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职业足球联赛,简称“K联赛”始于1983年,早于1994年开始的中国甲A联赛。K联赛伊始只有5支球队,经过26年的不断壮大,目前已经拥有了15支参赛队。
K联赛采用的是世界上通行的主客场比赛制,不过是由15支球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本赛季的比赛期为3~11月,共计30轮。相比前几年,本赛季取消了7月的联赛间歇期,赛事安排更加紧凑。双循环赛制和冠军附加赛均始于2004赛季,并沿袭至今,本赛季附加赛从11月21日开始,最终冠军将在12月6日产生。K联赛的积分排名算法与欧洲联赛相同,即胜一场积3分,平一场1分,输球则没有分数,联赛结束后以积分来决定排名,如果积分相同则比较净胜球。
由于K联赛对冠军附加赛的规则变更较为频繁,我们只能借助于上赛季的情况加以介绍。上赛季总积分前六名的球队进入冠军附加赛,附加赛决赛以主客场淘汰赛的形式决出总冠军,但并非捉对厮杀,而是由赛季积分最高的球队直接进入决赛,而后由联赛第三对第六、第四对第五进行单场PK,胜者再进行一轮淘汰赛后直接与联赛第二进行半决赛,获胜方进入决赛。
K联赛是目前韩国唯一的职业足球联赛,而且与中国联赛不同,没有升降级制度,不过韩国足协目前正在计划改变规则。由于K联赛在亚洲开展得较早,与国际接轨的时间也较长,他们虽然没有像日本的J联赛那样吸引来更多的过气球星。但培养的人才和获得的成绩并不逊色。中日韩三国球队参加的A3联赛中,K联赛的城南一和、水原三星和蔚山现代都曾获得过冠军。不仅如此,2002年本土世界杯上韩国队能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与K联赛强大的造血功能密不可分。
曾经有业内足球人士在谈及中国的职业联赛为何不如日韩二国时,批评过中国对高校足球的忽视。以高校足球来促进K联赛的发展,正是韩国人一向的做法。每年春季和秋季,韩国足协中高足球联盟会分别组织初中和高中全国大赛,每次有一百多支队参加,采取小组赛+淘汰赛制。比赛结束后,少数突出的高中生在毕业后会直接进入职业队,而更多的人则会升入大学。
韩国的大学向来是培养优秀球员的肥沃土壤,进入大学的球员并非以体育特招生的形式,他们也必须和普通学生一样学习文化知识,并通过考试获得学位证书。北京国安队的主教练、韩国人李章洙曾担任过韩国湖南大学的校队指导,在谈起韩国大学的足球水平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韩国大学足球的水平要高于中甲。在韩国,大学校队的训练非常正规,教练也具有一定的水平。而且,每所大学都非常重视足球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其他帮助。”
韩国虽然历史不长,但他们对文化却十分重视。在韩国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十分看重“三缘”,即血缘、学缘和地缘。所谓的学缘,就指是否出自同所大学,不单是普通交往,职业球员在联赛中遇到校友,也是令他们无比兴奋的事。位居世界百所名校之列的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都是培养优秀职业球员的摇篮,前者涌现过车范根、洪明甫等韩国足球的栋梁,而李章洙则是延世大学的高材生。时至今日,两所大学之间的足球对抗赛仍然火爆,双方都认为即便在大学联赛中垫底,只要能战胜对方就视同获得了冠军。
除了高丽和延世大学外,韩国其他高校也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人才。1999年1月,当朴智星刚刚考入私立明知大学时,时任韩国队主帅的许丁茂就将其招进了国家队;担任过韩国队队长的李荣杓,曾就读于首尔的建国大学,并在安养猎豹队(现首尔FC队)开始了职业生涯;韩国前著名中锋黄善洪曾是汉阳大学校队的一员,而有“手术刀”美称的李官雨则是黄善洪的学弟。正因为K联赛球员大多在大学里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所以他们在比赛时虽然拼抢十分积极,但很少会出现恶意伤人的犯规动作,可以说是大学的良好环境,熏陶了这些绿茵场上的斗士。
不过近年来,K联赛的大学球员人数较之前几年有所下降,这其实是高校联赛过于火爆所导致的。高校对足球联赛的名次愈加看重,使得学生球员的文化课被搁置,渐渐向体育特招生转变,这对韩国足球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不单是K联赛的球队在亚冠联赛中日趋低迷(仅全北现代在2006年夺冠),韩国国家队最近也出现了人才断档的现象。可以说K联赛能否良性健康发展,和韩国的高校足球密不可分。
“3+1”促成联姻
作为东亚洲足球联盟的成员之一,中日韩三国无论在球队互动还是球员流动上,都愈加开放、自由。而随着本赛季亚洲足联出台了亚洲配额制度(我们通常说的“3+1”,即亚洲范围的联赛允许三名非亚洲外援、一名亚洲足联会员国注册的外援同时上场),而韩国的K联赛率先瞄准了物美价廉的中国球员。
实际上,在亚足联出台亚洲配额制度时,K联赛俱乐部的注意力大彩瞄准的是刚刚入亚的澳大利亚球员。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球员相比,澳大利亚球员的技术能力普遍较强,而且他们的年薪较低。不过出乎意料的是,牛年伊始,当韩国俱乐部刚刚将这个意向传达出去,澳大利亚方面就故意抬高球员的转会费,而K联赛原计划引进的澳籍球员的薪水更是水涨船高。K联赛不得不打消了引进澳籍球员的念头,转而把目标盯向其他亚洲联赛,而由于西亚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与东亚人相去甚远,再加上与中国渊源颇深的车范根等著名教练的引荐,韩国俱乐部这才开始将中国球员列入考虑范围之内。此外,近年来K联赛中的防守队员严重不足,特别是优秀的防守队员更是寥寥无几,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次“联姻”,李玮锋、冯潇霆这样的后卫被K联赛相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市场因素同样是K联赛俱乐部引进中国球员的主要原因。韩国水原三星俱乐部引进李玮锋一方面是因为其与车范根的师徒情谊,另一个方面则也希望借此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而济州联合当初召唤季铭义时,更毫不掩饰其初衷:希望能够借此推广旅游事业,为济州的旅游业添砖加瓦。
亚足联的亚洲配额制度出台,加上韩国联赛的青睐,又刚好击中了中国部分处在职业生涯末期球员的兴奋点,他们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再好好踢上几年,于是无所顾忌地迈出国门。当然,国内的足球环境也确实让李玮锋们也落到了无球可踢的地步,能够在一个相对简单,没有猜疑、辱骂和干扰的环境中安心踢球,对球员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李玮锋在亚冠联赛中的出色表现,韩国俱乐部的最终目的也昭然若揭,即通过网罗中国国脚,提升自己联赛的水平。
三星和大邱
既然K联赛已经有了中国球员的身影,自然有必要介绍一下李玮锋和冯潇霆所在的水原三星队和大邱FC队。水原三星是K联赛的老牌强队,作为上赛季的联赛冠军,历史上共4次问鼎(1998年、1999年、2004年、2008年)。水原三星俱乐部成立于1995年,次年起参加K联赛,两届世界杯的韩国队主力门将李云在是水原三星最伟大的球员,他甚至还获得了上赛季K联赛的最有价值球员。此外,现英超威根竞技队的韩国中卫赵源熙在这里成名,三年前的德国世界杯上,水原三星俱乐部为韩国队贡献了宋钟国、李云在、赵源熙、白智勋和金南一等五名球员,门将李云在和后腰金南一是绝对主力。大邱FC则比不上水原三星的辉煌,成立于2002年的该队,2003年进入K联赛,最好的成绩是2006赛季的第7名,球队没有现役的韩国国脚,2007年亚洲杯顶替受伤的金南一出场的吴章银曾是这个队最大牌的球星,不过这员小将在为大邱FC出场40次打进9球后,于2007年转会到蔚山现代队并效力至今,大邱FC唯一值得炫耀的成绩是获得了2006年的统营杯冠军,当时他们在首战就以3:1力克北京国安队。(注:统营,韩国东南部城市,以旅游业闻名)
后记
虽然我们现在对K联赛的了解无异于管中窥豹,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球员登陆韩国,中韩足球交流的日益密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K联赛会越来越受到中国球迷的关注,中韩足球也会在这种互通有无中共同进步。
K联赛采用的是世界上通行的主客场比赛制,不过是由15支球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本赛季的比赛期为3~11月,共计30轮。相比前几年,本赛季取消了7月的联赛间歇期,赛事安排更加紧凑。双循环赛制和冠军附加赛均始于2004赛季,并沿袭至今,本赛季附加赛从11月21日开始,最终冠军将在12月6日产生。K联赛的积分排名算法与欧洲联赛相同,即胜一场积3分,平一场1分,输球则没有分数,联赛结束后以积分来决定排名,如果积分相同则比较净胜球。
由于K联赛对冠军附加赛的规则变更较为频繁,我们只能借助于上赛季的情况加以介绍。上赛季总积分前六名的球队进入冠军附加赛,附加赛决赛以主客场淘汰赛的形式决出总冠军,但并非捉对厮杀,而是由赛季积分最高的球队直接进入决赛,而后由联赛第三对第六、第四对第五进行单场PK,胜者再进行一轮淘汰赛后直接与联赛第二进行半决赛,获胜方进入决赛。
K联赛是目前韩国唯一的职业足球联赛,而且与中国联赛不同,没有升降级制度,不过韩国足协目前正在计划改变规则。由于K联赛在亚洲开展得较早,与国际接轨的时间也较长,他们虽然没有像日本的J联赛那样吸引来更多的过气球星。但培养的人才和获得的成绩并不逊色。中日韩三国球队参加的A3联赛中,K联赛的城南一和、水原三星和蔚山现代都曾获得过冠军。不仅如此,2002年本土世界杯上韩国队能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与K联赛强大的造血功能密不可分。
曾经有业内足球人士在谈及中国的职业联赛为何不如日韩二国时,批评过中国对高校足球的忽视。以高校足球来促进K联赛的发展,正是韩国人一向的做法。每年春季和秋季,韩国足协中高足球联盟会分别组织初中和高中全国大赛,每次有一百多支队参加,采取小组赛+淘汰赛制。比赛结束后,少数突出的高中生在毕业后会直接进入职业队,而更多的人则会升入大学。
韩国的大学向来是培养优秀球员的肥沃土壤,进入大学的球员并非以体育特招生的形式,他们也必须和普通学生一样学习文化知识,并通过考试获得学位证书。北京国安队的主教练、韩国人李章洙曾担任过韩国湖南大学的校队指导,在谈起韩国大学的足球水平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韩国大学足球的水平要高于中甲。在韩国,大学校队的训练非常正规,教练也具有一定的水平。而且,每所大学都非常重视足球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其他帮助。”
韩国虽然历史不长,但他们对文化却十分重视。在韩国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十分看重“三缘”,即血缘、学缘和地缘。所谓的学缘,就指是否出自同所大学,不单是普通交往,职业球员在联赛中遇到校友,也是令他们无比兴奋的事。位居世界百所名校之列的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都是培养优秀职业球员的摇篮,前者涌现过车范根、洪明甫等韩国足球的栋梁,而李章洙则是延世大学的高材生。时至今日,两所大学之间的足球对抗赛仍然火爆,双方都认为即便在大学联赛中垫底,只要能战胜对方就视同获得了冠军。
除了高丽和延世大学外,韩国其他高校也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人才。1999年1月,当朴智星刚刚考入私立明知大学时,时任韩国队主帅的许丁茂就将其招进了国家队;担任过韩国队队长的李荣杓,曾就读于首尔的建国大学,并在安养猎豹队(现首尔FC队)开始了职业生涯;韩国前著名中锋黄善洪曾是汉阳大学校队的一员,而有“手术刀”美称的李官雨则是黄善洪的学弟。正因为K联赛球员大多在大学里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所以他们在比赛时虽然拼抢十分积极,但很少会出现恶意伤人的犯规动作,可以说是大学的良好环境,熏陶了这些绿茵场上的斗士。
不过近年来,K联赛的大学球员人数较之前几年有所下降,这其实是高校联赛过于火爆所导致的。高校对足球联赛的名次愈加看重,使得学生球员的文化课被搁置,渐渐向体育特招生转变,这对韩国足球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不单是K联赛的球队在亚冠联赛中日趋低迷(仅全北现代在2006年夺冠),韩国国家队最近也出现了人才断档的现象。可以说K联赛能否良性健康发展,和韩国的高校足球密不可分。
“3+1”促成联姻
作为东亚洲足球联盟的成员之一,中日韩三国无论在球队互动还是球员流动上,都愈加开放、自由。而随着本赛季亚洲足联出台了亚洲配额制度(我们通常说的“3+1”,即亚洲范围的联赛允许三名非亚洲外援、一名亚洲足联会员国注册的外援同时上场),而韩国的K联赛率先瞄准了物美价廉的中国球员。
实际上,在亚足联出台亚洲配额制度时,K联赛俱乐部的注意力大彩瞄准的是刚刚入亚的澳大利亚球员。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球员相比,澳大利亚球员的技术能力普遍较强,而且他们的年薪较低。不过出乎意料的是,牛年伊始,当韩国俱乐部刚刚将这个意向传达出去,澳大利亚方面就故意抬高球员的转会费,而K联赛原计划引进的澳籍球员的薪水更是水涨船高。K联赛不得不打消了引进澳籍球员的念头,转而把目标盯向其他亚洲联赛,而由于西亚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与东亚人相去甚远,再加上与中国渊源颇深的车范根等著名教练的引荐,韩国俱乐部这才开始将中国球员列入考虑范围之内。此外,近年来K联赛中的防守队员严重不足,特别是优秀的防守队员更是寥寥无几,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次“联姻”,李玮锋、冯潇霆这样的后卫被K联赛相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市场因素同样是K联赛俱乐部引进中国球员的主要原因。韩国水原三星俱乐部引进李玮锋一方面是因为其与车范根的师徒情谊,另一个方面则也希望借此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而济州联合当初召唤季铭义时,更毫不掩饰其初衷:希望能够借此推广旅游事业,为济州的旅游业添砖加瓦。
亚足联的亚洲配额制度出台,加上韩国联赛的青睐,又刚好击中了中国部分处在职业生涯末期球员的兴奋点,他们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再好好踢上几年,于是无所顾忌地迈出国门。当然,国内的足球环境也确实让李玮锋们也落到了无球可踢的地步,能够在一个相对简单,没有猜疑、辱骂和干扰的环境中安心踢球,对球员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李玮锋在亚冠联赛中的出色表现,韩国俱乐部的最终目的也昭然若揭,即通过网罗中国国脚,提升自己联赛的水平。
三星和大邱
既然K联赛已经有了中国球员的身影,自然有必要介绍一下李玮锋和冯潇霆所在的水原三星队和大邱FC队。水原三星是K联赛的老牌强队,作为上赛季的联赛冠军,历史上共4次问鼎(1998年、1999年、2004年、2008年)。水原三星俱乐部成立于1995年,次年起参加K联赛,两届世界杯的韩国队主力门将李云在是水原三星最伟大的球员,他甚至还获得了上赛季K联赛的最有价值球员。此外,现英超威根竞技队的韩国中卫赵源熙在这里成名,三年前的德国世界杯上,水原三星俱乐部为韩国队贡献了宋钟国、李云在、赵源熙、白智勋和金南一等五名球员,门将李云在和后腰金南一是绝对主力。大邱FC则比不上水原三星的辉煌,成立于2002年的该队,2003年进入K联赛,最好的成绩是2006赛季的第7名,球队没有现役的韩国国脚,2007年亚洲杯顶替受伤的金南一出场的吴章银曾是这个队最大牌的球星,不过这员小将在为大邱FC出场40次打进9球后,于2007年转会到蔚山现代队并效力至今,大邱FC唯一值得炫耀的成绩是获得了2006年的统营杯冠军,当时他们在首战就以3:1力克北京国安队。(注:统营,韩国东南部城市,以旅游业闻名)
后记
虽然我们现在对K联赛的了解无异于管中窥豹,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球员登陆韩国,中韩足球交流的日益密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K联赛会越来越受到中国球迷的关注,中韩足球也会在这种互通有无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