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成因与表征

来源 :思想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考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在大学生中的成因和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茧房”加剧大学生个体信息失衡现象,助推大学生群体舆情环境同质化;大学生群体结构具有高度一致性,容易被网络意见领袖操控舆论导向;在“沉默螺旋”效应下,大学生群体的真实意见难以完整表达,这些都是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重要成因.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容易诱发网络暴力行为,因此,必须做好高校舆情管控工作,防范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发生.
其他文献
概念是理论构建的基石,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和理解的不同,体现了研究者在研究取向上的差异,更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不同选择.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大体可分为“阶级统治说”和“发展需要说”两类,这两类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都有一定合理性,但缺乏对实践视角的观照.因此,我们尝试重述一个更强调实践立场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应当从体系化向实践化转向.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风险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也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解决的新课题.网络舆论中广泛存在的群体极化现象以其非理性化情绪突出、传播速度迅猛、与社会联系紧密等特点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潜在风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力从主客体、环体、介体等维度入手,立足大学生的思想关切和实际需要,着眼构建反应迅速、结构合理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功能,营造有利于正能量弘扬的网络育人环境,在把握舆论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