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一坐下来就急切地说:“我们的孩子太可气了……”
“孩子出了什么问题?不用急,我们一起来讨论。”
妈妈还是有些激动:“儿子田田2岁,只要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到了他的手上,一会儿工夫准给你鼓捣坏了。哎呀,真不知破坏了多少玩具!为了这个事情,都不知训过他几回了,就是不管用。前两天,他爸爸出差回来给宝贝儿子买了一辆玩具汽车。我们一不留神,他就把玩具车给弄坏了,车身被拆成了好几块,轮子也掉了,真是太让人心疼了。”说到这里,妈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咳!我真拿他没办法!”
听到这里,我心里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我对年轻的母亲说:“不是‘可气’,是‘可喜’呀!”“您不是开玩笑吧?”妈妈真的有点困惑了。
其实,像这位妈妈讲的孩子破坏玩具的情形,在有孩子的大多数家庭都遇到过。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的这种“破坏性”行为,是由好奇心引起的一种探索性行为,是创造欲望引发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我们知道,随着肢体的发育,2岁孩子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个体的独立性加强了,认识事物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不再满足于用眼看,他们还需要用双手去触摸、用身体去试探:他们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认识,还想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探究其中的秘密。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把自己所探求东西的内部秘密弄明白,他是决不罢休的。同时,这时候的孩子,既没有是非观念,也没有道德观念,更没有价值观念。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值钱的,什么是不值钱的。他们只是被求知的欲望所驱使。于是,许多好东西被“破坏”了,探索性和创造性行为就成了一种“破坏性”行为。
谈了上面的意思之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一件好事。有人说,小时候拆汽车的孩子,将来也许就是汽车大王!你的孩子拆汽车岂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了?”
“孩子拆汽车还有这么多道理,真没想到。这么说不能简单地反对孩子破坏东西了?”妈妈有所领悟。
“是的,家长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不应当简单地给予否定,而应当正确引导。”我肯定地说。
具体地说,对于孩子的这种破坏性行为,父母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引导。
首先是对孩子这个阶段的莱些“破坏性”行为要有正确认识。如父母要看到其背后表现出来的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特点,是孩子正常的发育现象,是孩子的一种积极的探索性和可贵的创造性。
其次是在行为上要保护孩子的破坏性行为。父母不能随意训斥或打骂孩子,不准孩子摸这摸那,而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认识新事物。必要时父母还应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探索环境,如让孩子拆卸一些东西,以帮助他们满足探索事物、认识事物的欲望,以保护他们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例如,当孩子要拆卸玩具汽车时,父母可以帮助他拆卸,拆卸以后,再帮助他安装起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认识了玩具汽车的构造,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当然,有的孩子是因为生气,使性子,发脾气,故意把东西弄坏。对这种破坏性行为,父母要坚决制止,而且要弄清孩子不高兴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引导。
“当父母还真是一门学问,看来我得好好学习。”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当妈妈的能有这样的态度,那么,你们的孩子应该是幸运的。”我真诚地说,“愿你们的孩子永远保持这种探索和创造精神!”
“孩子出了什么问题?不用急,我们一起来讨论。”
妈妈还是有些激动:“儿子田田2岁,只要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到了他的手上,一会儿工夫准给你鼓捣坏了。哎呀,真不知破坏了多少玩具!为了这个事情,都不知训过他几回了,就是不管用。前两天,他爸爸出差回来给宝贝儿子买了一辆玩具汽车。我们一不留神,他就把玩具车给弄坏了,车身被拆成了好几块,轮子也掉了,真是太让人心疼了。”说到这里,妈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咳!我真拿他没办法!”
听到这里,我心里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我对年轻的母亲说:“不是‘可气’,是‘可喜’呀!”“您不是开玩笑吧?”妈妈真的有点困惑了。
其实,像这位妈妈讲的孩子破坏玩具的情形,在有孩子的大多数家庭都遇到过。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的这种“破坏性”行为,是由好奇心引起的一种探索性行为,是创造欲望引发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我们知道,随着肢体的发育,2岁孩子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个体的独立性加强了,认识事物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不再满足于用眼看,他们还需要用双手去触摸、用身体去试探:他们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认识,还想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探究其中的秘密。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把自己所探求东西的内部秘密弄明白,他是决不罢休的。同时,这时候的孩子,既没有是非观念,也没有道德观念,更没有价值观念。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值钱的,什么是不值钱的。他们只是被求知的欲望所驱使。于是,许多好东西被“破坏”了,探索性和创造性行为就成了一种“破坏性”行为。
谈了上面的意思之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一件好事。有人说,小时候拆汽车的孩子,将来也许就是汽车大王!你的孩子拆汽车岂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了?”
“孩子拆汽车还有这么多道理,真没想到。这么说不能简单地反对孩子破坏东西了?”妈妈有所领悟。
“是的,家长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不应当简单地给予否定,而应当正确引导。”我肯定地说。
具体地说,对于孩子的这种破坏性行为,父母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引导。
首先是对孩子这个阶段的莱些“破坏性”行为要有正确认识。如父母要看到其背后表现出来的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特点,是孩子正常的发育现象,是孩子的一种积极的探索性和可贵的创造性。
其次是在行为上要保护孩子的破坏性行为。父母不能随意训斥或打骂孩子,不准孩子摸这摸那,而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认识新事物。必要时父母还应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探索环境,如让孩子拆卸一些东西,以帮助他们满足探索事物、认识事物的欲望,以保护他们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例如,当孩子要拆卸玩具汽车时,父母可以帮助他拆卸,拆卸以后,再帮助他安装起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认识了玩具汽车的构造,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当然,有的孩子是因为生气,使性子,发脾气,故意把东西弄坏。对这种破坏性行为,父母要坚决制止,而且要弄清孩子不高兴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引导。
“当父母还真是一门学问,看来我得好好学习。”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当妈妈的能有这样的态度,那么,你们的孩子应该是幸运的。”我真诚地说,“愿你们的孩子永远保持这种探索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