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一傍晚正准备下班,微信传来不幸消息:海上著名画家、被誉为“新海派”绘画领军人物的张桂铭先生因心肌梗死,于9月22日凌晨去世,享年75岁。在中国历史上,书画家通常得享高寿,张桂铭75岁就匆匆离别,令人扼腕长叹。朋友哀伤:上海画坛又弱一个。
张桂铭之所以为人痛惜,不仅在于他走得突然,更在于所谓的“新海派”绘画,旗帜艳丽,鼓角悠扬,但阵营尚不够强悍,一代代画家正在集结之中,此时一员领军大将自马背滚落,对“新海派”而言,从观念到实践,再到代表性,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新海派领军人物,约定俗成的有三巨头:张桂铭、陈家泠、杨正新,在沪渎可以谦让,但在北方文化重镇,唯阿桂最为艺坛看重,最为买账。上海人被北方人视为巧劲有余,力度不足,气派更弱,张桂铭改变了这个成见。中国画强调线条——尽管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宏论曾经震动一时——桂铭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之线条笔法上,做得相当出色,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在他挥洒而成的画面上,灵动的就是线条,打动人的也是线条,神奇谐趣而令人豁然开朗,同时最不可模仿的也是线条,他的线条逸笔草草,却是大胆的肯定与否定,大胆的塑造和减笔,有着深厚的写实功底作基础,更有着对西方绘画的高深认识起着推动作用。他的线条除却惯用的中锋,较多地运用侧锋、偏锋乃至散锋。他曾经说过:“中国书法里有最好最丰富的线条。”确实,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中所谓的屋漏痕、折钗股、“吴带当风”、“高山坠石”及“曹衣出水”。他善画花卉,曾经从齐白石删繁就简的线条功夫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否定自己,重造自己。他受影响最深的另一位画家是八大山人,那种放达,使他的境界开阔了许多。北方画坛认为他高于其他上海画家的地方就是胸襟开阔,北方人对意境看得相当重,张桂铭自有意境,影响力遍及长江以北。
张桂铭喜欢用浓烈的原色,并构成强烈的关系,这是需要一点胆识和经验的。在他的作品中,大红大绿、姚黄魏紫的色彩,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感召力。他笔下的色彩,一经宣纸的调和,显得十分和谐、鲜活、亮丽、灵动,给人以过目不忘的视觉冲击。他经常画的葫芦,鲜亮的柠檬黄一侧就有深蓝色的果实,与黄色、红色搭配,这蓝色于深着中格外亮丽。他也常画荷花,池中的莲蓬与荷花,红、黄、蓝、白、绿,五彩杂陈,与现代都市人的审美情趣是非常吻合。也因此,张桂铭的画在衍生产品上的开发也最为成功,他莳弄的花花草草、藤藤蔓蔓是可以继续生长在丝巾、衣裙、茶杯、手表、包袋中的。画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借花咏怀、以美悦人的旨趣深得人心。
张桂铭在不少作品中,似乎任意放纵线条在纸上游走,由浓至淡,由湿至枯,似断还连,遒中含韧,神完意足,有时候运笔兴致所至,刚刚泼洒开去,突然在崖前煞住,于酣畅淋漓中突然惊醒,予人特别的警示。
张桂铭到了晚年,似乎不大注重画面中单体形象的完整性,但笔下的整体造型仍然那么赏心悦目,他最善于以极其简练的数个或数十个单体构成一个严谨完美的画面,这一点让人不得不服。有时他会于纵横交叉的树干隔出一块块各种形状怪异的空白,然后以快速落笔将浓墨点缀于空白之中,一瞬间出现了花、叶、果、鸟,很让人玩味,这种构图在历代中国画经典中很少见。
张桂铭1939年生于浙江绍兴,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入上海中国画院。前不久见到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他说起浙美的浙派水墨画,也是相当自豪的,他举了几位大家,没提到张桂铭,但现在要是得知张桂铭不辞而别,也会怅然一阵的。
信息
《吴颐人汉简千字文》出版
汉代简牍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两汉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上海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吴颐人长期从事书法篆刻创作与教育,桃李满天,著作等身,其著作《篆刻五十讲》、《篆刻跟我学》、《吴颐人汉简书法新编》、《印章名作欣赏》、《汉字寻根》、《鲁迅著作印谱》等影响甚广,至今再版不绝。日前,《吴颐人汉简千字文》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吴颐人的汉简书法从两汉竹木简帛中吸取滋养,又注入自己的理解与艺术观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为中国当代书法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