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6日,一位已经有近22年教龄的大学老师,因为在批改作业时写下的评语而在网络上走红。“带给人一种云淡风轻的美好”“时光易逝,请君珍惜”等都是该老师点评作业时写下来的金句,引来了无数网友的点赞。
这位老师叫董桂菊,任教于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董老师今年已经51岁了,但很多网络用语却是信“口”拈来。她曾经在给一位学生的作业点评中写道:“很养眼,很享受!网孔法用得好极了,忍不住为你打call。”这样的金句点评在董老师批改的作业中并不少见。
谈及走红网络的作业点评,董老师表示,原本这只是促进教学的一个手段,完全没想到会走红。“现在上课的话,学生首先要喜欢你的人,然后才会喜欢上这门课。这就包括作业批改的环节,通过这些能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魅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董老师表示,自己会沿着这个路线一直走下去。
回过头来看,董老师的走红完全只是因为作业评语新潮且具有正能量吗?恐怕未必。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是学生“久旱逢甘霖”的情感满足。长期以来,虽然优秀老师层出不穷,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具体到作业评语等细节,基本还是以千篇一律的评价分数或等级符号为主,简单且粗暴。殊不知,有时候老师一句充满爱心与鼓舞的话语,很可能就会不知不觉但又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轨迹,这其中蕴含的力量要比“100分”深沉持久得多。另一方面,这也是老师“供给侧改革”的经典范例。董老师今年大概有400多个学生,一个学期交六七次作业,每份作业需要花8~10分钟去批改,会花很多时间。董老师表示,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与学生年龄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为了跟上现代网络的发展,就主动选择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语言去交流。“语言不一定多,但都是发自内心的话”,从而与学生实现良性互动和深度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难能可贵的是,董老师写作业评语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达20多年的坚持。当然,也有同学坦言自己在董老师手里“挂过科”,这恰恰说明董老师是有原则的宽严相济,而不是一味不加选择地“煲毒鸡汤”。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平日教学“走心”,才有了其今日的意外“走红”。作业评语走红只是表象,越来越多的优秀老师被学生追捧点赞,根源还是相较于学生们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求,优质师资队伍和品质课堂内容供给,还存在不少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劳动力训练,而是“育人”。满足人自我完善的需求,满足人成长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情感的、审美的、人的气质与个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董老师的学生仅仅是需要一些谋生的能力就够了,又何必互相传看董老师的点评?又何必羡慕别的同学从董老师那里得到了金句?“言为心声”,他们是想从董老师的批改中更多地了解他们所喜欢的老師,阅读董老师的点评,也是与董老师交流的一种途径。但是像董老师那样做的老师,估计在高校还不多。
董老师受到学生们的追捧,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董老师这样的“教育资源”目前还是比较稀缺的。具有董老师那样专业水准的老师或许不难找,但董老师的难得之处,是她与学生的精神交流。人们通常认为,理工科专业的教学,不存在多少情感的、精神的因素,师生之间在专业教学中也不需要多少内心世界的交流。但是董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误解。教育界以外的人有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的管理者也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精神交流是可有可无的。董老师从学校获得的嘉奖是教学奖,至于校方和教育界人士是否认可董老师的做法在育人方面的价值,还得看高校后续的态度。
这位老师叫董桂菊,任教于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董老师今年已经51岁了,但很多网络用语却是信“口”拈来。她曾经在给一位学生的作业点评中写道:“很养眼,很享受!网孔法用得好极了,忍不住为你打call。”这样的金句点评在董老师批改的作业中并不少见。
谈及走红网络的作业点评,董老师表示,原本这只是促进教学的一个手段,完全没想到会走红。“现在上课的话,学生首先要喜欢你的人,然后才会喜欢上这门课。这就包括作业批改的环节,通过这些能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魅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董老师表示,自己会沿着这个路线一直走下去。
教师“走红”源于教学“走心”
回过头来看,董老师的走红完全只是因为作业评语新潮且具有正能量吗?恐怕未必。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是学生“久旱逢甘霖”的情感满足。长期以来,虽然优秀老师层出不穷,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具体到作业评语等细节,基本还是以千篇一律的评价分数或等级符号为主,简单且粗暴。殊不知,有时候老师一句充满爱心与鼓舞的话语,很可能就会不知不觉但又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轨迹,这其中蕴含的力量要比“100分”深沉持久得多。另一方面,这也是老师“供给侧改革”的经典范例。董老师今年大概有400多个学生,一个学期交六七次作业,每份作业需要花8~10分钟去批改,会花很多时间。董老师表示,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与学生年龄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为了跟上现代网络的发展,就主动选择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语言去交流。“语言不一定多,但都是发自内心的话”,从而与学生实现良性互动和深度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难能可贵的是,董老师写作业评语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达20多年的坚持。当然,也有同学坦言自己在董老师手里“挂过科”,这恰恰说明董老师是有原则的宽严相济,而不是一味不加选择地“煲毒鸡汤”。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平日教学“走心”,才有了其今日的意外“走红”。作业评语走红只是表象,越来越多的优秀老师被学生追捧点赞,根源还是相较于学生们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求,优质师资队伍和品质课堂内容供给,还存在不少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董老师的金句价值何在
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劳动力训练,而是“育人”。满足人自我完善的需求,满足人成长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情感的、审美的、人的气质与个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董老师的学生仅仅是需要一些谋生的能力就够了,又何必互相传看董老师的点评?又何必羡慕别的同学从董老师那里得到了金句?“言为心声”,他们是想从董老师的批改中更多地了解他们所喜欢的老師,阅读董老师的点评,也是与董老师交流的一种途径。但是像董老师那样做的老师,估计在高校还不多。
董老师受到学生们的追捧,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董老师这样的“教育资源”目前还是比较稀缺的。具有董老师那样专业水准的老师或许不难找,但董老师的难得之处,是她与学生的精神交流。人们通常认为,理工科专业的教学,不存在多少情感的、精神的因素,师生之间在专业教学中也不需要多少内心世界的交流。但是董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误解。教育界以外的人有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的管理者也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精神交流是可有可无的。董老师从学校获得的嘉奖是教学奖,至于校方和教育界人士是否认可董老师的做法在育人方面的价值,还得看高校后续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