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了高硅白合金硫酸氧化体系下铜的浸出工艺与动力学。首先采用可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添加剂、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其次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高硅白合金和浸出渣的物相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次氯酸钠用量5 mL、浸出温度343 K、反应时间5 h、硫酸浓度200 g/L、液固比7:1的工艺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达99.42%,钴的浸出率可达到97.57%。最后,通过对高硅白合金硫酸
【机 构】
:
江西理工大学绿色冶金与过程强化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4136,51764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T120625,2019M652276),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1BAB216017),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GK-201803),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92ACB700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高硅白合金硫酸氧化体系下铜的浸出工艺与动力学。首先采用可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添加剂、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其次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高硅白合金和浸出渣的物相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次氯酸钠用量5 mL、浸出温度343 K、反应时间5 h、硫酸浓度200 g/L、液固比7:1的工艺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达99.42%,钴的浸出率可达到97.57%。最后,通过对高硅白合金硫酸
其他文献
综述几种铜及铜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进展,包括离子液体镀技术、等离子喷涂技术、激光熔覆技术、激光合金化、激光表面淬火与重熔技术。以铜及铜合金为表面处理对象,通过表面处理补强铜材料耐蚀、耐磨等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围绕铜及铜合金基体因高导热、高反射率等特性带来的表面处理难题,对铜及铜合金典型表面处理技术的特点与优劣势进行对比与分析,展望这些技术在铜及铜合金表面处理方向上的趋势与潜力。
针对典型高速列车车体用6N01铝合金,对十字角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十字角接接头的焊缝组织为等轴状铸态组织;在热影响区,与淬火区晶粒尺寸相比,过时效区晶粒尺寸增大,同时析出大量Mg2Si相。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十字角接接头的焊缝显微硬度最低,平均值为94.2 HV;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平均值为111.6 HV,但在距离热影响区中心0.25 mm左右的区域,显微硬度下降至108.5 HV,形成软化区。室温环境下,获得应力比为0.5和-1的疲劳S-N曲线,与母材相比,十字角接接头的室温
To improve the anti-noise ability of fuzzy local information C-means clustering,a robust entropy-like distance driven fuzzy clustering with local information is
采用上引连铸-连续挤压技术制备Cu-0.88Cr-0.14Zr(质量分数)合金,并对挤压后的棒材进行不同制度的时效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合金经不同工艺/制度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上引连铸Cu-Cr-Zr合金棒坯在连续挤压过程中发生了剧烈的剪切变形和动态时效,晶粒明显细化,析出尺寸为15~20 nm的Cr相,与铸态相比,挤压态合金的导电率与硬度分别增加了28.6%IACS、49.6 HV。确定了挤压态合金杆材经
针对固溶态Mg-11Gd-4Y-2Zn-0.4Zr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剪应力等效施密特因子计算,系统研究该合金在350~450℃热扭转过程中组织演化规律及变形机理,为该合金剪切变形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扭转变形后,该合金原始等轴晶粒沿着剪切方向被拉长,同时,形成具有剪切特征的变形织构。350℃变形时,该合金变形机制以基面<a>滑移为主,部分晶粒发生拉伸孪晶,孪晶变体的选择满足施密特定律,且当基面<a>
采用疲劳强度及裂纹扩展测试、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方法研究难溶结晶相分布特征对7020铝合金型材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直径小于2μm的难溶结晶相占比较大,且数量较多;当直径大于4μm的难溶结晶相较少时,疲劳强度可达113.3 MPa,比含较多大尺寸难溶结晶相的合金疲劳强度高16.4%。当应力强度因子ΔK=10 MPa·m1/2时,含较多大尺寸难溶结晶相比含密集且细小的合金裂纹扩展速率快21.0%。直径在3~17μm的粗大难溶结晶相在疲劳循环中因自身开裂或与基体界面脱粘而易形成裂纹源,其中直径
稀土由于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在电沉积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形核率、阻碍晶粒长大的方式来改善镀层组织,因此会对材料表面改性产生独特优势。稀土掺杂于合金镀层可以使晶粒团簇分布更加均匀,缓蚀晶界,保持晶粒的高度择优取向,增强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度,提高镀层的硬度、结合强度、抗氧化性及耐腐蚀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稀土作为镀液添加剂和改善镀层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稀土在不同电沉积体系中的作用机理,提出了稀土在改善材料表面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通过电弧侵蚀模拟实验、三维轮廓仪(3DOP)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操作次数对Ag/ZnO电触头电弧侵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操作次数下,Ag/ZnO电触头电弧能量概率分布与电弧时间概率分布相似,电弧能量平均值与电弧时间平均值变化趋势一致。当操作次数为10000次时,Ag/ZnO电触头的电弧能量、电弧时间、温度变化、质量变化均最大,而电阻率变化最小。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Ag/ZnO电触头表面形貌变化越来越大;相同操作次数下,阳极电触头表面形貌变化比阴极大。在电弧作用下,Ag/ZnO电触头主要发生喷
Industrial big data was usually multi-source,heterogeneous,and deeply intertwined.It had a wide range of data sources,high data dimensions,and strong data corre
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350~4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对一种平均晶粒尺寸为4.1μm、室温抗拉强度达到324 MPa的细晶高强度Mg-Gd-Y-Zn-Zr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变形试验。利用Arrenhenius模型描述该合金的热流变行为,并构建了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基于试验数据绘制的真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特征。通过数据拟合得出再结晶临界应力约为峰值应力的0.851,临界应变约为峰值应变的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