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奖项缺乏多元性、忽视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评奖体系僵化——87岁的奥斯卡名符其实已现龙钟“老”态
编译/祝媛莉
美国当地时间1月15日,第87届奥斯卡提名名单揭晓。让人颇为意外的是,20个表演奖项的提名者全是白人,最佳导演奖和编剧类奖项被提名者全部为男性,无一女性入围。奥斯卡评委会的“偏好”立即引来层出不穷的声讨,媒体讽刺今年的奥斯卡患上了“白化病”,社交媒体上还发起了“奥斯卡太白”的热门话题讨论。口味单一、偏保守、内部体系僵化板结……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存在的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白化”奥斯卡被指种族歧视
20位最佳男女主、配角候选人全是白人,这是近20年来,奥斯卡表演类奖项第二次罹患“白化病”。除了2011年的全白人提名阵容,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1998年的第70届奥斯卡。
此外,导演和编剧奖项无一女性入围。此前呼声很高的《塞尔玛》导演艾娃·杜威内(Ava DuVernay)以及《消失的爱人》的编剧吉莉安·弗琳双双被奥斯卡拒之门外。
就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奥斯卡提名名单的当天,美国民权领袖艾尔·夏普敦(Al Sharpton)发表了公开声明,“奥斯卡提名的种族稀缺至此,实在令人震惊。罔顾《塞尔玛》以及其他优秀影片中的有色人种演员,当今奥斯卡的多元性是为近17年中最差的。” 社交网站Twitter也演变成一个公开的情绪发泄场,“奥斯卡太白”这个讨论迅速占领了整个网络。
最大的争议来自以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为主角的历史传记影片《塞尔玛》。这部2014年末上映的影片一现身便好评如潮,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等4项金球奖提名,导演阿娃·杜威内更是成为首个获得金球奖提名最佳导演的非洲裔女导演,出生在英国的黑人男星大卫·奥伊罗(David Oyelowo)也在不久前被提名第30届“独立精神奖”最佳男主角。
然而,这些荣誉并未打动奥斯卡评委会。虽然《塞尔玛》此前也被认为是奥斯卡热门,最终却只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音乐奖两项提名。片中演员科曼(Common)表示,《塞尔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入围最佳影片实至名归,不过很遗憾,大卫·奥伊罗和艾娃·杜威内未被提名,很难想象一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作品其导演和主演反而不出色?
当然《塞尔玛》也少不了被拿来与去年的黑人题材影片《为奴十二年》对比。《为奴十二年》不仅捧回了最佳影片小金人,露皮塔·尼永奥(Lupita Nyong'o)还摘得最佳女配角桂冠。社交媒体上有声音批评第87届奥斯卡奖是《为奴十二年》胜利后的一次历史倒退,“一部反映种族权利斗争的影片在今天的美国还是遭受了种族歧视。”
种族问题算是美国民众不能触碰的“痛”。2014年夏天,因纽约非裔小贩加纳和弗格森的非裔青年布朗先后死于白人警察,而涉事警察均免于被起诉,全美爆发两次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去年年末,索尼影业联合主席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 )和制片人斯科特·鲁丁(Scott Rudin)的往来信件被黑客公开,两人对美国总统奥巴马个人电影口味的调侃被认为带有种族歧视色彩,因而遭到民权人士和社会舆论的指责。
就在种族歧视问题接二连三被曝出之后,奥斯卡奖项提名“白化”像给社会舆论之火又浇了一瓢油,遭遇各种口诛笔伐也就怨不得别人了。
美国影业的系统性缺陷
奥斯卡奖项缺乏多元性、对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的忽视,也源于其自身体系的僵化。
3年前就有媒体做过统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奥斯卡评委会评审的年龄中值为62岁,白人占94%,男性比例77%,年龄超过50岁的评委占86%。耄耋奥斯卡名符其实已呈龙钟“老”态。
“这显示出好莱坞电影业与美国社会的格格不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非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任亨特(Darnell Hunt),曾参与编纂旨在调查美国少数族裔在影视作品中参与份额的《好莱坞多元性报告》。他认为,奥斯卡评选委员多年来被白人和男性掌控,他们岁数较大,对影片形成了特有的欣赏品味、文化认知,因此很难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作品。”
女性电影制作人詹妮弗·西贝尔·纽森(Jennifer Siebel Newsom)则对奥斯卡忽视女性影人的态度不满。她曾拍摄过一部关于女性电影人的纪录片,对奥斯卡提名“没有任何一个女导演、女编剧、女摄影师”的结果非常失望。
刚刚斩获金球奖喜剧/音乐类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的美剧《透明人生》的导演兼编剧吉尔·索罗威(Jill Soloway)在私人Twitter账户上称,决定奥斯卡奖归属的评委由一群影坛退休前辈组成,评出的结果根本不能反映当前影坛的状态,更不能代表未来电影发展的走向。
对于此起彼伏的质疑声,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首位非裔女性主席谢丽尔·布恩·艾萨克(Cheryl Boone Isaacs)公开回应称:过去几年里,学院在寻求多元化和差异性上已取得很大进步,并将更加积极地致力于提升奥斯卡的多样性。
近年来,奥斯卡评委会增加了女性和少数族裔成员,但效果甚微。年纪较长的白人男性成员比例仅下降了1%。学院6000多名评委大多数为终身制,多元化仍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棘手问题。
就在《塞尔玛》遭奥斯卡冷落之际,Twitter上的一组图片受到热议并被大量转发,有网友将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黑人演员逐一列出,结果显示黑人被奥斯卡提名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别提获奖。即使获奖了,其角色不是奴隶,就是佣人。这一结果无疑也显示出美国电影业本身的局限性,多数剧情潜移默化中就带有种族主义潜台词。
对于此次奥斯卡提名名单缺乏多元性的争议或许并不只体现了学院评委构成的不均衡,它更多反映出整个好莱坞电影业的系统性缺陷,少数族裔在美国电影业中能够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毕竟2014年由少数族裔奉献的电影佳作为数不多,也难怪奥斯卡奖评委们难以从中选择提名。 第87届奥斯卡部分奖项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美国狙击手》
《鸟人》
《少年时代》
《布达佩斯大饭店》
《模仿游戏》
《塞尔玛》
《万物理论》
《爆裂鼓手》
最佳导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鸟人》
理查德·林克莱特,《少年时代》
贝尼特·米勒,《狐狸猎手》
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
莫腾·泰杜姆,《模仿游戏》
最佳男主角
史蒂夫·卡瑞尔,《狐狸猎手》
布莱德利·库珀,《美国狙击手》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模仿游戏》
迈克尔·基顿,《鸟人》
埃迪·雷德梅恩,《万物理论》
最佳女主角
玛丽昂·歌迪亚,《两天一夜》
菲丽希缇·琼斯,《万物理论》
朱丽安·摩尔,《依然爱丽丝》
罗丝曼德·派克,《消失的爱人》
瑞茜·威瑟斯彭,《走出荒野》
最佳男配角
罗伯特·杜瓦尔,《法官老爹》
伊桑·霍克,《少年时代》
爱德华·诺顿,《鸟人》
马克·鲁法洛,《狐狸猎手》
J·K·西蒙斯,《爆裂鼓手》
最佳女配角
帕特丽夏·阿奎特,《少年时代》
劳拉·邓恩,《走出荒野》
凯拉·奈特莉,《模仿游戏》
艾玛·斯通,《鸟人》
梅丽尔·斯特里普,《魔法黑森林》
最佳原创剧本
《鸟人》
《少年时代》
《狐狸猎手》
《布达佩斯大饭店》
《夜行者》
最佳改编剧本
《美国狙击手》
《模仿游戏》
《性本恶》
《万物理论》
最佳动画长片
《超能陆战队》
《驯龙高手2》
《盒子怪》
《海洋之歌》
《辉夜姬物语》
最佳摄影
《鸟人》
《布达佩斯大饭店》
《修女艾达》
《透纳先生》
《坚不可摧》
最佳外语片
《修女艾达》(波兰)
《利维坦》(俄罗斯)
《金橘》(爱沙尼亚)
《廷巴克图》(毛里塔尼亚)
《荒蛮故事》(阿根廷)
最佳纪录长片
《第四公民》
《寻找薇薇安·迈尔》
《在越南最后的日子》
《地球之盐》
《维龙加》
编译/祝媛莉
美国当地时间1月15日,第87届奥斯卡提名名单揭晓。让人颇为意外的是,20个表演奖项的提名者全是白人,最佳导演奖和编剧类奖项被提名者全部为男性,无一女性入围。奥斯卡评委会的“偏好”立即引来层出不穷的声讨,媒体讽刺今年的奥斯卡患上了“白化病”,社交媒体上还发起了“奥斯卡太白”的热门话题讨论。口味单一、偏保守、内部体系僵化板结……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存在的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白化”奥斯卡被指种族歧视
20位最佳男女主、配角候选人全是白人,这是近20年来,奥斯卡表演类奖项第二次罹患“白化病”。除了2011年的全白人提名阵容,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1998年的第70届奥斯卡。
此外,导演和编剧奖项无一女性入围。此前呼声很高的《塞尔玛》导演艾娃·杜威内(Ava DuVernay)以及《消失的爱人》的编剧吉莉安·弗琳双双被奥斯卡拒之门外。
就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奥斯卡提名名单的当天,美国民权领袖艾尔·夏普敦(Al Sharpton)发表了公开声明,“奥斯卡提名的种族稀缺至此,实在令人震惊。罔顾《塞尔玛》以及其他优秀影片中的有色人种演员,当今奥斯卡的多元性是为近17年中最差的。” 社交网站Twitter也演变成一个公开的情绪发泄场,“奥斯卡太白”这个讨论迅速占领了整个网络。
最大的争议来自以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为主角的历史传记影片《塞尔玛》。这部2014年末上映的影片一现身便好评如潮,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等4项金球奖提名,导演阿娃·杜威内更是成为首个获得金球奖提名最佳导演的非洲裔女导演,出生在英国的黑人男星大卫·奥伊罗(David Oyelowo)也在不久前被提名第30届“独立精神奖”最佳男主角。
然而,这些荣誉并未打动奥斯卡评委会。虽然《塞尔玛》此前也被认为是奥斯卡热门,最终却只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音乐奖两项提名。片中演员科曼(Common)表示,《塞尔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入围最佳影片实至名归,不过很遗憾,大卫·奥伊罗和艾娃·杜威内未被提名,很难想象一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作品其导演和主演反而不出色?
当然《塞尔玛》也少不了被拿来与去年的黑人题材影片《为奴十二年》对比。《为奴十二年》不仅捧回了最佳影片小金人,露皮塔·尼永奥(Lupita Nyong'o)还摘得最佳女配角桂冠。社交媒体上有声音批评第87届奥斯卡奖是《为奴十二年》胜利后的一次历史倒退,“一部反映种族权利斗争的影片在今天的美国还是遭受了种族歧视。”
种族问题算是美国民众不能触碰的“痛”。2014年夏天,因纽约非裔小贩加纳和弗格森的非裔青年布朗先后死于白人警察,而涉事警察均免于被起诉,全美爆发两次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去年年末,索尼影业联合主席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 )和制片人斯科特·鲁丁(Scott Rudin)的往来信件被黑客公开,两人对美国总统奥巴马个人电影口味的调侃被认为带有种族歧视色彩,因而遭到民权人士和社会舆论的指责。
就在种族歧视问题接二连三被曝出之后,奥斯卡奖项提名“白化”像给社会舆论之火又浇了一瓢油,遭遇各种口诛笔伐也就怨不得别人了。
美国影业的系统性缺陷
奥斯卡奖项缺乏多元性、对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的忽视,也源于其自身体系的僵化。
3年前就有媒体做过统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奥斯卡评委会评审的年龄中值为62岁,白人占94%,男性比例77%,年龄超过50岁的评委占86%。耄耋奥斯卡名符其实已呈龙钟“老”态。
“这显示出好莱坞电影业与美国社会的格格不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非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任亨特(Darnell Hunt),曾参与编纂旨在调查美国少数族裔在影视作品中参与份额的《好莱坞多元性报告》。他认为,奥斯卡评选委员多年来被白人和男性掌控,他们岁数较大,对影片形成了特有的欣赏品味、文化认知,因此很难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作品。”
女性电影制作人詹妮弗·西贝尔·纽森(Jennifer Siebel Newsom)则对奥斯卡忽视女性影人的态度不满。她曾拍摄过一部关于女性电影人的纪录片,对奥斯卡提名“没有任何一个女导演、女编剧、女摄影师”的结果非常失望。
刚刚斩获金球奖喜剧/音乐类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的美剧《透明人生》的导演兼编剧吉尔·索罗威(Jill Soloway)在私人Twitter账户上称,决定奥斯卡奖归属的评委由一群影坛退休前辈组成,评出的结果根本不能反映当前影坛的状态,更不能代表未来电影发展的走向。
对于此起彼伏的质疑声,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首位非裔女性主席谢丽尔·布恩·艾萨克(Cheryl Boone Isaacs)公开回应称:过去几年里,学院在寻求多元化和差异性上已取得很大进步,并将更加积极地致力于提升奥斯卡的多样性。
近年来,奥斯卡评委会增加了女性和少数族裔成员,但效果甚微。年纪较长的白人男性成员比例仅下降了1%。学院6000多名评委大多数为终身制,多元化仍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棘手问题。
就在《塞尔玛》遭奥斯卡冷落之际,Twitter上的一组图片受到热议并被大量转发,有网友将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黑人演员逐一列出,结果显示黑人被奥斯卡提名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别提获奖。即使获奖了,其角色不是奴隶,就是佣人。这一结果无疑也显示出美国电影业本身的局限性,多数剧情潜移默化中就带有种族主义潜台词。
对于此次奥斯卡提名名单缺乏多元性的争议或许并不只体现了学院评委构成的不均衡,它更多反映出整个好莱坞电影业的系统性缺陷,少数族裔在美国电影业中能够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毕竟2014年由少数族裔奉献的电影佳作为数不多,也难怪奥斯卡奖评委们难以从中选择提名。 第87届奥斯卡部分奖项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美国狙击手》
《鸟人》
《少年时代》
《布达佩斯大饭店》
《模仿游戏》
《塞尔玛》
《万物理论》
《爆裂鼓手》
最佳导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鸟人》
理查德·林克莱特,《少年时代》
贝尼特·米勒,《狐狸猎手》
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
莫腾·泰杜姆,《模仿游戏》
最佳男主角
史蒂夫·卡瑞尔,《狐狸猎手》
布莱德利·库珀,《美国狙击手》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模仿游戏》
迈克尔·基顿,《鸟人》
埃迪·雷德梅恩,《万物理论》
最佳女主角
玛丽昂·歌迪亚,《两天一夜》
菲丽希缇·琼斯,《万物理论》
朱丽安·摩尔,《依然爱丽丝》
罗丝曼德·派克,《消失的爱人》
瑞茜·威瑟斯彭,《走出荒野》
最佳男配角
罗伯特·杜瓦尔,《法官老爹》
伊桑·霍克,《少年时代》
爱德华·诺顿,《鸟人》
马克·鲁法洛,《狐狸猎手》
J·K·西蒙斯,《爆裂鼓手》
最佳女配角
帕特丽夏·阿奎特,《少年时代》
劳拉·邓恩,《走出荒野》
凯拉·奈特莉,《模仿游戏》
艾玛·斯通,《鸟人》
梅丽尔·斯特里普,《魔法黑森林》
最佳原创剧本
《鸟人》
《少年时代》
《狐狸猎手》
《布达佩斯大饭店》
《夜行者》
最佳改编剧本
《美国狙击手》
《模仿游戏》
《性本恶》
《万物理论》
最佳动画长片
《超能陆战队》
《驯龙高手2》
《盒子怪》
《海洋之歌》
《辉夜姬物语》
最佳摄影
《鸟人》
《布达佩斯大饭店》
《修女艾达》
《透纳先生》
《坚不可摧》
最佳外语片
《修女艾达》(波兰)
《利维坦》(俄罗斯)
《金橘》(爱沙尼亚)
《廷巴克图》(毛里塔尼亚)
《荒蛮故事》(阿根廷)
最佳纪录长片
《第四公民》
《寻找薇薇安·迈尔》
《在越南最后的日子》
《地球之盐》
《维龙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