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3日,这是巴黎的一个寻常周五。和以往的无数日子一样,象征这座城市的埃菲尔铁塔灯光闪耀,塞纳河的轮船停靠岸旁,脸孔、肤色各异的年轻人聚集在草坪,边喝酒边等待整点时刻塔灯变换颜色。
当地时间晚9点20分左右,这种寻常被打破。在街道、剧场、咖啡馆、餐厅、体育场,7处地方响起枪声和爆炸声,恐怖袭击令至少153人丧生。
浪漫之都,在“黑色星期五”一夜之间,成了恐惧之城。
球场外的爆炸
法国时间11月13日晚9点,留学生许泽臣和他的朋友们已赶到了法兰西大球场。
球场位于巴黎北部郊区的圣德尼小镇,夜里的天气并不理想,寒风阵阵。尽管如此,法国队和上届世界杯冠军德国队的友谊赛,仍然吸引了6万多名观众在此聚集,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在其中。
由于奥朗德也在现场看球,现场安保很严密,法国宪兵也在场外巡逻。
虽然总统也在观赛,但上半场进行得异常乏味,两队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进攻,许泽臣和无聊的球迷们自嗨,玩起了人浪游戏。
这场大战的第17分钟,场外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巨响——急促、短暂。
在球赛的电视转播里,这声巨响显然并未引起多少骚动。现场的许泽臣,也以为只是场外的“枪声”,没有在意。随着法国队节奏加快,观众对于比赛的热情重新燃起。
仅仅是10分钟后,第二声巨响再次袭来。许泽臣身旁的法国小球迷被吓得赶紧捂住耳朵,场上球员们有过那么一两秒的停顿,观众席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嗡嗡”声,那是球迷们在惊呼和议论:到底发生了什么?
许泽臣回忆,中场休息的15分钟里,现场也没有任何异样,小游戏和抽奖活动都在继续。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不了解情况,爆炸发生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中场休息时就迅速撤离了法兰西球场。
下半场,许泽臣的手机上收到一条来自朋友的询问:“球场那有两起爆炸,你没事吧?”他才了解,球场外已经发生了两起自杀式的恐怖主义袭击。
此时球赛已经结束,他希望早点离开。刚踏到场外时,前面的人群开始骚动,随后全部朝许泽臣所在的方向反涌过来,其中还有人大呼“救命”。
他说当时脑补出的第一个画面,是几个蒙面恐怖分子,手端AK-47,向人群扫射的情景,然后第二个念头,就是一个字一一逃。他和朋友最终被困在看台之上。
此时的法兰西球场,已经不是热情球迷的海洋,四处哭喊声一片,人群陷入极大的恐惧之中。
据法新社报道,第二起爆炸是一起自杀式爆炸,一名恐怖分子在未能进入球场后,引爆了身上的炸弹,自杀身亡。第三起爆炸发生于体育场边缘的一家麦当劳餐厅。
扫射“小柬埔寨”
对这座城市的袭击并未和爆炸声一道结束。在当晚9点20分到10点的40分钟里,几乎每隔几分钟,巴黎市区的某一处,就会响起起伏的枪声。
21点25分,比夏街枪击;21点29分,共和国大街枪击;21点38分,夏尔诺街枪击;21点43分,伏尔泰街253号爆炸;21点49分,巴塔克兰剧场枪击,接着爆炸;22点,博马歇街枪击。
赖赞一夜未眠。这位在法国发展的男演员兼制片人,躲在巴黎朋友的一处办公室内,不敢出门。他的团队里,4位同伴在4个不同的地点遭遇恐怖袭击,让他异常恐惧。
原本在巴黎市中心“HALLLES”和朋友吃饭的他,听说附近发生枪击案,并未惊慌失措。但打算买单离开时,身后就传来枪声,他只能跑到附近的一处旧仓库内躲起来。他的副导演,在另一处酒吧遭遇恐怖袭击,因躲在最里边,逃过一劫。
阿里贝尔路上的人们并没有这么幸运,“小柬埔寨”(Le Petit Cambodge)餐厅里,正在用餐的夏洛特·布雷沃和她的朋友听到一阵阵猛烈的枪击声。只是一瞬间,大量的玻璃碎片从窗户外飞进了餐厅。
四处躲闪的夏洛特·布雷沃在慌乱中抓住了一个女人的手臂,对方却没有回应,她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女人胸部被子弹击中,浑身是血。
这里枪击持续的时间如此长,一度让住在附近的皮埃尔·蒙福特十分困惑。他听到持续了整整30秒的“砰砰”声,“我们当时还以为是烟火”。
在小柬埔寨餐厅隔壁工作的华人阿辉,一开始也以为谁在放鞭炮,转头一看,4个黑衣年轻男子每人手持一把AK-47,对着小柬埔寨餐厅一阵扫射。
“袭击者靠着一辆黑色的小汽车,没有蒙面,说些什么我听不清楚,只想着逃命。”阿辉说,自己距离袭击者不足10米,感觉枪就在眼前,这两分钟太恐怖了,一瞬间发生太多事情,所有人都往屋里跑。这时已有好多人躺在地上了。
CNN援引法国当局的消息称,小柬埔寨餐厅的枪击案致14人死亡。在餐厅的一名目击者表示,一名枪手在开枪前用阿拉伯语高喊宗教口号。
事后赶到现场的佛罗伦斯,用“不真实”来形容这场枪击:“所有人都躺在地上,小柬埔寨里没有人发出任何动静。一旁的LeCarillon酒吧里,每个人都躺在地板上。”
剧场内的“屠杀”
整场恐怖袭击里,最可怕的一幕发生在巴塔克兰剧场。
位于巴黎东部11区的它,在最近几年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摇滚乐演出场所。当晚,剧场里举办的,是死亡金属之鹰乐团( EAGLESOF DEATH METAL)的演唱会。
这支在乐团界颇具名气的美国摇滚乐队,会用大量扭曲和低音阶吉他技术,来展现出恐怖、神秘、死亡的氛围。
21点49分,能容纳1500人的剧场已经爆满。也就是在这时,几名身穿黑衣的枪手,持AK-47进入巴塔克兰剧场。
现场目击者皮埃尔·詹萨克听到第一声枪声的时候,以为这是演出的一部分。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现实中的恐怖袭击!”
他听到一名恐怖分子高喊:“所有这一切都是奥朗德的错,都是你们总统的错,他不应该干涉叙利亚。” 随后,枪手十分冷静地举枪在剧场内向人群扫射,扫射持续了十五到二十分钟。法国欧洲第一电台的记者朱利安·皮尔斯说,当时人们尖叫,求救,乱成一团,“我们听到,子弹都打空了,枪手大概装了三到四次弹药。”
57岁的亲历者马克·库布里斯用“屠杀”来形容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那里看起来就是一个战场,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尸体。枪击开始时,我站在剧场的角落里。至少有两名枪手,从剧场入口处向着下面的我们扫射。”
所有人都趴在地上,身上压着人,紧靠在墙边,一动不动,长久保持着那样的姿势。
“不知道过了多久,等待像一个世纪那么长。”马克·库布里斯说。他一度以为自己到了末日。
在等待的煎熬里,本杰明·卡茨诺夫斯在社交网络上连发出两条信息。“我还在巴塔克兰剧场。一楼。重伤!他们进行了更快的攻击。他们屠杀每一个人。快到一楼来!!!”几分钟后,他再次发布信息:“活着。只是杀……一道血光……死者尸体随处可见。”
据CNN报道,乐队鼓手朱利安·多里奥的哥哥迈克尔·多里奥在枪击发生20分钟之后跟弟弟通上了话。弟弟告诉他,听到枪声时,乐队还在台上演奏,随后,他们迅速停止了演奏,从后台离开了剧场。
夜晚10点钟左右,巴黎大批警察已经抵达剧场外,枪手把现场的幸存者聚集到一起作为人质。双方对峙超过两小时,其间大批警力不断抵达剧场周边地区。凌晨12点15分,几轮快速交火后,3名袭击者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弹,另一个则被警察击毙。
“开门”运动
巴黎的人们被又一次的恐怖袭击所震惊。
直到这次恐怖主义袭击发生前,法国还未完全从上一次的伤痛中走出。
今年1月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遭到武装恐怖分子冲锋枪袭击。事件造成包括两名警察和10名记者在内的12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巴塔克兰剧场距离《查理周刊》杂志社仅有200米。在血案之后,巴塔克兰剧场曾悬挂起支持《查理周刊》的标语:“我是查理”。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BBC欧洲组责任编辑卡特雅·阿德勒在社交媒体上称,奥朗德讲话时“明显在颤抖”。
但恐惧没有摧毁巴黎人民的生活,让中国留学生艾迪感叹的是,爆炸后,他在社交网站推特和脸书上,看到很多巴黎民众都参与到了一场“#Porte Ouverte#(法语:开门)运动”中。他们直接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住址和电话,请需要帮助的市民尽快联系,可以提供收容。
这场运动的发起人是西尔万,他是巴黎当地的一名记者。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他在社交网络看到好几条主动向陌生人提供安全住所的信息。
西尔万考虑到,需要设置一个标签,形成一个话题,让它稳定地出现在社交网络主页面,才能把信息集中起来,让需要帮助和有意提供帮助的人都可以看到。
“如果你愿意打开家门的话,请写上你的位置和#Porte Ouverte#,列出安全的地方吧。”他在键盘上敲下这样一句话。这一条推特随即开启了“开门”标签。
西尔万的一名前同事告诉他,单是在13日晚上,“开门”标签就足足出现了70多万次,还衍生出各国语言的版本。
“这种情况下公布家庭住址,是很需要勇气的。”艾迪觉得,那一刻,他被巴黎人民打动了。
回家
夜晚11点,法兰西球场里的球赛,最终以法国队主场2比O战胜德国队落幕。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没有球迷因此而庆祝。
回家一一是他们唯一的愿望。这并不顺利。从法兰西球场中逃出的中国留学生许泽臣,第一时间跑到了地铁站。因为要等警察清理现场,他们在车厢里站立了半个多小时,焦急的人们不断地跟附近的人交换讯息,脸上流露出痛苦惊愕的表情。
终于,临近凌晨12点30分,车发动了。许泽臣觉得,原本嗡鸣的关门提示音,也似乎变得悦耳,“这一刻,大家才真正地放松了。”
许泽臣的家在巴黎北站附近,也是巴黎治安最混乱的区域之一,下车时,他依然害怕,担忧还会有枪击发生。
但实际情况是,车站已经被警方清空,站内空空如也,大家才放心出站。
在同一时间往家赶的艾迪,在地铁口看到一张海报,海报中高耸的埃菲尔铁塔,被PS成了一杆枪的形状,其本意是这个国度已经武装起来对抗恐怖主义。但在这个晚上,这种隐喻让他后怕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在巴塔克兰剧场,死亡金属之鹰乐团团员已安全离开现场,并透过脸书向乐迷们报平安:“我们目前仍正在确定乐团成员和所有工作团队的安全和下落,我们与经历此悲惨事件的所有人一样忧伤。”
在剧场用脸书现场直播的本杰明·卡茨诺夫斯,也收到了不少网友的留言关心。清晨7点左右,他更新状态。“想到这晚,觉得自己幸运……最后感谢所有的留言。我拥抱你们。”
恐怖主义来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黎的交通,但穿梭在古老城市中的出租车,并没有停止运行。
爆炸当晚,旅居法国的郑盈盈担心第二天早上到意大利的出差之旅,一夜未眠,“能不能顺利到达机场,叫不叫得到出租车?”等待15分钟后,出租车真的出现了,她问司机:“这么危险,你怎么还在外面开车,你不担心吗?”
司机则回答:“要么当个勇士,要么做个懦夫。”他说,自己不是唯一一个开夜班的出租车司机。
这些司机中的一些,已经关掉了车上的计价器,帮助仍然被困在路上的人们回家。
改变
巴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人嘴上不讲,但心里都明白。
爆炸后的第二天,“巴黎乃至整个欧洲最老的中文书店”一一凤凰书店橱窗里的灯亮着。这里距离巴塔克兰剧院1.7公里。凤凰书店在这条大街上已经矗立了50年。菲利普·梅耶不想让它在这样的时刻闭眼。 梅耶已经退休了,是曾经的店长。他一大早赶到书店,同事们已经聚齐了。他告诉大家:“今天一定要保证书店开着。”这是一个给恐怖分子的关键讯号,“我们并不惧怕”。
到晚,没有一个人离开。
然而,在书店的门外,在已经拨云见日的街上,这家“城市的眼睛”看到了微妙的改变:若在平时,店门一天中总有一些顾客光顾的,但这一天行人步履匆匆,没有人推门而入。
同样,在巴黎,来旅游的约翰和玛格丽特站在离埃菲尔铁塔很远的地方,看了很久,却不敢走近。记者问:“害怕吗?”约翰说:“不。”玛格丽特却下意识地说:“是。”
同样,在巴黎地铁里,夏琳(化名)看到,一位穆斯林走进坐下,身边好几位乘客默默换了座位甚至车厢。
……
这座城市的人们恐惧、震惊、愤慨。无法相信这些穿长袖运动衫、头戴棒球帽的青年人就这样手持枪、弹药,在一个城市里掀起腥风血雨,堂而皇之地在体育场、剧院夺去一百多人性命。
意大利人埃里克说:“我来巴黎很多次,这一次最陌生。”
当下的巴黎,正在经历一种“应激期”。不少巴黎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惧,但随即会抗拒这种情绪。为了回应恐怖分子的暴行,法国人打出了新的口号“JE SUIS EN TERRASSE”,一位朋友解释道:“作为巴黎人,我就是要露天喝咖啡、晒太阳,不会被恐怖袭击吓得躲起来。”但在这应激之外,恐惧不可否认。
梅耶觉得,对恐怖主义最为有效的回击就是坚守。“如今的世界在不断前进,不同国家的人和文化都在交流、融合,而恐怖袭击的目的是要摧毁人们的努力。要让恐怖分子看到,这样的暴行不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决心。”
50年来,凤凰书店迎来送往无数,其中不乏知名的中法作家和汉学家。巴金、莫言、余华、陆文夫、王安忆都来过。
就在14日下午,爆炸后的第二天,书店里有原定的读书会。下午店员凯蒂接到了好几位与会者的电话,询问读书会是否如期进行。凯蒂询问了当天主讲的中国作家。中国作家回答“如期”,当晚,包括店员在内的20位读书会成员一个不落地出席了。
而凯蒂还是有一种“无力感”。她说如果可以的话,很想和那些暴袭的青年人坐下来谈谈。
这两天,凤凰书店在橱窗里摆上了一批新书。“或许这些书籍可能改变他们极端的想法,也可以给这个城市带来一点抚慰。”
当地时间晚9点20分左右,这种寻常被打破。在街道、剧场、咖啡馆、餐厅、体育场,7处地方响起枪声和爆炸声,恐怖袭击令至少153人丧生。
浪漫之都,在“黑色星期五”一夜之间,成了恐惧之城。
球场外的爆炸
法国时间11月13日晚9点,留学生许泽臣和他的朋友们已赶到了法兰西大球场。
球场位于巴黎北部郊区的圣德尼小镇,夜里的天气并不理想,寒风阵阵。尽管如此,法国队和上届世界杯冠军德国队的友谊赛,仍然吸引了6万多名观众在此聚集,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在其中。
由于奥朗德也在现场看球,现场安保很严密,法国宪兵也在场外巡逻。
虽然总统也在观赛,但上半场进行得异常乏味,两队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进攻,许泽臣和无聊的球迷们自嗨,玩起了人浪游戏。
这场大战的第17分钟,场外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巨响——急促、短暂。
在球赛的电视转播里,这声巨响显然并未引起多少骚动。现场的许泽臣,也以为只是场外的“枪声”,没有在意。随着法国队节奏加快,观众对于比赛的热情重新燃起。
仅仅是10分钟后,第二声巨响再次袭来。许泽臣身旁的法国小球迷被吓得赶紧捂住耳朵,场上球员们有过那么一两秒的停顿,观众席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嗡嗡”声,那是球迷们在惊呼和议论:到底发生了什么?
许泽臣回忆,中场休息的15分钟里,现场也没有任何异样,小游戏和抽奖活动都在继续。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不了解情况,爆炸发生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中场休息时就迅速撤离了法兰西球场。
下半场,许泽臣的手机上收到一条来自朋友的询问:“球场那有两起爆炸,你没事吧?”他才了解,球场外已经发生了两起自杀式的恐怖主义袭击。
此时球赛已经结束,他希望早点离开。刚踏到场外时,前面的人群开始骚动,随后全部朝许泽臣所在的方向反涌过来,其中还有人大呼“救命”。
他说当时脑补出的第一个画面,是几个蒙面恐怖分子,手端AK-47,向人群扫射的情景,然后第二个念头,就是一个字一一逃。他和朋友最终被困在看台之上。
此时的法兰西球场,已经不是热情球迷的海洋,四处哭喊声一片,人群陷入极大的恐惧之中。
据法新社报道,第二起爆炸是一起自杀式爆炸,一名恐怖分子在未能进入球场后,引爆了身上的炸弹,自杀身亡。第三起爆炸发生于体育场边缘的一家麦当劳餐厅。
扫射“小柬埔寨”
对这座城市的袭击并未和爆炸声一道结束。在当晚9点20分到10点的40分钟里,几乎每隔几分钟,巴黎市区的某一处,就会响起起伏的枪声。
21点25分,比夏街枪击;21点29分,共和国大街枪击;21点38分,夏尔诺街枪击;21点43分,伏尔泰街253号爆炸;21点49分,巴塔克兰剧场枪击,接着爆炸;22点,博马歇街枪击。
赖赞一夜未眠。这位在法国发展的男演员兼制片人,躲在巴黎朋友的一处办公室内,不敢出门。他的团队里,4位同伴在4个不同的地点遭遇恐怖袭击,让他异常恐惧。
原本在巴黎市中心“HALLLES”和朋友吃饭的他,听说附近发生枪击案,并未惊慌失措。但打算买单离开时,身后就传来枪声,他只能跑到附近的一处旧仓库内躲起来。他的副导演,在另一处酒吧遭遇恐怖袭击,因躲在最里边,逃过一劫。
阿里贝尔路上的人们并没有这么幸运,“小柬埔寨”(Le Petit Cambodge)餐厅里,正在用餐的夏洛特·布雷沃和她的朋友听到一阵阵猛烈的枪击声。只是一瞬间,大量的玻璃碎片从窗户外飞进了餐厅。
四处躲闪的夏洛特·布雷沃在慌乱中抓住了一个女人的手臂,对方却没有回应,她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女人胸部被子弹击中,浑身是血。
这里枪击持续的时间如此长,一度让住在附近的皮埃尔·蒙福特十分困惑。他听到持续了整整30秒的“砰砰”声,“我们当时还以为是烟火”。
在小柬埔寨餐厅隔壁工作的华人阿辉,一开始也以为谁在放鞭炮,转头一看,4个黑衣年轻男子每人手持一把AK-47,对着小柬埔寨餐厅一阵扫射。
“袭击者靠着一辆黑色的小汽车,没有蒙面,说些什么我听不清楚,只想着逃命。”阿辉说,自己距离袭击者不足10米,感觉枪就在眼前,这两分钟太恐怖了,一瞬间发生太多事情,所有人都往屋里跑。这时已有好多人躺在地上了。
CNN援引法国当局的消息称,小柬埔寨餐厅的枪击案致14人死亡。在餐厅的一名目击者表示,一名枪手在开枪前用阿拉伯语高喊宗教口号。
事后赶到现场的佛罗伦斯,用“不真实”来形容这场枪击:“所有人都躺在地上,小柬埔寨里没有人发出任何动静。一旁的LeCarillon酒吧里,每个人都躺在地板上。”
剧场内的“屠杀”
整场恐怖袭击里,最可怕的一幕发生在巴塔克兰剧场。
位于巴黎东部11区的它,在最近几年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摇滚乐演出场所。当晚,剧场里举办的,是死亡金属之鹰乐团( EAGLESOF DEATH METAL)的演唱会。
这支在乐团界颇具名气的美国摇滚乐队,会用大量扭曲和低音阶吉他技术,来展现出恐怖、神秘、死亡的氛围。
21点49分,能容纳1500人的剧场已经爆满。也就是在这时,几名身穿黑衣的枪手,持AK-47进入巴塔克兰剧场。
现场目击者皮埃尔·詹萨克听到第一声枪声的时候,以为这是演出的一部分。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现实中的恐怖袭击!”
他听到一名恐怖分子高喊:“所有这一切都是奥朗德的错,都是你们总统的错,他不应该干涉叙利亚。” 随后,枪手十分冷静地举枪在剧场内向人群扫射,扫射持续了十五到二十分钟。法国欧洲第一电台的记者朱利安·皮尔斯说,当时人们尖叫,求救,乱成一团,“我们听到,子弹都打空了,枪手大概装了三到四次弹药。”
57岁的亲历者马克·库布里斯用“屠杀”来形容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那里看起来就是一个战场,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尸体。枪击开始时,我站在剧场的角落里。至少有两名枪手,从剧场入口处向着下面的我们扫射。”
所有人都趴在地上,身上压着人,紧靠在墙边,一动不动,长久保持着那样的姿势。
“不知道过了多久,等待像一个世纪那么长。”马克·库布里斯说。他一度以为自己到了末日。
在等待的煎熬里,本杰明·卡茨诺夫斯在社交网络上连发出两条信息。“我还在巴塔克兰剧场。一楼。重伤!他们进行了更快的攻击。他们屠杀每一个人。快到一楼来!!!”几分钟后,他再次发布信息:“活着。只是杀……一道血光……死者尸体随处可见。”
据CNN报道,乐队鼓手朱利安·多里奥的哥哥迈克尔·多里奥在枪击发生20分钟之后跟弟弟通上了话。弟弟告诉他,听到枪声时,乐队还在台上演奏,随后,他们迅速停止了演奏,从后台离开了剧场。
夜晚10点钟左右,巴黎大批警察已经抵达剧场外,枪手把现场的幸存者聚集到一起作为人质。双方对峙超过两小时,其间大批警力不断抵达剧场周边地区。凌晨12点15分,几轮快速交火后,3名袭击者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弹,另一个则被警察击毙。
“开门”运动
巴黎的人们被又一次的恐怖袭击所震惊。
直到这次恐怖主义袭击发生前,法国还未完全从上一次的伤痛中走出。
今年1月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遭到武装恐怖分子冲锋枪袭击。事件造成包括两名警察和10名记者在内的12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巴塔克兰剧场距离《查理周刊》杂志社仅有200米。在血案之后,巴塔克兰剧场曾悬挂起支持《查理周刊》的标语:“我是查理”。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BBC欧洲组责任编辑卡特雅·阿德勒在社交媒体上称,奥朗德讲话时“明显在颤抖”。
但恐惧没有摧毁巴黎人民的生活,让中国留学生艾迪感叹的是,爆炸后,他在社交网站推特和脸书上,看到很多巴黎民众都参与到了一场“#Porte Ouverte#(法语:开门)运动”中。他们直接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住址和电话,请需要帮助的市民尽快联系,可以提供收容。
这场运动的发起人是西尔万,他是巴黎当地的一名记者。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他在社交网络看到好几条主动向陌生人提供安全住所的信息。
西尔万考虑到,需要设置一个标签,形成一个话题,让它稳定地出现在社交网络主页面,才能把信息集中起来,让需要帮助和有意提供帮助的人都可以看到。
“如果你愿意打开家门的话,请写上你的位置和#Porte Ouverte#,列出安全的地方吧。”他在键盘上敲下这样一句话。这一条推特随即开启了“开门”标签。
西尔万的一名前同事告诉他,单是在13日晚上,“开门”标签就足足出现了70多万次,还衍生出各国语言的版本。
“这种情况下公布家庭住址,是很需要勇气的。”艾迪觉得,那一刻,他被巴黎人民打动了。
回家
夜晚11点,法兰西球场里的球赛,最终以法国队主场2比O战胜德国队落幕。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没有球迷因此而庆祝。
回家一一是他们唯一的愿望。这并不顺利。从法兰西球场中逃出的中国留学生许泽臣,第一时间跑到了地铁站。因为要等警察清理现场,他们在车厢里站立了半个多小时,焦急的人们不断地跟附近的人交换讯息,脸上流露出痛苦惊愕的表情。
终于,临近凌晨12点30分,车发动了。许泽臣觉得,原本嗡鸣的关门提示音,也似乎变得悦耳,“这一刻,大家才真正地放松了。”
许泽臣的家在巴黎北站附近,也是巴黎治安最混乱的区域之一,下车时,他依然害怕,担忧还会有枪击发生。
但实际情况是,车站已经被警方清空,站内空空如也,大家才放心出站。
在同一时间往家赶的艾迪,在地铁口看到一张海报,海报中高耸的埃菲尔铁塔,被PS成了一杆枪的形状,其本意是这个国度已经武装起来对抗恐怖主义。但在这个晚上,这种隐喻让他后怕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在巴塔克兰剧场,死亡金属之鹰乐团团员已安全离开现场,并透过脸书向乐迷们报平安:“我们目前仍正在确定乐团成员和所有工作团队的安全和下落,我们与经历此悲惨事件的所有人一样忧伤。”
在剧场用脸书现场直播的本杰明·卡茨诺夫斯,也收到了不少网友的留言关心。清晨7点左右,他更新状态。“想到这晚,觉得自己幸运……最后感谢所有的留言。我拥抱你们。”
恐怖主义来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黎的交通,但穿梭在古老城市中的出租车,并没有停止运行。
爆炸当晚,旅居法国的郑盈盈担心第二天早上到意大利的出差之旅,一夜未眠,“能不能顺利到达机场,叫不叫得到出租车?”等待15分钟后,出租车真的出现了,她问司机:“这么危险,你怎么还在外面开车,你不担心吗?”
司机则回答:“要么当个勇士,要么做个懦夫。”他说,自己不是唯一一个开夜班的出租车司机。
这些司机中的一些,已经关掉了车上的计价器,帮助仍然被困在路上的人们回家。
改变
巴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人嘴上不讲,但心里都明白。
爆炸后的第二天,“巴黎乃至整个欧洲最老的中文书店”一一凤凰书店橱窗里的灯亮着。这里距离巴塔克兰剧院1.7公里。凤凰书店在这条大街上已经矗立了50年。菲利普·梅耶不想让它在这样的时刻闭眼。 梅耶已经退休了,是曾经的店长。他一大早赶到书店,同事们已经聚齐了。他告诉大家:“今天一定要保证书店开着。”这是一个给恐怖分子的关键讯号,“我们并不惧怕”。
到晚,没有一个人离开。
然而,在书店的门外,在已经拨云见日的街上,这家“城市的眼睛”看到了微妙的改变:若在平时,店门一天中总有一些顾客光顾的,但这一天行人步履匆匆,没有人推门而入。
同样,在巴黎,来旅游的约翰和玛格丽特站在离埃菲尔铁塔很远的地方,看了很久,却不敢走近。记者问:“害怕吗?”约翰说:“不。”玛格丽特却下意识地说:“是。”
同样,在巴黎地铁里,夏琳(化名)看到,一位穆斯林走进坐下,身边好几位乘客默默换了座位甚至车厢。
……
这座城市的人们恐惧、震惊、愤慨。无法相信这些穿长袖运动衫、头戴棒球帽的青年人就这样手持枪、弹药,在一个城市里掀起腥风血雨,堂而皇之地在体育场、剧院夺去一百多人性命。
意大利人埃里克说:“我来巴黎很多次,这一次最陌生。”
当下的巴黎,正在经历一种“应激期”。不少巴黎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惧,但随即会抗拒这种情绪。为了回应恐怖分子的暴行,法国人打出了新的口号“JE SUIS EN TERRASSE”,一位朋友解释道:“作为巴黎人,我就是要露天喝咖啡、晒太阳,不会被恐怖袭击吓得躲起来。”但在这应激之外,恐惧不可否认。
梅耶觉得,对恐怖主义最为有效的回击就是坚守。“如今的世界在不断前进,不同国家的人和文化都在交流、融合,而恐怖袭击的目的是要摧毁人们的努力。要让恐怖分子看到,这样的暴行不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决心。”
50年来,凤凰书店迎来送往无数,其中不乏知名的中法作家和汉学家。巴金、莫言、余华、陆文夫、王安忆都来过。
就在14日下午,爆炸后的第二天,书店里有原定的读书会。下午店员凯蒂接到了好几位与会者的电话,询问读书会是否如期进行。凯蒂询问了当天主讲的中国作家。中国作家回答“如期”,当晚,包括店员在内的20位读书会成员一个不落地出席了。
而凯蒂还是有一种“无力感”。她说如果可以的话,很想和那些暴袭的青年人坐下来谈谈。
这两天,凤凰书店在橱窗里摆上了一批新书。“或许这些书籍可能改变他们极端的想法,也可以给这个城市带来一点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