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干预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指导、或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但不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从入院第一天,指导患者行吐纳法训练,实验期间每天监测排便情况。结果:常规组有效率46.6%,观察组有效率8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疗效显著,认为该方法具有活血、调畅气机、通便的作用,经济安全、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减少通便药物的使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吐纳法;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05-0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常见骨折,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腹胀、大便秘结,有研究报道,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发生率可达88%[1]。便秘可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常导致口臭、头痛、头晕、神疲乏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硬如板、欲便难下[2-3]。如果便秘还不能解除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最后可导致呼吸困难及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4]。伴有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可因便秘导致用力排便,而出现大汗淋漓甚至虚脱、心肌梗死、猝死[5]。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时,再治疗便秘已经相当棘手,而且即便通下,患者已元气大伤,对于创伤骨折的恢复实在不利。目前临床上根据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的机制及原因而着手解决的方法较多,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各均有其自身的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探求解决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的措施,达到简便经济、安全、有效预防,缩短腹胀、便秘的时间,无药物副作用、无依赖性。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其缓解便秘的效果,现将其具体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患者60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神经损伤、严重软组织损伤、多发骨折者(胸腰椎段除外)。2.治疗中观察组使用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者。3.肠道器质性病变者:炎症性溃疡、肠结核、结肠息肉、有消化道手术病史者。4.各种肠梗阻者。将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排序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排序,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6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病程、职业、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骨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入院后在骨伤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吐纳法练习,观察两组患者在排便费力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以评价其效果。责任护士对两组患者每天进行便秘评分,共15天,并做好记录。
1.2.1 常规组 患者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指导病人予普食, 多吃纤维素丰富的果蔬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以增加胃肠蠕动,同时嘱病人多饮水,避免脱水,造成大便干结,或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
1.2.2 观察组 患者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入院第一天,指导患者行吐纳法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身体放松,双手重叠放在脐下三寸丹田处,注意将意念集中丹田之处,舌体轻抵上颚,口齿轻闭,以鼻吸气,以口呼气;吸气时,将气缓缓引致丹田(小腹随着吸气慢慢鼓起)自然地稍作停顿;呼气时,口齿微开,以口呼气,将气缓缓呼出[6];循环往复共15分钟。每日练习吐纳法二次,时间段为7:00早上交班之前、16:00晚饭前,不影响日常工作,且符合作息规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的排便反射是直肠内粪便刺激肠壁内感觉感受器,刺激信号穿入脊髓骶段的排便中枢,并上传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命令排便中枢,发出排便冲动,使直肠平滑肌加强蠕动,提肛肌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排出。当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膜后血肿的形成,刺激甚至压迫植物神经,而致其功能紊乱,使肛门括约肌的随意控制及直肠的排便反射消失。肠蠕动减慢,甚至麻痹。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质干燥难解[9]。中医学认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主要伤及督脉和膀胱经,经脉瘀阻,内传脏腑,导致脏腑传导功能失调,加之气血紊乱,瘀血内聚。阻滞气机,瘀滞物于肠中与干燥的粪便相结合,阻塞肠道,腑气不通[9]。近年来,关于解除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方法较多,其中包括口服果导片,开塞露塞肛,扩肛术,灌肠和肛管排气等方法来解除腹胀、便秘症状。 口服药物治疗:果导片导泻只能治标不治本,若长期应用不但会造成依赖性,而且会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反应[10]。开塞露塞肛、扩肛术,有的老年人开塞露塞肛后,由于高浓度的甘油刺激肠壁引起大便次数增多可发生肛周皮炎,同时长期使用形成依赖,扩肛术年轻患者不愿意接受等尴尬现象。灌肠对腹胀、便秘者能快速解除起到立竿见影之效,但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延长病程[11]。故缓泻剂,开塞露,灌肠等不能常用,以免干扰正常的排便反射导致习惯性便秘的发生。
应用吐纳法能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达到调畅气机,促进血肿的吸收,而缓解因瘀血蓄结阻碍大肠传导的便秘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吐纳法补气、调气的作用,改善肺、脾、胃、肾的生理功能,达到生气、纳气、行气,从而缓解气虚所致推动乏力的便秘症状。吐纳法能加强肠蠕动,促进饮食的纳运吸收,使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气能生津化津,故能补血生津、养血行气,改善血虚与肠燥的症状[12]。因此,通过实验组表明应用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疗效显著,认为该方法具有活血、调畅气机、通便的作用,经济安全、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减少通便药物的使用[13],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和加快骨折的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跃,史长龙,卢泽明,刘晓岚.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便秘29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201-202
[2] 郑碧莉.舒适型护理对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效果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355-356
[3] 王丽春,谢小兰.天枢、上巨虚穴位注射维生素B1预防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2,1:133-134
[4] 袁君君,钱明,王希.下肢创伤性骨折与便秘关系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97-98
[5] 李玉萍,潘亚芬.运用临床护理路径降低老年骨折病人便秘发生率[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6):82-83
[6]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4-127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8] 黄刚,陈平,陈海云.腹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3):107-108
[9] 蔡喆,巨静.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52例中医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9):15-16
[10] 石萍.食用南瓜蜜蜂糊预防痔疮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2,19(3B):65-66
[11] 陆金英.生大黄贴敷神阙穴联合红外线脐部照射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6B):48-49
[12]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9-63
【关键词】吐纳法;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05-0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常见骨折,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腹胀、大便秘结,有研究报道,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发生率可达88%[1]。便秘可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常导致口臭、头痛、头晕、神疲乏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硬如板、欲便难下[2-3]。如果便秘还不能解除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最后可导致呼吸困难及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4]。伴有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可因便秘导致用力排便,而出现大汗淋漓甚至虚脱、心肌梗死、猝死[5]。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时,再治疗便秘已经相当棘手,而且即便通下,患者已元气大伤,对于创伤骨折的恢复实在不利。目前临床上根据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的机制及原因而着手解决的方法较多,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各均有其自身的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探求解决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的措施,达到简便经济、安全、有效预防,缩短腹胀、便秘的时间,无药物副作用、无依赖性。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其缓解便秘的效果,现将其具体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患者60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神经损伤、严重软组织损伤、多发骨折者(胸腰椎段除外)。2.治疗中观察组使用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者。3.肠道器质性病变者:炎症性溃疡、肠结核、结肠息肉、有消化道手术病史者。4.各种肠梗阻者。将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排序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排序,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6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病程、职业、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骨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入院后在骨伤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吐纳法练习,观察两组患者在排便费力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以评价其效果。责任护士对两组患者每天进行便秘评分,共15天,并做好记录。
1.2.1 常规组 患者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指导病人予普食, 多吃纤维素丰富的果蔬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以增加胃肠蠕动,同时嘱病人多饮水,避免脱水,造成大便干结,或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
1.2.2 观察组 患者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入院第一天,指导患者行吐纳法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身体放松,双手重叠放在脐下三寸丹田处,注意将意念集中丹田之处,舌体轻抵上颚,口齿轻闭,以鼻吸气,以口呼气;吸气时,将气缓缓引致丹田(小腹随着吸气慢慢鼓起)自然地稍作停顿;呼气时,口齿微开,以口呼气,将气缓缓呼出[6];循环往复共15分钟。每日练习吐纳法二次,时间段为7:00早上交班之前、16:00晚饭前,不影响日常工作,且符合作息规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的排便反射是直肠内粪便刺激肠壁内感觉感受器,刺激信号穿入脊髓骶段的排便中枢,并上传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命令排便中枢,发出排便冲动,使直肠平滑肌加强蠕动,提肛肌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排出。当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膜后血肿的形成,刺激甚至压迫植物神经,而致其功能紊乱,使肛门括约肌的随意控制及直肠的排便反射消失。肠蠕动减慢,甚至麻痹。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质干燥难解[9]。中医学认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主要伤及督脉和膀胱经,经脉瘀阻,内传脏腑,导致脏腑传导功能失调,加之气血紊乱,瘀血内聚。阻滞气机,瘀滞物于肠中与干燥的粪便相结合,阻塞肠道,腑气不通[9]。近年来,关于解除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方法较多,其中包括口服果导片,开塞露塞肛,扩肛术,灌肠和肛管排气等方法来解除腹胀、便秘症状。 口服药物治疗:果导片导泻只能治标不治本,若长期应用不但会造成依赖性,而且会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反应[10]。开塞露塞肛、扩肛术,有的老年人开塞露塞肛后,由于高浓度的甘油刺激肠壁引起大便次数增多可发生肛周皮炎,同时长期使用形成依赖,扩肛术年轻患者不愿意接受等尴尬现象。灌肠对腹胀、便秘者能快速解除起到立竿见影之效,但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延长病程[11]。故缓泻剂,开塞露,灌肠等不能常用,以免干扰正常的排便反射导致习惯性便秘的发生。
应用吐纳法能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达到调畅气机,促进血肿的吸收,而缓解因瘀血蓄结阻碍大肠传导的便秘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吐纳法补气、调气的作用,改善肺、脾、胃、肾的生理功能,达到生气、纳气、行气,从而缓解气虚所致推动乏力的便秘症状。吐纳法能加强肠蠕动,促进饮食的纳运吸收,使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气能生津化津,故能补血生津、养血行气,改善血虚与肠燥的症状[12]。因此,通过实验组表明应用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疗效显著,认为该方法具有活血、调畅气机、通便的作用,经济安全、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减少通便药物的使用[13],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和加快骨折的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跃,史长龙,卢泽明,刘晓岚.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便秘29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201-202
[2] 郑碧莉.舒适型护理对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效果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355-356
[3] 王丽春,谢小兰.天枢、上巨虚穴位注射维生素B1预防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2,1:133-134
[4] 袁君君,钱明,王希.下肢创伤性骨折与便秘关系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97-98
[5] 李玉萍,潘亚芬.运用临床护理路径降低老年骨折病人便秘发生率[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6):82-83
[6]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4-127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8] 黄刚,陈平,陈海云.腹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3):107-108
[9] 蔡喆,巨静.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52例中医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9):15-16
[10] 石萍.食用南瓜蜜蜂糊预防痔疮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2,19(3B):65-66
[11] 陆金英.生大黄贴敷神阙穴联合红外线脐部照射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6B):48-49
[12]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