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教育一份宁静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基础教育的课改名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先进教学经验层出不穷。这些学校高举素质教育之大旗,排除干扰,锐意改革,使一些濒临倒闭的学校起死回生,办得生机勃勃,并一举成名。于是,各地取经者蜂涌而至,名校参观现象屡见不鲜。
  无怪乎,前不久李镇蘸校长在他的博客中发表声明:武侯实验中学谢绝参观!他坦言,一拨拨的参观团让他们不得不花费精力去应付,去接待。而且,前来参观的教师在学校到处照相,甚至走进课堂照相,这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了让师生能静下心来上好每一堂课,还师生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工作和学习环境,他请求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能理解、支持他的工作,不要再来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李镇西的用心可谓良苦。但现实中,也有一些名校却把前来参观学习当成一种产业,借名创收。整日热热闹闹地迎来送往,又如何保障学校领导能静下心来将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及教育研究中去?如何保障教师潜下心来钻研教材,上好每一堂课呢?
  因此,有教育专家指出,“教育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就不正常,教育应该是默默地去搞。”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也指出,校长要安安静静办学。安安静静办学,就是要克服浮躁和虚荣,排除各种干扰。要有安静的心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校长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刻意地为自己和学校争名声和荣誉,更不给自己和学校争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名声和荣誉;要有安静的状态,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有序规范地办学,同时还要潜心研究当代学生的新特点,高度关注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新变化,深入钻研当代教育教学管理,积极进取,站稳脚跟,不故步自封,也不随意跟风,更不媚俗。严谨求实与浮躁虚荣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和办学境界。
  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对工作、生活和事业已经无法保持安静的心态和状态,追求功利,身陷浮躁,似乎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病。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是最不能浮躁的一种事业。因为它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一种未来事业。它必须要求学生做到求真、向善、达美,这样将来的社会才可能是和谐的。所以,在一所学校中,如果校长没有安静的心态,整日里追求浮华,做表面文章,就必然导致盲目追求“政绩”,弄虚作假、肆意浮夸;如果校长没有安静的状态,也就会失去理想、失去目标、失去信念,最终只会人云亦云,跟风媚俗。校长不能有安静的心态和状态,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心境和心态变化。
  要做到“安安静静办学”,需要把握住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要有办学的定力,要有超越功利的心态。如果校长们能够以一颗安静平和的心来对待学校的发展,对待“政绩”,能够首先主动地求真务实,远离功利,克服浮躁,就能够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文化,引领所有的教师,使他们也具有正确、高雅的追求,有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校长如果能够营造出一种安静的环境,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有热情地为学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让学生有兴趣、有理想、有热情、有快乐地健康成长,学校就进入和谐发展的状态。真、善、美就能够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而渗入学生的机体,融入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生命基因。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项基础性的长远工作,难靠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层面的浮躁,我们无法左右;但在校长的位置上,踏踏实实地做一番事业,则义不容辞。宁静方能致远,学校发展需要持之以恒的定力。因此,校长们要潜下心来,安安静静办学,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要善于理性思考和深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要深入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破解难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样,学校才能和谐,教育才能进步。
  责任编辑:王颖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就。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成绩显著;与之相应,人们的自我意识、平等意识、风险意识等得以极大增强;知识观念
(一) 当今世界,各国在国际上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经济为核心的竞争,而经济正向着知识经济方向发展,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世纪之交,科技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旧经济体制嬗变的阵痛中,国有企业从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企业进入市场就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就必须面对一系列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中央据此决定,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以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此项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扩大内需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人民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