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工艺对7046铝合金型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 :轻合金加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金相观察、SEM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挤压工艺对7046铝合金型材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的提高,合金的未溶相逐步溶入基体中,达到固溶强化的效果。但当挤压温度过高和挤压速度过低时,合金中的纤维组织发生静态回复再结晶,同时又析出稳定的第二相,经120℃24 h人工时效后,合金型材的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7046铝合金型材的最佳挤压工艺为挤压温度500℃,挤压速度4 m/min。
其他文献
着重论述了汽轮机叶片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从基本测试理论、系统框架、系统创新点、传感器研制以及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旨在为广大从事汽轮机监测及运维技术的专业人员提供研制经验,并为进一步系统优化提供技术借鉴。
采用低真空凝汽器循环冷却水供热中,凝汽器冷却管内外温度差较大,冷却管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利用ANSYS软件对5种电厂凝汽器管材进行了大温差工作环境中的热应力分析,得到了不同材质冷却管的Mises等效应力云图、轴向应变云图及径向应变云图,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各种管材的应力变化特点,以第四强度理论为判据,来判断在大温差条件下各种材质冷却管是否满足相关应力要求,得出不锈钢管更适用于低真空供热工况的结论,为实际工程的运行和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以某公司制造的带有非对称导流环的低压排汽缸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标准k-ε模型,对不同蒸汽流量和不同入射角下排汽缸内流场和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只考虑入口蒸汽沿轴向的流动时,额定流量下排汽缸的气动性能随着蒸汽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升高,排汽缸最大静压恢复系数达到0.3,当蒸汽质量流量大于100%THA时,气动性能降低明显;考虑蒸汽入射角的影响时,排汽缸气动性能在最大入射角小于20°时变化较为平缓;角度继续增大后,排汽缸气动性能迅速恶化。非对称导流环表面的压力分布受蒸汽入射角影响显著。
针对某330MW汽轮机大修启动后电气试验期间2号轴承振动爬升、停机过程中高压转子临界转速大幅降低、停机后2号轴承轴径晃度严重超标故障,通过对机组电气试验期间和汽轮机启、停机过程中的振动特征以及运行参数的分析,判断中压缸膨胀异常造成3号轴承抬高,引起2号轴承支撑脱空是故障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2号、3号轴承标高对支撑脱空进行补偿,消除了支撑脱空故障,汽轮机启动、带负荷过程中各轴承振动正常,在不同负荷下推力瓦温度在合格范围内,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对光轴改造后的低压缸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低压缸光轴改造后的安全可靠性,并进行了小容积流量工况下的低压缸内的流动、换热性能研究。研究发现,光轴方案可行,安全可靠性满足要求;对5t和10t小冷却流量下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流量下的温度差异影响较小,对低压内缸的安全可靠性影响较小。
基于Bladegen-Turbogrid实体叶片参数化建模方法与叶栅流道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采用两相均质数值模型与湿蒸汽平衡相变模型,对不同容积流量工况下船用核动力湿汽轮机末三级进行了全三维定常数值计算,重点分析了极低负荷工况下湿汽轮机末三级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容积流量的降低,湿汽轮机末三级级内蒸汽流动紊乱度增加,湍动能分布波动程度加大,级内损失逐渐增加,湿度逐渐升高;极低负荷工况下湿汽轮机级内蒸汽流动最为复杂,末三级被涡流占据整个通流域通道,末级甚至次末级焓降为负值,做负功,这表明此时末两级不做功
根据热力学和汽轮机原理分析相同负荷下汽轮机本体各级、回热系统及给水泵等辅机的运行参数随主蒸汽压力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机组滑压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并推导出节流配汽汽轮机和单阀运行的喷嘴配汽汽轮机在纯滑压运行方式下经济性最佳的结论。
针对某电厂1000MW引进型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运行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进行了说明;对改造前后的性能数据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高、中压缸效率、热耗率及抽汽段级效率等方面对改造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针对汽轮机改造存在的不足,给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性的措施建议,为后续同类型10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系统深入研究了不同导流段轴向相对位置轮缘密封射流对涡轮级气动性能及下游动叶端壁冷却性能影响规律。通过求解三维RANS方程组和SST湍流模型,计算对比了Ld=5mm、Ld=11mm以及Ld=14mm时3种不同导流段与动叶前缘相对位置、轮缘密封射流对涡轮级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对下游动叶端壁气膜保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导流段与动叶前缘轴向相对距离的增加,涡轮级气动性能提高,同时冷气流可以更加深入到动叶通道内部,从而增加动叶端壁前缘冷却区域的面
以带45°肋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实验测量了通道进、出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壁面温度,分析了雷诺数(Re=10000~60000)和宽高比(W/H=0.25~4)对通道内冷气流动和传热性能及其引起的不可逆熵产的影响规律,对比了蒸汽冷却和空气冷却的不同。研究表明:不同雷诺数时,蒸汽冷却的传热性能较空气冷却提高了25%~33%;蒸汽冷却的综合热力性能要好于空气冷却,且最优宽高比为0.5。传热不可逆熵产占总熵产的50%以上,是不可逆熵产的主要来源。与空气冷却相比,蒸汽冷却引起更小的摩擦不可逆熵产和更大的传热不可逆熵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