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上课程论坛逐渐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方式,影响网上讨论效果的因素日益受关注。本文采用混合式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和平台统计数据,对北京大学通选课《东南亚文化》的网上讨论进行调查,分析了学生、教师、话题、平台四个方面的因素对讨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四点改进建议:增加网上讨论经验、加强引导反馈、精心设置讨论话题、完善平台功能。
关键词:网上讨论;教师;学生;话题;平台
● 引言
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利用网上课程论坛辅助教学非常普遍。北京大学于2008年引进了Blackboard平台,搭建了北大教学网,为促进师生共享教学资源、加强交流提供了便利。很多教师使用了平台中的“讨论版”,试图将传统课堂中的讨论转移到网上,拓展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空,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实际使用中,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何,讨论效果如何呢?为此,笔者对北京大学通选课《东南亚文化》的网上讨论情况进行了调查。
《东南亚文化》是北京大学本科生的通选课,一直以面对面讨论为主,授课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感兴趣,希望有所突破。本研究试图借该课程第一次在北大教学网上开展讨论,进行一次调查,探究影响学生网上讨论效果的因素,为该课程的网上讨论提供建议,也为广大教师开展网上讨论提供借鉴。
● 研究背景
文献调研中,笔者发现相关研究较少,大多只关注到了影响学生网上讨论效果的某一个或几个因素,而根据穆尔的“三类交互作用”理论,课程论坛中主要存在三种交互类型: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师生间的交互,生生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是指学习者对论坛中的话题进行浏览、思考、提出问题或发表观点,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互动主体借助论坛进行知识分享、情感沟通。可见,在讨论中,老师、学生是交互的主体,论坛是交互的载体,内容即话题是讨论的核心。因而,笔者认为在网上课程讨论中,老师、学生、话题、论坛是必不可少的四个因素,学生、教师、话题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如下图)。
目前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综合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网上讨论,没有将学生参与网上讨论放在网上交互的整体环境中来考察,缺少对整个过程的关注。本研究希望能够综合老师、学生、话题、论坛四个方面来分析。
● 研究设计
《东南亚文化》每周面授一次,课余利用北大教学网的课程论坛进行交流。一共48名选课学生,来自全校16个院系,文科生略多于理科生,女生(64.6%)多于男生(31.2%)。
研究开始前,笔者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沟通,由授课教师确定了网上讨论题目和规则。为了使学生对网上讨论以及讨论版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进行了两次预讨论。正式讨论从开学第七周开始,持续一个月。
讨论结束后,笔者根据平台统计数据、对讨论情况的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制订了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学生参与网上讨论基本行为特征的调查,包括以往参与网上讨论的经验,登录讨论平台的频率、时间,在网上讨论中的主要行为等。二是对影响学生网上讨论效果因素的调查,分为“我对使用教学网讨论版的感受”、“我对本次讨论话题的感受”、“我对网上讨论的看法”、“我对老师引导的感受”四个方面。三是“我对本次讨论的评价”,考察学生对讨论的满意度及效果评价。四是开放题,收集学生对本次讨论的建议。
问卷制定后,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初测,根据初测情况,结合专家和授课教师的建议,进行了修订。最后,发放了问卷。
● 研究发现
本次调查采用全样本分析,发放问卷48份,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5.8%。回收后,综合运用平台统计功能、统计软件SPSS16及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统计显示,选课48人,参与讨论44人,参与度为91.7%。讨论中,91.7%的学生至少进行了一次主题帖发言,27.1%的同学2次参与了主题帖发言。共发表的59个主题帖中,29个有回帖,回帖率为49.2%。从回复次数来看,大多数主题帖只有1~2个回帖,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大多数同学在讨论中最常做的是发表主题帖(68.8%)和随便看看(58.3%),仅有25%是回复他人对自己所发帖子的评价或疑问。可见,在本次讨论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参与了发帖讨论,整体参与水平较高,但是互动较少。
学生对本次网上讨论的满意度较高,92.7%的学生对讨论持肯定态度,表示不太满意的学生仅占7.3%。任课教师在课后反思中也予以了较高的评价,“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认真思考,力求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还结合了专业知识和个人经历,不但丰富了讨论的内容,还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新鲜的视角和资料。……从学生在讨论中表达的观点来看,体现为观点、立场在一致中的多样化。大家各抒己见,不少同学提出了非常好的见解。”
学生对本次网上讨论的效果评价较高,超过60%的学生认为增加了知识,增进了理解,改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但只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增进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认为自己综合、分析、评价他人意见、发展新见解能力得到了改善。
● 讨论与分析
本次网上讨论呈现出以下特点:学生整体参与度、满意度、评价较高,但是交互水平较低。那么,学生、教师、话题、平台是如何影响学生讨论效果的呢?
1.学生方面
调查发现,在本课程中,超过半数的学生网上学习、讨论经验不足。58.3%的学生是第一次使用“北大教学网”进行辅助学习,68.8%的学生是第一次参加课程的网上讨论。缺乏网上学习经验和讨论经验是本次网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障碍。
同时,学生对网上讨论的接受度不高。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进行一次网上讨论是有必要的,网上讨论也是有用处的。但是,仅有不到一半(44.7%)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网上讨论,只有47.9%的同学认为自己性格外向,喜欢与人讨论交流。可见,在本课程中,大部分同学虽然认可网上讨论,但是主观上并不喜欢网上讨论。
关键词:网上讨论;教师;学生;话题;平台
● 引言
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利用网上课程论坛辅助教学非常普遍。北京大学于2008年引进了Blackboard平台,搭建了北大教学网,为促进师生共享教学资源、加强交流提供了便利。很多教师使用了平台中的“讨论版”,试图将传统课堂中的讨论转移到网上,拓展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空,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实际使用中,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何,讨论效果如何呢?为此,笔者对北京大学通选课《东南亚文化》的网上讨论情况进行了调查。
《东南亚文化》是北京大学本科生的通选课,一直以面对面讨论为主,授课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感兴趣,希望有所突破。本研究试图借该课程第一次在北大教学网上开展讨论,进行一次调查,探究影响学生网上讨论效果的因素,为该课程的网上讨论提供建议,也为广大教师开展网上讨论提供借鉴。
● 研究背景
文献调研中,笔者发现相关研究较少,大多只关注到了影响学生网上讨论效果的某一个或几个因素,而根据穆尔的“三类交互作用”理论,课程论坛中主要存在三种交互类型: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师生间的交互,生生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是指学习者对论坛中的话题进行浏览、思考、提出问题或发表观点,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互动主体借助论坛进行知识分享、情感沟通。可见,在讨论中,老师、学生是交互的主体,论坛是交互的载体,内容即话题是讨论的核心。因而,笔者认为在网上课程讨论中,老师、学生、话题、论坛是必不可少的四个因素,学生、教师、话题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如下图)。
目前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综合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网上讨论,没有将学生参与网上讨论放在网上交互的整体环境中来考察,缺少对整个过程的关注。本研究希望能够综合老师、学生、话题、论坛四个方面来分析。
● 研究设计
《东南亚文化》每周面授一次,课余利用北大教学网的课程论坛进行交流。一共48名选课学生,来自全校16个院系,文科生略多于理科生,女生(64.6%)多于男生(31.2%)。
研究开始前,笔者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沟通,由授课教师确定了网上讨论题目和规则。为了使学生对网上讨论以及讨论版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进行了两次预讨论。正式讨论从开学第七周开始,持续一个月。
讨论结束后,笔者根据平台统计数据、对讨论情况的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制订了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学生参与网上讨论基本行为特征的调查,包括以往参与网上讨论的经验,登录讨论平台的频率、时间,在网上讨论中的主要行为等。二是对影响学生网上讨论效果因素的调查,分为“我对使用教学网讨论版的感受”、“我对本次讨论话题的感受”、“我对网上讨论的看法”、“我对老师引导的感受”四个方面。三是“我对本次讨论的评价”,考察学生对讨论的满意度及效果评价。四是开放题,收集学生对本次讨论的建议。
问卷制定后,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初测,根据初测情况,结合专家和授课教师的建议,进行了修订。最后,发放了问卷。
● 研究发现
本次调查采用全样本分析,发放问卷48份,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5.8%。回收后,综合运用平台统计功能、统计软件SPSS16及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统计显示,选课48人,参与讨论44人,参与度为91.7%。讨论中,91.7%的学生至少进行了一次主题帖发言,27.1%的同学2次参与了主题帖发言。共发表的59个主题帖中,29个有回帖,回帖率为49.2%。从回复次数来看,大多数主题帖只有1~2个回帖,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大多数同学在讨论中最常做的是发表主题帖(68.8%)和随便看看(58.3%),仅有25%是回复他人对自己所发帖子的评价或疑问。可见,在本次讨论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参与了发帖讨论,整体参与水平较高,但是互动较少。
学生对本次网上讨论的满意度较高,92.7%的学生对讨论持肯定态度,表示不太满意的学生仅占7.3%。任课教师在课后反思中也予以了较高的评价,“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认真思考,力求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还结合了专业知识和个人经历,不但丰富了讨论的内容,还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新鲜的视角和资料。……从学生在讨论中表达的观点来看,体现为观点、立场在一致中的多样化。大家各抒己见,不少同学提出了非常好的见解。”
学生对本次网上讨论的效果评价较高,超过60%的学生认为增加了知识,增进了理解,改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但只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增进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认为自己综合、分析、评价他人意见、发展新见解能力得到了改善。
● 讨论与分析
本次网上讨论呈现出以下特点:学生整体参与度、满意度、评价较高,但是交互水平较低。那么,学生、教师、话题、平台是如何影响学生讨论效果的呢?
1.学生方面
调查发现,在本课程中,超过半数的学生网上学习、讨论经验不足。58.3%的学生是第一次使用“北大教学网”进行辅助学习,68.8%的学生是第一次参加课程的网上讨论。缺乏网上学习经验和讨论经验是本次网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障碍。
同时,学生对网上讨论的接受度不高。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进行一次网上讨论是有必要的,网上讨论也是有用处的。但是,仅有不到一半(44.7%)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网上讨论,只有47.9%的同学认为自己性格外向,喜欢与人讨论交流。可见,在本课程中,大部分同学虽然认可网上讨论,但是主观上并不喜欢网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