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作为民族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在对外推介本民族文化和吸收先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延边地区朝汉民俗文化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 翻译 现状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做客《朗读者》节目,当主持人董卿问台下的观众“‘床前明月光’谁都会背,怎么翻?”许老先生说道:“床前明月光(月光如水),低头思故乡(我沉浸在乡愁中);把乡愁比作水,把明月光也比作水,月光如水,我的乡愁也如水,这样就把团圆的观念翻译过来了,这就是翻译的乐趣,翻译不能翻字的。”
看到这位96岁的翻译界泰斗妙趣横生地谈论着他在翻译事业中的趣事,便引起了笔者——一个写过若干朝汉互译文稿的、基层群众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共鸣。
一、民俗文化翻译
翻译是将甲语转换为乙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他语言含义的过程。具体的物品、抽象的概念翻译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重在表达情感的文艺作品,翻译起来就困难重重了。由于各民族间的历史、文化差异,民俗文化翻译是一个同时受制于文字翻译之外的历史环境、特定社会、民族风俗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问题。因此,民俗文化翻译或多或少会有再创作的成分,特别是原文中那些基于传统民俗文化而创作的元素,在其他民族语言中是完全无法重新创造的。
二、朝鲜族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
朝鲜族是迁徙民族,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却始终保持着民族的灵魂——民族语言、民族文字。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歌舞的民族——朝鲜族,以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自身独特的魅力深受外界青睐。届时,民俗文化的翻译作为展示民族文化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朝汉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音译三种。
(一)直译是指按照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进行翻译的方法
在延边歌曲《红太阳照边疆》的歌词翻译中,长白山、海兰江畔等大多数汉字词均可采用直译。但是直译局限于词与词的翻译,受到朝汉语法和措辞的影响,如果长篇文章使用直译,不免会有些啰嗦,特别是在歌词翻译中达不到语言精炼、情感传达精确的目的。
(二)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的方法
在延边歌曲《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的歌词翻译中“千条江河归大海,万朵葵花向阳开,延边人民纵情歌唱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等优美的歌词,如将原歌词直译过来则是:“我们的延边遍地宝山,油亮的莆田是丰收的黄金山……是敬爱的毛主席带给我们的。”显然,直译虽然能翻译歌词含义,但对民族感情的表达上却不尽如人意,这个例子也说明,意译的使用更加凸显了艺术的美感。
(三)音译是指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时,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进行翻译的方法
人名“莎士比亚”、地名“纽约”、新生事物“克隆”等是我们常见的音译词。音译还广泛适用于民族特有的事物中,以及“不可译”的名词翻译中。朝鲜族广为流传的《鸟打令》《月打令》中的“打令”,朝鲜族代代相传的《春香歌》《沈青歌》的曲艺形式“盘索里”,这其中,“打令”“盘索里”等词均为朝鲜语的音译词。朝鲜民族传统文化深受汉族文化影响,但朝鲜族传统文化在形成之初所蕴含的特有的文化特征,不会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被冲淡。这些极富民族特征的音译词也便于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在这里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在基层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对艺术的不当翻译不在少数。笔者曾听闻一首韩国歌曲歌名被翻译为《唉呀妈呀》(原歌名为一个语气词,直译则失去了原有的意境)。还有将朝鲜族欢快诙谐的歌曲歌名翻译为《这么,那么》(朝鲜语歌曲幽默诙谐地表达了70岁的老两口在花甲之年到北京天安门照相,“这么、那么”表达照相时摆的这样、那样的姿势)。这般随意的翻译虽然是将大概的意思翻译过来了,但完全失去了原歌曲名稱想要表达的歌曲内涵。知道的人图个开心,一笑而过也就罢了,不知道的人会觉得一头雾水。
三、改善朝鲜族民俗文化翻译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朝汉双语教育、提高朝汉双语翻译质量。朝鲜族民俗文化翻译的质量依赖于译者的文化涵养、知识结构、翻译技巧的综合提炼。这就要求译者对翻译的两种语言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对特色民俗风情具备极高的掌握能力,这样才能通过斟酌语句,采用最合适的译法以及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文化内涵。
(二)发挥政府能动作用,规范民俗文化翻译。一个民族的“走出去”,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协助支持。政府的规范化翻译在各个环节都具备官方的话语权,不仅提高了对外宣传的准确度,在规范本民族地区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中也能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我们要坚信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翻译中来,让朝鲜族民俗文化对外展现出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邓英凤.关于壮族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2]王函.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研究[OL].学术杂志网,http://www.zhazhi.com/lunwen/whls/mswhlw/152057. html.2017-10-26.
(作者简介:金海月,女,延边群众艺术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关键词:民俗文化 翻译 现状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做客《朗读者》节目,当主持人董卿问台下的观众“‘床前明月光’谁都会背,怎么翻?”许老先生说道:“床前明月光(月光如水),低头思故乡(我沉浸在乡愁中);把乡愁比作水,把明月光也比作水,月光如水,我的乡愁也如水,这样就把团圆的观念翻译过来了,这就是翻译的乐趣,翻译不能翻字的。”
看到这位96岁的翻译界泰斗妙趣横生地谈论着他在翻译事业中的趣事,便引起了笔者——一个写过若干朝汉互译文稿的、基层群众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共鸣。
一、民俗文化翻译
翻译是将甲语转换为乙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他语言含义的过程。具体的物品、抽象的概念翻译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重在表达情感的文艺作品,翻译起来就困难重重了。由于各民族间的历史、文化差异,民俗文化翻译是一个同时受制于文字翻译之外的历史环境、特定社会、民族风俗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问题。因此,民俗文化翻译或多或少会有再创作的成分,特别是原文中那些基于传统民俗文化而创作的元素,在其他民族语言中是完全无法重新创造的。
二、朝鲜族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
朝鲜族是迁徙民族,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却始终保持着民族的灵魂——民族语言、民族文字。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歌舞的民族——朝鲜族,以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自身独特的魅力深受外界青睐。届时,民俗文化的翻译作为展示民族文化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朝汉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音译三种。
(一)直译是指按照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进行翻译的方法
在延边歌曲《红太阳照边疆》的歌词翻译中,长白山、海兰江畔等大多数汉字词均可采用直译。但是直译局限于词与词的翻译,受到朝汉语法和措辞的影响,如果长篇文章使用直译,不免会有些啰嗦,特别是在歌词翻译中达不到语言精炼、情感传达精确的目的。
(二)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的方法
在延边歌曲《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的歌词翻译中“千条江河归大海,万朵葵花向阳开,延边人民纵情歌唱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等优美的歌词,如将原歌词直译过来则是:“我们的延边遍地宝山,油亮的莆田是丰收的黄金山……是敬爱的毛主席带给我们的。”显然,直译虽然能翻译歌词含义,但对民族感情的表达上却不尽如人意,这个例子也说明,意译的使用更加凸显了艺术的美感。
(三)音译是指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时,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进行翻译的方法
人名“莎士比亚”、地名“纽约”、新生事物“克隆”等是我们常见的音译词。音译还广泛适用于民族特有的事物中,以及“不可译”的名词翻译中。朝鲜族广为流传的《鸟打令》《月打令》中的“打令”,朝鲜族代代相传的《春香歌》《沈青歌》的曲艺形式“盘索里”,这其中,“打令”“盘索里”等词均为朝鲜语的音译词。朝鲜民族传统文化深受汉族文化影响,但朝鲜族传统文化在形成之初所蕴含的特有的文化特征,不会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被冲淡。这些极富民族特征的音译词也便于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在这里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在基层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对艺术的不当翻译不在少数。笔者曾听闻一首韩国歌曲歌名被翻译为《唉呀妈呀》(原歌名为一个语气词,直译则失去了原有的意境)。还有将朝鲜族欢快诙谐的歌曲歌名翻译为《这么,那么》(朝鲜语歌曲幽默诙谐地表达了70岁的老两口在花甲之年到北京天安门照相,“这么、那么”表达照相时摆的这样、那样的姿势)。这般随意的翻译虽然是将大概的意思翻译过来了,但完全失去了原歌曲名稱想要表达的歌曲内涵。知道的人图个开心,一笑而过也就罢了,不知道的人会觉得一头雾水。
三、改善朝鲜族民俗文化翻译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朝汉双语教育、提高朝汉双语翻译质量。朝鲜族民俗文化翻译的质量依赖于译者的文化涵养、知识结构、翻译技巧的综合提炼。这就要求译者对翻译的两种语言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对特色民俗风情具备极高的掌握能力,这样才能通过斟酌语句,采用最合适的译法以及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文化内涵。
(二)发挥政府能动作用,规范民俗文化翻译。一个民族的“走出去”,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协助支持。政府的规范化翻译在各个环节都具备官方的话语权,不仅提高了对外宣传的准确度,在规范本民族地区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中也能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我们要坚信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翻译中来,让朝鲜族民俗文化对外展现出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邓英凤.关于壮族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2]王函.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研究[OL].学术杂志网,http://www.zhazhi.com/lunwen/whls/mswhlw/152057. html.2017-10-26.
(作者简介:金海月,女,延边群众艺术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