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书吸引我们的原因有很多,或经久不衰常读常新,或畅快淋漓欲罢不能,当然,还有个最纯粹的原因,那就是有趣。人生很有趣,因为总有太多未知值得我们探究;书籍也很有趣,因为它让我们懂得,即便生活是苦的,也该笑着去跟世界打招呼。
《别闹了,费曼先生》——理科生写给世界的情书
本书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查德·费曼的自传书。作者是个科学顽童,很爱恶作剧,干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本书里就记载了关于他的奇闻趣事。比如他故意在严密的监控下破解安全锁,仅仅是为了自娱;还喜欢在酒吧内做科学研究,酒吧被取缔,他就跑到法庭上辩护等等。看这本书你肯定会笑出声,毕竟费曼和我们大家想象中的物理学家有太大的区别了!
印象中,理工科学生的口才和文章都不大过关,所以这本《别闹了,费曼先生》称得上是本拨乱反正的书,把广大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男生从乏味、沉闷的形象里解放出来。让广大读者看到作为一个理科生也可以如此精彩、风趣、幽默、活力四射、多姿多彩。这本书之所以一版再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因为它有趣。这本书章节都不长,也没有文句上的卖弄,很好读。而且,读下来能让人哈哈大笑,觉得那么大的物理学家竟然会那么逗。
全书中只有一段关于情感的描写,却是最动人的一段:费曼的妻子阿莲得了绝症,而费曼对此无能为力。当时他正参加曼哈顿工程,为美国制造原子弹。他只能在每个周末一次次跑去医院探望妻子,看她日渐憔悴,走向无可避免的死亡。当阿莲去世的时候,费曼没有任何悲伤的感觉,觉得这对于她来说是漫长痛苦后的解脱,而他自己早已麻木。书中说,很久以后的一天,他偶然在街道上看见商店橱窗里的一套女装,下意识地想到:阿莲穿上该多好看啊。然后,巨大的悲伤突然无可抑制袭来,他终于失声痛哭。
《别闹了,费曼先生》,一本理科生写给世界的情书。讲述了在理性世界里,有过这样一个生命,他曾经这样爱过这个世界。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的文学鼻祖
乍看书名,大部分人会觉得本书必定枯燥至极,然而实际上这本书却是“黑色幽默”的文学鼻祖。
通过这部小说,约瑟夫·海勒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个社会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一种制度化的疯狂之中,这个社会的一切只服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逻辑。这样一种病态的、荒诞的社会只有海勒的想象力才能够包容它,只有“黑色幽默”这样的创作手法才能够较好地表现它。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象征,读者也可以看到战争、美国社会及其官僚机构的荒诞、疯狂和不可理喻。由于小说揭示了美国社会真实的一面,因此它不仅在西方社会里具有普遍的意义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而且对于我们中国读者认识、了解当代美国社会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小说的主要情节非常简单: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在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地中海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皮亚诺萨小岛上,轰炸手约塞连上尉像只惊弓之鳥,在一片混乱、荒谬与恐怖中,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保存自己的性命而进行着几近疯狂的努力。在这个岛上,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逃避作战飞行。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装病住进医院,因为他发现唯有这里才是最好的藏身之地。最后,终于开了小差,逃到了瑞典。书中,海勒借虚构的皮亚诺萨小岛作为舞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某飞行大队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内容,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们能够看清楚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是如何变得“全疯了”的。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和它的深度有关,它对战争和美国官僚权力制度的强烈讽刺让人在尽情哈哈大笑之后,又不禁陷入深思,当欢笑与思考结合,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会。
《米格尔街》: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
米格尔街生活着一群有脾气、有盼头的小人物:“哲学家”波普,要做一样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艺术家”摩根,扬言美国国王会来买他的花炮;“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在写一首全世界最伟大的诗;“疯子”曼曼,频频参加议员竞选;“机械天才”巴库,百折不挠地改造一辆辆进口汽车……他们兴高采烈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成名作,曾获毛姆文学奖,被诺贝尔奖授奖词称赞糅合了契诃夫式的幽默和特立尼达岛居民即兴编唱的小调,确立了奈保尔作为幽默家和街头生活作家的地位。同时,《米格尔街》也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奈保尔的作品。它由17个平行展开的短篇小说精心编织而成,各篇小说相对独立,但小说与小说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穿插,形成在纵横两个维度彼此交互的结构。这17个故事描写了故里乡邻的平常生活。那里的人们在社会底层勉强生活,谁也没饿着肚子,但都过得不舒坦。其深刻细致的描写与深深的悲悯之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幽默的笔调轻松表达出原本没法表达出的东西。
令人感动的是奈保尔的写作手法,他只是展示,不做分析。他展示了伴随他长大的这些人的生活轨迹、人生变化,但是不分析为什么如此。在这种展示中我们感受到更多人性和智慧,而在这种不分析中我们感受到更大的宽容和理解。他没有把自己看得比众生更高明,写得那么超脱,同时那么幽默,那么悲悯。人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我们相信奈保尔借此书与童年,与某种曾有的人生理想做了一次正式的告别。从书中可以看出奈保尔某些气质在他最初的作品中已经成型——思想上跃然而出脱离原有束缚时,文字视角依然存在于被描写的对象体内,相当谦卑地潜伏着。由此形成的文风幽默而不轻浮,批判而不凌人,悲悯而不悲伤。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人,都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是的,每一个兴高采烈生活着的人,都有着珍贵的灵魂。而每一个用心写作的人,都有一个值得被尊敬的灵魂。
《别闹了,费曼先生》——理科生写给世界的情书
本书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查德·费曼的自传书。作者是个科学顽童,很爱恶作剧,干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本书里就记载了关于他的奇闻趣事。比如他故意在严密的监控下破解安全锁,仅仅是为了自娱;还喜欢在酒吧内做科学研究,酒吧被取缔,他就跑到法庭上辩护等等。看这本书你肯定会笑出声,毕竟费曼和我们大家想象中的物理学家有太大的区别了!
印象中,理工科学生的口才和文章都不大过关,所以这本《别闹了,费曼先生》称得上是本拨乱反正的书,把广大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男生从乏味、沉闷的形象里解放出来。让广大读者看到作为一个理科生也可以如此精彩、风趣、幽默、活力四射、多姿多彩。这本书之所以一版再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因为它有趣。这本书章节都不长,也没有文句上的卖弄,很好读。而且,读下来能让人哈哈大笑,觉得那么大的物理学家竟然会那么逗。
全书中只有一段关于情感的描写,却是最动人的一段:费曼的妻子阿莲得了绝症,而费曼对此无能为力。当时他正参加曼哈顿工程,为美国制造原子弹。他只能在每个周末一次次跑去医院探望妻子,看她日渐憔悴,走向无可避免的死亡。当阿莲去世的时候,费曼没有任何悲伤的感觉,觉得这对于她来说是漫长痛苦后的解脱,而他自己早已麻木。书中说,很久以后的一天,他偶然在街道上看见商店橱窗里的一套女装,下意识地想到:阿莲穿上该多好看啊。然后,巨大的悲伤突然无可抑制袭来,他终于失声痛哭。
《别闹了,费曼先生》,一本理科生写给世界的情书。讲述了在理性世界里,有过这样一个生命,他曾经这样爱过这个世界。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的文学鼻祖
乍看书名,大部分人会觉得本书必定枯燥至极,然而实际上这本书却是“黑色幽默”的文学鼻祖。
通过这部小说,约瑟夫·海勒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个社会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一种制度化的疯狂之中,这个社会的一切只服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逻辑。这样一种病态的、荒诞的社会只有海勒的想象力才能够包容它,只有“黑色幽默”这样的创作手法才能够较好地表现它。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象征,读者也可以看到战争、美国社会及其官僚机构的荒诞、疯狂和不可理喻。由于小说揭示了美国社会真实的一面,因此它不仅在西方社会里具有普遍的意义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而且对于我们中国读者认识、了解当代美国社会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小说的主要情节非常简单: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在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地中海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皮亚诺萨小岛上,轰炸手约塞连上尉像只惊弓之鳥,在一片混乱、荒谬与恐怖中,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保存自己的性命而进行着几近疯狂的努力。在这个岛上,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逃避作战飞行。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装病住进医院,因为他发现唯有这里才是最好的藏身之地。最后,终于开了小差,逃到了瑞典。书中,海勒借虚构的皮亚诺萨小岛作为舞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某飞行大队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内容,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们能够看清楚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是如何变得“全疯了”的。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和它的深度有关,它对战争和美国官僚权力制度的强烈讽刺让人在尽情哈哈大笑之后,又不禁陷入深思,当欢笑与思考结合,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会。
《米格尔街》: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
米格尔街生活着一群有脾气、有盼头的小人物:“哲学家”波普,要做一样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艺术家”摩根,扬言美国国王会来买他的花炮;“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在写一首全世界最伟大的诗;“疯子”曼曼,频频参加议员竞选;“机械天才”巴库,百折不挠地改造一辆辆进口汽车……他们兴高采烈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成名作,曾获毛姆文学奖,被诺贝尔奖授奖词称赞糅合了契诃夫式的幽默和特立尼达岛居民即兴编唱的小调,确立了奈保尔作为幽默家和街头生活作家的地位。同时,《米格尔街》也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奈保尔的作品。它由17个平行展开的短篇小说精心编织而成,各篇小说相对独立,但小说与小说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穿插,形成在纵横两个维度彼此交互的结构。这17个故事描写了故里乡邻的平常生活。那里的人们在社会底层勉强生活,谁也没饿着肚子,但都过得不舒坦。其深刻细致的描写与深深的悲悯之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幽默的笔调轻松表达出原本没法表达出的东西。
令人感动的是奈保尔的写作手法,他只是展示,不做分析。他展示了伴随他长大的这些人的生活轨迹、人生变化,但是不分析为什么如此。在这种展示中我们感受到更多人性和智慧,而在这种不分析中我们感受到更大的宽容和理解。他没有把自己看得比众生更高明,写得那么超脱,同时那么幽默,那么悲悯。人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我们相信奈保尔借此书与童年,与某种曾有的人生理想做了一次正式的告别。从书中可以看出奈保尔某些气质在他最初的作品中已经成型——思想上跃然而出脱离原有束缚时,文字视角依然存在于被描写的对象体内,相当谦卑地潜伏着。由此形成的文风幽默而不轻浮,批判而不凌人,悲悯而不悲伤。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人,都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是的,每一个兴高采烈生活着的人,都有着珍贵的灵魂。而每一个用心写作的人,都有一个值得被尊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