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赢原则:龟兔赛跑中的现代管理学
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讲它干什么,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讲过。要知道,这个故事体现出现代管理中的双赢原则。首先问:龟兔赛跑难道只赛这一次吗?不对。第一次,兔子骄傲,半路上睡觉了,乌龟赢了。赛完以后,兔子不服,于是进行第二次赛跑。第二次,兔子吸取经验教训,不睡觉了,一口气跑到终点。所以,第二次,兔子赢了,乌龟输了。乌龟不服。它说,咱们比第三次吧。前两次都是你指定路线跑,第三次得由我指定路线跑。兔子想,反正我跑得比你快,你爱指定就指定吧。第三次赛跑,兔子按乌龟指定的路线跑了,兔子又跑在前面,快到终点时,被一条河挡住了,兔子过不去。乌龟慢慢爬到,它下河里游过去了,它又跑第一了。再赛第四次?它们说,干吗老这样赛呢?咱们优势互补吧,合作吧。于是,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过河的时候,乌龟驮着兔子游,同时到达终点,是双赢的结果。在现代市场中要记住,要双赢。
这个故事在现代管理中有什么启示?要记住以下四个重要的启示:
第一次龟兔赛跑的启示是:当你处在劣势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松懈,要坚持到底,等待对手犯错误。一定要这样。乌龟处在劣势的时候,不气馁,不松懈,坚持到底,等待对手犯错误,果然,兔子睡觉了,乌龟跑了第一。
第二次龟兔赛跑的启示:要善于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你看,兔子能跑,但这是它的潜在优势。第一次,潜在的优势力没有转化,兔子睡觉了。第二次,兔子之所以赢,是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了现实优势。所以,现在有的单位老是说自己的潜在优势在哪儿,但只有把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才行。
第三次龟兔赛跑的启示是:当你发现原来的策略不管用了,要及时调整策略,改变策略。第二次跑完后,乌龟懂了:假如顺着原来的路线跑,只要兔子不睡觉,我就永远不会赢。及时调整策略。就换条路线跑,一条河把你挡住了,到时候你过不去了,我可以过去。
第四次龟兔赛跑的启示:优势互补、双赢,都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假如不是互相信任,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兔子一扭身把乌龟甩个半死;或者过河的时候乌龟往下一沉,把兔子淹死了。这怎么办?所以,双赢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我在广东看到一本给小孩子看的漫画书,书名是《新龟兔赛跑》。我一看,不行,内容是:龟兔赛跑前,乌龟耍滑头,它要自己的弟弟埋伏在终点,兔子快跑到了的时候,龟弟弟就出来了。乌龟长得差不多,兔子怎会分清谁是龟哥哥,谁是龟弟弟。乌龟就赢了。这个故事是不好的。诚信为本,教小孩子耍滑,不行。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今天的对手说不定明天就是合作伙伴。一定要懂得双赢效应。
绝对不满和相对不满:迄今尚未有完善答案的管理难题
这是现代管理中的两个概念。首先问,什么叫绝对不满?绝对不满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生活水平绝对下降。第二个方面,生活水平并未明显下降,但生活水平以外的(像社会地位啊等等)绝对下降。在管理中,对有绝对不满的人要关心、要帮助,要改善他们的处境,防止他们的生活水平绝对下降,但这毕竟是少数。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是绝对不满而是相对不满。
相对不满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一般在三个方面。第一,虽然生活比过去有所改善,但注意到其他人生活改善得更快,于是就产生了相对不满。比如说,同一个村子的人,大家过得去都差不多,现在,我虽然改善了,可是你们家改善得比我快,养鱼致富了,养鸡致富了,而我收入提高得不多,这就造成了相对不满。第二,虽然生活比过去有所改善,但欲望增加得更快。他也相对不满。欲望怎么来的呢?来自相互影响。第三,生活一开始有所改善,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活开始下降,尽管下降后比原来的出发点要高。但是,人们不是同最早的出发点相比,而是同曾经达到的最高峰相比,于是也会产生相对不满。当然,除了有这三个主要理由之外,还有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例如,需求多样化。我们过去经常听到一句话:你看老百姓都不满足啊,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句话是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不了解人,因为,人不是以吃饭为唯一要求的。不是说有肉吃就什么矛盾都没有了。他还有另外的要求:孩子要上学,上托儿所,考大学更难。他就说,干吗不多办一点。还有,有肉吃了,可是看病、看牙可难着呢,很早就要挂号去,他就不满。又如,过去没有房子住,现在有房子住了。房子比过去宽了,可是这个房子不好,靠马路,汽车多,晚上睡不着觉。他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现代管理中,做人的工作,要把精力放在解决人们的相对不满上。当然,如果出现绝对不满,那是首先要解决的,因为,这毕竟是生活水平绝对下降。但相对不满问题怎么办?可以说,到现在为止,从现代管理学中,还没有能找到一个完整的或者说一个完善的答案。但是,毕竟可以提出一些近似的办法。近似的解决办法之一,是善于引导。相对不满情绪是相互感染的,人和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要做引导工作。第二,要關心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不一定都是绝对下降的人,弱势群体中,也有可能是别人提高得多,我提高得少,从而仍处于弱势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解决相对不满方面,一定要真正认识到平均主义的危害性。把平均主义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或者把吃大锅饭看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是不对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回去看一下《水浒传》。《水浒传》第二十回晁盖火并王伦,做了梁山的寨主,立下了梁山分配原则。梁山分配原则是怎样的呢?山下抢到的财物,用于分配的部分,大厅中一放,分成两半,山上少数头领平分这一半,众多弟兄们平分这一半。这是两口锅的大锅饭。其实,过去的计划体制下也是这种情况。你是这个档次的人,你在这个锅里吃饭,那个档次的人,在那里吃饭。所以有大灶中灶小灶特灶之分。但“文革”以前人们是不了解的,人们只知道,我跟我认得的人,跟我周围的人,都在一个锅里吃饭,我不知道锅外还有锅。我也不知道那个锅里面吃的是什么东西,我更不能想象我能到哪个锅里去吃饭。粉碎“四人帮”以后才知道,江青她们那个锅跟我们吃的不一样,过去你不知道这些情况。为什么现在有人心里不满呢,因为过去同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人,现在不一样了。矛盾是这样产生的。
这是一个单位管理中很细致的工作。从这个里面可以看出:今天有些地方之所以闹矛盾,可能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实际上有些问题是在一种比较中产生的。我到四川去调查,有的市县在修水电站,需要移民,移民需要安置,现在定的补偿标准太低,有的是按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移民当然要闹了。但是,还有其他原因没有?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心里不平衡。修水库划一个范围,画一个圆圈。圆圈子里的人家都要搬走,那另外一部分农户呢,他们不在这个圆圈里,就不用搬走。他们不搬,收入就大大提高了。我们两家挨着,拆迁线画在这里,我们家就要搬走,他们家就不搬。修水电站的工人队伍来了,一来就好几年在这里,没有搬走的农户,养猪养鸡,就卖掉了,种蔬菜供应他们,开一个小店也可以卖得很好,工地里面需要临时工,马上就可以去了。搬走的人家,到另一个什么地方去了,人地生疏,他心里落差太大。你看就差那么一点,我们家搬走了,什么好处都没有,反而越来越穷。问题摆到我们面前,怎么解决呢?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有的。你不是让有的人家搬走吗,该补偿的,应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关键是将来的生活怎么办?水电站将来是要发电的。发电就会赚钱,移民走了,他们应有股份在里面。水电站发电以后每年按股分红,这是他们的社会保障。他们入股水电站,这样,生活就有保障了。
总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相对不满问题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难题。要认真来对待它。
领导者功过的不对称性:制衡因此很重要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现代管理学中又一个较难的问题。什么叫功过不对称?就是说: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当事业走向成功的时候,功劳归于领导集体,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是由于领导者分工合作,各执其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商量。当事业走向衰败的时候,主要责任在第一把手。为什么呢?因为事业之所以走向衰败,一定是第一把手听不得不同的意见,违背了集体领导的原则,独断独行,作出了错误决策,甚至,刚愎自用,排斥异己、任用亲信。所以第一把手要负主责任。这就叫领导人功过的不对称。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太平天国当初从广西桂平金田村向外打,打桂林,打长沙,打武汉,攻克南京,半壁江山到手了。六个最高领导人:天王、东南西北王四个王,还有一个翼王石达开。六个领导人在一起,经常商量,分工负责,这样事业很顺利。但打下南京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东南西北王中,南王西王半路上死了。到南京建都了,六个王剩下四个王。洪秀全排斥异己。首先利用北王把东王干掉了,接着北王又被他干掉。剩一个翼王石达开被逼走了,他带兵出走四川,在大渡河全军覆没。从太平天国一占领南京就开始走下坡路,正是由于洪秀全你听不得不同意见,刚愎自用,独断独行,怀疑别人,只认姓洪的人。
所以,在现代管理中一定要有“制衡”机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个城市举行国有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我听了两个发言,就走了。为什么?因为这个不叫经验。会上的发言者说,我们这个厂去年赚钱,是因为几个重要职务我一个人兼了: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又兼总经理,我一个人说话算数,所以效率高呀,我能抓紧时机……我认为这不叫经验,因为违背了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制衡原则。制衡,即使降低了效率,但这是为了避免出现更大损失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制衡是必要的,没有制衡,必然导向了权力的滥用,导致腐败。然而,关于制衡,难就难在谁来监督第一把手。他说,有啊,我有一套机制来监督第一把手。比如说,企业董事长是第一把手,我还有监事会呢,可以监督董事长。但是谁来监督第一把手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问,谁来监督“负责监督第一把手的那个机构”呢?它尽到责任没有?
管理层次与管理理念:高层领导必须有全局观念
我们一定要懂得顺应客观规律的重要性。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在新疆看到的一件事,是讲新疆北部有金矿。关内去了好多流民去淘金,去的人很多。清朝驻乌鲁木齐大臣说,不行呀,关内的流民来淘金,对国家的财政有很大的损失。怎么办呢?一个谋士建议了: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到矿区,派兵把这儿的路堵住,不准往里面运粮食,里面没有粮食,流民就会乖乖地出来了。结果,按照这个主意办了,不往里面运粮食。矿区没粮食,就乱了,流民就翻山越岭跑出来了,新疆北部就闹土匪了,清朝派兵去打,耗费了好多财力才把他們打散。损失不知道有多大。纪晓岚讲了,这件事情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其实,既然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去,就可以设一个关卡,里面的人总要出来的,采了多少黄金就交多少税。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在管理中,越是高层的,越要懂得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权力加无知。无知不等于没学问,无知跟没有学问是两个概念。北宋皇帝徽宗是被金兵俘虏的,押到东北,坐井观天,死在那里。你说他没有学问,可不对,宋徽宗有学问,字写得好,词写得好,画画也非常好,他是个大才子。可是宋徽宗是无知的。就谈一件小事。宋徽宗是属狗的,他当了皇帝以后就下令全国不准吃狗肉。中国人从古就吃狗肉。现在不准吃狗肉,民间怨声载道。
现在管理中,高层领导,必须有全局观念,不能匆忙决策。北京故宫后面有个景山,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那儿上吊死的。崇祯皇帝刚即位的时候,东北山海关外战事紧张。用兵要有钱,怎么办呢?崇祯皇帝整天在那儿愁军费不足。有两个小官知道皇帝在想什么,急皇帝之所急,赶快写奏章,说全国驿站很多,养了很多驿卒,他们说这是浪费,哪儿需要这些驿站呀,应当裁员,这会省出一笔钱供山海关用兵所需。崇祯皇帝一看正合我意,于是在崇祯二年,全国裁减驿站。不少驿卒被裁了。驿卒们都是身强力壮的,会骑马的。李自成就是被裁减下来的驿卒。李自成被裁以后,就带领着一帮被裁的驿卒投到陕北农民起义军那儿去了,一下子农民起义军声势大震,十来年以后就打下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了。这表明,做高层领导的,一定要审时度势,把握全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懂得客观规律。
(摘自《北京青年报》)
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讲它干什么,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讲过。要知道,这个故事体现出现代管理中的双赢原则。首先问:龟兔赛跑难道只赛这一次吗?不对。第一次,兔子骄傲,半路上睡觉了,乌龟赢了。赛完以后,兔子不服,于是进行第二次赛跑。第二次,兔子吸取经验教训,不睡觉了,一口气跑到终点。所以,第二次,兔子赢了,乌龟输了。乌龟不服。它说,咱们比第三次吧。前两次都是你指定路线跑,第三次得由我指定路线跑。兔子想,反正我跑得比你快,你爱指定就指定吧。第三次赛跑,兔子按乌龟指定的路线跑了,兔子又跑在前面,快到终点时,被一条河挡住了,兔子过不去。乌龟慢慢爬到,它下河里游过去了,它又跑第一了。再赛第四次?它们说,干吗老这样赛呢?咱们优势互补吧,合作吧。于是,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过河的时候,乌龟驮着兔子游,同时到达终点,是双赢的结果。在现代市场中要记住,要双赢。
这个故事在现代管理中有什么启示?要记住以下四个重要的启示:
第一次龟兔赛跑的启示是:当你处在劣势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松懈,要坚持到底,等待对手犯错误。一定要这样。乌龟处在劣势的时候,不气馁,不松懈,坚持到底,等待对手犯错误,果然,兔子睡觉了,乌龟跑了第一。
第二次龟兔赛跑的启示:要善于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你看,兔子能跑,但这是它的潜在优势。第一次,潜在的优势力没有转化,兔子睡觉了。第二次,兔子之所以赢,是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了现实优势。所以,现在有的单位老是说自己的潜在优势在哪儿,但只有把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才行。
第三次龟兔赛跑的启示是:当你发现原来的策略不管用了,要及时调整策略,改变策略。第二次跑完后,乌龟懂了:假如顺着原来的路线跑,只要兔子不睡觉,我就永远不会赢。及时调整策略。就换条路线跑,一条河把你挡住了,到时候你过不去了,我可以过去。
第四次龟兔赛跑的启示:优势互补、双赢,都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假如不是互相信任,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兔子一扭身把乌龟甩个半死;或者过河的时候乌龟往下一沉,把兔子淹死了。这怎么办?所以,双赢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我在广东看到一本给小孩子看的漫画书,书名是《新龟兔赛跑》。我一看,不行,内容是:龟兔赛跑前,乌龟耍滑头,它要自己的弟弟埋伏在终点,兔子快跑到了的时候,龟弟弟就出来了。乌龟长得差不多,兔子怎会分清谁是龟哥哥,谁是龟弟弟。乌龟就赢了。这个故事是不好的。诚信为本,教小孩子耍滑,不行。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今天的对手说不定明天就是合作伙伴。一定要懂得双赢效应。
绝对不满和相对不满:迄今尚未有完善答案的管理难题
这是现代管理中的两个概念。首先问,什么叫绝对不满?绝对不满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生活水平绝对下降。第二个方面,生活水平并未明显下降,但生活水平以外的(像社会地位啊等等)绝对下降。在管理中,对有绝对不满的人要关心、要帮助,要改善他们的处境,防止他们的生活水平绝对下降,但这毕竟是少数。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是绝对不满而是相对不满。
相对不满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一般在三个方面。第一,虽然生活比过去有所改善,但注意到其他人生活改善得更快,于是就产生了相对不满。比如说,同一个村子的人,大家过得去都差不多,现在,我虽然改善了,可是你们家改善得比我快,养鱼致富了,养鸡致富了,而我收入提高得不多,这就造成了相对不满。第二,虽然生活比过去有所改善,但欲望增加得更快。他也相对不满。欲望怎么来的呢?来自相互影响。第三,生活一开始有所改善,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活开始下降,尽管下降后比原来的出发点要高。但是,人们不是同最早的出发点相比,而是同曾经达到的最高峰相比,于是也会产生相对不满。当然,除了有这三个主要理由之外,还有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例如,需求多样化。我们过去经常听到一句话:你看老百姓都不满足啊,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句话是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不了解人,因为,人不是以吃饭为唯一要求的。不是说有肉吃就什么矛盾都没有了。他还有另外的要求:孩子要上学,上托儿所,考大学更难。他就说,干吗不多办一点。还有,有肉吃了,可是看病、看牙可难着呢,很早就要挂号去,他就不满。又如,过去没有房子住,现在有房子住了。房子比过去宽了,可是这个房子不好,靠马路,汽车多,晚上睡不着觉。他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现代管理中,做人的工作,要把精力放在解决人们的相对不满上。当然,如果出现绝对不满,那是首先要解决的,因为,这毕竟是生活水平绝对下降。但相对不满问题怎么办?可以说,到现在为止,从现代管理学中,还没有能找到一个完整的或者说一个完善的答案。但是,毕竟可以提出一些近似的办法。近似的解决办法之一,是善于引导。相对不满情绪是相互感染的,人和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要做引导工作。第二,要關心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不一定都是绝对下降的人,弱势群体中,也有可能是别人提高得多,我提高得少,从而仍处于弱势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解决相对不满方面,一定要真正认识到平均主义的危害性。把平均主义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或者把吃大锅饭看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是不对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回去看一下《水浒传》。《水浒传》第二十回晁盖火并王伦,做了梁山的寨主,立下了梁山分配原则。梁山分配原则是怎样的呢?山下抢到的财物,用于分配的部分,大厅中一放,分成两半,山上少数头领平分这一半,众多弟兄们平分这一半。这是两口锅的大锅饭。其实,过去的计划体制下也是这种情况。你是这个档次的人,你在这个锅里吃饭,那个档次的人,在那里吃饭。所以有大灶中灶小灶特灶之分。但“文革”以前人们是不了解的,人们只知道,我跟我认得的人,跟我周围的人,都在一个锅里吃饭,我不知道锅外还有锅。我也不知道那个锅里面吃的是什么东西,我更不能想象我能到哪个锅里去吃饭。粉碎“四人帮”以后才知道,江青她们那个锅跟我们吃的不一样,过去你不知道这些情况。为什么现在有人心里不满呢,因为过去同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人,现在不一样了。矛盾是这样产生的。
这是一个单位管理中很细致的工作。从这个里面可以看出:今天有些地方之所以闹矛盾,可能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实际上有些问题是在一种比较中产生的。我到四川去调查,有的市县在修水电站,需要移民,移民需要安置,现在定的补偿标准太低,有的是按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移民当然要闹了。但是,还有其他原因没有?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心里不平衡。修水库划一个范围,画一个圆圈。圆圈子里的人家都要搬走,那另外一部分农户呢,他们不在这个圆圈里,就不用搬走。他们不搬,收入就大大提高了。我们两家挨着,拆迁线画在这里,我们家就要搬走,他们家就不搬。修水电站的工人队伍来了,一来就好几年在这里,没有搬走的农户,养猪养鸡,就卖掉了,种蔬菜供应他们,开一个小店也可以卖得很好,工地里面需要临时工,马上就可以去了。搬走的人家,到另一个什么地方去了,人地生疏,他心里落差太大。你看就差那么一点,我们家搬走了,什么好处都没有,反而越来越穷。问题摆到我们面前,怎么解决呢?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有的。你不是让有的人家搬走吗,该补偿的,应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关键是将来的生活怎么办?水电站将来是要发电的。发电就会赚钱,移民走了,他们应有股份在里面。水电站发电以后每年按股分红,这是他们的社会保障。他们入股水电站,这样,生活就有保障了。
总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相对不满问题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难题。要认真来对待它。
领导者功过的不对称性:制衡因此很重要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现代管理学中又一个较难的问题。什么叫功过不对称?就是说: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当事业走向成功的时候,功劳归于领导集体,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是由于领导者分工合作,各执其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商量。当事业走向衰败的时候,主要责任在第一把手。为什么呢?因为事业之所以走向衰败,一定是第一把手听不得不同的意见,违背了集体领导的原则,独断独行,作出了错误决策,甚至,刚愎自用,排斥异己、任用亲信。所以第一把手要负主责任。这就叫领导人功过的不对称。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太平天国当初从广西桂平金田村向外打,打桂林,打长沙,打武汉,攻克南京,半壁江山到手了。六个最高领导人:天王、东南西北王四个王,还有一个翼王石达开。六个领导人在一起,经常商量,分工负责,这样事业很顺利。但打下南京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东南西北王中,南王西王半路上死了。到南京建都了,六个王剩下四个王。洪秀全排斥异己。首先利用北王把东王干掉了,接着北王又被他干掉。剩一个翼王石达开被逼走了,他带兵出走四川,在大渡河全军覆没。从太平天国一占领南京就开始走下坡路,正是由于洪秀全你听不得不同意见,刚愎自用,独断独行,怀疑别人,只认姓洪的人。
所以,在现代管理中一定要有“制衡”机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个城市举行国有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我听了两个发言,就走了。为什么?因为这个不叫经验。会上的发言者说,我们这个厂去年赚钱,是因为几个重要职务我一个人兼了: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又兼总经理,我一个人说话算数,所以效率高呀,我能抓紧时机……我认为这不叫经验,因为违背了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制衡原则。制衡,即使降低了效率,但这是为了避免出现更大损失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制衡是必要的,没有制衡,必然导向了权力的滥用,导致腐败。然而,关于制衡,难就难在谁来监督第一把手。他说,有啊,我有一套机制来监督第一把手。比如说,企业董事长是第一把手,我还有监事会呢,可以监督董事长。但是谁来监督第一把手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问,谁来监督“负责监督第一把手的那个机构”呢?它尽到责任没有?
管理层次与管理理念:高层领导必须有全局观念
我们一定要懂得顺应客观规律的重要性。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在新疆看到的一件事,是讲新疆北部有金矿。关内去了好多流民去淘金,去的人很多。清朝驻乌鲁木齐大臣说,不行呀,关内的流民来淘金,对国家的财政有很大的损失。怎么办呢?一个谋士建议了: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到矿区,派兵把这儿的路堵住,不准往里面运粮食,里面没有粮食,流民就会乖乖地出来了。结果,按照这个主意办了,不往里面运粮食。矿区没粮食,就乱了,流民就翻山越岭跑出来了,新疆北部就闹土匪了,清朝派兵去打,耗费了好多财力才把他們打散。损失不知道有多大。纪晓岚讲了,这件事情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其实,既然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去,就可以设一个关卡,里面的人总要出来的,采了多少黄金就交多少税。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在管理中,越是高层的,越要懂得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权力加无知。无知不等于没学问,无知跟没有学问是两个概念。北宋皇帝徽宗是被金兵俘虏的,押到东北,坐井观天,死在那里。你说他没有学问,可不对,宋徽宗有学问,字写得好,词写得好,画画也非常好,他是个大才子。可是宋徽宗是无知的。就谈一件小事。宋徽宗是属狗的,他当了皇帝以后就下令全国不准吃狗肉。中国人从古就吃狗肉。现在不准吃狗肉,民间怨声载道。
现在管理中,高层领导,必须有全局观念,不能匆忙决策。北京故宫后面有个景山,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那儿上吊死的。崇祯皇帝刚即位的时候,东北山海关外战事紧张。用兵要有钱,怎么办呢?崇祯皇帝整天在那儿愁军费不足。有两个小官知道皇帝在想什么,急皇帝之所急,赶快写奏章,说全国驿站很多,养了很多驿卒,他们说这是浪费,哪儿需要这些驿站呀,应当裁员,这会省出一笔钱供山海关用兵所需。崇祯皇帝一看正合我意,于是在崇祯二年,全国裁减驿站。不少驿卒被裁了。驿卒们都是身强力壮的,会骑马的。李自成就是被裁减下来的驿卒。李自成被裁以后,就带领着一帮被裁的驿卒投到陕北农民起义军那儿去了,一下子农民起义军声势大震,十来年以后就打下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了。这表明,做高层领导的,一定要审时度势,把握全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懂得客观规律。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