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时期,网络上疯传着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位清纯的女孩身着学士服,长发飘飞,嘴角流露着迷人的微笑,靓丽而不失高雅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照片中的美女名叫方璐,是中国科技大学85后副教授。
不到30岁,方璐就成为双料博士后、副教授、博导。在他人眼里,她无疑是智慧与美貌的化身。这样的时候,更多的人只看到她耀眼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在这些光环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艰辛。
方璐是一个善于在路上赢得人生的人。她眼里心里的“路”,或是有形的道路,或是无形的心路,总之是属于她的人生旅途。于她而言,在路上的人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无论是在学业的路上,生活的路上,还是在事业的路上……她都将自己置于不懈怠、不等待、不放弃、不止歇的人生状态。用她的话说,她喜欢看旅途上的风景,也乐于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不懈地努力。在她看来,在路上的时光,才是最好的时光,只有在路上,身心才有机缘被充电,生命才可能不断获取所需的养分。
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她对专业的选择并没有清晰的概念,选择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纯粹是一种偶然。因为不适应这样一个专业,她大一期间的平均成绩点数在班级排名靠后。这对一直以来学业优异的她来说,无疑是个打击。她沮丧过、落寞过、彷徨过,经常在心底自责自问,甚至有一个时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好在,她是一个理性的人,没有贸然作出决定,而是与诸多老师沟通,请他们帮自己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在他们的释疑和鼓励下,她终于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
这以后,她沉浸在电子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辛苦并快乐着。对于一个女性而言,在这样一个专业坚持下来,堪称凤毛麟角。她的坚持,很快让她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二、大三,她已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节奏,成绩很快就上去了,她也因此找回了自信。科大学习的4年,她是那么心无旁骛,那么单纯与专注。她在坚持中发掘着自己潜在的能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中,明晰了自己进取的方向。
科大毕业后,她被保送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她又一次在求学路上遭遇了颠覆性挑战。博士阶段的研究,不仅要求一个人有知识的广度,更需要一个人具有探究问题深度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方璐再一次感觉迷茫,失落,甚至陷入无助的境地中。因为有那么一些时日,她总感到力不从心,能想到的却做不到。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她开始有了畏难情绪。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她常常彻夜难眠,以致产生出退学的念头。
在感性与理性交锋的关口,方璐又一次默默地告诉自己:如果遇到困难就想着放弃,也许这辈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她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的假,出去旅游,暂时不去想这些棘手的问题。旅行回来,她恢复了往昔的从容和冷静,理所当然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她一如既往专注地投入到研究中,很快收获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又一次找回了自信。
这个时期,她悟出了一些令她受益一生的东西,这也是后来她成为博导后,在教导她的学生时常常说到的:“做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时候却依然没有成果,很可能是最难熬的阶段。熬过这个坎儿,前方的路会越来越清楚。”
博士毕业后,方璐在香港和新加坡做了一年博士后。这些时日,她的同学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相当一部分人去了大型工业企业,拿着不菲的年薪。她本来也有这样的机会,但出于对科研的挚爱,加上不能释怀的校园情结,她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母校中国科大,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一名教师,她把教好学生看得很重,对学生非常用心,毫不懈怠。她奉行“宽进严出”的理念,不看重报考她实验室的学生的“出身”,就算平均成绩点数不高,她也乐意接收。她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做科研的态度。毕业推荐时,只有达到她设定目标的本科生,她才會写推荐信;对于研究生,她设定了高于学校毕业标准的要求,那就是在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成果,才可以顺利毕业。
一方面是严要求,另一方面是她为学生学业精进、学有所成做了各种尝试,付出了诸多努力。她经常与学生一对一面谈,对他们的研究状况予以点拨。她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多细节上,诸如写论文的逻辑思维、与其他科研学者交流等,她会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问题。除了学业上的问题,她也很愿意倾听学生的其他想法,无论是未来的选择,还是生活、情感上的困惑,她都会不遗余力地置身其中。
她姣好的面容,带着知性智慧的微笑;她飘逸的长发,昭示着在路上简单而丰富的人生。怪不得在众多学生的心目中,她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神”。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赞誉,这位工作上的灭绝师太、生活中的女汉子淡定而从容地说:“我不在意这些外在的标签,我在意的并恪守的,是在我最好的生命时光里,融入我生命中的那股子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编辑/杨逸)
不到30岁,方璐就成为双料博士后、副教授、博导。在他人眼里,她无疑是智慧与美貌的化身。这样的时候,更多的人只看到她耀眼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在这些光环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艰辛。
方璐是一个善于在路上赢得人生的人。她眼里心里的“路”,或是有形的道路,或是无形的心路,总之是属于她的人生旅途。于她而言,在路上的人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无论是在学业的路上,生活的路上,还是在事业的路上……她都将自己置于不懈怠、不等待、不放弃、不止歇的人生状态。用她的话说,她喜欢看旅途上的风景,也乐于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不懈地努力。在她看来,在路上的时光,才是最好的时光,只有在路上,身心才有机缘被充电,生命才可能不断获取所需的养分。
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她对专业的选择并没有清晰的概念,选择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纯粹是一种偶然。因为不适应这样一个专业,她大一期间的平均成绩点数在班级排名靠后。这对一直以来学业优异的她来说,无疑是个打击。她沮丧过、落寞过、彷徨过,经常在心底自责自问,甚至有一个时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好在,她是一个理性的人,没有贸然作出决定,而是与诸多老师沟通,请他们帮自己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在他们的释疑和鼓励下,她终于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
这以后,她沉浸在电子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辛苦并快乐着。对于一个女性而言,在这样一个专业坚持下来,堪称凤毛麟角。她的坚持,很快让她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二、大三,她已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节奏,成绩很快就上去了,她也因此找回了自信。科大学习的4年,她是那么心无旁骛,那么单纯与专注。她在坚持中发掘着自己潜在的能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中,明晰了自己进取的方向。
科大毕业后,她被保送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她又一次在求学路上遭遇了颠覆性挑战。博士阶段的研究,不仅要求一个人有知识的广度,更需要一个人具有探究问题深度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方璐再一次感觉迷茫,失落,甚至陷入无助的境地中。因为有那么一些时日,她总感到力不从心,能想到的却做不到。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她开始有了畏难情绪。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她常常彻夜难眠,以致产生出退学的念头。
在感性与理性交锋的关口,方璐又一次默默地告诉自己:如果遇到困难就想着放弃,也许这辈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她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的假,出去旅游,暂时不去想这些棘手的问题。旅行回来,她恢复了往昔的从容和冷静,理所当然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她一如既往专注地投入到研究中,很快收获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又一次找回了自信。
这个时期,她悟出了一些令她受益一生的东西,这也是后来她成为博导后,在教导她的学生时常常说到的:“做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时候却依然没有成果,很可能是最难熬的阶段。熬过这个坎儿,前方的路会越来越清楚。”
博士毕业后,方璐在香港和新加坡做了一年博士后。这些时日,她的同学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相当一部分人去了大型工业企业,拿着不菲的年薪。她本来也有这样的机会,但出于对科研的挚爱,加上不能释怀的校园情结,她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母校中国科大,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一名教师,她把教好学生看得很重,对学生非常用心,毫不懈怠。她奉行“宽进严出”的理念,不看重报考她实验室的学生的“出身”,就算平均成绩点数不高,她也乐意接收。她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做科研的态度。毕业推荐时,只有达到她设定目标的本科生,她才會写推荐信;对于研究生,她设定了高于学校毕业标准的要求,那就是在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成果,才可以顺利毕业。
一方面是严要求,另一方面是她为学生学业精进、学有所成做了各种尝试,付出了诸多努力。她经常与学生一对一面谈,对他们的研究状况予以点拨。她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多细节上,诸如写论文的逻辑思维、与其他科研学者交流等,她会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问题。除了学业上的问题,她也很愿意倾听学生的其他想法,无论是未来的选择,还是生活、情感上的困惑,她都会不遗余力地置身其中。
她姣好的面容,带着知性智慧的微笑;她飘逸的长发,昭示着在路上简单而丰富的人生。怪不得在众多学生的心目中,她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神”。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赞誉,这位工作上的灭绝师太、生活中的女汉子淡定而从容地说:“我不在意这些外在的标签,我在意的并恪守的,是在我最好的生命时光里,融入我生命中的那股子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编辑/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