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家的经济建设是其他一切政治、社会、文化等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稳步推進,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如今,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产生影响,成为助推中国志愿服务不断前进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力量。平稳快速的经济发展不仅为中国志愿服务提供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硬件支持,而且为中国志愿服务创造了新的发展平台,推动其在专业化及国际化发展方向上更进一步。
[关键词] 经济建设;志愿服务;改革开放;推动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87
[中图分类号] F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1- 0205- 02
0 前 言
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志愿服务取得了快速发展,这都归功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支持。未来要推动中国志愿服务更进一步发展,必须清楚认识经济建设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有效开发经济建设的价值,助力中国志愿服务长效发展。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1.1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 678.7亿人民币,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7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1978年到2017年的40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目前中国已经逐渐形成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合理的经济结构。同时中国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基础产业和领域取得了诸多不凡的成就。
1.2 经济改革不断深入
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息息相关。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然而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了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改革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各项改革都是先试点再逐步进行推广。在农业方面,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随后推广到全国;在企业改革方面,先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逐步恢复和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再后来对国有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进入改革新阶段,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而是涵盖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全面的改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1.3 经济建设步入新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需求也由此发生变化,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契机,人民进入小康生活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也意味着志愿服务可以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志愿服务也随之走出国门,积极参加国际上的各种志愿服务项目,在国际上也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
2 经济建设保障中国志愿服务持久发展
2.1 经济建设为志愿服务提供物质支撑
志愿服务的开展,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建设的支持,经济基础是志愿服务事业的必要物质保障。首先,为志愿服务提供固定场所。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越高,志愿服务的发展也越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经济的发展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场所资源。其次,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基础设备。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有赖于现代技术设备的应用,而经济建设的发展则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设备。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的不和谐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开始承担其社会责任,活跃在助老助残、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各领域。但志愿服务的开展光有场所、设备等支持还不够,需要有资金的支持,而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政府财政给予的支持。第二是民间捐赠方面的资金支持。第三是商业交易所得的资金。不管是政府财政资助、还是社会捐赠,抑或是商业交易,志愿服务这些资金的获得都依赖于经济的蓬勃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建设顺利稳健发展,政府、企业、个人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志愿服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有益补充才能分到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的发展。
2.2 经济建设为志愿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不断溢出,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首先,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聚集。人口的聚集和管理的现代化,为更多人走出家门加入如社区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中去提供了机会。其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不断提升人口的素质,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越来越多的专业的志愿服务人才。目前中国的志愿服务包括有常态性志愿服务和特殊形式的志愿服务,其中常态性志愿服务有社区志愿服务和扶贫济困志愿服务,特殊志愿服务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和救灾应急志愿服务。不管是常态性志愿服务还是特殊性志愿服务,对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服务需求在逐步增加。经济建设发展产生的教育红利,满足了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志愿服务人才资源的需求。 3 经济建设创造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新机遇
3.1 专业化发展机遇:大型赛会的广泛开展
近些年,中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会议等在中国国内举办,如北京奥运会、新中国60周年华诞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杭州G20峰会等。为了使这些大型活动开展得高效有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活动过程中开始不断引入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参与到具体的管理、服务、协调和运行工作中,志愿服务如今已经成为大型赛事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大型活动中,志愿服务对象众多,层次复杂,服务质量要求高,专业性强。在大型活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的素养,志愿团队的文化价值,对志愿服务的美誉度也有很大影响。可以说大型活动是志愿服务的练兵场,每一次大型活动的举办,都会培育一大批志愿者骨干和领袖,为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积累丰富的志愿服务管理经验。
3.2 新平台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2001年1月,国务院开始研究和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大力的支持,而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还是人,由于历史、经济、自然等原因西部缺少能真正有效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人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此应运而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组织开展,每年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招募近2万名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到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基层法律以及青少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旋律,也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3.3 国际化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发展以来,中国志愿服务逐步开启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必然要求推进志愿服務国际化。目前志愿服务国际化有三种形式载体:政府间交往、企业志愿服务、个人志愿服务,志愿者们通过这三种形式为各国家地区的交流活动、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提供国际化的志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助推了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的广泛合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赢得新机遇。
[关键词] 经济建设;志愿服务;改革开放;推动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87
[中图分类号] F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1- 0205- 02
0 前 言
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志愿服务取得了快速发展,这都归功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支持。未来要推动中国志愿服务更进一步发展,必须清楚认识经济建设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有效开发经济建设的价值,助力中国志愿服务长效发展。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1.1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 678.7亿人民币,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7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1978年到2017年的40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目前中国已经逐渐形成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合理的经济结构。同时中国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基础产业和领域取得了诸多不凡的成就。
1.2 经济改革不断深入
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息息相关。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然而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了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改革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各项改革都是先试点再逐步进行推广。在农业方面,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随后推广到全国;在企业改革方面,先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逐步恢复和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再后来对国有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进入改革新阶段,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而是涵盖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全面的改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1.3 经济建设步入新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需求也由此发生变化,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契机,人民进入小康生活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也意味着志愿服务可以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志愿服务也随之走出国门,积极参加国际上的各种志愿服务项目,在国际上也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
2 经济建设保障中国志愿服务持久发展
2.1 经济建设为志愿服务提供物质支撑
志愿服务的开展,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建设的支持,经济基础是志愿服务事业的必要物质保障。首先,为志愿服务提供固定场所。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越高,志愿服务的发展也越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经济的发展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场所资源。其次,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基础设备。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有赖于现代技术设备的应用,而经济建设的发展则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设备。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的不和谐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开始承担其社会责任,活跃在助老助残、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各领域。但志愿服务的开展光有场所、设备等支持还不够,需要有资金的支持,而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政府财政给予的支持。第二是民间捐赠方面的资金支持。第三是商业交易所得的资金。不管是政府财政资助、还是社会捐赠,抑或是商业交易,志愿服务这些资金的获得都依赖于经济的蓬勃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建设顺利稳健发展,政府、企业、个人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志愿服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有益补充才能分到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的发展。
2.2 经济建设为志愿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不断溢出,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首先,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聚集。人口的聚集和管理的现代化,为更多人走出家门加入如社区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中去提供了机会。其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不断提升人口的素质,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越来越多的专业的志愿服务人才。目前中国的志愿服务包括有常态性志愿服务和特殊形式的志愿服务,其中常态性志愿服务有社区志愿服务和扶贫济困志愿服务,特殊志愿服务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和救灾应急志愿服务。不管是常态性志愿服务还是特殊性志愿服务,对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服务需求在逐步增加。经济建设发展产生的教育红利,满足了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志愿服务人才资源的需求。 3 经济建设创造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新机遇
3.1 专业化发展机遇:大型赛会的广泛开展
近些年,中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会议等在中国国内举办,如北京奥运会、新中国60周年华诞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杭州G20峰会等。为了使这些大型活动开展得高效有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活动过程中开始不断引入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参与到具体的管理、服务、协调和运行工作中,志愿服务如今已经成为大型赛事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大型活动中,志愿服务对象众多,层次复杂,服务质量要求高,专业性强。在大型活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的素养,志愿团队的文化价值,对志愿服务的美誉度也有很大影响。可以说大型活动是志愿服务的练兵场,每一次大型活动的举办,都会培育一大批志愿者骨干和领袖,为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积累丰富的志愿服务管理经验。
3.2 新平台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2001年1月,国务院开始研究和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大力的支持,而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还是人,由于历史、经济、自然等原因西部缺少能真正有效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人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此应运而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组织开展,每年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招募近2万名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到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基层法律以及青少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旋律,也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3.3 国际化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发展以来,中国志愿服务逐步开启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必然要求推进志愿服務国际化。目前志愿服务国际化有三种形式载体:政府间交往、企业志愿服务、个人志愿服务,志愿者们通过这三种形式为各国家地区的交流活动、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提供国际化的志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助推了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的广泛合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赢得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