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陶行知教育理论,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对幼儿综合素养地培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结合个人经验,考虑到孩子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对幼儿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希望将“游戏元素”融入音乐课堂当中,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绪,帮助孩子爱上音乐,集中注意力的学习。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化 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对孩子审美能力、情感体悟能力地培养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音乐能够跨越时空,中西、古今文化蕴含其中,能够更好的熏陶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游戏化音乐教学,能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符合幼儿年龄段,因材施教,明确主题
幼儿年龄小,其学习能力受家庭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教材对于幼儿的适用性在实际中,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音乐教学对孩子艺术性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老师应积极深入了解本班幼儿的性格特点,正确评估幼儿的整体综合水平,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个幼儿的个体,以达到促进幼儿音乐应用素养发展的目标,从而明确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题。比如,儿歌《幼儿园里好事多》,节奏欢快,内容积极正直,不仅可以增强主题音乐游戏性,而且可以有利的培养幼儿“干好事不留名”的美好品质,教师可以很好地将肢体语言与音乐进行结合。从而有效激发幼儿表演、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自己填词唱曲。
例如,教师在教学《爸爸本领大》这一课时,其中有“我的爸爸本领大,本呀本领大呀,什么事情都会做,都呀都会做,他会开飞机呀,他会开汽车……”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对“我的爸爸本领大,本呀本领大呀,什么事情都会做,都呀都会做,他会……”进行填词唱曲。这时,教师进行教学时,每唱一句,就将歌词转化为动作语言,比如,“他会开飞机啊”教师就领着幼儿把胳膊张开,表现成飞机飞翔的模样,带领幼儿完成整首歌的表演将其引入游戏中。将幼儿带入进音乐游戏的情景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优化课堂效率。
二、音乐课堂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幼儿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注定他们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把游戏与音乐教学结合,创设快乐愉悦的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幼儿课堂参与度的目标。寓教于乐,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如将音乐《扮家家》通过老师的编排,配合音乐的节奏。引导幼儿通过音乐进行舞蹈,从而充分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打造活跃度较高的课堂环境。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土文化,对音乐内容情景进行改编,带领幼儿利用音乐来区分不同角色,并灵活的切换,教师适当的进行引导,从而为幼儿切换角色提供帮助,课堂中,威风凛凛的爸爸,温柔可人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姥姥和姥爷,随着课堂中各种角色的扮演,其意义特点皆融入小朋友的脑海中,从而让幼儿在快乐成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提升课堂愉悦感。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展示更多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课堂当中的趣味性,从而把握歌曲情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课堂积累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
三、教学环节注意有效设计
针对幼儿的音乐课堂的游戏元素,皆是依照幼儿对知识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加强其接受能力,而进行排版,其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设计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游戏活动中,活动也具有其规则和科学性。增强课堂游戏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幼儿当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在被动下进行参与。因此,教师在对课堂进行统筹安排时,更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要与游戏密切结合,也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而让幼儿理解课堂学习的意义。
如在游戏《好娃娃》中,教师利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使幼儿学会尊老的美好品质。在进行游戏之时,制定要准确的游戏要求,并及时、明了地传达给幼儿,从而进一步获得幼儿的支持。在游戏中要奖罚分明,如果幼儿犯错,教师应该及时解决这种“矛盾问题”,不能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是也要适度的进行“惩罚”,可以以表演节目(唱歌、跳舞、背诵古诗、讲故事等)的形式进行“惩罚”,在这种授课氛围下,孩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魅力,在游戏中记住歌曲,让孩子健康成长。
四、组织游戏,观察指导,教师辅导
指南中对幼儿每个年龄阶段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有明确的提出,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指南中的目标来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与表现,来判定幼儿在这个年龄段是否达到了指南中的标准,如果幼儿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幼儿教师就需要找寻方法帮助幼儿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从每个年龄段举例分析《指南》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观察指导上的作用。
小班幼儿在进行《保护小树》的游戏中,我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游戏开始时我请了一名幼儿站在圆圈中双手扶着道具小树,唱着《保护小树》的歌曲,在唱完儿歌之后,刚才在扶着树的幼儿就要喊出其他幼儿的名字,来交换保护,前几名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好,可是在叫到其中一名幼兒时,游戏停止了。该名幼儿没有去进行位置的交换保护小树。这一游戏其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愿意加入游戏当中,可是这名幼儿的做法,却没能实现这一目标。
《指南》中对这一问题也有明确指出,3~4岁幼儿人际交往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我在游戏结束后与该幼儿进行沟通时发现他不愿意参与游戏,通过和他的沟通中,我了解到,该幼儿在家中很少有同龄的小朋友陪他一起玩,因此在进行这样的集体游戏时,他不敢参与到其中。我在了解了这一问题之后,经常鼓励该幼儿参加班级中的集体活动,并和其家长沟通,让家长有时间多带领该幼儿与同龄的小朋友进行游戏,平时的空闲时间我还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进行交往,经过这样长期培养就会使幼儿慢慢的愿意与同伴进行交往,在进行游戏时也能愿意主动的参与,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学到更多的能力。
综上所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可以提升幼儿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有效的帮助幼儿加强音乐综合素养,艺术鉴赏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音乐与游戏的结合运用,不止是一种呆板的模式,需要幼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切入点,贴合实际要求,充分发挥游戏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当然,还需要各位同仁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教师在贯彻落实“寓教于乐”理念的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孩子的音乐鉴赏水平是一个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来提升的,只有立足多元化教学手段,才有可能让孩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秀枝.音乐为幼儿早期教育插上梦想的翅膀:谈幼儿音乐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5,(27):132.
[2]柏茹.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策略[J].音乐时空,2015,(17):187.
[3]卢迎新.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16.
[4]朱采萍.自主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3,(02).
[5]吴航.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社会学研究取向[J].当代学前教育,2009,(02).
[6]周穗萍,刘韵,沈杭凯等.设计和组织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化 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对孩子审美能力、情感体悟能力地培养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音乐能够跨越时空,中西、古今文化蕴含其中,能够更好的熏陶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游戏化音乐教学,能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符合幼儿年龄段,因材施教,明确主题
幼儿年龄小,其学习能力受家庭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教材对于幼儿的适用性在实际中,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音乐教学对孩子艺术性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老师应积极深入了解本班幼儿的性格特点,正确评估幼儿的整体综合水平,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个幼儿的个体,以达到促进幼儿音乐应用素养发展的目标,从而明确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题。比如,儿歌《幼儿园里好事多》,节奏欢快,内容积极正直,不仅可以增强主题音乐游戏性,而且可以有利的培养幼儿“干好事不留名”的美好品质,教师可以很好地将肢体语言与音乐进行结合。从而有效激发幼儿表演、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自己填词唱曲。
例如,教师在教学《爸爸本领大》这一课时,其中有“我的爸爸本领大,本呀本领大呀,什么事情都会做,都呀都会做,他会开飞机呀,他会开汽车……”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对“我的爸爸本领大,本呀本领大呀,什么事情都会做,都呀都会做,他会……”进行填词唱曲。这时,教师进行教学时,每唱一句,就将歌词转化为动作语言,比如,“他会开飞机啊”教师就领着幼儿把胳膊张开,表现成飞机飞翔的模样,带领幼儿完成整首歌的表演将其引入游戏中。将幼儿带入进音乐游戏的情景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优化课堂效率。
二、音乐课堂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幼儿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注定他们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把游戏与音乐教学结合,创设快乐愉悦的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幼儿课堂参与度的目标。寓教于乐,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如将音乐《扮家家》通过老师的编排,配合音乐的节奏。引导幼儿通过音乐进行舞蹈,从而充分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打造活跃度较高的课堂环境。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土文化,对音乐内容情景进行改编,带领幼儿利用音乐来区分不同角色,并灵活的切换,教师适当的进行引导,从而为幼儿切换角色提供帮助,课堂中,威风凛凛的爸爸,温柔可人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姥姥和姥爷,随着课堂中各种角色的扮演,其意义特点皆融入小朋友的脑海中,从而让幼儿在快乐成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提升课堂愉悦感。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展示更多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课堂当中的趣味性,从而把握歌曲情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课堂积累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
三、教学环节注意有效设计
针对幼儿的音乐课堂的游戏元素,皆是依照幼儿对知识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加强其接受能力,而进行排版,其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设计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游戏活动中,活动也具有其规则和科学性。增强课堂游戏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幼儿当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在被动下进行参与。因此,教师在对课堂进行统筹安排时,更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要与游戏密切结合,也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而让幼儿理解课堂学习的意义。
如在游戏《好娃娃》中,教师利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使幼儿学会尊老的美好品质。在进行游戏之时,制定要准确的游戏要求,并及时、明了地传达给幼儿,从而进一步获得幼儿的支持。在游戏中要奖罚分明,如果幼儿犯错,教师应该及时解决这种“矛盾问题”,不能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是也要适度的进行“惩罚”,可以以表演节目(唱歌、跳舞、背诵古诗、讲故事等)的形式进行“惩罚”,在这种授课氛围下,孩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魅力,在游戏中记住歌曲,让孩子健康成长。
四、组织游戏,观察指导,教师辅导
指南中对幼儿每个年龄阶段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有明确的提出,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指南中的目标来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与表现,来判定幼儿在这个年龄段是否达到了指南中的标准,如果幼儿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幼儿教师就需要找寻方法帮助幼儿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从每个年龄段举例分析《指南》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观察指导上的作用。
小班幼儿在进行《保护小树》的游戏中,我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游戏开始时我请了一名幼儿站在圆圈中双手扶着道具小树,唱着《保护小树》的歌曲,在唱完儿歌之后,刚才在扶着树的幼儿就要喊出其他幼儿的名字,来交换保护,前几名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好,可是在叫到其中一名幼兒时,游戏停止了。该名幼儿没有去进行位置的交换保护小树。这一游戏其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愿意加入游戏当中,可是这名幼儿的做法,却没能实现这一目标。
《指南》中对这一问题也有明确指出,3~4岁幼儿人际交往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我在游戏结束后与该幼儿进行沟通时发现他不愿意参与游戏,通过和他的沟通中,我了解到,该幼儿在家中很少有同龄的小朋友陪他一起玩,因此在进行这样的集体游戏时,他不敢参与到其中。我在了解了这一问题之后,经常鼓励该幼儿参加班级中的集体活动,并和其家长沟通,让家长有时间多带领该幼儿与同龄的小朋友进行游戏,平时的空闲时间我还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进行交往,经过这样长期培养就会使幼儿慢慢的愿意与同伴进行交往,在进行游戏时也能愿意主动的参与,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学到更多的能力。
综上所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可以提升幼儿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有效的帮助幼儿加强音乐综合素养,艺术鉴赏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音乐与游戏的结合运用,不止是一种呆板的模式,需要幼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切入点,贴合实际要求,充分发挥游戏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当然,还需要各位同仁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教师在贯彻落实“寓教于乐”理念的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孩子的音乐鉴赏水平是一个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来提升的,只有立足多元化教学手段,才有可能让孩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秀枝.音乐为幼儿早期教育插上梦想的翅膀:谈幼儿音乐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5,(27):132.
[2]柏茹.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策略[J].音乐时空,2015,(17):187.
[3]卢迎新.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16.
[4]朱采萍.自主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3,(02).
[5]吴航.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社会学研究取向[J].当代学前教育,2009,(02).
[6]周穗萍,刘韵,沈杭凯等.设计和组织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