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院校中国经济史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看,中国经济史本应在财经院校的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课程教学现状却不禁令人担忧,教学急需改革。要使中国经济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明确定位经济史的学科性质,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教师情感因素对经济史教学的影响,注重研讨式教学在经济史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 财经院校 中国经济史 教学改革
  目前,中国经济史是财经院校普遍开设的理论经济学系列课程之一。开设中国经济史课程,既是经济发展与教学的需要,又是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的要求。经济史是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但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相比,对于经济史尤其是中国经济史课程,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普遍不够浓厚,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亦逐渐减退,课程存在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很多财经院校已将中国经济史调整为选修课。从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看,中国经济史本应在财经院校的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课程教学现状却不禁令人担忧,教学急需改革。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笔者主要结合教学经验在中国经济史的教学改革上作了一些探索总结,供同仁参考。
  一、明确定位经济史的学科性质
  只有明确经济史的学科性质,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史教学。当前经济史教学深陷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专业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明确经济史的学科性质。综合来看,经济史既是一门历史科学,又是一门经济科学,是一门兼有历史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特征的交叉性学科。首先,经济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经济部分,是历史学科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史)。但是,经济史与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还有明显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史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其使用的研究方法既有历史学的方法,又有经济学的方法,尤其是经济学为经济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使经济史具有明显不同于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的最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其次,经济史是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历史部分,是经济学科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理论经济学)。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尽管划分学科或是确定学科性质的根本标准,是它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不是它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历史分析和经验归纳方法的使用,仍是经济史区分于经济学其他分支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经济史特定的学科交叉属性,决定了经济史教学方法的交叉性,即经济史教学需要历史学方法和经济学方法的结合。教师在讲授经济史时,单纯使用历史学方法或经济学方法教授,都会使经济史教学偏离应有轨道,导致课堂沦为单一的历史课堂或经济课堂,学生兴趣不浓厚在所难免。因此,明确经济史的学科性质是搞好经济史教学的前提和出发点。
  二、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
  经济史一般分为实证性经济史、分析性经济史和经济史学概论三部分。实证性经济史侧重于对经济史实的叙述,分析性经济史侧重于对经济规律的总结,经济史学概论侧重于对经济史学这门学科的探讨[1]。基于财经院校的学科特色,中国经济史的教学至少包括实证性经济史和分析性经济史两部分,尤其要加强分析性经济史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授课中仅限于讲授实证性经济史,而不注重分析性经济史,一些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就会抱怨。经济学理论是把分析性经济史条理清晰地讲授的重要工具,因此,一些中国经济史教师呼吁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经济史教学与经济学理论的对接,但现实是不少中国经济史教师在授课中仍倾向于使用历史学的教学方法,忽视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的经济史教师在对历史学方法比对经济学方法知道得要多一些,运用得要好一些。只有把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经济史的学科魅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注重经济学理论分析,尤其是加强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在中国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应成为今后努力改革的方向。
  三、发挥教师情感因素对经济史教学的影响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师情感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激励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是发挥德育陶冶感化作用的催化剂”[2]。因此,中国经济史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学会适时调控情感。为此,一要陶冶情操,保持良好的心境;二要提高个人修养,提高人格魅力;三要提高情绪涵养,保持良好的心理势态和情感势能;四要提高业务水平,切实领会教材;五要控制不良情绪,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四、注重研讨式教学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讲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规定教材与广泛查阅、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课内外相互讨论等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研讨式教育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财经院校注重研讨式教学在中国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历史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经验检验经济学理论的意识,这对经济史充分展现学科性质和更好地履行学科使命显然具有重要意义[4]。为在中国经济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研讨式教学,教师应积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首先,课前要选准问题,精心组织。在选择研讨的问题时,教师应做到“两要两不要”,即选题要紧扣教学内容,不要四处“海选”,选题要专、不要博。其次,课中要把握主题,做好“导演”。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制定并执行研讨规则,提高“导演”能力等方式对研讨的进程进行调控,避免研讨偏离主题和出现冷场、偏激的尴尬局面。最后,课后要画龙点睛,精练得当。研讨会结束后,教师应以简练准确的语言对研讨会的情况进行点评,并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后续研讨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晓玲.经济史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4):120-123.
  [2]李化树,任丽平,徐廷福.论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情感投入[J].中国教育学刊,2004(5):50-53.
  [3]唐洪俊,曹杰.大学本科研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95-97.
  [4]张连辉.浅论研讨式教学在本科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72):204.
其他文献
格雷欣法则与其逆法则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由温州商人商业活动的现象入手,从生物学和历史学的相关观点和简单事例将二者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剖析,
校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教化功能,存在着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互通的实践可能.以福建工程学院作为研究个案,发掘校史资源的潜在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意蕴,探寻校史资源与高校传统
①生态园五厅拂垂柳韩顺元/摄 ②开发区展园一角  多年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谋划区域发展思路,特别是秦皇岛市提出“生态立市”战略以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统一思想,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拓展生态建设思路,制定、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色发展。  随着2010年秦皇
期刊
对于初中的教学而言,数学、语文、英语是主要的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等却被列为“副科”,学校不重视对政治的教学,教师无法通过对政治课的教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对于机械系学生,《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门课,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不错的思路方法.下面就项目教学法的实际
法律与伦理的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这一争论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博弈为人们重新审视法律与人情的关系提供了契
教学中努力实现对教材的突破,营造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初中语文课堂更有趣、更有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一直以来恪守的箴言.在我心中,读书曾经重于一切,在30多年的岁月中,我一直将读书视为提升价值的唯一途径,直到和友人一起背起行囊,行至四海,才懂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