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日本共产党走过80多年坎坷历程,获得较快的发展。这得益于日共运用一整套灵活、有效的措施以及对党的各方面建设。尽管在新世纪日共的发展与壮大仍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积极谋求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双赢,以自我革新推动党的发展,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日本;共产党;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D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7)04-0104-04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整获得了稳定与繁荣。同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共产党组织面临着更大的困境,都在积极地寻求在资本主义体制内的自我创新。日本共产党在成立后就一直处于波折动荡中,但历经种种磨难,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这归功于日共所实施的灵活、有效的政策。最近,在日本参众两院选举中,日共所占席位大幅度缩减,预示着今后日共前进和发展之路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日本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经验
自1922年7月15日成立至今,日本共产党走过80多年坎坷历程,几度解散重组,甚至一度处于非法状态。然而,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的日共,在资产阶级保守政党和改良主义政党的夹缝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获得较快的发展。现今,日共已成为日本国会中第四大政党,日本政坛的第二大在野党,是地方议会中拥有议员人数最多的第一大政党,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日共的较快发展得益于其所运用的一整套灵活、有效的措施以及对党的各方面建设所做的不懈努力。
(一)根据日本国内外形势变化调整党的纲领路线
2004年1月17日,日共第23届大会全面修改了1961年制订的党纲,通过了新党纲。新党纲更趋现实、灵活,不仅去除了那些带有浓厚革命色彩的表述,而且明确指出了日本需要的“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尽可能推进的民主改革”,要求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全部价值和成果”(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上),联合革新力量、民主力量以及保守层和无党派人士组成“民主联合政府”,在资本主义宪法框架内,对资本主义“消极因素”进行“民主改革”。这表明,日共开始从“革命政党”转变为“改良政党”。日共主席不破哲三认为,日共这一“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理论最终要通向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党在民主主义革命后进行社会主义变革,是作为日本社会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注释。日共对本国国情和国外形势作了深刻分析,逐步意识到在资产阶级政治舞台上通过参加政权这样的合法手段取得政权地位或影响现实政治的重要性。从这一具有日本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路线上,可见日共试图打破其原有“墨守成规,缺乏变通”的形象,变得更加务实。
(二)积极争取青年人,不遗余力地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
政党的命运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地位所决定的,取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始终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青年是日本的未来,争取青年人的支持就是掌握了日本的未来。日共领导人不破哲三主席和志位和夫委员长曾亲自出席青年集会,与青年人交谈,向青年人介绍日共的理想与追求,以此来增强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2001年,日共掀起“党势扩大运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青年学生工作为重点,起到一定的成效。日共通过维护国家主权和广大国民的权益扩大群众基础,坚决反对金权政治,反对日本政府一味追随美国的做法,反对对伊动武及私自派遣自卫队赴伊拉克等。通过这些斗争,日共在国民中树立了形象,扩大了影响力。日共还通过党报——《赤旗报》扩大党的影响力,每年举办党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党报节的举办也吸引了众多日本民众的关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影响作用。
(三)保持党的开放性,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日共意识到,固步自封对于党的发展毫无裨益,所以近年来持开放的态度,积极探索与国内其他政党开展建设性合作,提出要联合众多党派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与其他在野党尤其是左翼革新政党联手对抗以自民党为首的执政联盟。日共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不破哲三一直强调:“日共虽然不是执政党,但从争取亚洲和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致力于开展国际外交活动。”2003年7月,他率团访问突尼斯,学习宪政民主政权的执政治党经验;同年10月,日共派国际局长、参议员绪方靖夫首次作为正式客人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伊斯兰各国会议组织”部长会议和首脑会议,加强日共与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2004年9月3日,不破哲三又率队来北京参加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与中共领导人进行友好交流,并表示愿进一步加强党际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日关系不断发展。同时,日共在二十三大上对党纲做了修改,把日本应该追求的和平外交方针明确写入党纲,包括反省日本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维护《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国际和平秩序等。不破哲三表示,日共正视历史,愿意以这些立场为基础,继续为广泛发展与亚洲各国政党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做出努力。日共的开放性姿态为提升国际形象、获得其他政党的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重视领导班子的更新换代,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进入领导层
日共极为重视领导班子的新老更替,打破任职终身制,给年轻人以发展空间,保持党的肌体有新鲜血液的补充。早在199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年仅35岁的志位和夫就被选为总书记,2002年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成为日本政党中最年轻的领导人。志位和夫善于雄辩,头脑清晰,为人正直,很得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青睐。另一位中央书记处书记市田忠义58岁,年富力强。政治局党委的平均年龄为58岁,在20名政治局常委中有10人是新人,这是日共30年来最年轻的领导集团。
(五)党内奉行廉洁奉公,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十分注重廉政建设
日共拒绝按照日本国会1995年通过的“政党助成金法”领取活动基金。日共认为,“助成金”是国民交纳的税款,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若作为政党的活动经费就是挪用公款,是对国民的背叛。日共还规定,不接受企业的捐款,党的经费从党费、党报、党刊的收入和个人捐款而来,以防止腐败的滋生。日共党本部干部外出办事,包括去各国大使馆出席招待会都乘地铁,在国内出差住便宜的旅馆。日共非常注重廉政建设,强调廉洁兴党,认为腐败不仅危害社会,而且危及政党的生存。
二、日本共产党面临的挑战
在新世纪,日共的发展与壮大仍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一)军国主义思想植根于大部分日本国民中,尤其是青年人中,这制约了日共力量的扩大 由于近代军国主义教育和极端国家主义的影响,日本政府首脑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拒不反省历史,以及日本当局篡改历史教课书和其他美化侵略史实的种种行径,使日本国民对于战争和侵略缺乏正确认识,尤其是广大日本青年要么不承认有侵略历史,要么存在极端的复仇心理,军国主义思想和错误的战争史观在国民内心根深蒂固。近年来,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幻,又使日本民众中滋长起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意识。这造成日共维护和平宪法、反省侵略历史的主张与国民心理相悖,相当多的青年人不认同日本共产党的路线纲领。进入新世纪,日共党员人数有所下降,党报读者锐减,党员老龄化问题严重,特别是作为党的活力源泉的青年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在曾经为共产党提供了大量党员和支持者的大学校园里,日共几乎没什么影响力。
(二)日本中产阶级的扩大和国民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日本共产党的发展不利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就业结构中,知识型的劳动者迅猛增加,由这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就业者构成的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产阶级已成为日本各政党主要的选票来源,而中产阶级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赞成西方的民主政治,政治态度倾向于保守化,对日共态度冷淡。同时,日本社会各阶层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日益一致,贫富差距也在缩小,那种经济上“小富即安”的满足感和政治上“求稳怕乱”的心理亦使国民意识趋于保守,尤其是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蔓延,日本民众一味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屑于共产党乐于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加之日共是不受财界、商界和政界垂青的在野党,更无法取得那些注重现实利益的民众支持。
(三)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以及日本国民的政治冷漠,对日共及其他小党的发展不利
2003年11月和2004年7月,在第43届众议院选举及第20届参议院选举中,日共议席大幅度缩减,众议院仅获9席,参议院仅获4席,都比选举前减少了11席。这次失利显示,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对自民党和民主党等大党有利,但对日共不利。另外,日本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政策逐步接近,国民政治选择的空间缩小,使得原本就广泛存在于社会上的政治冷漠情绪加重,国民脱离政治,转而采取放弃政治权利的消极态度,选民对众议院选举的投票率仅为61%。选举前,日本《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显示,约有57%的日本人表示不会支持任何政党,选民对日本政治的信心正在丧失。这种政治冷漠对日本的政治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所有政党的发展也毫无益处,日共自然也不例外。
(四)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巨大反差带来社会主义信仰危机
一般说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法治也比较健全。反观社会主义国家,总体上脱胎于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缓慢,生产力滞后,法治也不完备,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较大反差。这使日本国民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恐惧心理,偏激地认为贫穷与落后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社会主义信仰危机日渐弥漫。
(五)党内存在着思想分歧,处理分歧的方式有待改进
日共内部思想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在一些重大的路线问题和行动方针上,党内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一些老党员固守传统的社会主义路线,甚至认为应当继续以武装斗争等非常规方式瓦解现政权,有的人则主张淡化社会主义色彩,以日本国民的选择为主,向改良主义政党转化。这些思想分歧直接影响到党的团结,因而处理好党内不和谐声音也是日共面临紧迫的任务。同时,处理党内分歧的方式也有待改进。日共常常轻易地给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扣上“左”倾或“右”倾帽子,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党内矛盾扩大化甚至走向分裂,因此应当以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为首要,正确对待这些同志,以适当的方式化解分歧。
三、日本共产党经验的启示
当前,资本主义展现出的生机与活力,给共产党组织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决不意味着共产党力量的衰落,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来说,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以何种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否以公众利益为党的宗旨,这些都会对共产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日共生存与发展的经验对其他共产党有重要启示。
(一)共产党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加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日本共产党提出具有日本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路线,是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实践,而非教条式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的、辩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理智地分析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在新的条件下赋予其新的内容,既要反对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主义,又要反对脱离本国实际、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积极谋求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双赢
共产党组织必须取得最广泛的联合和团结。一方面,共产党组织之间要加强国际联系,经常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与学习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共产党也必须发展同世界上一切愿意与共产党建立友好关系的其他政党的关系,建立互助与合作。党际交流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共产党交流,都会促进共产党自身影响力的扩大,也会促使各国共产党对其理论、路线和政策等方面的不足做出调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也会使共产党自身在实际的斗争中取得支持、获得双赢。
(三)共产党的自我革新对推动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革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自我革新的历史。任何一个政党要想取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重视自身战略和策略的调整,根据其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进行自我革新。共产党组织的自我革新应该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扬弃”,既保持、发扬传统政党体制中合理的成分,又要摒弃那些不合理的因素,不仅要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实现创新,还要在党的建设上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并在实践中切实履行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几乎每个共产党党章中标明的。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政党都强调自己是全民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本党倡导的主旨,但是否真正做到以民众利益为重、是否真正地为民众谋福利,在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是有重大区别的。当今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力量弱小,共产党组织的影响力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日趋减小,这在客观上要求共产党不仅要在理论上强调党的宗旨,还要在实践中履行这一宗旨,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共产党的各项行为活动以及党员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民众产生一定的作用,共产党必须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以民为本,以实现民众利益为己任。
责任编辑:李 放
关键词:日本;共产党;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D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7)04-0104-04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整获得了稳定与繁荣。同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共产党组织面临着更大的困境,都在积极地寻求在资本主义体制内的自我创新。日本共产党在成立后就一直处于波折动荡中,但历经种种磨难,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这归功于日共所实施的灵活、有效的政策。最近,在日本参众两院选举中,日共所占席位大幅度缩减,预示着今后日共前进和发展之路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日本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经验
自1922年7月15日成立至今,日本共产党走过80多年坎坷历程,几度解散重组,甚至一度处于非法状态。然而,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的日共,在资产阶级保守政党和改良主义政党的夹缝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获得较快的发展。现今,日共已成为日本国会中第四大政党,日本政坛的第二大在野党,是地方议会中拥有议员人数最多的第一大政党,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日共的较快发展得益于其所运用的一整套灵活、有效的措施以及对党的各方面建设所做的不懈努力。
(一)根据日本国内外形势变化调整党的纲领路线
2004年1月17日,日共第23届大会全面修改了1961年制订的党纲,通过了新党纲。新党纲更趋现实、灵活,不仅去除了那些带有浓厚革命色彩的表述,而且明确指出了日本需要的“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尽可能推进的民主改革”,要求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全部价值和成果”(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上),联合革新力量、民主力量以及保守层和无党派人士组成“民主联合政府”,在资本主义宪法框架内,对资本主义“消极因素”进行“民主改革”。这表明,日共开始从“革命政党”转变为“改良政党”。日共主席不破哲三认为,日共这一“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理论最终要通向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党在民主主义革命后进行社会主义变革,是作为日本社会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注释。日共对本国国情和国外形势作了深刻分析,逐步意识到在资产阶级政治舞台上通过参加政权这样的合法手段取得政权地位或影响现实政治的重要性。从这一具有日本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路线上,可见日共试图打破其原有“墨守成规,缺乏变通”的形象,变得更加务实。
(二)积极争取青年人,不遗余力地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
政党的命运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地位所决定的,取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始终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青年是日本的未来,争取青年人的支持就是掌握了日本的未来。日共领导人不破哲三主席和志位和夫委员长曾亲自出席青年集会,与青年人交谈,向青年人介绍日共的理想与追求,以此来增强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2001年,日共掀起“党势扩大运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青年学生工作为重点,起到一定的成效。日共通过维护国家主权和广大国民的权益扩大群众基础,坚决反对金权政治,反对日本政府一味追随美国的做法,反对对伊动武及私自派遣自卫队赴伊拉克等。通过这些斗争,日共在国民中树立了形象,扩大了影响力。日共还通过党报——《赤旗报》扩大党的影响力,每年举办党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党报节的举办也吸引了众多日本民众的关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影响作用。
(三)保持党的开放性,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日共意识到,固步自封对于党的发展毫无裨益,所以近年来持开放的态度,积极探索与国内其他政党开展建设性合作,提出要联合众多党派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与其他在野党尤其是左翼革新政党联手对抗以自民党为首的执政联盟。日共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不破哲三一直强调:“日共虽然不是执政党,但从争取亚洲和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致力于开展国际外交活动。”2003年7月,他率团访问突尼斯,学习宪政民主政权的执政治党经验;同年10月,日共派国际局长、参议员绪方靖夫首次作为正式客人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伊斯兰各国会议组织”部长会议和首脑会议,加强日共与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2004年9月3日,不破哲三又率队来北京参加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与中共领导人进行友好交流,并表示愿进一步加强党际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日关系不断发展。同时,日共在二十三大上对党纲做了修改,把日本应该追求的和平外交方针明确写入党纲,包括反省日本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维护《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国际和平秩序等。不破哲三表示,日共正视历史,愿意以这些立场为基础,继续为广泛发展与亚洲各国政党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做出努力。日共的开放性姿态为提升国际形象、获得其他政党的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重视领导班子的更新换代,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进入领导层
日共极为重视领导班子的新老更替,打破任职终身制,给年轻人以发展空间,保持党的肌体有新鲜血液的补充。早在199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年仅35岁的志位和夫就被选为总书记,2002年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成为日本政党中最年轻的领导人。志位和夫善于雄辩,头脑清晰,为人正直,很得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青睐。另一位中央书记处书记市田忠义58岁,年富力强。政治局党委的平均年龄为58岁,在20名政治局常委中有10人是新人,这是日共30年来最年轻的领导集团。
(五)党内奉行廉洁奉公,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十分注重廉政建设
日共拒绝按照日本国会1995年通过的“政党助成金法”领取活动基金。日共认为,“助成金”是国民交纳的税款,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若作为政党的活动经费就是挪用公款,是对国民的背叛。日共还规定,不接受企业的捐款,党的经费从党费、党报、党刊的收入和个人捐款而来,以防止腐败的滋生。日共党本部干部外出办事,包括去各国大使馆出席招待会都乘地铁,在国内出差住便宜的旅馆。日共非常注重廉政建设,强调廉洁兴党,认为腐败不仅危害社会,而且危及政党的生存。
二、日本共产党面临的挑战
在新世纪,日共的发展与壮大仍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一)军国主义思想植根于大部分日本国民中,尤其是青年人中,这制约了日共力量的扩大 由于近代军国主义教育和极端国家主义的影响,日本政府首脑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拒不反省历史,以及日本当局篡改历史教课书和其他美化侵略史实的种种行径,使日本国民对于战争和侵略缺乏正确认识,尤其是广大日本青年要么不承认有侵略历史,要么存在极端的复仇心理,军国主义思想和错误的战争史观在国民内心根深蒂固。近年来,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幻,又使日本民众中滋长起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意识。这造成日共维护和平宪法、反省侵略历史的主张与国民心理相悖,相当多的青年人不认同日本共产党的路线纲领。进入新世纪,日共党员人数有所下降,党报读者锐减,党员老龄化问题严重,特别是作为党的活力源泉的青年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在曾经为共产党提供了大量党员和支持者的大学校园里,日共几乎没什么影响力。
(二)日本中产阶级的扩大和国民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日本共产党的发展不利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就业结构中,知识型的劳动者迅猛增加,由这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就业者构成的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产阶级已成为日本各政党主要的选票来源,而中产阶级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赞成西方的民主政治,政治态度倾向于保守化,对日共态度冷淡。同时,日本社会各阶层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日益一致,贫富差距也在缩小,那种经济上“小富即安”的满足感和政治上“求稳怕乱”的心理亦使国民意识趋于保守,尤其是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蔓延,日本民众一味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屑于共产党乐于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加之日共是不受财界、商界和政界垂青的在野党,更无法取得那些注重现实利益的民众支持。
(三)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以及日本国民的政治冷漠,对日共及其他小党的发展不利
2003年11月和2004年7月,在第43届众议院选举及第20届参议院选举中,日共议席大幅度缩减,众议院仅获9席,参议院仅获4席,都比选举前减少了11席。这次失利显示,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对自民党和民主党等大党有利,但对日共不利。另外,日本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政策逐步接近,国民政治选择的空间缩小,使得原本就广泛存在于社会上的政治冷漠情绪加重,国民脱离政治,转而采取放弃政治权利的消极态度,选民对众议院选举的投票率仅为61%。选举前,日本《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显示,约有57%的日本人表示不会支持任何政党,选民对日本政治的信心正在丧失。这种政治冷漠对日本的政治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所有政党的发展也毫无益处,日共自然也不例外。
(四)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巨大反差带来社会主义信仰危机
一般说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法治也比较健全。反观社会主义国家,总体上脱胎于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缓慢,生产力滞后,法治也不完备,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较大反差。这使日本国民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恐惧心理,偏激地认为贫穷与落后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社会主义信仰危机日渐弥漫。
(五)党内存在着思想分歧,处理分歧的方式有待改进
日共内部思想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在一些重大的路线问题和行动方针上,党内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一些老党员固守传统的社会主义路线,甚至认为应当继续以武装斗争等非常规方式瓦解现政权,有的人则主张淡化社会主义色彩,以日本国民的选择为主,向改良主义政党转化。这些思想分歧直接影响到党的团结,因而处理好党内不和谐声音也是日共面临紧迫的任务。同时,处理党内分歧的方式也有待改进。日共常常轻易地给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扣上“左”倾或“右”倾帽子,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党内矛盾扩大化甚至走向分裂,因此应当以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为首要,正确对待这些同志,以适当的方式化解分歧。
三、日本共产党经验的启示
当前,资本主义展现出的生机与活力,给共产党组织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决不意味着共产党力量的衰落,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来说,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以何种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否以公众利益为党的宗旨,这些都会对共产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日共生存与发展的经验对其他共产党有重要启示。
(一)共产党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加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日本共产党提出具有日本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路线,是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实践,而非教条式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的、辩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理智地分析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在新的条件下赋予其新的内容,既要反对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主义,又要反对脱离本国实际、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积极谋求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双赢
共产党组织必须取得最广泛的联合和团结。一方面,共产党组织之间要加强国际联系,经常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与学习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共产党也必须发展同世界上一切愿意与共产党建立友好关系的其他政党的关系,建立互助与合作。党际交流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共产党交流,都会促进共产党自身影响力的扩大,也会促使各国共产党对其理论、路线和政策等方面的不足做出调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也会使共产党自身在实际的斗争中取得支持、获得双赢。
(三)共产党的自我革新对推动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革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自我革新的历史。任何一个政党要想取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重视自身战略和策略的调整,根据其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进行自我革新。共产党组织的自我革新应该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扬弃”,既保持、发扬传统政党体制中合理的成分,又要摒弃那些不合理的因素,不仅要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实现创新,还要在党的建设上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并在实践中切实履行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几乎每个共产党党章中标明的。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政党都强调自己是全民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本党倡导的主旨,但是否真正做到以民众利益为重、是否真正地为民众谋福利,在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是有重大区别的。当今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力量弱小,共产党组织的影响力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日趋减小,这在客观上要求共产党不仅要在理论上强调党的宗旨,还要在实践中履行这一宗旨,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共产党的各项行为活动以及党员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民众产生一定的作用,共产党必须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以民为本,以实现民众利益为己任。
责任编辑:李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