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尿液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尿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作为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2例IC患者(IC组)的病例资料,男2例,女20例;年龄(48.5±12.8)岁;治疗前排尿次数(25.4±4.6)次,夜尿次数(4.6±0.5)次,最大膀胱容量(223.4±39.5)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7.3±1.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12.7±1.7)分。选取同期体检中心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4例,女18例;年龄(40.2±8.7)岁;排尿次数(4.2±2.6)次,夜尿次数(1.1±0.4)次。采用ELISA法检测IC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的尿液NGF含量分别为(243.5±37.8)ng/L和(75.7±7.5)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组采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比较IC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尿液NGF含量的差异,分析NGF含量与IC组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IC组治疗后1、3、6个月NGF的含量分别为(187.3±28.7)、(141.5±21.3)、(123.1±15.9) 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的排尿次数分别为(21.7±5.2)、(17.2±3.9)、(14.6±3.8)次,夜尿次数分别为(3.8±0.6)、(2.9±0.8)、(1.7±1.1)次,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258.7±40.2)、(289.6±37.1)、(305.2±40.4)ml,IPSS分别为(15.1±2.4)、(12.4±1.8)、(9.8±1.3)分,QOL分别为(10.6±1.2)、(8.5±1.5)、(7.1±1.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患者尿液中NGF含量与排尿次数、夜尿次数、QOL、IPSS、最大膀胱容量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

结论

IC患者尿液中NG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0例已行VMAT的宫颈癌计划,提取Pinnacle3 V9.2计划系统(美国Philips公司)中每个临床计划的plan.Trail文件,使用Matlab编写的程序读取并修改每个控制点运行参数,从而模拟加速器运行误差。通过各引入误差的计划与原计划的剂量比较,评估加速器
目的报告一种采用辐射显色胶片和ImageJ软件确定环形施源器驻留位置偏移量的简便方法。方法在虚拟计划中,根据核磁(MR)标记线逐点手动重建环形施源器,最远端的重建点在MR标记线的末端,偏移量设为0。在2.5 mm的步长下激活第1、11和23驻留点,给定相同驻留时间。摆位辅助图像由垂直相交的两个细线和一个直径为16 mm的圆组成,用胶布将其与辐射显色胶片粘在一起。根据摆位图像将环形施源器与胶片固定后
目的评估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质子重离子临床实践过程中,放射治疗师的职业照射水平。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9—11月治疗的40例患者,其中接受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各20例。记录每个患者的粒子类型、粒子总数、处方剂量。利用光子/中子辐射剂量仪分别测量出束过程中控制室内剂量率、出束结束1 min后距肿瘤最近的皮肤处剂量率、距肿瘤约30 cm处(治疗师立位处)的剂量率;最后测量固定装置、床、机械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虚拟移动误差,预测实际临床操作中移动误差的宽容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3年来的乳腺癌术后行放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抽取10例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病例,10例保乳根治术后病例,勾画靶区,制定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移动放疗计划中心点虚拟移动误差,以1 mm步进移动最大至5 mm,重新计算剂量后记录相应数据,记录临床靶区(CTV)的V50、心脏平均量、患侧肺V20,CTV的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联合体位固定与热塑膜固定的肺癌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探讨不同固定方式下临床靶体积(CTV)至计划靶体积(PTV)外扩边界及其对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按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联合体位组(热塑膜+发泡胶固定)50例,热塑膜组(热塑膜固定)40例。两组患者根据统一标准勾画靶区,1次/周锥
目的初步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7年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23例,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应用QLQ-C30(V3.0)及QLQ-H&N35中文版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并分析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对生存质量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RBI)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多项研究认为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活性氧类的产生,炎症介质的释放,神经元、胶质细胞、周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外周白细胞的募集等共同促进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放射性脑损伤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修饰的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纳米颗粒对胶质瘤U25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合成并表征具有细胞核靶向性的TiO2-NLS纳米颗粒,分别用纳米颗粒和电离辐射单独或联合处理U25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γ-H2AX焦点(foci)染色检测DNA损伤修
本文主要介绍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基本情况和使用情况,阐述放射源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目的、意义,重点对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提出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放射源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建议,对我国放射源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