很好地得到训练,其后果也是明显的,就是学生不能适应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特点。这也是很多老教师感叹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越来越不会读书的原因。
最后,学生元认知能力低下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的重要原因。元认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对学习这一认知过程的了解、监控、反思。这是影响个人学习效果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能达到何种学习水平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就是元认知水平,因为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多数人的元认知能力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意识到并自己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训练得以提升的,如果学生不能自我提升元认知能力,就直接阻碍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元认知能力方面的欠缺似乎是国内教育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的关注焦点。关于大学生元认知在其学业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但在如何提升大学生元认知水平上还没有针对性的对策,这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学校及环境的原因
通过对一些新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笔者还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一新生的学习气氛,学习风气要比其他年级好,反而进入大二之后,学风不如大一时候那么好。就是说,学生来到大学后,经过一年的适应与学习,居然变得更加不爱学习了。一些基础学科的学业水平甚至在大二出现大面积的倒退。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很多新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后受到老生的影响可能是较负面的。同优良的学习作风一样,不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延续下来。
另外,教师未能正确激励和管理学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任课教师普遍将工作目标定位于讲授知识,而专职辅导员往往存在师生对比悬殊的问题,通常只能以日常纪律管理及学生活动为工作中心,对于普遍的学习动机缺乏、兴趣低落的问题无暇顾及。然而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新晋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此事实面前,高校的教学系统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地运转,就不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显然是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而作为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教学标准的高校教师,往往宁愿通过降低教学和考核要求迁就广泛的学习困难,形成了每级的分数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学生学得越来越少,考试越来越简单的恶性循环。此外,教学中还普遍缺乏对动机和兴趣的激励,没有针对学习策略的辅导,价值观教育的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倦怠之心。
此外,一些环境原因也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有影响,如经济状况、单亲家庭等。已有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可能存在更多的困难,中途辍学的概率更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一般学生更差[1]。
三、结语
很多新晋本科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进入大学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之前的基础教育阶段和家庭环境中就已经逐渐出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大多属于非智力因素。比如很多学生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即消极地面对生活,经常没有意志力去战胜困境,过度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这些特点已经成为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其性格上的这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且,由于成年人的性格和学习行为塑造过程相对较慢,因此教师应该有不急于求成的思想准备,才能避免急功近利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何莹,赵永乐.西南地区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J].红学学院学报,2008,5:107-110.
基金项目:本文受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资助(2010C071)。
关键词: 新晋本科院校 学习困难 原因分析
一、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规模和层次都得到了本质性的提升,这不仅体现在高校扩张带来的大学生规模扩大,还随之出现了一大批新晋的本科院校。这些新晋本科院校前身大多为专科学校或地方的师范院校,通过师资与硬件的投入,资源的整合,以及生源的拓展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质变,跨入了本科院校的行列。但这类新晋院校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困难,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生源质量的问题。这些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师资及其他校园硬件建设可以通过资金投入解决,而生源的质量由于高校扩招而受到一定影响,一些老教师甚至反映新招的本科生还不如原来的专科生,更何况本科教育的学习目标本就高于专科教育。结果就是学生不能适应本科教育的学习要求,出现大面积的学习困难现象。
由于高等院校并非一个完全标准化的教育机构,即使在普遍性的进行高校评估之后仍然如此,即在实际的教学运作中,高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其教学标准。这给予大学以相当的灵活性,同时也导致其面对大范围学习困难容易做出妥协性的调整,即通过降低教学要求和标准,实现学生培养过程的“正常”进行。这无疑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也成为困扰新晋本科院校整体实力提升的顽症。与传统高校学困生的偶发性特点不同的是,新晋高校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相当普遍,足以导致一些课程大纲中的学习目标无法实现。其源头也并非完全来自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客观地从多方面认识其来源与表现。
二、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成就动机是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心理因素。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发现,对成就的需要可以促使人积极进取,这种成就需要是一种希望做到最好、争取成功的需要,它会驱使人对任务产生强烈的动机,并对成功感到强烈的喜悦,从而使人不惧艰险,保持上进之心。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在教育界极受重视,被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因素之一。而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同学都提到他们的校园学习生活如何“艰辛”,认为自己一天到晚忙着做实验或者做作业或查资料等太辛苦,虽然辛苦后把任务完成了,但这样的生活太辛苦,太无聊了,这根本不是他们想要的大学生活。当被问到忙完一天看到自己收获时是否觉得很有成就感,答,否,只有辛苦一种感觉在心中。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这主要源于他们成就动机较低。行为若没有相应的动机支撑,这种行为就纯粹变成“被逼无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会“艰辛无比”,最终也不会因为某种目标的实现而强化这一学习行为。不仅不会强化,反而会产生对这一学习行为的反感和厌倦,从而引起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其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错误也是导致成绩不良的重要原因。例如很多学生还没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规划的习惯,一些学生甚至根本就不认为学习任务是大学活动的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学生只有树立了长远目标后,才能据此制定短期目标,之后才能规划自己的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但许多学生从来没想过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也不知道设定人生目标对自己的好处,甚至认为没有人生目标无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根深蒂固。
此外,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落后,学习较依赖老师的问题也在新晋本科院校中十分突出。在高校课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普遍处于小学阶段的水平。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的计划,缺乏对自己时间的科学管理和安排,缺乏一些必要的记忆策略,逻辑推理能力也没能很好地得到训练,其后果也是明显的,就是学生不能适应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特点。这也是很多老教师感叹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越来越不会读书的原因。
最后,学生元认知能力低下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的重要原因。元认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对学习这一认知过程的了解、监控、反思。这是影响个人学习效果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能达到何种学习水平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就是元认知水平,因为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多数人的元认知能力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意识到并自己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训练得以提升的,如果学生不能自我提升元认知能力,就直接阻碍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元认知能力方面的欠缺似乎是国内教育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的关注焦点。关于大学生元认知在其学业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但在如何提升大学生元认知水平上还没有针对性的对策,这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学校及环境的原因
通过对一些新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笔者还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一新生的学习气氛,学习风气要比其他年级好,反而进入大二之后,学风不如大一时候那么好。就是说,学生来到大学后,经过一年的适应与学习,居然变得更加不爱学习了。一些基础学科的学业水平甚至在大二出现大面积的倒退。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很多新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后受到老生的影响可能是较负面的。同优良的学习作风一样,不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延续下来。
另外,教师未能正确激励和管理学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任课教师普遍将工作目标定位于讲授知识,而专职辅导员往往存在师生对比悬殊的问题,通常只能以日常纪律管理及学生活动为工作中心,对于普遍的学习动机缺乏、兴趣低落的问题无暇顾及。然而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新晋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此事实面前,高校的教学系统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地运转,就不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显然是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而作为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教学标准的高校教师,往往宁愿通过降低教学和考核要求迁就广泛的学习困难,形成了每级的分数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学生学得越来越少,考试越来越简单的恶性循环。此外,教学中还普遍缺乏对动机和兴趣的激励,没有针对学习策略的辅导,价值观教育的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倦怠之心。
此外,一些环境原因也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有影响,如经济状况、单亲家庭等。已有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可能存在更多的困难,中途辍学的概率更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一般学生更差[1]。
三、结语
很多新晋本科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进入大学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之前的基础教育阶段和家庭环境中就已经逐渐出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大多属于非智力因素。比如很多学生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即消极地面对生活,经常没有意志力去战胜困境,过度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这些特点已经成为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其性格上的这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且,由于成年人的性格和学习行为塑造过程相对较慢,因此教师应该有不急于求成的思想准备,才能避免急功近利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何莹,赵永乐.西南地区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J].红学学院学报,2008,5:107-110.
基金项目:本文受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资助(2010C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