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和社团建设互驱,实现素质教育功效最大化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23444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大赛和社团建设互为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激发了“社团育人”潜能,促进了“大赛育人”功效,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渠道,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了素质教育功效的最大化。
  关键词:文明风采大赛;学生社团建设;素质教育;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5-0022-03
  一、文明风采大赛和社团建设现状
  (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现状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以下简称大赛)自2004年开始举办以来,9年里参赛学生人数从首届的6590人增至2012年111948人,在职业学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赛突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为更多的学生搭建了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沟通提供了又一渠道,为更多的学校形成德育整体合力创造了条件。
  然而,在大赛蓬勃发展的同时,大赛应有的育人功效在相当多的学校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武有技能比赛,文有文明风采大赛”的重视背后,隐藏着重成绩、轻育人的功利思想;在“班班参加、人人参与”普及的背后,存在着重形式、轻指导的无奈;在“班班、人人”的强制下,学生“被要求”得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出现了消极应付的行为。
  (二)学生社团建设现状
  学生社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社团建设的实践中,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纪小,自主能力、自控能力、与人相处能力比较薄弱,有的学生凭着一时好奇和兴趣,组建了社团或者加入了社团。一段时间后,由于缺乏目标引领,学生兴趣消失,或者兴趣偏移,或者同学关系产生不和,就出现了组织活动、参加活动动力不足的问题,严重的还产生了“自我蒸发”的后果;有的学校虽然社团数量不少,花样繁多,但是社团建设水平普遍不高,普遍存在着只注重技能和艺术的培养,而对社团在育人方面应发挥的积极作用重视不够、方向不明、引导不足。
  二、以大赛和社团建设互为驱动的
  素质教育模式的优势
  针对大赛和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开始了大赛与社团建设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实践,探索出了“以大赛和学生社团建设互为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简称“双驱模式”),取得了喜人的成效:4年时间里,我们只有800人左右(中职部分)规模的学校,共计463件学生作品获得国家级文明风采奖,1261件学生作品获得省级文明风采奖;学校连续4年获得全国和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在南京市首批评出的21个优秀社团中,笔者所在学校榜上有名。
  (一)双驱模式激发了“社团育人”潜能
  我们对应大赛有关的比赛项目,以大赛项目为社团的近期活动目标,组建相应的社团,大赛获奖效应又可激励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与大赛项目的结合,解决了缺乏目标引领、缺少兴趣激励的问题。为实现大赛“重参与、重过程、重激励”的要求,学校实行了“二级”社团制:校级社团和班级社团,班一级社团是校级社团在班级的“支部”,班级社团的社长及骨干一般是校级社团的社员。
  作为大赛载体的学生社团建设,往往能得到学校更大的支持。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指导学生社团作为党、团评优的要件之一,调动班主任和有专长的教师的积极性,将社团指导纳入班主任和教师的考核之中,从而凝集了党、团、班主任、教师的力量,壮大了指导教师队伍的实力。以校级社团为骨干,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结对帮扶,细化了指导的过程。优化了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骨干“两支队伍”的建设,为社团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社团运行中,我们强调“社团育人”作用的发挥,着力打造“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和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四个环境,帮助学生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重点实现以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转变、个性导向向团队导向转变、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转变、智力导向向品德导向转变为内容的“四转变”。这样,社团就不仅是才艺的舞台,更是育人的课堂。
  (二)双驱模式促进了“大赛育人”功效
  双驱模式将社团作为大赛的组织渠道,以兴趣为引领,提高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由“要我参赛”变为“我要参赛”,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两支队伍”的建设优化,加强了指导面和指导力,使学生参赛的能力和水平有了保障,随着大赛获奖面的扩大,更多的学生得到激励,他们在大赛中找到了自信,初步实现了“大赛育人”的功效。
  大赛的项目主题都是主题班会常见的:征文主题“党的阳光沐浴我成长”“雷锋精神永不磨灭”“感恩的心”“创业之路在脚下”,Flash动漫设计类主题“荣与辱”“生命·安全”“节能环保”和演讲类主题“心绣未来”。然而,用大赛来进行这样的主题教育,其效果一定胜于班会,一是在社团的平台上进行大赛主题指导、讨论、交流,二是社团活动实践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主题的理解,学生更容易接受。
  为实现“大赛育人”的功效,在社团指导内容上,笔者所在学校设计了“四步走”的递进方案:起步从兴趣入手普及技能,第二步用作品分析提升艺术表现力,第三步针对大赛主题强化德育,第四步通过指导参赛深化理解,实现了育人目标“润物无声——润物有声——润物无声”的推进。
  (三)双驱模式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渠道
  在双驱模式下,大赛育人和社团育人不仅是隐性的,更是显性的。笔者所在学校实施了“社团梯度化指导目标和内容”方案,既明确指导参赛和社团建设的不同年级的业务目标,更强调以参赛和社团建设为载体的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梯度目标是:一年级兴趣学习,二年级快乐学习,三年级成功学习,高职阶段服务学习。
  一年级: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指导社团成员学会有关基础技能,将学生剩余精力吸引到社团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适应职业教育。   二、三年级:以文明风采大赛为引领,指导学生在艺术水平上进行提升,通过组织和帮助学生参赛,通过获奖作品赏析和对大赛各项目主题要求的分析,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升华美”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社会、理解生活;通过参赛作品及其获奖激励,让学生及时得到认同,从中得到快乐和成功,激发学生的自信;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与组织社团活动,学会与同学交往,实现“被人管理”到“自我约束”的转变,部分同学还可以力争提升到“自我管理”的状态。
  四、五年级:通过与低年级班级结对指导,通过参加校内外各种比赛、活动、公益服务等,激发学生成人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敢于担当的责任能力;通过服务社会,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家庭人”、“职业人”;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的一步步提升。
  分级梯度指导的设计,尊重教育规律,符合学生成长特点,技艺搭台、育人唱戏,台上台下互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才艺到德育,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渠道。
  (四)双驱模式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大赛的影响力与获奖面直接激励了学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得到了自信,同时也激发了教师教育热情。在社团平台上,社团指导教师与学生交往增加了,了解增多了,在“共同劳动”中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信服度得到很大提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从社团延伸到随时随地、方方面面。师生精神面貌的改变和师生关系的改善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和谐的基础。
  大赛和社团互为驱动下,学生的兴趣广泛了,才艺水平提高了,自主能力增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多样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高涨了。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越来越容易了,学校指导学生搭台,学生踊跃唱戏,实现了学校和学生良性互动,形成了“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局面。
  社团起初将大赛作为引领,大赛激活了学生参加社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信。进入高职阶段,高年级与低年级班级结对指导,进一步搞活了社团,服务了学校;许多学生开始将目光瞄上了更多的校内外各种比赛、活动、公益服务,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寻找到了充满自信的舞台。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不仅在江苏省和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在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和专业比赛中展现身手,取得了佳绩,学生素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笔者所在学校立足大赛的竞赛项目建社团,进行大赛与社团建设资源整合,形成了大赛与社团建设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确立分级梯度指导目标,努力挖掘基于大赛和社团建设的育人潜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了学校整体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在与大赛相应的社团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总结经验并推广到非大赛项目的社团建设中,从而使“以大赛和学生社团建设互为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产生建设性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志刚)
  收稿日期:2013-01-29
  作者简介:黄庆勇,江苏广播电视学校(江苏南京,210012)副书记、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Competition and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Achieving Maximum Efficiency of Quality Education
  HUANG Qing-yong
  (Jiangsu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College, Nanjing 210012,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interplay between civilization talent competition and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being on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modes, stimulates the potential of cultivating talented people by association,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cultivating talented people by competitions, broadens the channels of quality education, promotes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achieves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civilization talent competition; students’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education; interplay
其他文献
建立和列车和桥梁的数学模型,根据接触点处位移协调的条件得到了两者的耦合振动方程,采用-弹阻理论来考虑桩土作用,计算了广深准高速线上一座连续梁桥的车桥动力响应,通过与实测结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包括初备、细备、复备三个阶段。语文全程备课的理念与工作程序设置,体现了全程备课的整体性、系统性。教学目标制订与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包括目标制订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目标多元化指向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层次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教学过程方案设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坚持备课程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整
摘要: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实现新跨越的支点。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可从创新培训方式构建开放型职业学校,促进校企融合引进企业先进文化,依托先进科技助推现代文明,创设科研氛围打造学术团队,巩固资助体系营造温馨家园几个路径切入。为避免职业学校文化建设陷入千校一面的泥潭,职业学校需张扬个性,大胆创新。  关键词: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