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11日,伦敦又阴沉了一天,可保守党人大卫·卡梅伦的心情却很晴朗。在经历了“二战”后英国最大的一次选举危机后,他终于在纠结缠绕的局势中胜出。傍晚时分,他奉诏驱车前往白金汉宫,在那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要求他组建新一届政府,这个股票经纪人的儿子也正式成为英国历史上第53任首相。从白金汉宫出来后,唐宁街10号的新主人坐在黑色轿车的后座上眯眼平复了一下情绪。在他身后,天空已然放晴,在泰晤士河上高高悬起一道彩虹。
几分钟后,在耀眼的镁光灯下,卡梅伦在新家门口第一次以英国政府首脑的身份发表演说,描述任内的执政纲领。在这一刻,44岁的他站到了人生的最顶峰,就连脸上那个标志性的鹰钩鼻子,也显得少了几分尖刻,多了几分宽容。
此时,败选后一气之下辞去首相、工党领袖的布朗连夜回到了苏格兰老家。无官一身轻的他两天后出现在格拉斯哥的社区活动中心,戏称打算报名进修媒体公共关系和戏剧方面的课程。看来老实木讷的布朗终于明白了自己与卡梅伦在“变脸”方面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实正如布朗看到的,卡梅伦就像一个最熟练的演员一样,在不同的场合都能表现出差异化的面孔。也许只有把各种脸谱化的卡梅伦都一一读懂,才能逐渐接近这位政坛新贵最本来的面目。
首相:一个偶像的诞生
站在唐宁街10号门口,卡梅伦一改过去作为反对党领袖向政府频频开火的那种咄咄逼人的姿态,笑得像一朵五月盛放的雏菊,面对媒体在首次官邸演说中强调团结与国民责任。
很显然卡梅伦的脑袋由屁股决定,对于首相这个新角色,他很快就入戏了,大段的台词滚滚而出:“我希望帮助不列颠建立一个更加有责任感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我们不会只问‘我们的权利是什么’,而是要问‘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在这样一个社会,我们不会只问‘我应该感激谁’,而是问‘我能够给予什么’。”
虽然英国是莎士比亚这样伟大剧作家的故乡,但卡梅伦的演说词还是让人感觉有点在抄袭美国总统的演说,而且他的改编也并不巧妙,让人一下就想起当年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那句名言:“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其实,卡梅伦的偶像并不是肯尼迪,极具务实精神的他从两年前就一直努力把自己打造成“2.0版的奥巴马”,奥巴马在美国上位的成功对于渴望成为首相的卡梅伦来说无疑更有意义。
出生于1966年10月的卡梅伦是地道的贵族,他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后代,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远亲。卡梅伦从小接受传统贵族式的精英教育,从希瑟当预科学校到伊顿公学到牛津大学,无一不是沿着英国贵族最顶尖精英教育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育历程,除了给予卡梅伦成为精英人士和政治家的基本素养外,也为其政治生涯铺好了人脉。一名同学回忆说,当年大家一起猜测本届有哪个学生可能会成为英国首相时,有人说:“我猜,我们中唯一一个成为首相的将是卡梅伦。”
2005年12月,卡梅伦当选保守党领袖之后,保守党和他本人的支持率经历了几次起伏。但他以乐观向上的形象赢得了更多支持,他最出名的一句话是“让阳光赢得一切”。在缺乏政治偶像的英国,他的出现令选民看到了希望。
自从英国大选打响选战以来,卡梅伦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变成“投票改变英国”。他在向唐宁街冲刺的过程中不仅仅借用了奥巴马的影响力,还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他的口号。“为变革而投票”和“变革让你得利”,这些挂在伦敦街头的标语让熟悉的人恍惚间回到了两年前的美国。“保守党以‘变革’口号号召选民,这的确抓住了不少人的心。”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帕克利特·邓利维教授说。
即使连卡梅伦的支持者都不讳言“保守党窃取了奥巴马的‘变革’口号”,但是对此卡梅伦却没有半点不好意思。既然当年保守党前辈撒切尔夫人在里根面前能像一个姑娘一样欢笑,那么卡梅伦当然也可以循着先贤的脚步,把奥巴马当作政治偶像。在组阁的第三天,他就派出手下得力干将、新任外交大臣黑格去华盛顿打前站。
但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斯蒂芬·格劳巴德并不看好卡梅伦。他说:“对那些了解大西洋两岸局势的人而言,英国今天显然不拥有一个能与美国政府有效竞争、或能与一个不如过去那般亲英的政府讨价还价的政治领导层。即使你不是奥巴马的拥趸,你也能意识到,奥巴马的魅力与英国领导人的魅力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在‘二战’以后的许多年里,英国的政治领导层与美国相比毫不逊色。现在不再是这样了。”
党魁:保守党的布莱尔
“无多数议会”这个在英国政治词典中被尘封了几十年的词,在这次大选中又被翻了出来。面对议席不过半的窘境,卡梅伦仍强行拉上自由民主党组成“二战”后的第一个联合政府,并给后者在内阁中留了4个大臣席位。
在首相府门口,卡梅伦紧紧牵着自民党领袖克莱格,二人四目相投,谈笑风生,单幅的截图足以让当年英国同性恋的“彩虹大游行”直接做成海报。唐宁街10号的门太窄,容不下两人并行,而卡梅伦之所以愿意做出如此姿态,都是由于他的另一重身份:保守党领袖。他需要给保守党的选民一个交代,而政治登顶便是最好的证明。
卡梅伦入主唐宁街,意味着保守党自1997年以来首次重掌政权,卡梅伦的头上也多了一圈带领保守党走出“黑暗期”实现“中兴”魅力领袖的光环。然而政治观察家们心里都清楚,卡梅伦的胜利除了对外大胆复制奥巴马外,更重要的是他对内效仿工党前辈布莱尔,用了5年时间对保守党内部进行了大胆改造,以更加偏向中间派的“新保守主义”让这个老旧的政党焕发了全新的活力。
1997年,布莱尔的工党以历史性的压倒多数击败了梅杰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开启了工党时代。布莱尔提出的“第三条道路”为死气沉沉的英国政坛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使得撒切尔夫人开启的保守主义相形见绌。而在接下来的选举中,保守党中无论是霍华德还是黑格,都相继败在了工党手中。
2005年,保守党习惯性败选,所有人都弥漫在失败的情绪中。而此时39岁的卡梅伦出现了,他以新生代的姿态,用响亮的声音做出了求生宣言。其实当时就连保守党内部也对这个资历有限的后座议员充满了不信任的声音,但很快卡梅伦就以机智的头脑、锋利的辩才以及敏捷的思维征服了反对派。他在电视镜头前不看稿的演讲、举手投足间的自信风范充分展示了一个现代政治家的形象,一改过去保守党领导人暮霭沉沉的形象,比起梅杰、霍华德等前辈,他更容易让人想起工党的竞争对手布莱尔。 卡梅伦对布莱尔的模仿并不只停留在公共形象方面,更主要的是他还效仿布莱尔10年前的举动,开始对保守党动手术。“保守党必须让人们看起来、听起来、感觉起来都像一个完全不同的政党。”他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这样的纲领。
经过从前身托利党开始的300多年的积累,保守党的老一套早已像程咬金的三板斧那样被每个人所熟知,但对新形势的发展,一些僵化的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演进。比如近20年随着边缘群体的逐渐崛起,保守党坚守紧缩的移民政策就被各界认为是对少数族裔不友善的表现。此外环保、女权、青少年犯罪等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也都不在保守党传统的关注重点里。卡梅伦清楚,要想让保守党对现代选民更具吸引力,新的卖点和新的手段必不可少。于是他大刀阔斧地对保守党进行了“现代化”改革。保守党的选举体系变得青睐女性和少数族裔,解决世界贫困和全球变暖也成为保守党政纲的重要部分。
“卡梅伦显然不是那种老式贵族——恪守保守党传统价值观念的人。事实上,他是一位善于革新的政治家,他一直主张保守党要有现代气息,贴近民众,不能高高在上。”英国选举专家安东尼·克里奇顿说。在他看来,保守党现在已经接受了很多过去根本不可能接受的观念,比如全球变暖和保护同性恋者权益等。“显然,在卡梅伦的领导下,保守党已经实现了自我更新。”
历时5年对保守主义的现代化改造,终于在目前的大选中结出了硕果。而最让卡梅伦的拥趸欢欣鼓舞的是,卡梅伦用布莱尔的方式终结了后者一手带起来的工党,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对于保守党来说正是最酣畅淋漓的复仇。
平民:环保噱头大师
在就任首相3天之后,卡梅伦就遇到了新麻烦。负责首相安全的伦敦警察厅安保人员提醒他,没什么事就别再骑着自行车到处溜达了,多坐坐首相专用的公务车出行是不错的方式。
警方的提示让新科首相有点郁闷,因为这几年来他一直在标榜自己很绿很平民。为了突出绿色形象,卡梅伦在当选保守党领袖后重新设计了党徽,用一棵生长在蓝色土地上的绿树取代了原先的火炬标志。为了和自己给新保守党提倡的环保主张相适应,也为了时刻彰显平民化的风格,贵族出身的卡梅伦经常从他位于诺丁山价值不菲的公寓出来后骑自行车上下班。
在卡梅伦眼里,自行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上佳的公关工具。虽然曾被拍到骑车时屡次违反交通法规,但支持者对此却都很宽容,认为偶尔犯点小错误、遇点小挫折的政治家才更真实。而卡梅伦也正乐得有这般风评,甚至曾高调宣传他有一次去超市购物时,停在门口的自行车不翼而飞。负责打击犯罪的警方对自己工作失职被这么赤裸裸地展示在公众面前颇有微词,但这起码证明了在小偷眼里,卡梅伦和其他失主一样是平等的。
而卡梅伦长期在竭力打造的,就是这种平民化的感觉,他努力把保守党转型成为走更中间路线及亲民路线的政党,因此他想尽办法,包括利用网络播放他的居家生活,拉近与年轻族群选民的距离。因此,当这几天被警方提醒少骑自行车出行后,卡梅伦的发言人站出来说:“骑自行车有助于我维系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我搞不懂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安保措施。”
至于卡梅伦是否觉得自己是恐怖分子的潜在目标并不得而知,但起码他的安保人员并没有因他刻意摆出平民化姿态而放松警惕。比如,当卡梅伦天天骑着被当做噱头的那辆山地自行车招摇过市时,其实就在镜头外就跟着一辆汽车,里面装着他的衣服和文件,当然也少不了保安,因此事实上他并没有因为没坐在车里就减少了自己的碳排放。
好在从诺丁山搬进唐宁街后,卡梅伦骑车的机会少多了,这可以让负责他安全的“詹姆斯·邦德”们大松一口气。因为即使是去近在咫尺的威斯敏斯特议会,按照惯例首相大人也应该乘专用的防弹轿车前往。不知一层防弹玻璃能把他和民众隔开多远——当然那辆防弹轿车重达3吨多,每跑一公里的碳排放可不是小数目。
除了骑自行车外,自称热衷环保的卡梅伦还有其他小噱头,在这方面他堪称大师。比如在卡梅伦家的屋顶上就装着一台风力发电机,这也是他塑造绿色亲民形象的一部分。可就在高档住宅区的风力叶片缓缓转动的同时,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卡梅伦的政党一直反对对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政府补助,而是要求新能源在与廉价石油能源的竞争中自生自灭。
如果细算经济账的话,家里不差钱的卡梅伦,足以承担得起搭这么一个大风车当玩具的费用;而对于低碳能源并不平民化的价格来说,卡梅伦的政策或许将长期性地把绿色希望钉在玩具的选项里。
几分钟后,在耀眼的镁光灯下,卡梅伦在新家门口第一次以英国政府首脑的身份发表演说,描述任内的执政纲领。在这一刻,44岁的他站到了人生的最顶峰,就连脸上那个标志性的鹰钩鼻子,也显得少了几分尖刻,多了几分宽容。
此时,败选后一气之下辞去首相、工党领袖的布朗连夜回到了苏格兰老家。无官一身轻的他两天后出现在格拉斯哥的社区活动中心,戏称打算报名进修媒体公共关系和戏剧方面的课程。看来老实木讷的布朗终于明白了自己与卡梅伦在“变脸”方面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实正如布朗看到的,卡梅伦就像一个最熟练的演员一样,在不同的场合都能表现出差异化的面孔。也许只有把各种脸谱化的卡梅伦都一一读懂,才能逐渐接近这位政坛新贵最本来的面目。
首相:一个偶像的诞生
站在唐宁街10号门口,卡梅伦一改过去作为反对党领袖向政府频频开火的那种咄咄逼人的姿态,笑得像一朵五月盛放的雏菊,面对媒体在首次官邸演说中强调团结与国民责任。
很显然卡梅伦的脑袋由屁股决定,对于首相这个新角色,他很快就入戏了,大段的台词滚滚而出:“我希望帮助不列颠建立一个更加有责任感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我们不会只问‘我们的权利是什么’,而是要问‘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在这样一个社会,我们不会只问‘我应该感激谁’,而是问‘我能够给予什么’。”
虽然英国是莎士比亚这样伟大剧作家的故乡,但卡梅伦的演说词还是让人感觉有点在抄袭美国总统的演说,而且他的改编也并不巧妙,让人一下就想起当年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那句名言:“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其实,卡梅伦的偶像并不是肯尼迪,极具务实精神的他从两年前就一直努力把自己打造成“2.0版的奥巴马”,奥巴马在美国上位的成功对于渴望成为首相的卡梅伦来说无疑更有意义。
出生于1966年10月的卡梅伦是地道的贵族,他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后代,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远亲。卡梅伦从小接受传统贵族式的精英教育,从希瑟当预科学校到伊顿公学到牛津大学,无一不是沿着英国贵族最顶尖精英教育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育历程,除了给予卡梅伦成为精英人士和政治家的基本素养外,也为其政治生涯铺好了人脉。一名同学回忆说,当年大家一起猜测本届有哪个学生可能会成为英国首相时,有人说:“我猜,我们中唯一一个成为首相的将是卡梅伦。”
2005年12月,卡梅伦当选保守党领袖之后,保守党和他本人的支持率经历了几次起伏。但他以乐观向上的形象赢得了更多支持,他最出名的一句话是“让阳光赢得一切”。在缺乏政治偶像的英国,他的出现令选民看到了希望。
自从英国大选打响选战以来,卡梅伦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变成“投票改变英国”。他在向唐宁街冲刺的过程中不仅仅借用了奥巴马的影响力,还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他的口号。“为变革而投票”和“变革让你得利”,这些挂在伦敦街头的标语让熟悉的人恍惚间回到了两年前的美国。“保守党以‘变革’口号号召选民,这的确抓住了不少人的心。”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帕克利特·邓利维教授说。
即使连卡梅伦的支持者都不讳言“保守党窃取了奥巴马的‘变革’口号”,但是对此卡梅伦却没有半点不好意思。既然当年保守党前辈撒切尔夫人在里根面前能像一个姑娘一样欢笑,那么卡梅伦当然也可以循着先贤的脚步,把奥巴马当作政治偶像。在组阁的第三天,他就派出手下得力干将、新任外交大臣黑格去华盛顿打前站。
但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斯蒂芬·格劳巴德并不看好卡梅伦。他说:“对那些了解大西洋两岸局势的人而言,英国今天显然不拥有一个能与美国政府有效竞争、或能与一个不如过去那般亲英的政府讨价还价的政治领导层。即使你不是奥巴马的拥趸,你也能意识到,奥巴马的魅力与英国领导人的魅力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在‘二战’以后的许多年里,英国的政治领导层与美国相比毫不逊色。现在不再是这样了。”
党魁:保守党的布莱尔
“无多数议会”这个在英国政治词典中被尘封了几十年的词,在这次大选中又被翻了出来。面对议席不过半的窘境,卡梅伦仍强行拉上自由民主党组成“二战”后的第一个联合政府,并给后者在内阁中留了4个大臣席位。
在首相府门口,卡梅伦紧紧牵着自民党领袖克莱格,二人四目相投,谈笑风生,单幅的截图足以让当年英国同性恋的“彩虹大游行”直接做成海报。唐宁街10号的门太窄,容不下两人并行,而卡梅伦之所以愿意做出如此姿态,都是由于他的另一重身份:保守党领袖。他需要给保守党的选民一个交代,而政治登顶便是最好的证明。
卡梅伦入主唐宁街,意味着保守党自1997年以来首次重掌政权,卡梅伦的头上也多了一圈带领保守党走出“黑暗期”实现“中兴”魅力领袖的光环。然而政治观察家们心里都清楚,卡梅伦的胜利除了对外大胆复制奥巴马外,更重要的是他对内效仿工党前辈布莱尔,用了5年时间对保守党内部进行了大胆改造,以更加偏向中间派的“新保守主义”让这个老旧的政党焕发了全新的活力。
1997年,布莱尔的工党以历史性的压倒多数击败了梅杰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开启了工党时代。布莱尔提出的“第三条道路”为死气沉沉的英国政坛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使得撒切尔夫人开启的保守主义相形见绌。而在接下来的选举中,保守党中无论是霍华德还是黑格,都相继败在了工党手中。
2005年,保守党习惯性败选,所有人都弥漫在失败的情绪中。而此时39岁的卡梅伦出现了,他以新生代的姿态,用响亮的声音做出了求生宣言。其实当时就连保守党内部也对这个资历有限的后座议员充满了不信任的声音,但很快卡梅伦就以机智的头脑、锋利的辩才以及敏捷的思维征服了反对派。他在电视镜头前不看稿的演讲、举手投足间的自信风范充分展示了一个现代政治家的形象,一改过去保守党领导人暮霭沉沉的形象,比起梅杰、霍华德等前辈,他更容易让人想起工党的竞争对手布莱尔。 卡梅伦对布莱尔的模仿并不只停留在公共形象方面,更主要的是他还效仿布莱尔10年前的举动,开始对保守党动手术。“保守党必须让人们看起来、听起来、感觉起来都像一个完全不同的政党。”他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这样的纲领。
经过从前身托利党开始的300多年的积累,保守党的老一套早已像程咬金的三板斧那样被每个人所熟知,但对新形势的发展,一些僵化的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演进。比如近20年随着边缘群体的逐渐崛起,保守党坚守紧缩的移民政策就被各界认为是对少数族裔不友善的表现。此外环保、女权、青少年犯罪等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也都不在保守党传统的关注重点里。卡梅伦清楚,要想让保守党对现代选民更具吸引力,新的卖点和新的手段必不可少。于是他大刀阔斧地对保守党进行了“现代化”改革。保守党的选举体系变得青睐女性和少数族裔,解决世界贫困和全球变暖也成为保守党政纲的重要部分。
“卡梅伦显然不是那种老式贵族——恪守保守党传统价值观念的人。事实上,他是一位善于革新的政治家,他一直主张保守党要有现代气息,贴近民众,不能高高在上。”英国选举专家安东尼·克里奇顿说。在他看来,保守党现在已经接受了很多过去根本不可能接受的观念,比如全球变暖和保护同性恋者权益等。“显然,在卡梅伦的领导下,保守党已经实现了自我更新。”
历时5年对保守主义的现代化改造,终于在目前的大选中结出了硕果。而最让卡梅伦的拥趸欢欣鼓舞的是,卡梅伦用布莱尔的方式终结了后者一手带起来的工党,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对于保守党来说正是最酣畅淋漓的复仇。
平民:环保噱头大师
在就任首相3天之后,卡梅伦就遇到了新麻烦。负责首相安全的伦敦警察厅安保人员提醒他,没什么事就别再骑着自行车到处溜达了,多坐坐首相专用的公务车出行是不错的方式。
警方的提示让新科首相有点郁闷,因为这几年来他一直在标榜自己很绿很平民。为了突出绿色形象,卡梅伦在当选保守党领袖后重新设计了党徽,用一棵生长在蓝色土地上的绿树取代了原先的火炬标志。为了和自己给新保守党提倡的环保主张相适应,也为了时刻彰显平民化的风格,贵族出身的卡梅伦经常从他位于诺丁山价值不菲的公寓出来后骑自行车上下班。
在卡梅伦眼里,自行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上佳的公关工具。虽然曾被拍到骑车时屡次违反交通法规,但支持者对此却都很宽容,认为偶尔犯点小错误、遇点小挫折的政治家才更真实。而卡梅伦也正乐得有这般风评,甚至曾高调宣传他有一次去超市购物时,停在门口的自行车不翼而飞。负责打击犯罪的警方对自己工作失职被这么赤裸裸地展示在公众面前颇有微词,但这起码证明了在小偷眼里,卡梅伦和其他失主一样是平等的。
而卡梅伦长期在竭力打造的,就是这种平民化的感觉,他努力把保守党转型成为走更中间路线及亲民路线的政党,因此他想尽办法,包括利用网络播放他的居家生活,拉近与年轻族群选民的距离。因此,当这几天被警方提醒少骑自行车出行后,卡梅伦的发言人站出来说:“骑自行车有助于我维系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我搞不懂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安保措施。”
至于卡梅伦是否觉得自己是恐怖分子的潜在目标并不得而知,但起码他的安保人员并没有因他刻意摆出平民化姿态而放松警惕。比如,当卡梅伦天天骑着被当做噱头的那辆山地自行车招摇过市时,其实就在镜头外就跟着一辆汽车,里面装着他的衣服和文件,当然也少不了保安,因此事实上他并没有因为没坐在车里就减少了自己的碳排放。
好在从诺丁山搬进唐宁街后,卡梅伦骑车的机会少多了,这可以让负责他安全的“詹姆斯·邦德”们大松一口气。因为即使是去近在咫尺的威斯敏斯特议会,按照惯例首相大人也应该乘专用的防弹轿车前往。不知一层防弹玻璃能把他和民众隔开多远——当然那辆防弹轿车重达3吨多,每跑一公里的碳排放可不是小数目。
除了骑自行车外,自称热衷环保的卡梅伦还有其他小噱头,在这方面他堪称大师。比如在卡梅伦家的屋顶上就装着一台风力发电机,这也是他塑造绿色亲民形象的一部分。可就在高档住宅区的风力叶片缓缓转动的同时,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卡梅伦的政党一直反对对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政府补助,而是要求新能源在与廉价石油能源的竞争中自生自灭。
如果细算经济账的话,家里不差钱的卡梅伦,足以承担得起搭这么一个大风车当玩具的费用;而对于低碳能源并不平民化的价格来说,卡梅伦的政策或许将长期性地把绿色希望钉在玩具的选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