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根据“能动育人”理念,借助“木桶效应”的“短板”“长板”之说,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例,重点论述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应当满怀爱心,并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帮助他们扬“长”补“短”,达成“能动育人”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短板;长板;扬长补短;能动育人
“能动育人”源自能动反映论。指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能动反映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是直观的、消极的反映,而是具有人的意识倾向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反映。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能动育人强调教育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受教育者,既要看到他们的“短处”,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采取恰当的方法,使之“扬长避短”,以达成“点石成金”的“能动育人”作用。
本文将重点论述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应当满怀爱心,如何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帮助他们扬“长”补“短”,达成“能动育人”的教育效果。
一、 接纳学生的“短板”
“短板”源自“木桶效应”,也称为短板效应,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最早提出,原意是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增加木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努力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该理论现在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所谓“长板”与“短板”,既指一个班级中的“优生”和“差生”,也指个体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2001年《北京青年报》报道:我国的3亿多中小学生当中,有5000万是“差生”。5000万它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今天,这个数字恐怕要翻好几倍,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有一个叫文豪的孩子,所有的课都不听,课堂上完全不受控,时不时地发出尖叫导致老师没有办法上课,但孩子的智力是没有问题,就是行为习惯差。为此,全年级的老师一起专门为这个孩子召开单独的家长会,老师们告诉家长觉得他的孩子应该去特殊学校,家长很无语,老师们也很无奈……。同学们都觉得他是另类,因此他没有朋友。
刚开始,我的音乐课他也一样不受管束。我告诉其他同学,帮助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当他发出任何与课堂无关的举动,我们一定要装作没有看到,没有听到,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并且能保证我们课堂不受到影响,这样的方法基本保证了周围的孩子不受到他的影响,因此,他的行为没有大面积地干扰到我的课堂,于是,我先没有太过去约束他或者批评他,因此,他对我不反感。一天上课,他依然趴在地上盘弄他一地的东西,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孩子玩累了,我突然发现他回到凳子上坐了一瞬间,我立刻抓住契机故作惊讶地说:啊,你也可以在凳子上坐哟,同学们,给他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他扭扭捏捏地坚持在凳子上坐了2分钟,便又开始玩自己的……。第二节课一开始,我便说:文豪,上节课你已经能够坐2分钟,如果这节课你能坐5分钟,你就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成功币(学校推行的一种可以到成功银行兑换礼物的一種币),到4分钟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坚持不住了,我立刻对全班同学说,文豪已经坚持了4分钟了,他马上就要成功了,同学们,给他掌声并监督他能不能坚持最后一分钟,在大家的监督下,他很艰难地坚持到了5分钟,于是,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骄傲地领走了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币,后来听他的妈妈说,这是他当小学生半年来第一次得到了成功币,回家炫耀了好久,兴奋得睡不着觉。后来,他可以坚持8分钟了,10分钟了,15分钟了、20分钟了……,每次,只要他进步一点点,我都特别夸张地表扬他,即使某一节音乐课他表现不怎么好了,我也不说他做得不好或者退步了,而是告诉他这节课好像进步小了一点,要加油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成为我的课堂上最乖的孩子,全班同学都公认他是音乐课上表现最好的孩子,同学们甚至说他只有音乐课才听课,这也无形地给了他另一种“压力”,就是必须保住好不容易赢得的被大家认同的“优秀”。后来学校领导让我在全年级分享对这个孩子的管理经验,我简单地告诉大家:如果一定要说经验,那就是当所有的老师都在发现他缺点的时候,我发现了他瞬间的进步;当各科老师都在批评他的时候,我让他在我的课堂上有了地位,并让这种“地位”成为让他变得“优秀”的动力。
如果孩子真的没有我们期待的优秀,与其跟他“死磕”,不如先放下或者降低对他们的标准,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不要揪住他们的问题不放,成才成人的方式很多,成绩不好也许并不影响他将来的幸福生活,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不要把孩子的问题赤裸裸的曝光于天下,让他们从无地自容到习以为常,让他们把被批评、被边缘、被瞧不起成为一种习惯,那是多么可怕的一种伤害。当然,成长方式中有“置死地而后生”之说,但有这种承压能力的“问题学生”可能只有1%,99%就可能真的被“置死”了。因此,我们需要心怀慈悲,给“问题孩子”留条“生路”,因为我们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假如那个并不优秀的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呢!所以,作为老师,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怜惜,多一点宽容,你的宽容也许就是一种成全,是一种保护,成全了孩子的自尊、自爱;保护了学生的自信、自强;成就了自己的成长、成功。
二、 发现学生的“长板”
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老师们认为最“差”的学生,也一定有自身的优点——“长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长板”,并以此激活他们心底的自信,激励他们一点一点地成长和进步。我在音乐课上经常强调,好孩子的标准很多,成绩好固然值得表扬,但品德好一样是好孩子,音乐课不用成绩来评价大家,唱得好、跳得好、奏得好固然好,但如果你站得直、坐得端、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参与表演等等都一样是好孩子。
晨曦,是我一年级教过的一个小男孩,是老师公认的一个“问题男孩”,别的学生家长也经常投诉他,关键他自己的家长也不配合教育,他非常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因此每次和同学发生矛盾,他总结强词夺理觉得要辩论个输赢,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因此他这一个习惯却造就了他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于是音乐课上,我经常在作品分析的时候,有意给他足够的空间和平台表现他的能说会道以及独特的见解,让他自信心大增。因此,音乐课虽然有时也会管不住自己,但基本不会成为课堂上的大问题。虽然我已经不教他了,但他经常回来我的办公室找我聊天,一天,他来到我办公室说:江老师,你是最美的音乐老师……。面对这么多的同事,我假装不经意却又带真诚地回答他:江老师不是“最美”的音乐老师,江老师是“最老”的音乐老师,因为江老师是音乐科组岁数最大哟。他晃了晃脑袋,然后回答:那就是心灵最美的……,当时,办公室的老师们都惊呆了,一个老师说,“这孩子,情商也太高了吧!”这时,我故作惊讶又玩笑似的问:心灵美你也看出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想了想说:你习惯好;你的音乐课好玩;我再问“还有呢”,他回答道“你不骂我们……”看着他头头是道地列举着我的好,我想这就是“慈”与“悲”的意义和效应,原来孩子们心中最美的老师就是不骂他们,孩子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孩子在老师朗朗的笑声中离开了办公室,但孩子童真童言的话却给老师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敬其师而信其道”,在孩子接受你之后,课堂上的纪律自然就会好很多,教育是最需要慈悲之心的事业,所谓慈是给予快乐,悲是拔出痛苦,慈悲之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所以修炼自己美好的心灵,从心怀慈悲开始,以慈悲之心去善待学生,成就的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自己。
三、 扬“长”补“短”
彼得的“木桶效应”是在提醒管理者应当关注团队中的“弱者”,要么淘汰“短板”,要么补齐“短板”。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取长补短”“曲线育人”。学生作为发展的个体,“长”“短”之间可以轉换和相互促进的,只要我们可以做到放下或者淡化学生的短板,善于发现学生的长板,再采取“扬长补短”的方法,就一定能够一点一点地帮助学生补齐“短板”。换言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换个角度思考,不要总是盯着学生的问题,要善于寻找孩子身上的论是品德、习惯、还是其他能力中的优势,加以放大培养,让孩子在另一个领域获得成长,获得自信。这样也就达成了“扬长补短”的教育效果。
在我的教学班中有一个叫修贤的男孩,是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上课插嘴,从来不听讲,完全没有规矩,关键是还会影响整个课堂的秩序,所有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办,他的爷爷需要经常来陪读。一次歌唱小测验,我发现他的音准还不错,我特意放大这一优点,让他在全班示范演唱歌曲后,奖励他一个最大面额的10元成功币,并当着全班跟他约定,这个成功币要在他能坚持5节课不违反音乐课的纪律才能去兑换礼品,在全班热烈的掌声中,孩子接过鲜红的10元成功币,一脸的得意和骄傲,也许当小学生以来,他还从来没有这么“得意”过。一节课过去了,两节课过去了……,其实在约定五节课中他也偶尔有退步的现象,我有意降低标准,让他如愿地兑换到了礼物,这时我抓住契机和全班同学一起再跟他约定,如果他能再坚持3节课,便可以再获得一枚10元的成功币,他一想,上次要坚持5节课,这次只要3节课,这次好像容易一点,划算一点,于是信心满满地当着全班同学说:我可以做得到……,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我得降低一点要求,让他觉得这次比上次更加容易摘到桃子,他才可能愿意继续参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孩子已经不是课堂上的麻烦了,他也能其他同学一样上课认真听讲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也得到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的表扬,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做好孩子好像也没有这么困难了,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上课听讲的好习惯了。
参考文献:
[1]何春侠.巧用“心理效应”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1).
[2]管建刚.一线教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短板;长板;扬长补短;能动育人
“能动育人”源自能动反映论。指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能动反映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是直观的、消极的反映,而是具有人的意识倾向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反映。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能动育人强调教育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受教育者,既要看到他们的“短处”,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采取恰当的方法,使之“扬长避短”,以达成“点石成金”的“能动育人”作用。
本文将重点论述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应当满怀爱心,如何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帮助他们扬“长”补“短”,达成“能动育人”的教育效果。
一、 接纳学生的“短板”
“短板”源自“木桶效应”,也称为短板效应,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最早提出,原意是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增加木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努力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该理论现在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所谓“长板”与“短板”,既指一个班级中的“优生”和“差生”,也指个体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2001年《北京青年报》报道:我国的3亿多中小学生当中,有5000万是“差生”。5000万它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今天,这个数字恐怕要翻好几倍,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有一个叫文豪的孩子,所有的课都不听,课堂上完全不受控,时不时地发出尖叫导致老师没有办法上课,但孩子的智力是没有问题,就是行为习惯差。为此,全年级的老师一起专门为这个孩子召开单独的家长会,老师们告诉家长觉得他的孩子应该去特殊学校,家长很无语,老师们也很无奈……。同学们都觉得他是另类,因此他没有朋友。
刚开始,我的音乐课他也一样不受管束。我告诉其他同学,帮助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当他发出任何与课堂无关的举动,我们一定要装作没有看到,没有听到,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并且能保证我们课堂不受到影响,这样的方法基本保证了周围的孩子不受到他的影响,因此,他的行为没有大面积地干扰到我的课堂,于是,我先没有太过去约束他或者批评他,因此,他对我不反感。一天上课,他依然趴在地上盘弄他一地的东西,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孩子玩累了,我突然发现他回到凳子上坐了一瞬间,我立刻抓住契机故作惊讶地说:啊,你也可以在凳子上坐哟,同学们,给他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他扭扭捏捏地坚持在凳子上坐了2分钟,便又开始玩自己的……。第二节课一开始,我便说:文豪,上节课你已经能够坐2分钟,如果这节课你能坐5分钟,你就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成功币(学校推行的一种可以到成功银行兑换礼物的一種币),到4分钟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坚持不住了,我立刻对全班同学说,文豪已经坚持了4分钟了,他马上就要成功了,同学们,给他掌声并监督他能不能坚持最后一分钟,在大家的监督下,他很艰难地坚持到了5分钟,于是,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骄傲地领走了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币,后来听他的妈妈说,这是他当小学生半年来第一次得到了成功币,回家炫耀了好久,兴奋得睡不着觉。后来,他可以坚持8分钟了,10分钟了,15分钟了、20分钟了……,每次,只要他进步一点点,我都特别夸张地表扬他,即使某一节音乐课他表现不怎么好了,我也不说他做得不好或者退步了,而是告诉他这节课好像进步小了一点,要加油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成为我的课堂上最乖的孩子,全班同学都公认他是音乐课上表现最好的孩子,同学们甚至说他只有音乐课才听课,这也无形地给了他另一种“压力”,就是必须保住好不容易赢得的被大家认同的“优秀”。后来学校领导让我在全年级分享对这个孩子的管理经验,我简单地告诉大家:如果一定要说经验,那就是当所有的老师都在发现他缺点的时候,我发现了他瞬间的进步;当各科老师都在批评他的时候,我让他在我的课堂上有了地位,并让这种“地位”成为让他变得“优秀”的动力。
如果孩子真的没有我们期待的优秀,与其跟他“死磕”,不如先放下或者降低对他们的标准,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不要揪住他们的问题不放,成才成人的方式很多,成绩不好也许并不影响他将来的幸福生活,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不要把孩子的问题赤裸裸的曝光于天下,让他们从无地自容到习以为常,让他们把被批评、被边缘、被瞧不起成为一种习惯,那是多么可怕的一种伤害。当然,成长方式中有“置死地而后生”之说,但有这种承压能力的“问题学生”可能只有1%,99%就可能真的被“置死”了。因此,我们需要心怀慈悲,给“问题孩子”留条“生路”,因为我们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假如那个并不优秀的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呢!所以,作为老师,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怜惜,多一点宽容,你的宽容也许就是一种成全,是一种保护,成全了孩子的自尊、自爱;保护了学生的自信、自强;成就了自己的成长、成功。
二、 发现学生的“长板”
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老师们认为最“差”的学生,也一定有自身的优点——“长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长板”,并以此激活他们心底的自信,激励他们一点一点地成长和进步。我在音乐课上经常强调,好孩子的标准很多,成绩好固然值得表扬,但品德好一样是好孩子,音乐课不用成绩来评价大家,唱得好、跳得好、奏得好固然好,但如果你站得直、坐得端、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参与表演等等都一样是好孩子。
晨曦,是我一年级教过的一个小男孩,是老师公认的一个“问题男孩”,别的学生家长也经常投诉他,关键他自己的家长也不配合教育,他非常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因此每次和同学发生矛盾,他总结强词夺理觉得要辩论个输赢,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因此他这一个习惯却造就了他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于是音乐课上,我经常在作品分析的时候,有意给他足够的空间和平台表现他的能说会道以及独特的见解,让他自信心大增。因此,音乐课虽然有时也会管不住自己,但基本不会成为课堂上的大问题。虽然我已经不教他了,但他经常回来我的办公室找我聊天,一天,他来到我办公室说:江老师,你是最美的音乐老师……。面对这么多的同事,我假装不经意却又带真诚地回答他:江老师不是“最美”的音乐老师,江老师是“最老”的音乐老师,因为江老师是音乐科组岁数最大哟。他晃了晃脑袋,然后回答:那就是心灵最美的……,当时,办公室的老师们都惊呆了,一个老师说,“这孩子,情商也太高了吧!”这时,我故作惊讶又玩笑似的问:心灵美你也看出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想了想说:你习惯好;你的音乐课好玩;我再问“还有呢”,他回答道“你不骂我们……”看着他头头是道地列举着我的好,我想这就是“慈”与“悲”的意义和效应,原来孩子们心中最美的老师就是不骂他们,孩子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孩子在老师朗朗的笑声中离开了办公室,但孩子童真童言的话却给老师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敬其师而信其道”,在孩子接受你之后,课堂上的纪律自然就会好很多,教育是最需要慈悲之心的事业,所谓慈是给予快乐,悲是拔出痛苦,慈悲之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所以修炼自己美好的心灵,从心怀慈悲开始,以慈悲之心去善待学生,成就的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自己。
三、 扬“长”补“短”
彼得的“木桶效应”是在提醒管理者应当关注团队中的“弱者”,要么淘汰“短板”,要么补齐“短板”。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取长补短”“曲线育人”。学生作为发展的个体,“长”“短”之间可以轉换和相互促进的,只要我们可以做到放下或者淡化学生的短板,善于发现学生的长板,再采取“扬长补短”的方法,就一定能够一点一点地帮助学生补齐“短板”。换言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换个角度思考,不要总是盯着学生的问题,要善于寻找孩子身上的论是品德、习惯、还是其他能力中的优势,加以放大培养,让孩子在另一个领域获得成长,获得自信。这样也就达成了“扬长补短”的教育效果。
在我的教学班中有一个叫修贤的男孩,是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上课插嘴,从来不听讲,完全没有规矩,关键是还会影响整个课堂的秩序,所有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办,他的爷爷需要经常来陪读。一次歌唱小测验,我发现他的音准还不错,我特意放大这一优点,让他在全班示范演唱歌曲后,奖励他一个最大面额的10元成功币,并当着全班跟他约定,这个成功币要在他能坚持5节课不违反音乐课的纪律才能去兑换礼品,在全班热烈的掌声中,孩子接过鲜红的10元成功币,一脸的得意和骄傲,也许当小学生以来,他还从来没有这么“得意”过。一节课过去了,两节课过去了……,其实在约定五节课中他也偶尔有退步的现象,我有意降低标准,让他如愿地兑换到了礼物,这时我抓住契机和全班同学一起再跟他约定,如果他能再坚持3节课,便可以再获得一枚10元的成功币,他一想,上次要坚持5节课,这次只要3节课,这次好像容易一点,划算一点,于是信心满满地当着全班同学说:我可以做得到……,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我得降低一点要求,让他觉得这次比上次更加容易摘到桃子,他才可能愿意继续参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孩子已经不是课堂上的麻烦了,他也能其他同学一样上课认真听讲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也得到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的表扬,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做好孩子好像也没有这么困难了,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上课听讲的好习惯了。
参考文献:
[1]何春侠.巧用“心理效应”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1).
[2]管建刚.一线教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