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学生自主管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重点关注的现代管理理念。特别在当今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明显缺乏,但社会期待值又普遍很高的背景下,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自主管理, 为学生搭建自主管理平台,尝试提出一些创新机制,开拓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方法,对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很有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讨
传统教育的弊端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意识的淡薄。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转化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种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根据这个培养目标的需要,高校应该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换句话说,高职学生毕业要具有如下的下特点:是属于职业型、岗位型而不是学科型的,培养的应该是一线工作者;是技艺型而不是理论型的,要学有所用,不是空谈理论;是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的,要能胜任工作,不是做研究的。为此,作为高职教师,应以班级管理为基本形式,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造就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的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使得毕业生能够以迎接社会的挑战。
所以,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多为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如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年段管理活动的经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存在的现状、原因探析
(一)学生的内动力不断消退,独立思想逐渐丧失
众所周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老师习惯性扮演了管家的角色,内心里从未想过学生的感受:我有兴趣吗?久而久之,学生也形成定性意识:我只是一个被动接收机器。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意愿源源不断的输送给我,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需要的是什么。总是有人从方方面面“照顾”着我。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思维逐渐丧失,内动力不断消退,依赖性不断增加,推一下动一动的木偶型学生与日俱增。然而,在学生结束原有生活模式,进入大学之后, 学生心中长期形成的被动接受管理的意识很难消除,来到大学以后,要学会独立生活,否则就无所适从,在很长的时间内会处于迷茫、急噪、被动的状态,甚至对未来产生不良的情绪。
(二)传统的评价机制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求存在矛盾
不可否认,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传统体系衡量学生成绩的是“学习成绩”或“考试分数”这四个字,也就是说,考试分数就是成绩,成绩就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也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志。这种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这样一个意识:成绩是我立足社会的法宝。考试分数高就是代表能力强,考试分数高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在这种思维的驱动下,学生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惟分是图就可想而知了,自然对自主管理过程中得以培养的隐性的综合能力不屑一顾。
(三)教师管理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管理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因此,当今高校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战略性定位,围绕以人为本的目标,树立正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人际关系、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
而在现在的高职教育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就是放手管理,当甩手掌柜。对学生重使用轻培养,处于听之任之,放任自由的状态,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没有给予应有的指导。而另一部分老师事必躬亲,绝不放手,保姆式的管理同样导致师生共同苦不堪言。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自主管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成间接调控。
二、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合理化建议
(一)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要学会做主人,这是现代教育观特别强调的。教师是重要关键人物,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那种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乖学生,很难适应信息社会、现代社会的竞争。因此,每一个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在实践中,学校和系部以及本人通过策划组织诸多系列班级活动、年级活动,如“班班有歌声”、“我爱我家”、“我最棒我能行”等班团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管理型建设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探索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不仅习惯了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而且在班级内部,学生也习惯了听从班干部指挥。如何让学生在班级发挥主体作用,真正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主人,必须创新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对此,本人有几点思考。
第一,确立学生干部产生新模式。班干部作为班级事务的决策者,怎么产生,什么标准,如何设置?这些都由学生自主考虑、决策。在班干部产生之前,每个学生主体都通盘考虑,反复酝酿,允许质疑。改变以前单纯由老师提名或者无记名投票产生方式,后者貌似公平,但有种种不足。干部产生的核心环节则是竞选上位。竞选人可以大胆、自由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位。只要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在此期间每个候选人需要进行才华展示,必须在班级舞台充分阐述竞选理念,接受同学质询,最后公平投票决定。通过参与竞选,每个个体学生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更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与能力。
第二,创新了学生干部设置体制。根据需要,在年级两委会基础上,增设学生自律委员会。除学生会、团委会各部部长公选外,部长可根据需要自行组阁,招聘副部长、助理、干事等,这样既让主要学生干部锻炼了全局掌控能力,又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共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当然,授权学生并不等于放任不管,相反在正式启动干部自主管理机制后,在两委会中专设的纪检部就开始履行职责,不定期监督、检查班级、年级两委会的工作。这样,使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一种监督,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第四,创设淘汰机制,倡导合作意识。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让学生在事务管理中学会良性竞争,学会合作意识,不断磨练坚韧品格。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高职学生有的是三年专,有的是五年专,特别是五年专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能力较三年专薄弱。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掌控,把握大方向,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根据班级、年段设置的岗位进行工作思路创意大比拼。在实践中间,教师即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工作中,要求各司其职,讲究协调倡导合作,每开展一个活动,作出一项决议都要集体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形成最终方案,活动过程倡导学生及干部大胆参与,但活动结束后总结环节必不可少,每个参与人员都要进行活动反思,最后向各级管理者班主任、辅导员等汇报。实践证明,经过不断的磨练,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他们能够调解决问题,班级、年级工作有了很大变化,学生初步建立了一个自主管理型的集体。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通过让学生参与班、年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同学属于自己的天空,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都可以进行尝试的。
总之,学生自主管理是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学生管理模式。德育管理者应转变观念,不断完善机制,大力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成效,实现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慕丽娜.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2]王芬.浅析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J].湘潮(理论版),2009,(8).
【摘要】学生自主管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重点关注的现代管理理念。特别在当今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明显缺乏,但社会期待值又普遍很高的背景下,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自主管理, 为学生搭建自主管理平台,尝试提出一些创新机制,开拓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方法,对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很有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讨
传统教育的弊端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意识的淡薄。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转化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种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根据这个培养目标的需要,高校应该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换句话说,高职学生毕业要具有如下的下特点:是属于职业型、岗位型而不是学科型的,培养的应该是一线工作者;是技艺型而不是理论型的,要学有所用,不是空谈理论;是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的,要能胜任工作,不是做研究的。为此,作为高职教师,应以班级管理为基本形式,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造就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的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使得毕业生能够以迎接社会的挑战。
所以,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多为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如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年段管理活动的经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存在的现状、原因探析
(一)学生的内动力不断消退,独立思想逐渐丧失
众所周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老师习惯性扮演了管家的角色,内心里从未想过学生的感受:我有兴趣吗?久而久之,学生也形成定性意识:我只是一个被动接收机器。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意愿源源不断的输送给我,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需要的是什么。总是有人从方方面面“照顾”着我。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思维逐渐丧失,内动力不断消退,依赖性不断增加,推一下动一动的木偶型学生与日俱增。然而,在学生结束原有生活模式,进入大学之后, 学生心中长期形成的被动接受管理的意识很难消除,来到大学以后,要学会独立生活,否则就无所适从,在很长的时间内会处于迷茫、急噪、被动的状态,甚至对未来产生不良的情绪。
(二)传统的评价机制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求存在矛盾
不可否认,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传统体系衡量学生成绩的是“学习成绩”或“考试分数”这四个字,也就是说,考试分数就是成绩,成绩就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也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志。这种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这样一个意识:成绩是我立足社会的法宝。考试分数高就是代表能力强,考试分数高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在这种思维的驱动下,学生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惟分是图就可想而知了,自然对自主管理过程中得以培养的隐性的综合能力不屑一顾。
(三)教师管理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管理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因此,当今高校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战略性定位,围绕以人为本的目标,树立正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人际关系、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
而在现在的高职教育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就是放手管理,当甩手掌柜。对学生重使用轻培养,处于听之任之,放任自由的状态,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没有给予应有的指导。而另一部分老师事必躬亲,绝不放手,保姆式的管理同样导致师生共同苦不堪言。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自主管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成间接调控。
二、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合理化建议
(一)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要学会做主人,这是现代教育观特别强调的。教师是重要关键人物,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那种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乖学生,很难适应信息社会、现代社会的竞争。因此,每一个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在实践中,学校和系部以及本人通过策划组织诸多系列班级活动、年级活动,如“班班有歌声”、“我爱我家”、“我最棒我能行”等班团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管理型建设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探索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不仅习惯了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而且在班级内部,学生也习惯了听从班干部指挥。如何让学生在班级发挥主体作用,真正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主人,必须创新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对此,本人有几点思考。
第一,确立学生干部产生新模式。班干部作为班级事务的决策者,怎么产生,什么标准,如何设置?这些都由学生自主考虑、决策。在班干部产生之前,每个学生主体都通盘考虑,反复酝酿,允许质疑。改变以前单纯由老师提名或者无记名投票产生方式,后者貌似公平,但有种种不足。干部产生的核心环节则是竞选上位。竞选人可以大胆、自由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位。只要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在此期间每个候选人需要进行才华展示,必须在班级舞台充分阐述竞选理念,接受同学质询,最后公平投票决定。通过参与竞选,每个个体学生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更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与能力。
第二,创新了学生干部设置体制。根据需要,在年级两委会基础上,增设学生自律委员会。除学生会、团委会各部部长公选外,部长可根据需要自行组阁,招聘副部长、助理、干事等,这样既让主要学生干部锻炼了全局掌控能力,又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共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当然,授权学生并不等于放任不管,相反在正式启动干部自主管理机制后,在两委会中专设的纪检部就开始履行职责,不定期监督、检查班级、年级两委会的工作。这样,使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一种监督,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第四,创设淘汰机制,倡导合作意识。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让学生在事务管理中学会良性竞争,学会合作意识,不断磨练坚韧品格。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高职学生有的是三年专,有的是五年专,特别是五年专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能力较三年专薄弱。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掌控,把握大方向,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根据班级、年段设置的岗位进行工作思路创意大比拼。在实践中间,教师即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工作中,要求各司其职,讲究协调倡导合作,每开展一个活动,作出一项决议都要集体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形成最终方案,活动过程倡导学生及干部大胆参与,但活动结束后总结环节必不可少,每个参与人员都要进行活动反思,最后向各级管理者班主任、辅导员等汇报。实践证明,经过不断的磨练,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他们能够调解决问题,班级、年级工作有了很大变化,学生初步建立了一个自主管理型的集体。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通过让学生参与班、年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同学属于自己的天空,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都可以进行尝试的。
总之,学生自主管理是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学生管理模式。德育管理者应转变观念,不断完善机制,大力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成效,实现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慕丽娜.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2]王芬.浅析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J].湘潮(理论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