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秘境考察记:第三次深入念青唐古拉山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开始,一支由珠三角户外爱好者组成的野外探险队,深入西藏东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山区,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探索。他们屡屡翻垭口,穿峡谷,越冰川,目的只有一个:作为先行者,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之地,实地考察合适的线路,为后来的登山者和徒步爱好者提供参考……
  在西藏东部的林芝、那曲、昌都地区交界处,念青唐古拉山向东逶迤。其间,隐藏着一座座壮美的雪峰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山谷。长期以来,该地区鲜为人知,即使是最详细的地图,也没有对这里留下过记录。
  早在2008年夏秋之际,我们就第一次涉足到这里,在工布江达县的巴松措周边地区做过一番考察。从此,我们制定了对该地区可能持续10年甚至更久的考察和登山计划。考察区域也从工布江达县,扩大到附近的嘉黎、比如、边坝和波密等县。
  国庆长假前后,我们再次来到这里,从上次考察的终点——工布江达县朱拉乡崩嘎村开始,翻越措拉山口,进入嘉黎县忠玉乡依嘎村,然后返回离县城不远的巴达村。一路上,我们考察了众多隐秘的山谷和雪峰,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想通过考察和记录,来帮助更多的旅行者走进这个秘境。
  一番艰苦的攀爬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高地,看到了卓朗措:湖面平静,微泛涟漪,湖水下泄后,形成一路跌水,在山谷间侵蚀、深切出一道细长的峡谷。
  9月27日傍晚,我们在崩嘎村东面的邦木塘牧场上建起了营地。天色已暗,为了深入了解周边的山峰和进山线路,我们紧邻着牧民的木屋和帐篷扎营。因为这里极少有外人进来,牧民们很好奇,热情地接待我们。幸好身着喇嘛服饰的牧民旺扎,年轻时曾在山南边防团当过兵,会讲一些汉语,否则大家只能相对而坐,比划手势了。
  旺扎听说我们要前往牧场以东的卓朗措,连忙摆手阻止,说那边根本没有路。但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说在2005年有两个瑞士人为攀登海拔6550米的秋其波峰而到过那里。旺扎的儿子丹增尼玛也告诉我们,说自己当年就为瑞士人做过背夫,可以带路。看我们态度坚决,旺扎也就同意了。
  次日一早,晨雾还萦绕在半山腰,我们便轻装出发。从地图上看,卓朗措与营地的直线距离只有3公里,但我们意识到此行的路途可能很艰险,因此设定了返回时间:到下午两点,无论走到哪里,都必须返回。
  前行不远,在两山夹峙的一个凹口,一条轰隆作响、水量充沛的瀑布奔腾而下。我们需要先绕上瀑布旁边的山头,才能进入通往卓朗措的河谷。
  一段急促的上升之后,我们站在了瀑布一侧的山头上,俯瞰着邦木塘牧场。牧场的南侧,是一座金顶灰墙的寺庙——哈巴贡巴,牧民旺扎算是那里半修行、半居家的喇嘛。休息之后继续向前,一路过溪涧、翻碎石坡、凌绝壁,走着走着,路径就消失了,我们这才明白旺扎说没有路是真的。好在知道要去的方向,一心想目睹卓朗措和秋其波峰的真容,路自然就在脚下延伸。
  后半段线路,主要是沿陡峭的石壁、碎石坡和草坡连续上升,没有明显的路径,我们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格外小心,因为石壁上的落脚点窄小,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可能是由于疲惫的缘故,我在碎石堆和湿滑的路面上趔趄摔倒,好在控制住了身体的平衡,才没酿成大碍。一番艰苦的攀爬后,我们终于来到半山腰的一个稍平的高地上,看到了卓朗措:湖面平静,微泛涟漪,湖水下泄后,形成一路跌水,在山谷间侵蚀、深切出一道细长的峡谷。
  秋其波峰的南山脊,有一半露在我们面前。从山脊的形态上看,那里不是攀登的最佳方向:两条绵长的冰川汇合后,夹杂着灰黑的碎石和石屑伸入卓朗措,湖水混入了太多的杂质而显出灰绿的颜色,不太澄净。这样的路况根本不适合于推荐给后来的登山者和徒步爱好者。
  伫立在海拔5400米的措拉山口,两侧山谷、峰峦连绵,让人顿感天地洪荒的苍凉,又心生豪气——这一生总要不断追寻这样的高度,来扩展自己的生命宽度。
  最初制定的计划,是徒步翻越北面的罗切拉山口,然后去到依嘎村。我们来到邦木塘牧场后,了解到其实附近的罗琼拉山口距离更短,于是改变了计划,决定从此处翻山过去。一夜雨雪过后,山口一片茫茫白雪,掩盖了路迹,我们不得不再次变更计划,联系上巴松措景区,要来一辆四驱越野车,翻越附近娘蒲乡的措拉山口,前往嘉黎县城,再沿易贡藏布上游的哈仁曲和尼都藏布两条河谷,到达依嘎村。
  措拉山口是唐蕃古道途经之地。在318国道边的太昭古城向北转入娘蒲乡,沿途多座可见或坍塌或完整的碉楼,河谷的台地和山丘上,建有几座寺庙。道路一侧的山峰顶部,早已风化成了形态各异的嶙峋造型。我们一路打听,然后跟着路边的电线杆走,峰回路转之后,终于在河谷尽头海拔4600多米的山坡上,看见了一个小村:苍茫天地之间散落着30户人家。
  砂石路在村口一分为二,其中一条路向上,以“之”字形爬满了山坡。满眼是破碎的岩石山脊和铺陈而下的砾石坡,这种荒凉、沧桑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外星球。虽然这是连接工布江达和嘉黎两县的交通要道,但路况却很糟糕,需要不时下车搬石头、修整路面或推车。隔着一条河沟,对面泛黄的高山草甸上,有一条通行人畜的路迹可以依山而下,想必那就是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分支的旧路。
  在越野车爬升的途中,我们深感这是一条颇有挑战性的越野自驾和测试线路,非常值得推荐。海拔5400米的山口,是炸山取石后形成的凹口,伫立其上,两侧山谷、峰峦连绵,远处有白雪覆盖,河流蜿蜒,让人顿感天地洪荒的苍凉,但同时又心生豪气——这一生总要不断追寻这样的高度,去扩展自己生命的宽度。
  下山之后,遇到一场骤雨,天空由远及近,半边晴朗半边云雨。倏忽之间,波光潋滟的阿扎措就呈现在眼前。此时,雨已停,但白茫茫的水雾还漂浮在湖面。和巴松措一样,这里的湖水也像玉石一般变幻着颜色,阳光渐渐驱散云雾,不知名的水鸟落在湖面上游动。这一刻能享受她的静美的,恐怕也只有我们几人了。我们原本在3年前就计划来这里,以巴松措为起点,以阿扎措为终点进行探索,今天总算如愿以偿。如果再有机会,希望能在湖边露营,与其相伴一夜。
  不久,我们抵达了嘉黎县城。这座县城坐落在阿扎措湖尾不远处,于1989年迁址而来,选址似乎暗合传统风水学的说法:背靠一座一百多米高的鱼山,此山北面和东面各有一个小湖,西面隔着一片沼泽草甸而相望的阿扎措,县城为三湖环绕,群山围聚,若不是偏居在海拔4500米的藏东一隅,肯定早已扬名海内外。   如我们所愿,秋其波峰、6620峰和6252峰依次露出真容。我们的右侧是依嘎冰川,冰川之上的山峰或如金字塔,或如笋尖,险峻雄奇,至今无人涉足;左侧是乃朗峰那绵长、高耸的西山脊……
  休整一夜之后,驱车离开嘉黎县城。顺着哈仁曲而下,高原河谷地貌渐渐收缩成壁立千仞、夹江对峙的峡谷风光,两岸植被也从渐黄的草甸依次过渡到青、黄、褐色相间的灌木丛,再过渡到葱绿的高大针叶林。3个小时之内,我们就从入秋的草原跌落到生机盎然的原始丛林。大家正在拍摄奔腾跌宕的河水时,突然看见了几只在河边饮水的鹿,兴奋得大呼小叫,它们警惕地观察着我们,彼此对望了一会儿,见我们赖着不走,它们就慢步隐匿到对岸的密林中去了……
  从嘉黎到忠玉的半天时间,海拔下降1000多米,因此哈仁曲在进入峡谷地段后水流湍急,在河道上频频形成跌水。起初我们还想今后到这里漂流,但在峡谷后段,看到那连续跌水激起的水雾和咆哮般的回旋急流后,便顿失信心。忠玉的大峡谷景观,在整个藏东独一无二,地貌、民俗更接近林芝的工布地区,所以历史上忠玉乡曾归属波密管辖。根据路边的碑记,嘉忠公路已竣工一年多,但在雨季,时有塌方和泥石流发生,而在其他季节,还是值得喜好险远之地的旅行者深入,一探究竟。
  在忠玉稍事休息,我们沿着尼都藏布而上,在暮色中到了该乡的第十一村——邦达村,到路边寻了一户人家住下。前面的路断了,车辆过不去,次日,男主人索朗旺堆作为向导,带我们徒步去依嘎村。依照手上的地图,我们先去了依嘎村北部的塔弄措,沿着村子后面瀑布西侧的山径,在原始森林中爬升。这一次我们突然明白,为什么进山的路通常都在瀑布附近——选择水路的出口作为进山入口,可以确保正确的方向,同时也更省力。
  当晚,我们在塔弄措附近牧场的木屋宿营。这个时节,村民们都下山了,山谷里空无一人。围坐在木屋里的火塘边,烧着砖茶闲谈,外面万籁俱静。第二天打开屋门,一夜雪落无声,大地已成雪国,还下了一阵冰雹,噼里啪啦地打在冲锋衣上,凭着经验和雪中偶尔可辨的路迹,我们自行向塔弄措踏雪而去。来到湖边,只见浓雾依旧笼罩着益西多吉这座巨大的山峰,偶尔露出来一线山脊。从地图上得知,其南侧冰川在很短的直线距离内,竟有1000多米的落差,可以想象这条呈V字形的冰川俯冲而下的壮观景象。
  依嘎村后的半山腰上有个平台,可以俯瞰河谷对面的依嘎冰川以及冰川顶部的几座山峰,于是我们就地扎营,坐等天气好转。如我们所愿,次日上午,高空的云层果然渐渐淡去,秋其波峰、6620峰和6252峰依次露出真容。我们的右侧是连绵数公里、落差近2000米的依嘎冰川,冰川之上的山峰或如金字塔,或如笋尖,险峻雄奇,至今无人涉足;左侧是乃朗峰那绵长、高耸的西山脊,向上走一段,即可看见乃朗峰顶和北侧冰川下的湖泊——吉翁措。下山后,我们到依嘎冰川的末端观察上冰川的线路,只见冰川末端直接深入尼都藏布上游的河道,河水在这里跌落,形成一个小瀑布,通往河谷上游的路绕行到一面山崖顶部。考察到这里,我们基本上确定: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会回到此地选择一座山峰攀登。
  返程途中,正待进入白雄村,从南面山谷入口处突然露出一座雪山,随着视线的前移,后面又出现一座,然后是第三座、第四座……当我们走到村口的木桥时,壮观的一幕出现了:几座白雪皑皑的山峰一字排开,起初还是平缓的雪坡和圆润的峰顶,待到最远处的山峰出现,倏忽一下就变成了陡峭的雪壁、坚硬的棱线和如矛尖刺破苍穹的主峰。这是一座浑身洋溢着力量的山峰,冰冷中透着柔美,堪比南迦巴瓦峰和卡瓦格博峰,当地村民称之为“卡龙”,与附近的山峰合称为“卡龙三兄弟”。我们见过其芳容后,虽心驰神往,却只能按捺住,留待下次再来。但卡龙的出现,似乎暗示着我们必将重返此地。
  走回邦达村的最后一段路上,天已黑了。在经历了一天的兴奋和多次往返的行程后,身体非常疲惫,机械地拖动着双腿,希望再拐过一道弯后,就到达村子,吃上美味的晚餐。月色很美,影影绰绰地照着脚下的路,尼都藏布的河水在夜晚流得格外响亮,一路哗啦啦或轰隆隆地陪伴着我们。
  从很远处,就能看见巴松洛则这座峰顶犹如半截碉楼的塔峰,其东是洞措,湖边环绕着卡加乔、马纳绰和6088等山峰;其西是扎索措,湖边耸立着6146和6066等山峰。
  当你想离开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快起来。我们搭乘村里小卖部的送货卡车离开,没有座位,只能在车厢里颠簸,有时整个身子都弹跳起来,再一屁股重重地坐下去。好在360度的全景视野值得这番辛苦,我们虽是原路返回,却看到了一些来时未曾留意的风景。路上遇见一队刚出发就开始磕长头的村民,而我们对这个地区的持续探索,同样也是磕长头之旅的开始。
  卡车司机是达孜村人,恰巧那里也是我们想去的地方,晚上就住在他家。次日爬上后山,可以看见被山峦遮挡、只露出顶峰的卡加乔和马纳绰,这两座山峰很相似,像双手合十的手掌,被村民们视为神山。我们请司机的妹夫明玛做向导,骑着摩托车绕到巴达村附近的南部河谷,去探寻那里的未登峰。
  巴达河谷内又分出几个河谷,其尽头大多有冰川融水汇集而成的湖泊,湖泊四周簇拥着几座山峰,这算是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自然地理规律。在河谷中最后一个居民点尹隆多的东南,就是当地的神山巴松洛则,从很远处,就可以看见这座山峰的顶部犹如半截碉楼的塔峰,其东是洞措,湖边环绕着卡加乔、马纳绰和6088等山峰;其西是扎索措,湖边耸立着6146和6066等山峰。
  高原上,日光明晃晃地照着空灵的山谷。曾有几拨外国登山者来过这里,登顶了附近的几座山峰,但西藏广袤的大地上,像这样只为当地人和极少数外来者所知的山峰、山谷太多了,如果我们让脚步走得再远一些,就可以让它们及其所属的雪山湖泊和风土人情为世人所知。
  我们先后3次考察过这个地区,在地图上串联起来的线路,如蜘蛛织网一般延伸着,我们还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去绘就这幅探索地图,而这片山河的回馈也是巨大的:如果你虔诚、坚定地深入隐秘之地,那么它自然就会对你袒露更多的美。我们希望能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这个地区,并留下文字和影像记录,与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正如我们发表在《环球人文地理》2010年第3期上的文章《藏地的阿尔卑斯山区——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山峰考察记》所言,该地区必将成为“中国的阿尔卑斯”。
其他文献
无论是丹麦的哪座城市,其标志性的红砖成就了其建筑的主要色调,首都哥本哈根如此,欧登塞也不例外。  歐登塞位于丹麦腹地的大岛菲英岛,是丹麦第三大城市,与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隔海峡相望。在北欧神话中,奥丁是众神之首,居住的神殿名为“欧登塞(Odins Vi)”,这座丹麦小城以此命名。欧登塞是丹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始建于98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千年来,欧登塞一直被浓浓的梦幻气氛包围,
山东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恢宏的建筑展示了当时地主的财力之丰,但在光鲜亮丽的庄园背后,却是对寻常百姓的压榨剥削。地主兼并土地,使以种地为生的自耕农只能为地主打工谋生,促成了“觅汉”这一职业的出现。  一些特殊的词语,往往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活化石,社会上有了什么新事物,就会有相应的词语出现。一般而言,事物消失了,記载该事物的词语就会消失,但有时却不然,这里要说的“觅汉”就是一个例子。  山东话里,
在华夏大地上,江右商帮是名声显赫的一支商业劲旅,在古代,是与晋商、徽商比肩而立的超强商帮。江右商帮发轫于唐代,发展于两宋,兴盛于明、清两代。  “江右”是江西的代称,这块地方人多地狭,因此自古便有着向外寻求发展的传统,人们肩挑箩担出门,走南闯北,最后开创出了一个商业帝国——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主要以鄱阳湖为中心向四面八方進发,带动着鄱阳湖流域商业的发展。古代江西四大古镇: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
在五花八门的姓氏中,庹(tuǒ)姓是一个比较稀有的姓氏。古籍文献中,关于庹姓的记载很少。清代作家和学者吴玉麟在《素材随笔》中说:“湖南有塔姓、剪姓、绛姓、庹姓者,皆少见。”《百家姓》中更无庹姓的记载。  关于庹姓的起源,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较为广泛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说法是,庹姓由度姓改姓而来。据《风俗通》载:“今蜀有度氏,字或者作庹。”《姓氏考略》中也有记载:“蜀中多庹姓,亦为度姓所改。”在
古镇的夜是安宁闲适的,灯光璀然,水平如镜。偶有风吹来,河面微澜,有绸缎的质感。古建筑的倒影随之轻轻晃动,使看的人不免目光迷离,如同陷落梦境。小桥与古木都浸在沉沉的暮霭里,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时而晦暗,时而皎洁。  湖州市的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邻太湖,东临苏州,以江南豪门、近代园林和中西合璧的建筑著称。这里有诗意浓郁的小莲庄、依水而筑的百间楼、风格独特的石拱桥……而頔塘古运河,更是被称为“
1975年,全国依然沉浸于“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在平整土地的浪潮中,安阳殷墟小屯西北地的岗地成为被平整的目标,这里作为殷墟遗址的一部分,此时却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万幸的是,在当地考古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遗址被迅速地保护了起来,并于1976年春季开始了发掘——这就是妇好墓。  妇好墓虽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物品极为丰富,共有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大多成对、成组出现。
一  事实上,当飞机从成都平原来到林芝上空,我们就被舷舱外群山与峡谷巨大的垂直落差所震撼。奔马似的群山,逼迫飞机只得沿着峡谷利用河流导航寻找着陆场。飞泄的流云在风的吹拂下,推着飞机的翅膀一个劲往山体倾斜,轰鸣的引擎不停纠正着航线偏差,在峡谷狭小的缝隙里穿越,总算有惊无险地把大家平放在跑道上。但过程的惊心动魄,早已把四五点钟爬起来赶飞机的人颠簸得七晕八素,往日里牢不可破的梦境被撕得粉碎。  大美西藏
霞浦位于福建省东北,濒临东海,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  霞浦以海岸线绵长和港湾众多著称。海岸线上有中国最美丽的滩涂,面积达104万亩,是无数摄影师心中的天堂;也是优质的紫菜、海带种植基地,成片的紫菜架、海带架连绵无际。退潮时,滩涂上还会出现渔民“赶小海”的身影。港湾内,处处是养殖蟹、虾的五彩网围;暮色苍茫中,不時可见渔船披着霞光归来。  当地特产丰富,榨菜、鱼露、茶叶等闻名遐迩。许多古老的村落在霞浦
左上图为吉隆沟山体姿态;右上图为从吉隆沟乃村看下去的峡谷,下图为吉布大峡谷一角。4000多万年前,这一带地壳的变迁是以“撕裂”的形式完成,而吉隆沟恰到好处地发育在断层中,形成了一条又深又长的沟。  吉隆沟,是喜马拉雅五条沟中最深的一道。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美丽和厚重都被人们低估了。早在唐初显庆三年(658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风生水起的时代,吉隆沟就已被载入史册。只不过,历史的年轮碾过1
对泰国东部的红莲湖向往已久,而网上泰国中部的向日葵田照片更是数次让我心动。漫长的雨季结束之后,这两种花都已盛开,我约上好友驱车前往,不惧路途遥远,直奔花的海洋。  冬季的泰国北部天高云淡,越野车驶过蜿蜒的公路,爬上绵延起伏的山岭,穿越幽静凉爽的森林,参天的林木在眼前掠过,模糊成绵绵无尽的绿……不知不觉间,日已西斜,被染红的天际看上去像是在燃烧。这美丽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我们将有一场绚烂非常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