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口碑与影响、具有特定质量水准与文化底蕴及识别符号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学校品牌建设属于学校发展的战略管理,从学校改进的工具价值来看,塑造学校品牌属于工具价值中战略层面的价值。
在“学校改进的特征与价值取向”(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11期)一文中,作者对学校改进a的涵义、特征与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本文进一步分析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独特性。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涵义与特征
1966年科尔曼(Cole-Man)及其同事所做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报告,引发了人们对学校效能的思考,掀起了政府、专家、教育工作者等对学校教育的反思,激发了世界范围的学校效能研究,学校效能研究也引发了持久的学校改进研究与实践运动。因此,早期的学校改进行动主要是针对薄弱学校(或者是失败学校),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学改进,之后是针对薄弱学校进行整体改进。如英国针对农村不发达地区所进行的“教育行动区计划”,对处境不利的城市中心区所进行的“城市优异计划”都是针对薄弱学校所进行的整体改进;美国跃进学校计划(Accelerated School)也是一项专为改进薄弱学校发起的计划。后来人们在认识上把学校改进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改进来促进学校的发展的。因此,不仅是薄弱校,任何学校都需要根据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发动学校改进。这样,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改进不仅是针对薄弱学校,而且对一般学校乃至于对质量很好的学校也进行学校改进,如香港的“优质学校改进计划(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QSIP(2004-2009))”就有对不错的学校所进行的改进行动。
我们开展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是对一般校乃至于质量很好的学校的改进,旨在塑造学校品牌。进行该项研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实践需求与课题研究需求。
关于实践需求,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源于目前我国学校发展的实践环境。作者曾经指出,目前我国学校行走在品牌竞争之路上,教育消费者对学校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强,小康社会对中小学学校品牌塑造也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教育处于变革之中也为学校品牌塑造提供了时机,学校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学校品牌间的较量。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还是教育消费者(学生与家长)都对学校塑造品牌寄予厚望。
正是由于教育实践界对学校品牌的追求,需要理论界进行研究。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直接源于两个课题:一个是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院长陈丽教授主持的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学校品牌策划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已经于2009年结题);另一个是北京教育学院方中雄副院长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资助经费类重点课题“品牌塑造与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AHA06117)”。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就是在这两个课题研究中提出来的,本文对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特征与价值取向进行分析。
学校改进是一种针对学校发展的问题,有计划地变革学校内外部运行要素、方式与理念,使学校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向理想目标发展的渐进性持续努力过程。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一种诊断学校品牌建设问题,有计划变革学校内外部运行因素、方式与理念,使其向着学校品牌建设目标发展的渐进性持续努力的过程。
如果说基础薄弱校的改进目的主要是一般问题的解决,使学校“达标”或者说薄弱学校的改进主要目的是使学校“合格”,那么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所针对的学校是一般学校或者是优质学校,改进所针对的问题不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而是学校向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改进的直接目标指向是塑造学校品牌。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特征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也具备学校改进的一般特征,如具备主观性、渐进性、持续性、复杂性、理想性特征(详见“学校改进的特征与价值取向分析”一文),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学校发展的全局性改进,具有战略性
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口碑与影响、具有特定质量水准与文化底蕴及识别符号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进行学校品牌建设属于学校发展的战略管理,已经突破学校具体事务管理范畴,需要对学校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学校品牌定位,根据学校品牌定位,设计或修订学校品牌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形象系统,并设计实施策略、重点与阶段。可以看出品牌塑造是关于学校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不是学校的局部改进,也不是停留在学校一般具体问题的改进,而是对学校发展进行全局性、长远性改进,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学校发展进行谋划与设计,因此,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具有战略性。从学校改进的工具价值来看,塑造学校品牌属于工具价值中战略层面的价值。
二、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学校发展的整体性改进,具有系统复杂性
虽然学校改进也有学校的整体改进,尤其是进入本世纪后,许多国家发起的学校改进都是整体性改进,旨在提高学校整体质量,但由于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涉及到学校整体发展,需要改进的因素涉及到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具有系统复杂性。
1.同一系统内的改进的复杂性。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有多个子系统,每个系统的改进都很复杂。如学校品牌理念系统的改进,既涉及到理念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的组成问题,又涉及到这些要素的内在关系的问题。同时,在改进学校品牌理念系统的过程中,还涉及到新旧理念的冲突解决问题、新理念如何内化为学校的行为指导问题等等,这种复杂性对改进的发动者与实施者提出了较高的理性要求,需要认识到改进的复杂性,摒弃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及对改进的线性路径的期待。不是说有了好的改进设想,就自然而然地按设计达成预期设想,而是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非线性地实现预期设想,乃至于改变了预期设想。
2.不同系统间的复杂联系。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涉及多个系统的改进,不仅每一个系统的改进具有复杂性,而且而这些系统之间也具有复杂的联系,如理念系统对行为系统与形象系统的指导作用;再如行为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改进问题,教学系统、德育系统、校本培训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具体的改进中需要统筹协调,尽量使各子系统协调,发挥相互支撑作用,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在塑造学校品牌过程中发挥合力。
三、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学校发展的综合性改进,具有内涵提升与外在传播的统一性。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综合性改进,既要考虑品牌的内部塑造,又要考虑品牌的外在传播。学校品牌的内部塑造,如确立学校品牌理念,改进学校品牌行为,修正学校品牌形象,从而提升学校品相、品质与品位,这是学校品牌塑造的基础与关键。但是,学校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统一体,光有内涵的提升在当今竞争的时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学校的品质、品位等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也是品牌发展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品牌传播能够为学校品牌发展争取社会资源,能够提高学校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具有内涵提升与外在传播的统一性,强调在改进学校内部质量与文化的同时,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品牌传播。
处于品牌发展不同阶段的学校,在品牌塑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品牌传播的策略与具体措施是不同的,如处于成长期学校品牌,其品牌内涵与核心价值观等已经确立,内部基本认同学校品牌塑造策略与措施,并产生一些不错的业绩。其传播侧重于品牌深度推广,主要是提高美誉度,同时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该时期学校品牌传播的策略主要有:
一是联手强者策略。成长期的学校品牌需要与强者联手,通过与强者沟通,一方面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拓展视野,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办学追求。
运用该策略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其一,与国内外知名学校沟通,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让学校在高水平办学的学校团体中去发展,这样,有利于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地位。其二,注重与大学、学会等研究机构的密切联系,采取学习、双赢的态度与措施来具体进行合作。其三,注重运用权威媒体来提升传播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二是口碑传播策略。其一,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发挥家长的口碑传播作用。其二,通过与社区多种形式的沟通,发挥社区的口碑传播作用。其三,通过与同行交流,发挥同行口碑的传播作用。
四、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具有长期性
学校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过程更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主要原因是学校品牌形成需要过程,而且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对于处于品牌培育期的学校,三年时间往往是学校品牌初步确立,如品牌理念初步确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学校品牌文化初步形成,但如果这时就停止品牌塑造的话,学校品牌发展很可能一直处于培育期,甚至倒退到改进前的水平。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推进改进。但是,前面介绍了Gray等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能够保证学校改进持续上升的时间多为3年,超过3年的改进往往其发展趋势发生逆转。鉴于此,在具体的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中一定要进行改进任务的阶段性分解,在第四年,应采取新的措施、策略来激发改进的动力、热情,从而使改进依然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为学校品牌向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动力与策略支持。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价值取向
学校改进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终极价值,发动者采取的路径、措施可能不同。有的是基于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改进,有的是基于学校整体的提升。基于学校整体提升的改进在操作上路径也有所不同。有的是把学校整体分为几大部分,对几大部分分别进行改进,该种路径虽然把学校作为整体对待,但是仍然是从具体工作板块来进行改进,尚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而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改进路径强调从战略层面来整体设计学校发展,改进的直接目标是塑造学校品牌,从系统观、整体观出发。学校品牌塑造分内部塑造与外在传播两大方面,品牌的内部塑造是在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做什么样的品牌即品牌定位,围绕品牌定位,设计学校品牌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形象系统,修订完善每个系统的要素构成,设计落实每个系统要求的具体措施,设计完之后就是实施即品牌培育过程。学校品牌的外部传播是把学校品牌塑造中的策略、措施、取得的成绩等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理解、支持学校品牌塑造活动,可以看出,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路径体现出战略性、系统性、全面性与可操作性。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仍然属于学校改进,其终极价值取向亦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这点是无容置疑。任何学校品牌塑造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高品质、高品位的学习条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那种认为塑造学校品牌就是做花架子,就是包装学校的看法与做法本身体现了对学校品牌塑造的误解,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与做法。无论是学校品牌定位、品牌设计,还是品牌培育、品牌维护与创新、品牌传播都是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优美、学习高效、文化底蕴浓厚的育人场所,是通过提升学校整体品质来促进学生发展的。
因此,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终极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只是在如何实现终极价值的工具价值上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凸显了自身的独特之处,强调了战略层面的工具价值的达成即通过塑造学校品牌来达成终极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工具价值即具体问题的解决,这是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不同于其他的学校改进重要之处。这种不同使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复杂性、难度要远远大于一般问题解决式的学校改进,对改进的发动者、实施者提出更高的素养要求。
(责任编校:白水)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品牌塑造与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课题副组长。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品牌塑造与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成果之一。
在“学校改进的特征与价值取向”(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11期)一文中,作者对学校改进a的涵义、特征与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本文进一步分析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独特性。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涵义与特征
1966年科尔曼(Cole-Man)及其同事所做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报告,引发了人们对学校效能的思考,掀起了政府、专家、教育工作者等对学校教育的反思,激发了世界范围的学校效能研究,学校效能研究也引发了持久的学校改进研究与实践运动。因此,早期的学校改进行动主要是针对薄弱学校(或者是失败学校),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学改进,之后是针对薄弱学校进行整体改进。如英国针对农村不发达地区所进行的“教育行动区计划”,对处境不利的城市中心区所进行的“城市优异计划”都是针对薄弱学校所进行的整体改进;美国跃进学校计划(Accelerated School)也是一项专为改进薄弱学校发起的计划。后来人们在认识上把学校改进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改进来促进学校的发展的。因此,不仅是薄弱校,任何学校都需要根据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发动学校改进。这样,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改进不仅是针对薄弱学校,而且对一般学校乃至于对质量很好的学校也进行学校改进,如香港的“优质学校改进计划(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QSIP(2004-2009))”就有对不错的学校所进行的改进行动。
我们开展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是对一般校乃至于质量很好的学校的改进,旨在塑造学校品牌。进行该项研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实践需求与课题研究需求。
关于实践需求,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源于目前我国学校发展的实践环境。作者曾经指出,目前我国学校行走在品牌竞争之路上,教育消费者对学校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强,小康社会对中小学学校品牌塑造也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教育处于变革之中也为学校品牌塑造提供了时机,学校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学校品牌间的较量。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还是教育消费者(学生与家长)都对学校塑造品牌寄予厚望。
正是由于教育实践界对学校品牌的追求,需要理论界进行研究。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直接源于两个课题:一个是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院长陈丽教授主持的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学校品牌策划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已经于2009年结题);另一个是北京教育学院方中雄副院长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资助经费类重点课题“品牌塑造与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AHA06117)”。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就是在这两个课题研究中提出来的,本文对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特征与价值取向进行分析。
学校改进是一种针对学校发展的问题,有计划地变革学校内外部运行要素、方式与理念,使学校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向理想目标发展的渐进性持续努力过程。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一种诊断学校品牌建设问题,有计划变革学校内外部运行因素、方式与理念,使其向着学校品牌建设目标发展的渐进性持续努力的过程。
如果说基础薄弱校的改进目的主要是一般问题的解决,使学校“达标”或者说薄弱学校的改进主要目的是使学校“合格”,那么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所针对的学校是一般学校或者是优质学校,改进所针对的问题不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而是学校向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改进的直接目标指向是塑造学校品牌。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特征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也具备学校改进的一般特征,如具备主观性、渐进性、持续性、复杂性、理想性特征(详见“学校改进的特征与价值取向分析”一文),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学校发展的全局性改进,具有战略性
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口碑与影响、具有特定质量水准与文化底蕴及识别符号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进行学校品牌建设属于学校发展的战略管理,已经突破学校具体事务管理范畴,需要对学校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学校品牌定位,根据学校品牌定位,设计或修订学校品牌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形象系统,并设计实施策略、重点与阶段。可以看出品牌塑造是关于学校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不是学校的局部改进,也不是停留在学校一般具体问题的改进,而是对学校发展进行全局性、长远性改进,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学校发展进行谋划与设计,因此,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具有战略性。从学校改进的工具价值来看,塑造学校品牌属于工具价值中战略层面的价值。
二、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学校发展的整体性改进,具有系统复杂性
虽然学校改进也有学校的整体改进,尤其是进入本世纪后,许多国家发起的学校改进都是整体性改进,旨在提高学校整体质量,但由于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涉及到学校整体发展,需要改进的因素涉及到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具有系统复杂性。
1.同一系统内的改进的复杂性。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有多个子系统,每个系统的改进都很复杂。如学校品牌理念系统的改进,既涉及到理念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的组成问题,又涉及到这些要素的内在关系的问题。同时,在改进学校品牌理念系统的过程中,还涉及到新旧理念的冲突解决问题、新理念如何内化为学校的行为指导问题等等,这种复杂性对改进的发动者与实施者提出了较高的理性要求,需要认识到改进的复杂性,摒弃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及对改进的线性路径的期待。不是说有了好的改进设想,就自然而然地按设计达成预期设想,而是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非线性地实现预期设想,乃至于改变了预期设想。
2.不同系统间的复杂联系。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涉及多个系统的改进,不仅每一个系统的改进具有复杂性,而且而这些系统之间也具有复杂的联系,如理念系统对行为系统与形象系统的指导作用;再如行为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改进问题,教学系统、德育系统、校本培训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具体的改进中需要统筹协调,尽量使各子系统协调,发挥相互支撑作用,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在塑造学校品牌过程中发挥合力。
三、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学校发展的综合性改进,具有内涵提升与外在传播的统一性。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综合性改进,既要考虑品牌的内部塑造,又要考虑品牌的外在传播。学校品牌的内部塑造,如确立学校品牌理念,改进学校品牌行为,修正学校品牌形象,从而提升学校品相、品质与品位,这是学校品牌塑造的基础与关键。但是,学校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统一体,光有内涵的提升在当今竞争的时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学校的品质、品位等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也是品牌发展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品牌传播能够为学校品牌发展争取社会资源,能够提高学校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具有内涵提升与外在传播的统一性,强调在改进学校内部质量与文化的同时,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品牌传播。
处于品牌发展不同阶段的学校,在品牌塑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品牌传播的策略与具体措施是不同的,如处于成长期学校品牌,其品牌内涵与核心价值观等已经确立,内部基本认同学校品牌塑造策略与措施,并产生一些不错的业绩。其传播侧重于品牌深度推广,主要是提高美誉度,同时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该时期学校品牌传播的策略主要有:
一是联手强者策略。成长期的学校品牌需要与强者联手,通过与强者沟通,一方面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拓展视野,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办学追求。
运用该策略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其一,与国内外知名学校沟通,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让学校在高水平办学的学校团体中去发展,这样,有利于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地位。其二,注重与大学、学会等研究机构的密切联系,采取学习、双赢的态度与措施来具体进行合作。其三,注重运用权威媒体来提升传播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二是口碑传播策略。其一,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发挥家长的口碑传播作用。其二,通过与社区多种形式的沟通,发挥社区的口碑传播作用。其三,通过与同行交流,发挥同行口碑的传播作用。
四、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具有长期性
学校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过程更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主要原因是学校品牌形成需要过程,而且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对于处于品牌培育期的学校,三年时间往往是学校品牌初步确立,如品牌理念初步确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学校品牌文化初步形成,但如果这时就停止品牌塑造的话,学校品牌发展很可能一直处于培育期,甚至倒退到改进前的水平。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推进改进。但是,前面介绍了Gray等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能够保证学校改进持续上升的时间多为3年,超过3年的改进往往其发展趋势发生逆转。鉴于此,在具体的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中一定要进行改进任务的阶段性分解,在第四年,应采取新的措施、策略来激发改进的动力、热情,从而使改进依然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为学校品牌向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动力与策略支持。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价值取向
学校改进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终极价值,发动者采取的路径、措施可能不同。有的是基于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改进,有的是基于学校整体的提升。基于学校整体提升的改进在操作上路径也有所不同。有的是把学校整体分为几大部分,对几大部分分别进行改进,该种路径虽然把学校作为整体对待,但是仍然是从具体工作板块来进行改进,尚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而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改进路径强调从战略层面来整体设计学校发展,改进的直接目标是塑造学校品牌,从系统观、整体观出发。学校品牌塑造分内部塑造与外在传播两大方面,品牌的内部塑造是在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做什么样的品牌即品牌定位,围绕品牌定位,设计学校品牌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形象系统,修订完善每个系统的要素构成,设计落实每个系统要求的具体措施,设计完之后就是实施即品牌培育过程。学校品牌的外部传播是把学校品牌塑造中的策略、措施、取得的成绩等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理解、支持学校品牌塑造活动,可以看出,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路径体现出战略性、系统性、全面性与可操作性。
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仍然属于学校改进,其终极价值取向亦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这点是无容置疑。任何学校品牌塑造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高品质、高品位的学习条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那种认为塑造学校品牌就是做花架子,就是包装学校的看法与做法本身体现了对学校品牌塑造的误解,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与做法。无论是学校品牌定位、品牌设计,还是品牌培育、品牌维护与创新、品牌传播都是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优美、学习高效、文化底蕴浓厚的育人场所,是通过提升学校整体品质来促进学生发展的。
因此,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终极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只是在如何实现终极价值的工具价值上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凸显了自身的独特之处,强调了战略层面的工具价值的达成即通过塑造学校品牌来达成终极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工具价值即具体问题的解决,这是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不同于其他的学校改进重要之处。这种不同使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的复杂性、难度要远远大于一般问题解决式的学校改进,对改进的发动者、实施者提出更高的素养要求。
(责任编校:白水)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品牌塑造与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课题副组长。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品牌塑造与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