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自由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0x8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似乎与社会格格不入,比起与人相处他们更乐意独处。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自由。
  王尔德曾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别人的人。他们的思想是他人的观点,他们的生活是一种模仿,他们的激情是一种引证。”总是混迹在人群中的人,他们也许并不孤独,但是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思考自己。要知道,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失去自我与思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社会中总是有很多的秩序,但是给一个东西下了定义就意味着限制了它。所谓正常,那只是大部分人认为正确的东西,而且前提是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少数服从多数,这从来不是真理。
  独处,给了你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间。你可以不断地深入挖掘,去认识自己。你的所有优点,缺点,敏感,脆弱,都会赤裸裸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毫无保留。当你真正认识到自己之后,你就不会再被别人的评价所限制,你就自由了。
  蔡崇達曾说过,“这世上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 梵高不被世人理解,世人认为他是孤独的,但他其实是自由的。当他独身一人挥舞着手中的画笔时,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他如痴如狂的激情。梵高将不被世人所理解的愤慨和对绘画的热爱一股脑地倾泻在眼前的这方画布上。虽然画被限制在这一方画布上,他的自由却一直延伸到深邃辽远的天际。梵高在孤独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自由,活出了自己的个性。
  “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孤独的。”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一形象。圣地亚哥有着粗糙干裂的皮肤,但他有一双湛蓝色的眼睛,里面盛满了因孤独而获得的宁静与自由。
  因为孤独,你可以自由地驰骋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毫无顾忌。你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所追求的,不必为了获得所谓的归属感去迎合那些你不喜欢的人或事,也不必为了获得别人的赞扬去隐藏你自己。
  独处,这不是孤独,而是自由。
  指导老师:石月勤
其他文献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杜牧出身名门,祖父是宰相杜佑。杜牧政治才华出众,少年时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潜心研究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他曾向宰相李德裕献计平虏,被采用;杜牧23岁作《阿房宫赋》,声名大振。大和二年(828年),26岁的杜牧进士
期刊
蜀中寻亲龚静染  1935年5月,马一浮得知祖父马楚材的坟找到后,他给四川庆符县(今宜宾高县)县长戴宝蓀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保护好墓地。并在兴奋之余突生奇想,觉得既然祖坟都能够找到,也许就能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于是他另写了一张“寻表弟何茂桢”的启事,请戴县长代为寻找。  马一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这就得从头说起。  马一浮祖籍浙江会稽东墅长塘乡(今属上虞市),但他出生于成都西府街,这条街因为在成都府
期刊
一  似水流年,这流年的“流”,也是流水的“流”。此刻,也许这些流水应该是属于江南的。而被一匹蓝印花布所掩映着的一角江南,或许指的就是这些至今还鲜活着的江南古镇。  这么想着,我的眼前呈现出了这样的画面:一叶乌篷,从小桥的那一边欸乃而来,摇橹或者划桨的船娘,着了一袭蓝印花布,风吹动着那曼妙的身姿。是的,是一“袭”,总觉得这个“袭”字,有着一种缥缈的意境。船娘的身影,在水气氤氲的流水之上,晃动着,一
期刊
冬天一来,天就黑得早了许多,连风也野蛮了起来。通了暖气的房间有点闷,打开窗户,屋外的寒风迎面冲撞而来,像个莽夫般粗鲁,丝毫没有春秋之风的儒雅做派,撞得我鼻子好生不爽。还没来得及让脸颊从这瞬间的冷暖交替里适应过来,便被窗外几声清脆的鸟鸣所吸引。循声找去,可天色毕竟已是傍晚,也只能隐隐看到三两只麻雀在对面楼顶的屋檐上嬉戏追赶。  在初冬还可以这么近距离地感受如此活泼的生灵,欣喜之情自然不用过多言语。可
期刊
山下的小镇好像藏进了山里,盖着天,披着云,安静又温柔。过眼烟云,山这边是我的童年,亦有他们的故事。山风微微,像月光下晃动的海浪,有的,没的,停留在时光的背后,变成小时候的往事。山坡的一角贴着水库,秋冬弥漫水雾,春夏明艳波澜,白天娴静温柔,深不见底。它能包裹着孩子们仰面游躺,供妇人们洗衣洗菜,也藏着吃人的可怕传说。山洞之中,更是怪石嶙峋,不觉阵阵凉习,不时传来清澈而又急速的流水声,还有那震耳欲聋的喇
期刊
祭祖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每次先祖坟头青烟袅袅之时,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古国的沧桑。  是敬畏,是传承,是血脉相连,是薪尽火传!  生命,在祭祖时显得庄严而渺小。长跪、叩首,面对的是一条时间的长河。先贤林立,在审问你的心灵。会惶恐,会奋进,因为你跪下的那一刻便已明白,你的身后还有这么一片慈爱而严厉的目光。  祭祖,源自于宗法制,它也是我华夏延续至今日的家族观、家庭观的源起,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构成,让
期刊
母亲喜欢理发这个职业,也一直干着。理发是个辛苦活儿,也许是她手艺好的缘故,店里一天到晚都忙忙碌碌。春季夏季秋季还好,冬季最苦。焗油染发的人多,那些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常年侵蚀着母亲的手。风一吹,密集的裂着血印的手,看着都让人心疼。年年如此。母亲说自己皮肤不好,冬天过了就会好的。  外公七十多岁,近来身体一直不太好,母亲隔三差五就给外婆打电话。有一段时间,母亲唉声叹气,一个人默默地流泪。有时也变得暴躁
期刊
我的家乡在渭北原上,因干旱少雨,柳树并不多见。印象里,我只在村旁的涝池边见过它们的身影。  涝池沿上长着三棵旱柳,一搂粗的树身,六七米高的树干,枝丫粗硬,条条尽力向上伸展,好像一把倒立的大扫帚。  俗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家乡人不待见柳树,不仅仅是因为柳与溜谐音,怕家中的财气福气溜走,还与葬礼上孝子们拄柳木棍的特殊习俗有关。  柳树也挺识趣,远远地杵在村庄旁,一副旁观者清的样子。  冬天,涝池
期刊
窗花,就是冬日村庄的锃亮光点,永远镶嵌在窗户上。  腊月,巧手女子剪了窗花,兴高采烈地贴上窗户,农家小院立刻亮堂了。千姿百态的窗花,活灵活现,像盛开在这个寒冷冬日里最鲜艳的花朵,鲜艳明亮,成为这块浑厚张扬的土地上独一无二的美,一下子感染得木质窗户活跃起来,娇艳无比。  在陕北,春天一向来得迟,甚至有些拐弯抹角,年却来得早走得慢,过得尤为浓厚。大寒一过,呼啸而起的风透心凉,整个冬天显得悠长悠长的。很
期刊
又是一年暑假,再次捧起因翻了多遍而起褶子的《小王子》,童年的那次启蒙,仍历历在目。  小时候,不知道书为何物,只觉得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如蚂蚁般,挠得人心里痒,看不到一分钟,头一歪,便与周公约会去了。若是让我上树摘果子,捡风筝,我立马会答应你,但是让我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我会瞪着眼睛跟你对着干!以至于小学语文作文出奇地差,常常为凑字数而绞尽脑汁。  但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无论是《格林童话》,还是儿童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