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过这个人,《宋史》不载其传,但在南宋朝野却着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他工于诗,善填词,有《龙洲集》、《龙洲词》行世,然而屡试不第,布衣终生。刘过性格率真,诗词豪放,喜论恢复,为陆游、陈亮、辛弃疾、张栻等大文豪大学者所激赏。他喜欢交游,与豪门贵族及文人墨客长相往来,宋人的野史笔记中多有记载,尤其是他与辛弃疾的相识、相交,颇有趣味,一时传为佳话。
据宋末元初人蒋正子《山房随笔》一书说,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时,刘过狂热地希望拜见这位词坛巨擘,但辛弃疾一末闻过其名二末见过其诗,拒绝相见。就在刘过灰心丧气之时,辛弃疾手下两位监司便给他出主意说:“辛安抚将在某日举行宴会,你可即时来,倘若门卫不让进,你就在门口喧哗吵闹,必然可进。”
那日,刘过如期而至,门卫果然不让进,刘过就同门卫吵了起来。辛弃疾问何事,门卫如实报告。辛弃疾听说一布衣腐儒要夺门而入,不免恼怒。二监司劝道:“刘过也是个豪杰之士,又擅长诗词,不妨一见。”辛弃疾作为泰斗级词人,爱才惜才,听说对方有才,遂让门卫引进。
不过,辛弃疾对刘过的才华还是有些怀疑,所以进来便问:“能作诗吗?”刘过说:“能。”正好仆人在上羊肾羹汤,辛弃疾让他以此为题赋诗。刘过说:“暂莫急,请先赐酒一杯吧。”喝完酒,刘过请辛弃疾限韵。辛弃疾见刘过喝酒时因天冷哆嗦,酒水流到了衣服上,便限韵“流”字。刘过顿了顿,随口吟出一首《赋羊腰肾羹》:“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吟完,辛弃疾拍案叫绝!原来,刘过在诗中用了两个与羊有关的典故,一为“管城子”,二为“烂首”。“管城子”在古代指代毛笔(唐韩愈《毛颖传》谓毛笔为管城子),而毛笔常以羊毫制成,此一羊;“烂首”即指羊头,古代有一首讽刺封建王朝封爵滥赏的童谣即说:“烂羊头,关内侯”,此二羊。如此用典恰当、切题精准、符合情境、脍炙人口的佳作,简直可遇不可求。辛弃疾不但拍案叫绝,还相见恨晚,立马拉刘过入席,推杯换盏,从此订交。
南宋官员曾多次弹劾过辛弃疾,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弹劾之词,有时乃欲加之罪,难免言过其实。倘若去掉因栽赃而夸张的成分,再加上辛弃疾的槃槃大才和传奇经历,反而可以想见,他是一个性格豪爽、为人仗义、视钱财如粪土的剑侠词宗。而他与诗人刘过交往的过程中,更是突显了他的这一性格特征。元人郭霄凤的《江湖纪闻》里,便记载了一桩辛弃疾“打土豪”帮助刘过的趣事。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大约是在四五月间,春暖花开,刘过至镇江府,又一次造访辛弃疾,在其幕府盘桓多日。老友重聚,自是诗酒流连,唱和不断。一日,刘过获悉母亲病重,准备告辞归家。只是刘过疏豪好施,不留余财,如今要回去看望老娘,口袋里却“布粘布”,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不禁一筹莫展。辛弃疾得知后,思忖着如何帮助刘过。某日傍晚,辛弃疾脱下官服,着上便装,携刘过一起,到了镇江最有名的青楼。二人进去不久,还没开始喝酒听曲,却即被青楼里管事的给轰了出来。为何?原来,镇江府一都吏已经把这个青楼包场了。辛弃疾虽为知府,但刚刚调来不久,又着便装,加上宋朝制度严禁官员逛青楼、捧歌妓,所以管事的既不识,都吏正喝酒听歌、忘乎所以,当然也不知。辛、刘二人被轰出后,四目对视,不禁会心一笑。
回到府衙,辛弃疾立刻差人通知都吏,说有机密文书急需处理,命他连夜前来干办。然而,都吏早已趴在酒桌上、醉倒“花丛中”,不省人事了,遂一夜未归。第二天,辛弃疾以有令不从、官员宿妓为由,要将都吏籍没家产、流放蛮荒,都吏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为了减轻或免受处罚,都吏先是请了府衙上下数十人到辛弃疾跟前说情,辛弃疾不为所动。后来,都吏打听到辛弃疾的好友刘过正缺钱,便请人转告辛弃疾,愿以向刘过母亲祝寿的名义,送给刘过五千缗钱。辛弃疾同意这个方式,但不同意这个数额,要求都吏加倍。都吏没法,虽然辛弃疾有点“请君入瓮”的意思,但毕竟自己违法在先,只好打掉牙齿往肚里吞,自认倒霉,如数将钱万缗奉上。
于是,辛弃疾慷慨解囊,将都吏的“罚款”万缗送到船上,亲手交到刘过手中,让他乘船归家。辛弃疾的相知、侠义和慷慨,让刘过很感动,临行,刘过特作《念奴娇·留别辛稼轩》一词相赠,词曰:“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刘过交游甚广,他与岳飞的孙子岳珂亦是好友。岳珂的《桯史》一书中,也记载了辛弃疾与刘過见面前的一次交流,说法上与刘过通过赋“羊腰子诗”结识辛弃疾稍有不同。
《桯史》记载说,嘉泰三年,刘过寄居南宋行在临安,辛弃疾则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治所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刘过喜论恢复,又在士大夫间素有文名,其性情既合辛弃疾的脾胃,其诗又为他所看重,因此,辛弃疾特遣人专程赶到临安,邀请刘过到越州幕府相聚。刘过当时恰有要事缠身,暂时无法前往,遂填词《沁园春·寄稼轩承旨》一阕,并随书信一起,请来人转交辛弃疾。词曰:“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辛弃疾的“稼轩体”词有形式松散、语义连贯、好用典故、将古人诗词成句镶嵌进来等特点。刘过这首《沁园春·寄稼轩承旨》,便是效法“稼轩体”而作。在词中,他开篇就假想自己冒着风雨渡过钱塘江赶赴绍兴后,在辛弃疾府衙狂吃海喝的开心样子,这样的相聚“岂不快哉”。然而,让人无奈的是,这样好的相聚却无法成行,他被白居易、苏轼和林逋等三位大诗人强行拉回,推杯换盏,诗酒流连。最后他抱歉地说,待天晴日好,再去拜会吧。
全词想象奇特,用前人诗词成句拆解串通,意思连贯,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他洒脱不羁、才思敏捷的特点。辛弃疾读了刘过的词后,不禁大喜,后又多次力邀。刘过终于应邀来到后,辛弃疾招待月余,临别还赠钱千缗。
岳珂说,他与刘过在西园饮酒之时,说起这段经历时,刘掀髯一笑,颇为得意。岳珂听后打趣道:“此词固然好,只可惜没有‘刀圭药’,来治疗你这个‘白日见鬼症’啊!”意思是,词中拉了那么多已故诗人作陪衬,简直是白日见鬼。
刘、辛二诗人的相识,如果说赋“羊腰子诗”像一个传奇,那么岳珂的所谓“白日见鬼词”则更像纪实。鉴于《沁园春·寄稼轩承旨》收入了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而词又确实是婉拒辛弃疾的邀请之意,加上岳珂与刘过本身就是经常喝酒聊天的诗友,因此,岳珂之说或更接近于史实,更可信。
刘过虽为布衣,但亦是名士,加上刘、辛二人皆好在词中用典故,又皆是豪爽之士,对于性情相近的词人,辛弃疾心生爱慕而热情邀请,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无论是怎么相识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二人的确是因诗而相交、相知、相惜,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且在当时的文坛传为了佳话。
据宋末元初人蒋正子《山房随笔》一书说,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时,刘过狂热地希望拜见这位词坛巨擘,但辛弃疾一末闻过其名二末见过其诗,拒绝相见。就在刘过灰心丧气之时,辛弃疾手下两位监司便给他出主意说:“辛安抚将在某日举行宴会,你可即时来,倘若门卫不让进,你就在门口喧哗吵闹,必然可进。”
那日,刘过如期而至,门卫果然不让进,刘过就同门卫吵了起来。辛弃疾问何事,门卫如实报告。辛弃疾听说一布衣腐儒要夺门而入,不免恼怒。二监司劝道:“刘过也是个豪杰之士,又擅长诗词,不妨一见。”辛弃疾作为泰斗级词人,爱才惜才,听说对方有才,遂让门卫引进。
不过,辛弃疾对刘过的才华还是有些怀疑,所以进来便问:“能作诗吗?”刘过说:“能。”正好仆人在上羊肾羹汤,辛弃疾让他以此为题赋诗。刘过说:“暂莫急,请先赐酒一杯吧。”喝完酒,刘过请辛弃疾限韵。辛弃疾见刘过喝酒时因天冷哆嗦,酒水流到了衣服上,便限韵“流”字。刘过顿了顿,随口吟出一首《赋羊腰肾羹》:“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吟完,辛弃疾拍案叫绝!原来,刘过在诗中用了两个与羊有关的典故,一为“管城子”,二为“烂首”。“管城子”在古代指代毛笔(唐韩愈《毛颖传》谓毛笔为管城子),而毛笔常以羊毫制成,此一羊;“烂首”即指羊头,古代有一首讽刺封建王朝封爵滥赏的童谣即说:“烂羊头,关内侯”,此二羊。如此用典恰当、切题精准、符合情境、脍炙人口的佳作,简直可遇不可求。辛弃疾不但拍案叫绝,还相见恨晚,立马拉刘过入席,推杯换盏,从此订交。
南宋官员曾多次弹劾过辛弃疾,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弹劾之词,有时乃欲加之罪,难免言过其实。倘若去掉因栽赃而夸张的成分,再加上辛弃疾的槃槃大才和传奇经历,反而可以想见,他是一个性格豪爽、为人仗义、视钱财如粪土的剑侠词宗。而他与诗人刘过交往的过程中,更是突显了他的这一性格特征。元人郭霄凤的《江湖纪闻》里,便记载了一桩辛弃疾“打土豪”帮助刘过的趣事。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大约是在四五月间,春暖花开,刘过至镇江府,又一次造访辛弃疾,在其幕府盘桓多日。老友重聚,自是诗酒流连,唱和不断。一日,刘过获悉母亲病重,准备告辞归家。只是刘过疏豪好施,不留余财,如今要回去看望老娘,口袋里却“布粘布”,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不禁一筹莫展。辛弃疾得知后,思忖着如何帮助刘过。某日傍晚,辛弃疾脱下官服,着上便装,携刘过一起,到了镇江最有名的青楼。二人进去不久,还没开始喝酒听曲,却即被青楼里管事的给轰了出来。为何?原来,镇江府一都吏已经把这个青楼包场了。辛弃疾虽为知府,但刚刚调来不久,又着便装,加上宋朝制度严禁官员逛青楼、捧歌妓,所以管事的既不识,都吏正喝酒听歌、忘乎所以,当然也不知。辛、刘二人被轰出后,四目对视,不禁会心一笑。
回到府衙,辛弃疾立刻差人通知都吏,说有机密文书急需处理,命他连夜前来干办。然而,都吏早已趴在酒桌上、醉倒“花丛中”,不省人事了,遂一夜未归。第二天,辛弃疾以有令不从、官员宿妓为由,要将都吏籍没家产、流放蛮荒,都吏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为了减轻或免受处罚,都吏先是请了府衙上下数十人到辛弃疾跟前说情,辛弃疾不为所动。后来,都吏打听到辛弃疾的好友刘过正缺钱,便请人转告辛弃疾,愿以向刘过母亲祝寿的名义,送给刘过五千缗钱。辛弃疾同意这个方式,但不同意这个数额,要求都吏加倍。都吏没法,虽然辛弃疾有点“请君入瓮”的意思,但毕竟自己违法在先,只好打掉牙齿往肚里吞,自认倒霉,如数将钱万缗奉上。
于是,辛弃疾慷慨解囊,将都吏的“罚款”万缗送到船上,亲手交到刘过手中,让他乘船归家。辛弃疾的相知、侠义和慷慨,让刘过很感动,临行,刘过特作《念奴娇·留别辛稼轩》一词相赠,词曰:“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刘过交游甚广,他与岳飞的孙子岳珂亦是好友。岳珂的《桯史》一书中,也记载了辛弃疾与刘過见面前的一次交流,说法上与刘过通过赋“羊腰子诗”结识辛弃疾稍有不同。
《桯史》记载说,嘉泰三年,刘过寄居南宋行在临安,辛弃疾则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治所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刘过喜论恢复,又在士大夫间素有文名,其性情既合辛弃疾的脾胃,其诗又为他所看重,因此,辛弃疾特遣人专程赶到临安,邀请刘过到越州幕府相聚。刘过当时恰有要事缠身,暂时无法前往,遂填词《沁园春·寄稼轩承旨》一阕,并随书信一起,请来人转交辛弃疾。词曰:“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辛弃疾的“稼轩体”词有形式松散、语义连贯、好用典故、将古人诗词成句镶嵌进来等特点。刘过这首《沁园春·寄稼轩承旨》,便是效法“稼轩体”而作。在词中,他开篇就假想自己冒着风雨渡过钱塘江赶赴绍兴后,在辛弃疾府衙狂吃海喝的开心样子,这样的相聚“岂不快哉”。然而,让人无奈的是,这样好的相聚却无法成行,他被白居易、苏轼和林逋等三位大诗人强行拉回,推杯换盏,诗酒流连。最后他抱歉地说,待天晴日好,再去拜会吧。
全词想象奇特,用前人诗词成句拆解串通,意思连贯,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他洒脱不羁、才思敏捷的特点。辛弃疾读了刘过的词后,不禁大喜,后又多次力邀。刘过终于应邀来到后,辛弃疾招待月余,临别还赠钱千缗。
岳珂说,他与刘过在西园饮酒之时,说起这段经历时,刘掀髯一笑,颇为得意。岳珂听后打趣道:“此词固然好,只可惜没有‘刀圭药’,来治疗你这个‘白日见鬼症’啊!”意思是,词中拉了那么多已故诗人作陪衬,简直是白日见鬼。
刘、辛二诗人的相识,如果说赋“羊腰子诗”像一个传奇,那么岳珂的所谓“白日见鬼词”则更像纪实。鉴于《沁园春·寄稼轩承旨》收入了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而词又确实是婉拒辛弃疾的邀请之意,加上岳珂与刘过本身就是经常喝酒聊天的诗友,因此,岳珂之说或更接近于史实,更可信。
刘过虽为布衣,但亦是名士,加上刘、辛二人皆好在词中用典故,又皆是豪爽之士,对于性情相近的词人,辛弃疾心生爱慕而热情邀请,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无论是怎么相识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二人的确是因诗而相交、相知、相惜,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且在当时的文坛传为了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