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制造了中国最早的风筝,叫木鸢。后来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叫做“纸鸢”。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总喜欢在市民广场的草地上放风筝。蓝天白云和春风,风筝笑脸伴笑声,是多么快乐、和谐的场面。
星期天,春风拂面,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我约上好朋友,一起来到市民广场放风筝。远远望去,那里的天空是五彩的,各色各样的风筝如群鸟翔集,翩然飞舞。草地上,人声鼎沸,大人小孩穿梭其间。
好不容易,我们找了一块空地,迫不及待地将龙型和鹰型的风筝放在草地上。两人一组,开始放风筝啦。我快速系上线圈,小伙伴举起我们的“中国龙”,迎着风的方向。我一手紧捏线圈,一手拉住细线,冲小伙伴兴奋地叫一声:“起!”伙伴用力一甩,将风筝抛向空中。我一见,赶紧一拉细绳,转身,快速地跑起来。
我的“中国龙”威风凛凛地抖动了一下身子,向上升腾。“快看快看,巨龙飞起来了。”我不由得大叫起来。就在我得意的时候,手中的线一松,巨龙好像忽然中了箭一般,颤抖了几下,左右摇晃,摆动不停,一个跟斗栽在了地上。
唉,出师不利。不过,没关系,继续努力。吃一堑,长一智,风筝能不能飞起来,关键在于手中线的力量控制。
我们的风筝再度起飞。我仔细地盯着空中的风筝,手中的线一松一紧,一收一放,风筝张开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真的像一条龙翱翔云天啦!在春风里,它轻轻地摆动身子,甩着尾巴,一副威风凛凛、龙行天下的气势。我和小伙伴一起欢呼起来。
“我的雄鹰也飞起来了!”耳邊传来另外一组好朋友的欢呼。哦,他们的雄鹰正扑扇着有力的翅膀,和白云试比高呢!两只风筝在空中随风舞动,摆出各种姿态,看着巨龙和老鹰在空中“决斗”的场面,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蓝天中,千姿百态的风筝成了一幅动感的画卷。“快看啊,那边有个大眼怪兽!”循声望去,草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瞧,一对父子正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空中呢。只见他们嘴角扬起,露出喜悦的神色。哦,原来是他们的蜈蚣型风筝越飞越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在晴空下格外显眼。天空中,有的风筝像一位仙人越飞越高,好像要上云顶天宫;有的像一架飞机越降越低,像是进行紧急降落。场面好不热闹!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逍遥。地面上的我们也不知不觉间,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
【黄老师的话】
文章写得很详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究其原因,是小作者亲身体验,对放风筝一事非常熟悉。自然,下笔之时,心有记忆,胸有画面了。真实感,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第一次放飞失败,第二次吸取教训,终于成功,也非常吻合实际情况。因为真实,所以有话可写。
另外,文章语言韵律感实足,读来朗朗上口,又折射出一种生机、活力。这实在是了不得!如“蓝天白云和春风,风筝笑脸伴笑声”“吃一堑,长一智”“一松一紧,一收一放”“摆动身子,甩动尾巴”等。
除了写自己和小伙伴放飞筝的场面,小作者还刻画了一对父子以及整个放风筝场面。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相互映衬。
当然,文章如果再简洁些,可能会更加轻盈、精彩。比如开头部分,是否有点突兀,可否去掉?如果不去掉,是否考虑下文与之呼应?
明知故问
明知故问
老师问:“谁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明知故问?”
阿光回答:“老师,您上课时常常向我们提问,其实答案您都是知道的,这就叫明知故问。”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总喜欢在市民广场的草地上放风筝。蓝天白云和春风,风筝笑脸伴笑声,是多么快乐、和谐的场面。
星期天,春风拂面,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我约上好朋友,一起来到市民广场放风筝。远远望去,那里的天空是五彩的,各色各样的风筝如群鸟翔集,翩然飞舞。草地上,人声鼎沸,大人小孩穿梭其间。
好不容易,我们找了一块空地,迫不及待地将龙型和鹰型的风筝放在草地上。两人一组,开始放风筝啦。我快速系上线圈,小伙伴举起我们的“中国龙”,迎着风的方向。我一手紧捏线圈,一手拉住细线,冲小伙伴兴奋地叫一声:“起!”伙伴用力一甩,将风筝抛向空中。我一见,赶紧一拉细绳,转身,快速地跑起来。
我的“中国龙”威风凛凛地抖动了一下身子,向上升腾。“快看快看,巨龙飞起来了。”我不由得大叫起来。就在我得意的时候,手中的线一松,巨龙好像忽然中了箭一般,颤抖了几下,左右摇晃,摆动不停,一个跟斗栽在了地上。
唉,出师不利。不过,没关系,继续努力。吃一堑,长一智,风筝能不能飞起来,关键在于手中线的力量控制。
我们的风筝再度起飞。我仔细地盯着空中的风筝,手中的线一松一紧,一收一放,风筝张开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真的像一条龙翱翔云天啦!在春风里,它轻轻地摆动身子,甩着尾巴,一副威风凛凛、龙行天下的气势。我和小伙伴一起欢呼起来。
“我的雄鹰也飞起来了!”耳邊传来另外一组好朋友的欢呼。哦,他们的雄鹰正扑扇着有力的翅膀,和白云试比高呢!两只风筝在空中随风舞动,摆出各种姿态,看着巨龙和老鹰在空中“决斗”的场面,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蓝天中,千姿百态的风筝成了一幅动感的画卷。“快看啊,那边有个大眼怪兽!”循声望去,草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瞧,一对父子正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空中呢。只见他们嘴角扬起,露出喜悦的神色。哦,原来是他们的蜈蚣型风筝越飞越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在晴空下格外显眼。天空中,有的风筝像一位仙人越飞越高,好像要上云顶天宫;有的像一架飞机越降越低,像是进行紧急降落。场面好不热闹!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逍遥。地面上的我们也不知不觉间,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
【黄老师的话】
文章写得很详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究其原因,是小作者亲身体验,对放风筝一事非常熟悉。自然,下笔之时,心有记忆,胸有画面了。真实感,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第一次放飞失败,第二次吸取教训,终于成功,也非常吻合实际情况。因为真实,所以有话可写。
另外,文章语言韵律感实足,读来朗朗上口,又折射出一种生机、活力。这实在是了不得!如“蓝天白云和春风,风筝笑脸伴笑声”“吃一堑,长一智”“一松一紧,一收一放”“摆动身子,甩动尾巴”等。
除了写自己和小伙伴放飞筝的场面,小作者还刻画了一对父子以及整个放风筝场面。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相互映衬。
当然,文章如果再简洁些,可能会更加轻盈、精彩。比如开头部分,是否有点突兀,可否去掉?如果不去掉,是否考虑下文与之呼应?
明知故问
明知故问
老师问:“谁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明知故问?”
阿光回答:“老师,您上课时常常向我们提问,其实答案您都是知道的,这就叫明知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