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论述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阶段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新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刚刚升人大学的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认真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进行有效地疏导和调适,才能进一步做好教育与转化工作。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早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的工作基石。
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进入大学校园,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许多新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后的成长。
1,学习目标不明确。
新生经过高中到大学的环境改变,出现了矛盾、困惑的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和迷茫感。新生在经历高中埋首苦读的过程后。跨人大学校园就立刻从高中的严格管教中松绑,当无法树立目标时马上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忧郁、焦虑、失落、迷茫、无所事事。新生无法尽快适应大学自主性、灵活性、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导致他们一时无所适从,心理上产生了孤独感和挫败感。
2,人际交往困难。
高中期间,学生一般不把锻炼人际交往作为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进入大学校园后,来自不同城市的多种生活习惯、性格、兴趣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新生远离父母易产生孤独感,当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时,孤独感进一步加剧,产生了压抑和焦虑;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封闭内心情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由于性格原因遭受排斥,久而久之产生了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的心理倾向。
3,自我评价失衡。
步人大学校园前,多数人从未对自己作过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自己的认识通常有两种表现:一部分学生有明确的主张,但过高地估价自己,导致经常面I临自我否定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学生夸大了自身的缺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法突破对自己不足的认识,常因为缺乏经验遭受挫折产生了自卑心理。无论对自己估价过高还是过低,都是失去心理平衡的表现。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挫折和失败,通常会灰心丧气、怯懦自卑,他人的评价也极易引起内心极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至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情感迷失。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期,在生理上性机能已充分发育,性意识体验十分强烈,但是社会道德准则、法律规范要求他们理智地对待生理和情感的需要,因此产生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矛盾。脱离父母和高中的严管后,有些学生不顾学习的天职,迷失于情感之中,无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有的追求玩乐,迷失方向,不自尊、不自爱,以自己青春为代价;有的过早发生性关系,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了重大影响。在这一特殊时期,很多大学生由于没有处理好情感问题而烦恼、焦虑造成心理障碍,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
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经过调查,许多学生在谈到自己的心理困惑时,都相信在教师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能够顺利度过这一心理困惑期。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使其顺利成才,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咨询工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一环境来自于全校教职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共识。可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站等舆论宣传,让他们充分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普及教育,开展非面对面的心理问题的探讨;对有相同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焦虑等学生,组成心理小组,进行团体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协助受助者树立对人、对己、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培养其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
2,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的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普查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依据。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稳定地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开展多种校园活动,发展新生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为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才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4,培养新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再次,养成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成为培养良好人格品质的前提。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
5,加强新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另外。社会也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要积极寻求解脱,对自己的情绪要有适当的把握和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放弃成见,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安慰;合情合理地处理自己的各种需要,对周围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都能很好地处理,为实现理想表现出进取精神。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刚刚升人大学的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认真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进行有效地疏导和调适,才能进一步做好教育与转化工作。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早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的工作基石。
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进入大学校园,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许多新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后的成长。
1,学习目标不明确。
新生经过高中到大学的环境改变,出现了矛盾、困惑的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和迷茫感。新生在经历高中埋首苦读的过程后。跨人大学校园就立刻从高中的严格管教中松绑,当无法树立目标时马上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忧郁、焦虑、失落、迷茫、无所事事。新生无法尽快适应大学自主性、灵活性、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导致他们一时无所适从,心理上产生了孤独感和挫败感。
2,人际交往困难。
高中期间,学生一般不把锻炼人际交往作为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进入大学校园后,来自不同城市的多种生活习惯、性格、兴趣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新生远离父母易产生孤独感,当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时,孤独感进一步加剧,产生了压抑和焦虑;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封闭内心情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由于性格原因遭受排斥,久而久之产生了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的心理倾向。
3,自我评价失衡。
步人大学校园前,多数人从未对自己作过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自己的认识通常有两种表现:一部分学生有明确的主张,但过高地估价自己,导致经常面I临自我否定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学生夸大了自身的缺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法突破对自己不足的认识,常因为缺乏经验遭受挫折产生了自卑心理。无论对自己估价过高还是过低,都是失去心理平衡的表现。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挫折和失败,通常会灰心丧气、怯懦自卑,他人的评价也极易引起内心极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至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情感迷失。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期,在生理上性机能已充分发育,性意识体验十分强烈,但是社会道德准则、法律规范要求他们理智地对待生理和情感的需要,因此产生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矛盾。脱离父母和高中的严管后,有些学生不顾学习的天职,迷失于情感之中,无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有的追求玩乐,迷失方向,不自尊、不自爱,以自己青春为代价;有的过早发生性关系,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了重大影响。在这一特殊时期,很多大学生由于没有处理好情感问题而烦恼、焦虑造成心理障碍,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
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经过调查,许多学生在谈到自己的心理困惑时,都相信在教师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能够顺利度过这一心理困惑期。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使其顺利成才,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咨询工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一环境来自于全校教职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共识。可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站等舆论宣传,让他们充分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普及教育,开展非面对面的心理问题的探讨;对有相同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焦虑等学生,组成心理小组,进行团体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协助受助者树立对人、对己、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培养其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
2,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的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普查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依据。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稳定地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开展多种校园活动,发展新生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为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才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4,培养新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再次,养成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成为培养良好人格品质的前提。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
5,加强新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另外。社会也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要积极寻求解脱,对自己的情绪要有适当的把握和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放弃成见,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安慰;合情合理地处理自己的各种需要,对周围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都能很好地处理,为实现理想表现出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