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现在并不算大姓,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师姓人士普遍都尊“中华民族的第一位乐神宗祖”师延为得姓始祖,但师姓的源流说法众多,流传较广的有3种。
其中一种说法称,师姓源于技艺名称。据唐代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精通音律、擅长乐器的人称作“师”。比如晋国的师旷、师服,鲁国的师乙、师襄,郑国的师悝、师触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乐师。在他们的子孙中,大多都以先祖的职业技能名称为氏,师姓因此代代相传。
另一种说法称,师姓源于官职称谓。据史籍记载,上古时期,君主的重臣都被称为“师”;夏朝和商朝时期,掌管乐技的官员也被称为“师”;周朝时期,朝中设立了“师尹”一职,即专司音乐歌咏。在这些官员的后代中,有的人便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
还有一种说法称,师姓源于少数民族改姓。明清时期,蒙古、彝、苗、傣、满、黎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人改为师姓。
历史上,师姓人才辈出,从师氏宗祠的楹联便可见一斑——“聪知六律,名列三良”。上联说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乐师师旷,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长抚琴,善于辨音,晋平公曾经铸了一套铜编钟,乐工们都认为其合乎音律,只有师旷认为音律不准,他的判断后来被卫国乐师师涓所证实;而下联则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师叔,在齐国准备联合诸侯攻打郑国之际,齐国相国管仲劝阻说:“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执政,无隙可乘啊!”
还有一副楹联为“撰孝子传,封义阳侯”。上联说的是南朝大孝子师觉授在母亲去世时大哭昏厥,苏醒后撰写了著名的《孝子传》;下联说的是西汉政治家师丹,其政绩卓越,为官清廉,后官至大司空,被汉平帝封为义阳侯。
到了现代,师姓仍是人才济济。著名材料之父、金属学家师昌绪,率领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艺术界也不乏师姓名人,比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作为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关门弟子,他继承了侯派相声的精髓,并融入了自身的表演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声的发展。
在古代,师姓曾在琅琊郡(今山东省东南部)、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形成过郡望。如今,师姓人多分布在中国中部和西北部,陕西为师姓人士第一大省。
师姓人士普遍都尊“中华民族的第一位乐神宗祖”师延为得姓始祖,但师姓的源流说法众多,流传较广的有3种。
其中一种说法称,师姓源于技艺名称。据唐代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精通音律、擅长乐器的人称作“师”。比如晋国的师旷、师服,鲁国的师乙、师襄,郑国的师悝、师触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乐师。在他们的子孙中,大多都以先祖的职业技能名称为氏,师姓因此代代相传。
另一种说法称,师姓源于官职称谓。据史籍记载,上古时期,君主的重臣都被称为“师”;夏朝和商朝时期,掌管乐技的官员也被称为“师”;周朝时期,朝中设立了“师尹”一职,即专司音乐歌咏。在这些官员的后代中,有的人便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
还有一种说法称,师姓源于少数民族改姓。明清时期,蒙古、彝、苗、傣、满、黎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人改为师姓。
历史上,师姓人才辈出,从师氏宗祠的楹联便可见一斑——“聪知六律,名列三良”。上联说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乐师师旷,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长抚琴,善于辨音,晋平公曾经铸了一套铜编钟,乐工们都认为其合乎音律,只有师旷认为音律不准,他的判断后来被卫国乐师师涓所证实;而下联则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师叔,在齐国准备联合诸侯攻打郑国之际,齐国相国管仲劝阻说:“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执政,无隙可乘啊!”
还有一副楹联为“撰孝子传,封义阳侯”。上联说的是南朝大孝子师觉授在母亲去世时大哭昏厥,苏醒后撰写了著名的《孝子传》;下联说的是西汉政治家师丹,其政绩卓越,为官清廉,后官至大司空,被汉平帝封为义阳侯。
到了现代,师姓仍是人才济济。著名材料之父、金属学家师昌绪,率领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艺术界也不乏师姓名人,比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作为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关门弟子,他继承了侯派相声的精髓,并融入了自身的表演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声的发展。
在古代,师姓曾在琅琊郡(今山东省东南部)、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形成过郡望。如今,师姓人多分布在中国中部和西北部,陕西为师姓人士第一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