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观。所谓“学做人”,也就是人生观教育。人生观即“对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学生要树立好的人生观,首先要懂得如何对人对己,如何对公对私,进而懂得如何对待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要从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作为人文性很强,占课时最多的学科,在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好的人生观,是责无旁贷的。本文主要论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生观;悦纳自我;顽强拼搏;家国情怀
很多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看法是,课文很有趣,但是对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高,很难教。其实,能入选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其中不乏蕴含着深刻的、绝妙的人生道理的课文,这些课文假如让一个有一定生活阅历的成年人来读,必定一读便感触良多。然而,这些让成年人拍手叫绝的生活哲理对于一个个稚嫩的孩童而言,似乎晦涩难懂。于是,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按照老一套的办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只问一句“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抓耳挠腮,有悟者、有思者,甚少;发言者,更少。教师干脆就用课件直接揭示道理,学生读一遍作罢。看到这种教法,笔者心里直呼:“浪费呀!这不是吃了包子皮,扔了里心馅儿吗?”好课文蕴含的人生奥妙要如花香,能沁人心脾,万万不可囫囵吞枣,让人消化不良。怎么让学生汲取这些故事中最精华的部分呢?
一、巧妙结合语文要素,领悟出“悦纳自我”的人生觀
如,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是“复述”。笔者听过这篇课文的几节公开课,学生们根据关键词和教师的不断提示,结结巴巴地说完故事的大概情节,最后,教师揭示“不要随便被他人的看法左右”的生硬道理。本来非常有趣的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却学得了无生趣。笔者在教学本课时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图“大象用两根竹竿竖起大耳朵,可是他的表情非常难受,因为有许多蚊虫萦绕在他的耳旁,扰得他又头痛又心烦”,同时,笔者会拿来一顶大象的头饰,热情地邀请学生们扮演大象,述说它的故事。一听到自己就要演那只大象来讲故事了,学生们立刻有兴趣了,都跃跃欲试。于是,在一遍遍的复述中,学生们对故事非常熟悉,也真正走进了大象的心里,这是启发学生领悟道理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成功后,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笔者问:“大象最后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我们都觉得他说得很好,因为当‘生来就是这样啊’,无法改变时,我们要试着……”学生们思忖片刻,便有人举手:“我们要学会接受,比如有的人生来就比较矮,不用难过,矮个子也有矮个子的好处,要自信一点……”“没错,还有些人生来皮肤就比较黑,有些人生来就比较丑,这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要试着接受……”笔者称赞道:“说得好,同学们。生来如此,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但有些时候,生来如此,却可以努力改变,比如……”“比如,有些人生来贫穷,就可以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有些人生来很胖,也可以努力减肥,变成帅哥美女。”学生们哈哈大笑,笔者满含笑意地说:“真是一个个小小哲学家,真会思考呀。假如小兔子、小鹿和小马他们也懂得‘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和‘生来就是这样啊’这两个道理,他们又会怎样呢?”他们会懂得尊重他人,不随便地嘲笑别人……他们会觉得世界上不是只有竖起耳朵才是好看的,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也很可爱……没错,美不是只有一种的,就好像人一样,不是只有皮肤白才美,也不是只有长得很瘦才美,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
讨论到这里时,课室响起一阵掌声,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在故事的启发下,学生讨论真理,追求真理,互动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也会更乐于品味文本中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让健康的、有意义的人生观根植于学生们的心中,这才是语文课堂的魅力。
二、运用“提问”阅读策略,思辨出“顽强拼搏”的人生观
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这是“提问”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课文,有的教师一味地引导学生如何去提问,比如,写旁批,比如,针对课文的整体或部分进行提问等。教会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万万不可忽略这篇课文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这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生在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最初时都拥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前四粒豆的梦想都很一致,都想飞进广阔的世界,飞得最远,甚至想“飞进太阳里去”,然而,最小的那粒豆却想“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结局是,想飞得最远的那四粒豆,要么被动物吃了,要么在臭水沟被泡得发胀,难逃腐烂的命运。只有最小豆掉在窗台夹缝中,仍然顽强地生长,开出了一朵美丽的紫色的豌豆花,安徒生还为这粒小豆子设计了更匪夷所思的命运,最小豆的顽强生长,带给体弱、生病的孤独女孩强大的力量,让小女孩奇迹般地痊愈了。
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只写了简简单单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却能让人读出人生哲学,让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篇没有一点说教,全是“适合儿童欣赏”的语言,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值得反复品读。其实,学习语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给你灌输道理,而是作者让这样一朵童话之花盛开在一粒豌豆和一个虚弱的小女孩之间,绝非偶然。女孩与豌豆皆为这个残酷世界最娇嫩、最脆弱的生命个体,而正是这样看似卑微的灵魂,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包裹着巨大的能量,那种能量能穿透各色生命形式,用最温柔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教学目的虽然是想让学生领悟人生的智慧,却没有必要非要跳出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来聊启示。既然是要学“提问”,何不设置一个巧妙的“提问”,让学生在趣味盎然地思考故事的答案中,让故事的哲理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呢?比如,作这样的“提问”:假如前四粒豆落到了第五粒豆落下的裂缝里,它们的命运交换了,结局会如何呢?他们也会实现非凡的生命价值吗?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立刻让学生们乐此不疲地讨论起来:我想未必。前四粒豆认为“飞得最远”才是生命的价值,所以,假如他们落到了第五粒豆落下的裂缝里,他们会不甘心,会想尽办法跳出去,结果可能又被动物们吃了……如果那四粒豆落到夹缝中没办法出去,他们可能很绝望,抑郁而终……他们也可能总是抱怨,感叹命运不公,放弃努力……你瞧,学生们沉溺于故事情节中侃侃而谈,言谈中他们已经在明辨课文揭示的人生观,已经积极地作了深入的思考。甚至还有的学生能进一步提问:第五粒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想法不好,做人怎么能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呢?是呀,于是学生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没错,做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这么说来,前四粒豆想“飞得最远”的梦想是没有错的,只是梦想不能太不切实际,比如,想“飞进太阳里去”,就是空谈……最小豆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并不是说要放弃梦想,而是说当我们被迫陷入困境时,要有随遇而安的乐观豁达的态度……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学生们越来越雀跃。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生观;悦纳自我;顽强拼搏;家国情怀
很多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看法是,课文很有趣,但是对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高,很难教。其实,能入选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其中不乏蕴含着深刻的、绝妙的人生道理的课文,这些课文假如让一个有一定生活阅历的成年人来读,必定一读便感触良多。然而,这些让成年人拍手叫绝的生活哲理对于一个个稚嫩的孩童而言,似乎晦涩难懂。于是,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按照老一套的办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只问一句“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抓耳挠腮,有悟者、有思者,甚少;发言者,更少。教师干脆就用课件直接揭示道理,学生读一遍作罢。看到这种教法,笔者心里直呼:“浪费呀!这不是吃了包子皮,扔了里心馅儿吗?”好课文蕴含的人生奥妙要如花香,能沁人心脾,万万不可囫囵吞枣,让人消化不良。怎么让学生汲取这些故事中最精华的部分呢?
一、巧妙结合语文要素,领悟出“悦纳自我”的人生觀
如,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是“复述”。笔者听过这篇课文的几节公开课,学生们根据关键词和教师的不断提示,结结巴巴地说完故事的大概情节,最后,教师揭示“不要随便被他人的看法左右”的生硬道理。本来非常有趣的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却学得了无生趣。笔者在教学本课时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图“大象用两根竹竿竖起大耳朵,可是他的表情非常难受,因为有许多蚊虫萦绕在他的耳旁,扰得他又头痛又心烦”,同时,笔者会拿来一顶大象的头饰,热情地邀请学生们扮演大象,述说它的故事。一听到自己就要演那只大象来讲故事了,学生们立刻有兴趣了,都跃跃欲试。于是,在一遍遍的复述中,学生们对故事非常熟悉,也真正走进了大象的心里,这是启发学生领悟道理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成功后,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笔者问:“大象最后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我们都觉得他说得很好,因为当‘生来就是这样啊’,无法改变时,我们要试着……”学生们思忖片刻,便有人举手:“我们要学会接受,比如有的人生来就比较矮,不用难过,矮个子也有矮个子的好处,要自信一点……”“没错,还有些人生来皮肤就比较黑,有些人生来就比较丑,这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要试着接受……”笔者称赞道:“说得好,同学们。生来如此,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但有些时候,生来如此,却可以努力改变,比如……”“比如,有些人生来贫穷,就可以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有些人生来很胖,也可以努力减肥,变成帅哥美女。”学生们哈哈大笑,笔者满含笑意地说:“真是一个个小小哲学家,真会思考呀。假如小兔子、小鹿和小马他们也懂得‘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和‘生来就是这样啊’这两个道理,他们又会怎样呢?”他们会懂得尊重他人,不随便地嘲笑别人……他们会觉得世界上不是只有竖起耳朵才是好看的,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也很可爱……没错,美不是只有一种的,就好像人一样,不是只有皮肤白才美,也不是只有长得很瘦才美,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
讨论到这里时,课室响起一阵掌声,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在故事的启发下,学生讨论真理,追求真理,互动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也会更乐于品味文本中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让健康的、有意义的人生观根植于学生们的心中,这才是语文课堂的魅力。
二、运用“提问”阅读策略,思辨出“顽强拼搏”的人生观
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这是“提问”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课文,有的教师一味地引导学生如何去提问,比如,写旁批,比如,针对课文的整体或部分进行提问等。教会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万万不可忽略这篇课文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这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生在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最初时都拥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前四粒豆的梦想都很一致,都想飞进广阔的世界,飞得最远,甚至想“飞进太阳里去”,然而,最小的那粒豆却想“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结局是,想飞得最远的那四粒豆,要么被动物吃了,要么在臭水沟被泡得发胀,难逃腐烂的命运。只有最小豆掉在窗台夹缝中,仍然顽强地生长,开出了一朵美丽的紫色的豌豆花,安徒生还为这粒小豆子设计了更匪夷所思的命运,最小豆的顽强生长,带给体弱、生病的孤独女孩强大的力量,让小女孩奇迹般地痊愈了。
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只写了简简单单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却能让人读出人生哲学,让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篇没有一点说教,全是“适合儿童欣赏”的语言,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值得反复品读。其实,学习语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给你灌输道理,而是作者让这样一朵童话之花盛开在一粒豌豆和一个虚弱的小女孩之间,绝非偶然。女孩与豌豆皆为这个残酷世界最娇嫩、最脆弱的生命个体,而正是这样看似卑微的灵魂,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包裹着巨大的能量,那种能量能穿透各色生命形式,用最温柔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教学目的虽然是想让学生领悟人生的智慧,却没有必要非要跳出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来聊启示。既然是要学“提问”,何不设置一个巧妙的“提问”,让学生在趣味盎然地思考故事的答案中,让故事的哲理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呢?比如,作这样的“提问”:假如前四粒豆落到了第五粒豆落下的裂缝里,它们的命运交换了,结局会如何呢?他们也会实现非凡的生命价值吗?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立刻让学生们乐此不疲地讨论起来:我想未必。前四粒豆认为“飞得最远”才是生命的价值,所以,假如他们落到了第五粒豆落下的裂缝里,他们会不甘心,会想尽办法跳出去,结果可能又被动物们吃了……如果那四粒豆落到夹缝中没办法出去,他们可能很绝望,抑郁而终……他们也可能总是抱怨,感叹命运不公,放弃努力……你瞧,学生们沉溺于故事情节中侃侃而谈,言谈中他们已经在明辨课文揭示的人生观,已经积极地作了深入的思考。甚至还有的学生能进一步提问:第五粒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想法不好,做人怎么能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呢?是呀,于是学生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没错,做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这么说来,前四粒豆想“飞得最远”的梦想是没有错的,只是梦想不能太不切实际,比如,想“飞进太阳里去”,就是空谈……最小豆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并不是说要放弃梦想,而是说当我们被迫陷入困境时,要有随遇而安的乐观豁达的态度……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学生们越来越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