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充满了可变性和可选择性,使得这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同于那种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的“三统一”的传统文化课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去打造一种切合信息技术学科特性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应用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和尝试。
一、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尴尬现状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的经典文化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相比,它具有技术性和信息性两个特征。其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其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这两个特征也导致了信息技术课不大可能出现传统文化课教学的那种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的“三统一”,而是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充满了可变性和可选择性。正因为如此,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环境下,各种技术指标体系很难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稳定下来,致使无法形成稳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知识体系。目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信息技术教材与配套教学资源,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以2017年新发的广东教版四、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为例,教材内容已经多年没变,仍然是以Window XP操作系统和Office 2003软件为教学内容。而现今Window XP操作系统早已被淘汰,Office 2007软件成为计算机教室的主流软件,Office软件早已发展到2016版本。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拿着新发下来的教材却发现在课堂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尴尬局面。
二、微课——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自编教材和辅助教学手段
(一)目前制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因素与解决方案
由于在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充满了可变性和可选择性这样的特性,注定了单一固定的纸教材无法满足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环境和自己的需求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不可能如传统课堂那样受学习内容和时空的限制,而是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式”。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机对话”的状态,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得到的知识,變成对计算机的一种印证操作,然后计算机对学生的操作给予验证和响应。因此,以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手段。而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头——教材和教师演示,前者因内容落后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后者则是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未必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透知识点,如果教师干涉得多了,学生会失去自主学习的时间,干涉得少了学生又对重难点理解不深刻透彻,无法达到课堂的预计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需要自行开发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个教学资源必须具有时效性和可重复使用这两个特性,而能实现这两大特性的,莫过于运用微课了。
(二)微课的内涵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优势
微课是指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技术在10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在体现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各种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共同运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它具有突出教学重点、针对性强的优势。
微课的这个优势,完美地解决了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滞后与学生个体差异两大难题。教师只要把在课堂上需要攻克的知识点和操作演示过程通过录屏等方式制作成为微课来替代纸质教材,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发放相应的微课资源供其使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只需要发布任务,然后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秘诀已放在他们的电脑了,让他们运用这些微课资源来完成任务。知识点都在微课里,不用再翻书。学生接受能力差的,哪个知识点吃不透的,可以通过拖动视频播放进度条的方式反复观看,直到吃透为止。如此一来,就把教学模式从一对多转变为一对一,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把教师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巡视课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教师也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有着这样的优势,微课当之无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自编教材和辅助教学手段。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一)课前导学,埋下种子
现今社会发达,计算机早已进入寻常家庭,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本课程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这类学生有的操作能力强,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也有的操作能力差,对计算机的认识只停留在可以玩游戏的认知阶段;还有一类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很少接触计算机,这方面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哪怕是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都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因接受能力强弱而造成的个体的差异仍是无法消除的。如果单纯只是将微课只运用到课堂上,可能还存在部分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观看视频而无法保证用于实践操作的时间。如此一来,课前运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导学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如QQ群、网盘、学习空间等,向学生发布下一节课学习内容的相关微课资源,通过家长帮助或者学生自行下载观看的方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从而保证了课堂上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时间。课前导学,还可以让学生提前完成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任务,或者提前收集好课堂上要用到的相关资源。以广东版五年级上册第4课《收发电子邮件》为例,现今的电子邮箱申请比以往严格很多,学校共用同一个外网IP地址的几十台学生计算机同时访问同一个网站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恶意攻击而被禁止访问;或者是申请电子邮箱需要进行手机认证的机制,也会让很多教师束手无策,使得课堂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只要把申请邮箱的步骤制作成为微课,让学生在家长的配合提前完成申请电子邮箱,申请完成后还可以对电子邮箱进行自行摸索认知,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五年下册的演示文稿制作的一系列课程,许多的素材收集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课前导学的模式先行完成,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练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二)课中运用,体现个性
目前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采用的是大班集中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将近50多学生和计算机,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而在教学设计上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微课教学将会突破传统课堂的这一桎梏,甚至还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运用微课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以及思考方式。相同的微课内容,经过他们的学习、消化,将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具个性。
以广东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制作“北京奥运游”导游图》为例,要求学会设置幻灯片做旅游导向的布局,会调节图片的大小,并能在图片下注字等,并且对幻灯片进行一定的美化。考虑到每个学生都对美化的效果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美化方式,可以做三种微课。微课1主要涉及的是文本框的形状美化,着重讲解如何設计文本框的形状和如何进行变形;边框的美化,着重讲解怎样进行边框美化和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微课2主要涉及的是边框的美化,着重讲解怎样进行边框美化和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微课3主要涉及的是文字的美化,着重介绍文字、标题的处理。学生会根据三节不同内容的微课,选择自己所喜好的方向,结合课前导学所学习的整体布局的微课内容,有侧重点地进行实践练习。最后,各个学生所呈现的作品也是五花八门,各具个性。教师也可以相机进行学生作品展览,让学生进行参观点评,既能印证借鉴,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课后延伸,固识化能
根据广东省的课时安排,信息技术每周只有一节课,但这仅仅40分钟对于这门特别注重操作和实践的学科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下课回家之后,因为缺乏相应的指引,基本很难在课后去进行实践应用,更不说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拓展了。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率较高,这常常对使用迁移教学的教师带来很多困扰,还得在课前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那么,教师想要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课后应用,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复练习,才可以加速学生实践技术的形成。以广东版五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个人小名片》为例,课后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张精美的个人名片,教师要录制微课给学生讲解制作名片的重点步骤和需要的注意的要点。有了微课的指导,学生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烦恼,而课外也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在不断的课后巩固练习下,就会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固化,最终转化为稳定成熟的实践技能,使之终身受益。这才是微课存在的最有意义的价值。
四、对微课应用的展望
微课的应用,使得教师从原来的课堂主导者,转化成为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性,逐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果微课能在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必将会给现代教育带来质的飞跃。在不远的将来,微课不应该只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辅助补充,而是以“翻转课堂”的模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导。
【作者单位:江门市蓬江区丰乐小学 广东】
一、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尴尬现状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的经典文化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相比,它具有技术性和信息性两个特征。其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其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这两个特征也导致了信息技术课不大可能出现传统文化课教学的那种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的“三统一”,而是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充满了可变性和可选择性。正因为如此,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环境下,各种技术指标体系很难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稳定下来,致使无法形成稳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知识体系。目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信息技术教材与配套教学资源,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以2017年新发的广东教版四、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为例,教材内容已经多年没变,仍然是以Window XP操作系统和Office 2003软件为教学内容。而现今Window XP操作系统早已被淘汰,Office 2007软件成为计算机教室的主流软件,Office软件早已发展到2016版本。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拿着新发下来的教材却发现在课堂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尴尬局面。
二、微课——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自编教材和辅助教学手段
(一)目前制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因素与解决方案
由于在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充满了可变性和可选择性这样的特性,注定了单一固定的纸教材无法满足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环境和自己的需求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不可能如传统课堂那样受学习内容和时空的限制,而是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式”。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机对话”的状态,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得到的知识,變成对计算机的一种印证操作,然后计算机对学生的操作给予验证和响应。因此,以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手段。而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头——教材和教师演示,前者因内容落后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后者则是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未必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透知识点,如果教师干涉得多了,学生会失去自主学习的时间,干涉得少了学生又对重难点理解不深刻透彻,无法达到课堂的预计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需要自行开发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个教学资源必须具有时效性和可重复使用这两个特性,而能实现这两大特性的,莫过于运用微课了。
(二)微课的内涵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优势
微课是指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技术在10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在体现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各种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共同运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它具有突出教学重点、针对性强的优势。
微课的这个优势,完美地解决了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滞后与学生个体差异两大难题。教师只要把在课堂上需要攻克的知识点和操作演示过程通过录屏等方式制作成为微课来替代纸质教材,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发放相应的微课资源供其使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只需要发布任务,然后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秘诀已放在他们的电脑了,让他们运用这些微课资源来完成任务。知识点都在微课里,不用再翻书。学生接受能力差的,哪个知识点吃不透的,可以通过拖动视频播放进度条的方式反复观看,直到吃透为止。如此一来,就把教学模式从一对多转变为一对一,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把教师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巡视课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教师也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有着这样的优势,微课当之无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自编教材和辅助教学手段。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一)课前导学,埋下种子
现今社会发达,计算机早已进入寻常家庭,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本课程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这类学生有的操作能力强,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也有的操作能力差,对计算机的认识只停留在可以玩游戏的认知阶段;还有一类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很少接触计算机,这方面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哪怕是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都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因接受能力强弱而造成的个体的差异仍是无法消除的。如果单纯只是将微课只运用到课堂上,可能还存在部分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观看视频而无法保证用于实践操作的时间。如此一来,课前运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导学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如QQ群、网盘、学习空间等,向学生发布下一节课学习内容的相关微课资源,通过家长帮助或者学生自行下载观看的方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从而保证了课堂上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时间。课前导学,还可以让学生提前完成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任务,或者提前收集好课堂上要用到的相关资源。以广东版五年级上册第4课《收发电子邮件》为例,现今的电子邮箱申请比以往严格很多,学校共用同一个外网IP地址的几十台学生计算机同时访问同一个网站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恶意攻击而被禁止访问;或者是申请电子邮箱需要进行手机认证的机制,也会让很多教师束手无策,使得课堂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只要把申请邮箱的步骤制作成为微课,让学生在家长的配合提前完成申请电子邮箱,申请完成后还可以对电子邮箱进行自行摸索认知,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五年下册的演示文稿制作的一系列课程,许多的素材收集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课前导学的模式先行完成,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练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二)课中运用,体现个性
目前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采用的是大班集中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将近50多学生和计算机,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而在教学设计上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微课教学将会突破传统课堂的这一桎梏,甚至还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运用微课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以及思考方式。相同的微课内容,经过他们的学习、消化,将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具个性。
以广东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制作“北京奥运游”导游图》为例,要求学会设置幻灯片做旅游导向的布局,会调节图片的大小,并能在图片下注字等,并且对幻灯片进行一定的美化。考虑到每个学生都对美化的效果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美化方式,可以做三种微课。微课1主要涉及的是文本框的形状美化,着重讲解如何設计文本框的形状和如何进行变形;边框的美化,着重讲解怎样进行边框美化和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微课2主要涉及的是边框的美化,着重讲解怎样进行边框美化和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微课3主要涉及的是文字的美化,着重介绍文字、标题的处理。学生会根据三节不同内容的微课,选择自己所喜好的方向,结合课前导学所学习的整体布局的微课内容,有侧重点地进行实践练习。最后,各个学生所呈现的作品也是五花八门,各具个性。教师也可以相机进行学生作品展览,让学生进行参观点评,既能印证借鉴,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课后延伸,固识化能
根据广东省的课时安排,信息技术每周只有一节课,但这仅仅40分钟对于这门特别注重操作和实践的学科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下课回家之后,因为缺乏相应的指引,基本很难在课后去进行实践应用,更不说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拓展了。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率较高,这常常对使用迁移教学的教师带来很多困扰,还得在课前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那么,教师想要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课后应用,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复练习,才可以加速学生实践技术的形成。以广东版五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个人小名片》为例,课后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张精美的个人名片,教师要录制微课给学生讲解制作名片的重点步骤和需要的注意的要点。有了微课的指导,学生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烦恼,而课外也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在不断的课后巩固练习下,就会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固化,最终转化为稳定成熟的实践技能,使之终身受益。这才是微课存在的最有意义的价值。
四、对微课应用的展望
微课的应用,使得教师从原来的课堂主导者,转化成为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性,逐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果微课能在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必将会给现代教育带来质的飞跃。在不远的将来,微课不应该只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辅助补充,而是以“翻转课堂”的模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导。
【作者单位:江门市蓬江区丰乐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