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情达意:以石膏为主要创作媒介的作品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雕塑的制作中,新材料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艺术创作者在为发掘新的材料语言或者综合性的材料语言不断实践着,以期获得更多维的表达空间和作品的独特意味。特别是在20世纪30、40年代以来。其中著名的艺术家乔治·西格尔以独特的理解和艺术的方式给传统材料——石膏赋予了以新的语言和新的思维。
  关键词:新材料;综合开发;写实主义;石膏材料;传统;现代语境
  乔治·西格尔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雕塑家与画家,在现今艺坛,西格尔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风格面貌。它的作品兼具叙述性,场景性的语言特点,又给人以作品空间外的启发与想象。特别是使用石膏这一材料所表达的明确性和真实性,让读者心灵为之震撼,似乎作品里的石膏像就是自己本身。在这喧嚣的真实世界中,过客匆匆,又无比现实。近些年,当西格尔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为我们所熟悉,但因文化,艺术背景的不同,国内的观众群还是很难完全理解这样一位从波普过渡到新写实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语言。而我们可以从他作品中的传统材料来探析其作品的精神世界。
  石膏翻制对于与艺术相关或工业制模相关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在雕塑制作完成后,特别是泥塑,就需用石膏这一材料进行翻制和保留。有一次性模也有活模,制作顺序大致有浇模,开模,清模,修模,组装模具,再灌浆等。
  翻制是制作雕塑的重要方法,沿用多年。而在当代艺术兴盛的西方,大家对西格尔从真人身上翻石膏这一做法,起初有些漠然,当下却十分感兴趣。以翻制石膏制作的作品,叙述性很强,兼具绘画语言的细腻性。选择此种材料与西格尔内敛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曾解释说:他所使用的稀石膏和医院里缠绷带用的石膏功能上比较接近。所以对人体没有大的危害。西格尔凭多年经验,在翻制模特的头发时,先要在头发上涂上一层油剂以做隔离层,以免发生毛发被损的情况。他经常从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自己身上翻制石膏。西格尔着意捕捉人物瞬间的、偶发的,极具生活气息的动作,他希望凝固这瞬间的永恒,让人们在注视着凝固的一刻有所启发。似乎是在感叹:这世界有我的参与,有我的付出,给自己的感动给一个肯定,唤起同在一座城市的认同感。同事将石膏着以传统材料赋予了新的内容:大众情感语汇的运用。
  西格尔喜欢做单个的雕塑,有时也做有故事情节的群雕。具体选择哪种方式依据作品要表达的目标而定。如表现朋友之间的争执,描写梦境般的幻觉,车站里的场景等,他就会选择性地使用组雕。美国是物质文明发达的国家,相应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空虚。当人们感到心灵上缺少些内容时,西格尔希望通过他的作品,通过作品材料石膏——既有传统的亲切感与力量,又有新形式的含义,启发人们,作品之外的想象空间,以此与观众达到更深层次的交流。观众可以从石膏翻制中看到很多细节的存在,这些细节毋庸置疑,让人们品读出生活的细腻,与此同时映射出在城市生活的不易。石膏翻制的这些人物雕像,在现代建筑面前,在城市的街道中心,并未显示出不合时宜,而是有了新的语境和作用。
  西格尔创作,翻制石膏之前,会先给模特以不同的启示和引导,有时他也会跟随模特的感觉与认知来确定将要制作的石膏像,以期达到最后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模特不经意间的活动,慢慢变换中的姿势,正是他筛选和确定的重要过程。翻制好模特的石膏像以后,他把石膏像放在窗边、门口,特定的室内等真正的环境背景中,再逐步寻找与推敲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西格尔并不随意改变雕塑制作的步骤。有时,他会被主题的暗示所吸引,任其作品带有自身的,自觉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由于根植于偶发艺术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经验的冲动,决定了他的艺术形态和风格。也可以说西格尔自身起到了作为媒介物的技能作用。西格尔通过给他的雕塑以永恒的形态,有意识或无主导性地对“生与死”这一命题发出了质问。从静止的存在的实体雕塑中,我们感觉不到死的影像,也不会唤起心情的忧郁和惆怅。而在真实的生活中,只有永恒冻结的瞬间,才向我们展示了瞬间事件的永恒,并从中获取生命延续的凭证和意义,这正是这位艺术家的强烈愿望,西格尔对“生者必灭”始终思虑不停。这与安东尼·葛姆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安东尼·葛姆雷有组名为《沉睡之地》的作品,是其1973年的作品,这事西格尔的雕塑创作已经渐入佳境。安东尼的这组作品取材于他在印度的有力所见。当时,他看到很多穷人临街二水,身上披着床单,看不到四肢无关的细节,只留下一个真题的,单纯的形状。这也是任务最基本的动态形状。包含着人生旅途那种挣扎,扭曲甚至心酸的感受。但有时显得肃穆和宁静。他用石膏着以材料,表达出这种纠结却令人深思的感觉。两人都有对人们心灵生出的关怀,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
  同样,年轻一些的托马斯·豪斯雅戈也爱上了石膏这一材料。豪斯雅戈用新的造型手段对人物形象的探索。当下的装置,雕塑因为技术的发达,而使技术制作的技术不断提高和更新。例如,3D扫描与打印雕刻,让很多以前不能实现的创作想法,逐步以实体呈现出来。美国的艺术家托马斯·豪斯雅戈也用石膏创作,寻找捕捉到的瞬间的人物。他用未着色的石膏,木头等,组合用来替代脸部和部分肢体的华油图样的板材。用石墨做在板材上做标记,切割好的木头的人物反映出这是特别制作出来的方式,不是纯粹的翻制。豪斯雅戈把石膏倒在木板上,先组合好精心设计的不能分组件,再用石膏把所有准备好的部件粘连在一起,创造出二位与三位空间互换的张力。他用自己的行为和思考的方式追溯了具象雕塑作品的历史。除使用石膏这一材质外,还兼用大麻纤维,木材和钢筋等。这些外形粗俗的雕塑人物有用手抹过的粗糙的痕迹,痕迹的清晰形状让人想起了那些支离破碎却又让人肃穆的老古董。我想这就是作者有意将古代和现代艺术史中的原型以流行文化和生活中的痛苦改装后的后现代产物吧。比较豪斯雅戈对于石膏的使用,乔治·西格尔的石膏作品受当时社会写实主义的影响,暗含人道主义的内涵,同时又向大众精神靠拢,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乔治·西格尔的石膏人像都以普通人为模特,而不是艺术史中的某个具体原型。所以更与真实的生活接近。他擅长用石膏的材质特性与材质本身兼具的历史性,获得了大众语汇的使用。叙述性很强,兼具了绘画语言的细腻天分。他用石膏材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直接的雕塑本体语言的表达。因为都以普通人为对象,所以身体,心理都有不可分割的意味。从作品中我们清晰地解读出西格尔将具象描写与纯形式语言紧密结合的探索轨迹,作者本身不懈地追求这两种不同内容的结合,是他不断寻觅的重要目标。所以他的作品呈现出让观众较难理解的现象:作品本身是这个世界的产物,但又超越了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秋菊.美国现代雕刻家乔治·西格尔[J].美苑.
  [2] 高蒙.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J].雕塑(域外篇).
  [3] 高木.探求真实感——美国新写实派雕刻家西格尔[J].
  [4] 周青.波普雕塑的教主 ——乔治·西格尔访谈[J].
其他文献
摘 要:跳槽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但频繁的跳槽,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企业及社会的进步。本文从群体行为理论视角,分析了频繁跳槽的原因,提出应对频繁跳槽行为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跳槽现象;高职设计类毕业生;群体行为理论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跳槽作为人才流动的一种方式,可促进企业、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但过于频繁的跳槽,其实并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企业的稳定及社会的进步。  1 高职艺术类毕业生跳槽现象  通过
期刊
摘 要: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的民国时期美术文献为例,分析现阶段文献保护情况。在调研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在民国美术文献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此外,尝试探讨由民国美术文献的整理推及至民国时期专题文献整理与保护的一般思考。  关键词:民国美术文献;文献保护;专题文献  广州美术学院作为中国大陆美术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历史悠久,其图书馆
期刊
摘 要:《阮玲玉》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这份喜爱来源于关锦鹏对作为平凡女人的阮玲玉内心世界剖析之细腻,之动人;更来源于其对一代影星阮玲玉的人生思考之客观,之冷静。关锦鹏,这位香港女性主义电影导演的代表,又一次以其对女性的独特解读,对历史的别样重现,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向我们诠释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女星——阮玲玉的悲剧一生。  关键词:阮玲玉;导演关锦鹏;电影美学  关锦鹏是中国电影导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图书馆图书资料分类方法和我校图书馆所采用的图书资料分类方法,并结合我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具体分类排放情况,举例说明如何在充分了解图书资料分类排放的前提下更方便更快捷地查阅资料。  关键词:图书资料;分类法;交叉学科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它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料,这些资料需要随时地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资料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对这些大量的又不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旅游新闻方向)专业为个案,解析该专业建设规划及专业特色建设规划,为高职院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复合型;专业建设;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新闻传媒业的繁荣与扩张,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媒体已经不缺少一般的新闻从业者,其所需的是具有某领域专业功底的新闻从业者,如有旅游管理、体育、经济学、法学等功底,能胜任各领
期刊
0 前言  随着我国电视产业逐渐发达,各式各样的电视选秀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荧幕中。在竞争逐渐激烈的传媒领域,各大卫视为了争夺收视率,争相复制各类选秀节目,而选秀节目中的主持人也在节目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在当今的部分选秀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却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主持人不再像曾经一样成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不再是曾经节目当中节目本身与观众互动的唯一纽带,甚至减少了主持人的存在
期刊
摘 要:自十八大召开以后,各大新闻传播媒体都在积极贯彻十八大精神。而《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党报,在报纸内容和编排上也有所改观。本文以2013~2014年《人民日报》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十八大以后《人民日报》一版内容和编排上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当前报业媒体如何在十八大新形势下完成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人民日报》;十八大;变化;改革和创新  1 “量”的精简和“质”
期刊
摘 要:庙学一般位于县、州、府官署衙门所在之地,历史上是祭庙与官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近700年历史的番禺学宫是广州至今唯一保留完整的孔庙建筑,始建于明代的洪武三年,称为“岭南第一学府”。其主体建筑为红墙黄瓦,采用了古代传统的宫廷式建筑结构,具有“庙学合一” 的独特形态,是岭南地区研究儒家文化不可多得的活标本。  关键词:儒家思想;番禺学宫;庙学合一;岭南儒家文化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期刊
摘 要:陕西作为国内的文化大省,近几年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愈发重视,纪录片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以近年来广受好评的陕西纪录片《大秦岭》《望长安》和《法门寺》三部作品为例,分析近年陕西纪录片取得的成功原因何在,又有何发展特征、优势与不足,探讨近年陕西纪录片所带来的思考。  关键词:陕西纪录片;兴起;不足  纪录片是影视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创作类别,它以再现美学为基本特征,更因其表现内容性而受极
期刊
摘 要: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以其多民族的地域优势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便在今日舞蹈形态受现代文化冲击而面临遗失的困境下,民族民间舞蹈在云南这片享有立体社会、立体生态的大环境中,却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秘境,酣畅的表达着人类发展的足迹,它的历史存在为探索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本文以认知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为基础,进而屡清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在云南舞蹈历史中发生的舞蹈现象,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