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我国传统教学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育思想。分层教学模式最先出现于美国。分析别国的教学经验,再针对农村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差异,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应注重在学生个体差异上下工夫,也就是要实现我们常说的分类教学,以系统的教法学法,贯穿于基本的教学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和辅导,多元化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评价,使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面向全体,进行准确的目标分层
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学情,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提出适合学生个体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内容的训练,达到学生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提出适合学生情况的分层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合理分层
教学教法的合理分层,引起了各位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这种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很有特点,它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来确定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情的课堂练习试题,让学生认真完成。然后,教师在课后给予辅导,并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促进每一个学习个体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还应根据备课要求,在授课时着眼于B层学生,同时努力为培优辅差创造条件。
三、作业布置分层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共性,教师布置统一的作业。而在布置作业的同时,教师却没有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心灵上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分层次布置,努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维空间得到拓宽。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对作业的自主选择性得到增加,让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各取所需,从而以完成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发展。比如,在学习课文《雨后》时,教师可提出要求:(1)请你摘抄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标注出你喜欢的理由。(2)学习了课文《雨后》,你还觉得快乐是什么,写一写吧。(3)感受了《雨后》这篇充满快乐的儿歌后,课下,你还想做些什么?这样的作业重视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谈观点,说理由,留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评价形式多元化
教育专家这样说:“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在评价学生时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教师的评价不但要给予学生明确的肯定和否定,还要有发展性和艺术性。像“你真棒”“很确实好”“掌声给予鼓励”……这样没有针对性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给予学生的随意夸奖,只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具体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比如,我校的一位教师在教授《做一片美的叶子》时,他的教学情景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他新授课时,最精彩的是要求学生以不同形式三次朗读课文。而且,在每一次朗读结束后,教师都给予了学生积极的评价。第一次评价,教师语言既肯定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委婉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第二次评价,教师的评价“很认真,值得我们学习”,也总是能设法找到学生的过人之处,给予激励。第三次评价更是满足了学生的内心需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可见,评价学生的改革,丰富评价的方式,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新课改首先要求师生平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居高临下,让自己和学生之间没有距离。当你读一篇课文后,从学生学习的表情上,你还会听到好多真诚的评价:“老师,您的声音真好听,读得太有感情了。”“老师,你读得确实太好了,我从您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快乐!”“老师,您丢字了。”这样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你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以学生为主体,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就有助于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二)教师的评价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要善待,对学生的个性要宽容,对学生的苦恼要给以理解,这样的评价才能真正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课堂上,教师脸上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语言,都能让学生找回自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学《雨后》时,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十分的出色。看到这种场景,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们确实是天才,为自己的精彩发言鼓掌、喝彩吧!”这样全班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注他的,今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努力,更加出色。此外,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一定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对优等生给予鼓励,对后进生给予表扬,并指出各自的不足,让评价恰到好处,具有艺术性和幽默感。面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时,教师的评价要重在鼓励,用“你能行的,我多想看到你高举的小手啊”来激励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而对于那些优等生,教师要用“再仔细想想,相信你还会想出更巧妙的方法”等评价来激励学生的挑战心、创新性,最终让学生探索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
(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千万不能忽视了学生之间的评价。因为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小组探究,然后推选一名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推选代表前,小组成员会很认真进行一下互相评价。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再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学生。而且,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会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这样学生才会共同进步。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自主性的教育思想。而教师的评价更起着不容忽视的导向功能。因此,只有让每一片不同的“嫩叶”都能绽放异彩,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责编 张翼翔)
一、面向全体,进行准确的目标分层
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学情,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提出适合学生个体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内容的训练,达到学生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提出适合学生情况的分层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合理分层
教学教法的合理分层,引起了各位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这种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很有特点,它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来确定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情的课堂练习试题,让学生认真完成。然后,教师在课后给予辅导,并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促进每一个学习个体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还应根据备课要求,在授课时着眼于B层学生,同时努力为培优辅差创造条件。
三、作业布置分层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共性,教师布置统一的作业。而在布置作业的同时,教师却没有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心灵上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分层次布置,努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维空间得到拓宽。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对作业的自主选择性得到增加,让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各取所需,从而以完成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发展。比如,在学习课文《雨后》时,教师可提出要求:(1)请你摘抄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标注出你喜欢的理由。(2)学习了课文《雨后》,你还觉得快乐是什么,写一写吧。(3)感受了《雨后》这篇充满快乐的儿歌后,课下,你还想做些什么?这样的作业重视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谈观点,说理由,留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评价形式多元化
教育专家这样说:“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在评价学生时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教师的评价不但要给予学生明确的肯定和否定,还要有发展性和艺术性。像“你真棒”“很确实好”“掌声给予鼓励”……这样没有针对性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给予学生的随意夸奖,只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具体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比如,我校的一位教师在教授《做一片美的叶子》时,他的教学情景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他新授课时,最精彩的是要求学生以不同形式三次朗读课文。而且,在每一次朗读结束后,教师都给予了学生积极的评价。第一次评价,教师语言既肯定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委婉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第二次评价,教师的评价“很认真,值得我们学习”,也总是能设法找到学生的过人之处,给予激励。第三次评价更是满足了学生的内心需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可见,评价学生的改革,丰富评价的方式,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新课改首先要求师生平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居高临下,让自己和学生之间没有距离。当你读一篇课文后,从学生学习的表情上,你还会听到好多真诚的评价:“老师,您的声音真好听,读得太有感情了。”“老师,你读得确实太好了,我从您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快乐!”“老师,您丢字了。”这样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你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以学生为主体,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就有助于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二)教师的评价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要善待,对学生的个性要宽容,对学生的苦恼要给以理解,这样的评价才能真正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课堂上,教师脸上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语言,都能让学生找回自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学《雨后》时,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十分的出色。看到这种场景,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们确实是天才,为自己的精彩发言鼓掌、喝彩吧!”这样全班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注他的,今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努力,更加出色。此外,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一定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对优等生给予鼓励,对后进生给予表扬,并指出各自的不足,让评价恰到好处,具有艺术性和幽默感。面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时,教师的评价要重在鼓励,用“你能行的,我多想看到你高举的小手啊”来激励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而对于那些优等生,教师要用“再仔细想想,相信你还会想出更巧妙的方法”等评价来激励学生的挑战心、创新性,最终让学生探索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
(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千万不能忽视了学生之间的评价。因为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小组探究,然后推选一名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推选代表前,小组成员会很认真进行一下互相评价。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再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学生。而且,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会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这样学生才会共同进步。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自主性的教育思想。而教师的评价更起着不容忽视的导向功能。因此,只有让每一片不同的“嫩叶”都能绽放异彩,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