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计算机课程的代称,是一门以分析信息、接受信息、传播信息为主体的学科。目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普遍以电脑操作、计算机技能学习为主,忽视了信息传播内容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学习比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对信息传播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课程的兴趣,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缺乏对信息课程的正确认识。初中是升学的重要阶段,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会选择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到与升学考核相关的课程上,加上教师与家长缺乏对信息课程学习的正确认识,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消极、倦怠的学习心理,这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效率的提升。
课程教学内容不完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不完善,难以形成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节奏散漫、随意等特点。教学条件的差异性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同。由于地区差异,学校的办学水平、技术设备存在较大的区别,教材的不同以及教学人员课程教学理念的差别都会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差异。部分学校重视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部分学校重视补充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课程学习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都会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重点的选择。
教学模式单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另一原因在于课程教学模式单一,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长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采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在以教学人员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方式中,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情绪低迷,枯燥的学习氛围和单一的学习方式只能让学生在长期的课程学习中消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难以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吸收信息课程内容。
二、改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措施
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式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初中信息技术的内容更新快、实践操作性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兴趣仅仅围绕在玩电脑这方面,并未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深层次兴趣。那么,如何挖掘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趣味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巧妙利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新颖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平淡的开场白根本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别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导人方式,如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是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胜心是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指法输入比赛、绘图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三是适当安排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为了避免因枯燥的操作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脑上自带的游戏软件,开展一些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玩乐中轻松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优势,熟练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热点话题与学生产生深度的情感共鸣。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在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讲解课程,刺激学生的感官,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积极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完全控制着课堂,根本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扮演着知识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这种单一的角色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四是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尊重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而坚定的教学目标是提升信息课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导致该课程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散漫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建立科学、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并以此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和推进节奏,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序开展。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技术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不同存储容量的单位换算,并且能够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情况后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在具体的执行环节,需要避免目标设置过高或者过低、最后流于形式的情况。综上所述,学校以及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明确教学目标。
三、結束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只要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开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考试中心电教仪器站)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缺乏对信息课程的正确认识。初中是升学的重要阶段,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会选择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到与升学考核相关的课程上,加上教师与家长缺乏对信息课程学习的正确认识,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消极、倦怠的学习心理,这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效率的提升。
课程教学内容不完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不完善,难以形成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节奏散漫、随意等特点。教学条件的差异性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同。由于地区差异,学校的办学水平、技术设备存在较大的区别,教材的不同以及教学人员课程教学理念的差别都会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差异。部分学校重视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部分学校重视补充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课程学习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都会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重点的选择。
教学模式单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另一原因在于课程教学模式单一,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长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采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在以教学人员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方式中,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情绪低迷,枯燥的学习氛围和单一的学习方式只能让学生在长期的课程学习中消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难以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吸收信息课程内容。
二、改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措施
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式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初中信息技术的内容更新快、实践操作性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兴趣仅仅围绕在玩电脑这方面,并未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深层次兴趣。那么,如何挖掘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趣味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巧妙利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新颖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平淡的开场白根本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别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导人方式,如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是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胜心是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指法输入比赛、绘图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三是适当安排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为了避免因枯燥的操作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脑上自带的游戏软件,开展一些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玩乐中轻松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优势,熟练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热点话题与学生产生深度的情感共鸣。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在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讲解课程,刺激学生的感官,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积极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完全控制着课堂,根本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扮演着知识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这种单一的角色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四是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尊重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而坚定的教学目标是提升信息课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导致该课程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散漫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建立科学、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并以此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和推进节奏,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序开展。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技术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不同存储容量的单位换算,并且能够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情况后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在具体的执行环节,需要避免目标设置过高或者过低、最后流于形式的情况。综上所述,学校以及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明确教学目标。
三、結束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只要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开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考试中心电教仪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