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个性的教育,就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知识经济的到来,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不只是一次性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而要为实现人的终身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教育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善于求异。
基于此,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使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1 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自主学习即课前预习。但这预习是广义的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一天或前几天对将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查字典、预习课文以及搜集资料、上网查询、制作卡片、画示意图等自主活动。学生人人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他们在课前,自觉在书上用各种颜色画记号、作标记,进行“尝试”学习。如语文课,学生在老师讲课前都能自觉做到:
——自学生字词语,通过查字典,在课本上给生字生词注拼音,写出三个以上的同音字,写出三组以上的同义词;
——找出不明白的问题,读不懂的句子,带到小组内交流;
——画出课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子,在课本上标注自己为什么认为是好词语好句子;
——画出课文中的好段落,写出自己的注释、评价;
——找出与本课有关的课本以外的文章、小说、诗歌等资料,拿到课堂上辅助本课的学习,帮助老师开发课程资源;
——谈出对本课的三处感受,提出学习本课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等等。
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是很忙的。他们要查阅资料、要上图书馆、要访问家长、要制作卡片、要与同学交流,这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与前几年媒体上报道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小学教学的做法是一致的。
检查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我们只看一下学生的课本就知道了。每个学生的书本上都有大量使用的痕迹,密密麻麻的标记,各种颜色的符号,还有夹在书中从别处抄来的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课本上学生圈的、画的、叠的、夹的,应有尽有。比老师使用的教本还要“杂乱”。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同学们自觉学习、自行获取知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课中自主研讨
“自主研讨”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研讨,达成共识,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
我们把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研讨问题的学堂,变成了思维的 “训练场”。师生“以学论教”,老师“以爱育爱”。师生、生生频频互动,围绕一个个问题,顺着教材的思路,一个个解决,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知识体系。
——课堂上,每位同学一手拿笔,侧耳倾听,随时记录所感、所思、所想,不时地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就是小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也是在不停地用一个符号、一个词语、一个记号简单地“速记”自己的见解。
——小组发言,全小组同学都起立,学生自己当主持人,他们人人都是发言者、补充者、评判者。一人发言,多人补充,小组主持人,不时地询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没发言的请举手”等等,课堂上没有“思维的死角”,没有教学“看客”。学生发言面100%。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不迷信老师,不迷信课本,不迷信专家,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见解,是龙源学子共有的个性。
——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板书”,可以修改课本中的某些句段。
3 课后自主拓展
课后自主拓展,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自主练习和拓展。我们不难发现,在新教材中,课后经常有这样的一些话语:“我还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知道北京有哪些新变化吗?”“咱们去找一些成语故事读一读,好吗?”……这些都表明,实行课程改革,要不断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网址,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有效的课后拓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如课后学生自觉写读后感、续写课文、改编故事等等。如在学习《小摄影师》一课后,让学生写写小摄影师回家找到胶卷,回到高尔基的住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可以让学生写写。这样的拓展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要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课后思考方面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可以让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阅读链接,可阅读《课外语文读本中的文章》《书香润年华》中的经典诵读。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安排方面应采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如: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的进行分层次作业。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重点考虑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方面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性地选择和确定。
实践证明,课堂是教师改革活动的主阵地,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做起。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构建“全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做到课前自主参与、课中自主探索,课后自主延伸,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着核心的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基于此,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使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1 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自主学习即课前预习。但这预习是广义的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一天或前几天对将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查字典、预习课文以及搜集资料、上网查询、制作卡片、画示意图等自主活动。学生人人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他们在课前,自觉在书上用各种颜色画记号、作标记,进行“尝试”学习。如语文课,学生在老师讲课前都能自觉做到:
——自学生字词语,通过查字典,在课本上给生字生词注拼音,写出三个以上的同音字,写出三组以上的同义词;
——找出不明白的问题,读不懂的句子,带到小组内交流;
——画出课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子,在课本上标注自己为什么认为是好词语好句子;
——画出课文中的好段落,写出自己的注释、评价;
——找出与本课有关的课本以外的文章、小说、诗歌等资料,拿到课堂上辅助本课的学习,帮助老师开发课程资源;
——谈出对本课的三处感受,提出学习本课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等等。
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是很忙的。他们要查阅资料、要上图书馆、要访问家长、要制作卡片、要与同学交流,这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与前几年媒体上报道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小学教学的做法是一致的。
检查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我们只看一下学生的课本就知道了。每个学生的书本上都有大量使用的痕迹,密密麻麻的标记,各种颜色的符号,还有夹在书中从别处抄来的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课本上学生圈的、画的、叠的、夹的,应有尽有。比老师使用的教本还要“杂乱”。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同学们自觉学习、自行获取知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课中自主研讨
“自主研讨”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研讨,达成共识,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
我们把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研讨问题的学堂,变成了思维的 “训练场”。师生“以学论教”,老师“以爱育爱”。师生、生生频频互动,围绕一个个问题,顺着教材的思路,一个个解决,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知识体系。
——课堂上,每位同学一手拿笔,侧耳倾听,随时记录所感、所思、所想,不时地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就是小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也是在不停地用一个符号、一个词语、一个记号简单地“速记”自己的见解。
——小组发言,全小组同学都起立,学生自己当主持人,他们人人都是发言者、补充者、评判者。一人发言,多人补充,小组主持人,不时地询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没发言的请举手”等等,课堂上没有“思维的死角”,没有教学“看客”。学生发言面100%。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不迷信老师,不迷信课本,不迷信专家,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见解,是龙源学子共有的个性。
——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板书”,可以修改课本中的某些句段。
3 课后自主拓展
课后自主拓展,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自主练习和拓展。我们不难发现,在新教材中,课后经常有这样的一些话语:“我还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知道北京有哪些新变化吗?”“咱们去找一些成语故事读一读,好吗?”……这些都表明,实行课程改革,要不断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网址,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有效的课后拓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如课后学生自觉写读后感、续写课文、改编故事等等。如在学习《小摄影师》一课后,让学生写写小摄影师回家找到胶卷,回到高尔基的住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可以让学生写写。这样的拓展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要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课后思考方面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可以让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阅读链接,可阅读《课外语文读本中的文章》《书香润年华》中的经典诵读。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安排方面应采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如: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的进行分层次作业。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重点考虑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方面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性地选择和确定。
实践证明,课堂是教师改革活动的主阵地,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做起。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构建“全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做到课前自主参与、课中自主探索,课后自主延伸,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着核心的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插上了奋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