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富含哲理和教育意义的经典名篇能够鞭策后人的言行,给读者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提供智慧的指导。读国学经典,感知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中华文明中的智慧,更让读者在诵读间增强自身的文化涵养,使学生在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中,变得更加睿智而富有涵养。对此,本文就小学阶段如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措施。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浸润心灵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筛选,经过历史和文化更迭之后还能散发其智慧和魅力的经典名篇。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流传至今日的国学经典,是浓缩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和勞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现代人的为人处世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可能去自主阅读完整的哲学思想,更不懂得所谓形而上学等生涩难懂的哲学知识,但是国学经典中可能只消一句话,便可以成为警性自己行为的指导、约束自己言行的规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种言简意赅但含义深厚、富有智慧的国学经典,将会启迪儿童的心灵,规范儿童的行为。所以,诵读国学经典,将会有如下意义。其一,诵读国学经典,是对文化的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藏、是智慧,这种文化不应当在任何一个年代出现断层,而是发挥其功效,为后世之人终生受用。其二,诵读国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国学经典经高度概括和富有哲理的话语修饰,在学生诵读后,将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扎根,萌发出富有涵养和文化的幼苗,将流淌在儿童的血脉中,让学生个体散发出文化气息和文化魅力。其三,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利用前辈的智慧,督导自己的言行,使儿童更加智慧地律己、正身、与人相处。为了掀起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提高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开展教学。
二、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措施
1.课内向课外延展,拓展儿童文化视野
学生在学校接触学习国学经典,最根本的方法便是从课内学习,在课堂中感知国学经典的智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课堂中帮助学生感知国学经典的魅力,更要注重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逐步开拓国学经典对学生影响的辐射面,拓展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视野。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从最基础的姓氏歌到古诗词,都在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了必要的国学经典教学资源,培养儿童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姓氏歌》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从本节内容中感知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教师大可以结合我国姓氏的历史发展、起源、某些姓氏的传说和经典文化故事,辅助儿童了解感知,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感知我国国学经典的魅力。此外,课后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姓氏歌中更多的姓氏,引导儿童阅读《百家姓》,找到自己的形式和自己朋友的形式,试着背诵百家姓,并看谁背得又准又多。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百家姓的认识变得更加广泛深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得以有效提升。此外,立足于《姓氏歌》这一节次的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向外拓展。从《百家姓》到《千字文》,到《三字经》到《弟子规》,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进一步拓展,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提升学生对文化资源的积累量,让国学经典文化从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儿童的文化视野。
2.组织丰富诵读活动,展现国学文化经典魅力
儿童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可以以活动作为载体进行培养渗透,让活动的组织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儿童强烈的诵读热情,在活动中帮助儿童感知国学经典文化的风采与魅力。在班级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以“礼”、“仁”、“义”、“忠”等为主题,要求学生以此为核心收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一些诵读资源,引导儿童在班级中、在诵读间,感知国学经典的魅力。例如,在《赠刘景文》这一首古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送别”作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与送别相关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活动,以帮助学生感知古代文人在离别时的浓厚情感,体验寓情于景这种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此外,在国学经典的背后,可能寥寥数语后,便有着内涵丰富的典故或故事,这也是培养儿童诵读兴趣、感知国学经典中的智慧的重要资源。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景表演等活动,让学生结合某国学经典及其含义,拓展到其背后的故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剧等方式将其演绎出来,从而由国学经典名句演绎拓展,散发其熠熠生辉的魅力,体验国学经典的精彩篇章。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儿童开展国学经典有关的各类竞赛,也可以从活动载体中帮助其感知文化经典的魅力,在学校、在班级中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
3.开设学校特色课程,深挖国学经典文化内涵
除统编教材要求的国学经典文化外,教师向学生渗透国学经典、引导儿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还可以通过学校特色课程开展。在学校特色课程中,教师选录入更多符合小学学段的儿童诵读的篇章,并通过讲解、故事演绎、情境演绎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经典文化的内涵,让儿童在诵读间,能深刻感知到国学经典中的厚重魅力,体验国学经典在个人行为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体验国学经典中的深刻哲理和其中蕴含的丰富智慧。在学校开设特色课程这一教学方式下,国学经典将会有更多的教学操作空间,以供教师灵活教学、拓展丰富资源。例如,在《元日》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古诗以传统节日文化——春节为核心,展开对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授。结合此类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并将之变得更加系统化,将端午节、清明节等包含传统节日文化的国学经典文化收集整理成册,开设特色课程,让国学经典文化传播传统节日文化,帮助学生感知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总结
国学经典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给后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国学经典诵读,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发挥国学经典的价值,指导后人的生活和学习。对此,教师需要明确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并通过课内向课外延伸、组织丰富诵读活动和开设学校特色课程等措施,让国学经典浸润儿童心灵,丰富儿童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孟雪.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J].黑河教育,2018(10):32-33.
[2]张桂萍.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J].学周刊,2018(12):121-122.
[3]顾冰蕾.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23.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浸润心灵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筛选,经过历史和文化更迭之后还能散发其智慧和魅力的经典名篇。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流传至今日的国学经典,是浓缩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和勞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现代人的为人处世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可能去自主阅读完整的哲学思想,更不懂得所谓形而上学等生涩难懂的哲学知识,但是国学经典中可能只消一句话,便可以成为警性自己行为的指导、约束自己言行的规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种言简意赅但含义深厚、富有智慧的国学经典,将会启迪儿童的心灵,规范儿童的行为。所以,诵读国学经典,将会有如下意义。其一,诵读国学经典,是对文化的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藏、是智慧,这种文化不应当在任何一个年代出现断层,而是发挥其功效,为后世之人终生受用。其二,诵读国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国学经典经高度概括和富有哲理的话语修饰,在学生诵读后,将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扎根,萌发出富有涵养和文化的幼苗,将流淌在儿童的血脉中,让学生个体散发出文化气息和文化魅力。其三,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利用前辈的智慧,督导自己的言行,使儿童更加智慧地律己、正身、与人相处。为了掀起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提高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开展教学。
二、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措施
1.课内向课外延展,拓展儿童文化视野
学生在学校接触学习国学经典,最根本的方法便是从课内学习,在课堂中感知国学经典的智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课堂中帮助学生感知国学经典的魅力,更要注重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逐步开拓国学经典对学生影响的辐射面,拓展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视野。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从最基础的姓氏歌到古诗词,都在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了必要的国学经典教学资源,培养儿童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姓氏歌》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从本节内容中感知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教师大可以结合我国姓氏的历史发展、起源、某些姓氏的传说和经典文化故事,辅助儿童了解感知,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感知我国国学经典的魅力。此外,课后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姓氏歌中更多的姓氏,引导儿童阅读《百家姓》,找到自己的形式和自己朋友的形式,试着背诵百家姓,并看谁背得又准又多。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百家姓的认识变得更加广泛深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得以有效提升。此外,立足于《姓氏歌》这一节次的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向外拓展。从《百家姓》到《千字文》,到《三字经》到《弟子规》,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进一步拓展,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提升学生对文化资源的积累量,让国学经典文化从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儿童的文化视野。
2.组织丰富诵读活动,展现国学文化经典魅力
儿童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可以以活动作为载体进行培养渗透,让活动的组织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儿童强烈的诵读热情,在活动中帮助儿童感知国学经典文化的风采与魅力。在班级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以“礼”、“仁”、“义”、“忠”等为主题,要求学生以此为核心收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一些诵读资源,引导儿童在班级中、在诵读间,感知国学经典的魅力。例如,在《赠刘景文》这一首古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送别”作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与送别相关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活动,以帮助学生感知古代文人在离别时的浓厚情感,体验寓情于景这种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此外,在国学经典的背后,可能寥寥数语后,便有着内涵丰富的典故或故事,这也是培养儿童诵读兴趣、感知国学经典中的智慧的重要资源。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景表演等活动,让学生结合某国学经典及其含义,拓展到其背后的故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剧等方式将其演绎出来,从而由国学经典名句演绎拓展,散发其熠熠生辉的魅力,体验国学经典的精彩篇章。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儿童开展国学经典有关的各类竞赛,也可以从活动载体中帮助其感知文化经典的魅力,在学校、在班级中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
3.开设学校特色课程,深挖国学经典文化内涵
除统编教材要求的国学经典文化外,教师向学生渗透国学经典、引导儿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还可以通过学校特色课程开展。在学校特色课程中,教师选录入更多符合小学学段的儿童诵读的篇章,并通过讲解、故事演绎、情境演绎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经典文化的内涵,让儿童在诵读间,能深刻感知到国学经典中的厚重魅力,体验国学经典在个人行为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体验国学经典中的深刻哲理和其中蕴含的丰富智慧。在学校开设特色课程这一教学方式下,国学经典将会有更多的教学操作空间,以供教师灵活教学、拓展丰富资源。例如,在《元日》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古诗以传统节日文化——春节为核心,展开对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授。结合此类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并将之变得更加系统化,将端午节、清明节等包含传统节日文化的国学经典文化收集整理成册,开设特色课程,让国学经典文化传播传统节日文化,帮助学生感知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总结
国学经典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给后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国学经典诵读,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发挥国学经典的价值,指导后人的生活和学习。对此,教师需要明确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并通过课内向课外延伸、组织丰富诵读活动和开设学校特色课程等措施,让国学经典浸润儿童心灵,丰富儿童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孟雪.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J].黑河教育,2018(10):32-33.
[2]张桂萍.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J].学周刊,2018(12):121-122.
[3]顾冰蕾.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