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谢之争:元嘉诗学的复与变

来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延之与谢灵运是刘宋时代文学创作中的双璧.颜、谢二人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正统的复归与通变,对晋宋玄言诗风的涤荡,乃至对齐梁绮靡繁富文学的开启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较颜、谢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观,并放置于生命、审美、影响等动态的链条上,深入探究颜、谢之争的内涵,展示其文学发展的精神内核.就会对颜、谢等革新玄言诗风、奠定元嘉文学、开启齐梁文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其他文献
由于中晚唐诗既属唐诗,也与宋诗有密切联系的特性,因此在日本江户诗坛的唐宋诗之争中受到诗人关注.尤其在江户后期宋诗派兴起后,他们视中晚唐诗为“变风变雅”,从“变”的角
《晚清四十家诗钞》颇受学界关注,但对其桐城派诗选的定性,却容易遮蔽其诗学特质.诗选所录诗人身份多样,既有桐城派诗人,也不乏同光时期的诗坛名家.不少诗人无论是从诗学活动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一书,在“龙学”界影响巨大,至今仍被视为存在的高度.但该书在1979年10月出版时,囿于当年“以古证古”、“以今论古”的学术和政治氛围,其开拓性的
音节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一个音韵学概念,也是文学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评价标准.人们认为,音节是人的情感生命的一种语言符号,诗文无不“以性命奥学寓于音节韵度中”.故音节美学
理学与诗歌的关系演进,是考察朱熹《斋居感兴二十首》评论史的重要命题.以此为切入点,《斋居感兴二十首》的评论经历了 一个清晰的演变过程.在宋代,理学与诗歌的关系出现了两
清代文体分类在继承前代分类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指向,即摆脱具象思维模式下的“分体式”分类,演进为抽象与归纳主导的“归类式”分类.这个演进过程发轫于宋代,经过元、
不少学者从“文德”角度来理解《文心雕龙·程器》篇主旨,似有不妥.《程器》篇主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愤激反驳曹丕“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之论点,从而在道义
秦汉法律文体以律令为核心.作为制度的律令与作为王言的诏令关系密切:具有长期效力的特定诏令,经一定程序可制定为律令.诏令是律令的直接来源,律令是诏令的制度化.王言与制度
王船山之诗学思考从未脱离于其社会政治思考而独立开展.以往从纯艺术角度解释“现量”,固然把握到了概念的主要内涵,然而其通向社会层面的意义,却也因而被掩盖.将《夕堂永日
随着明代科举制度的成熟,以依经按传、纯正典雅为重要特征的科举文体逐渐定型;而与此同时,科举作文“奇诡”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嘉靖始,最高统治阶层从政教层面提出“正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