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太需要“大学英雄”了。每一年都在热切期盼越来越多的“大学英雄”出现,期盼这些“大学英雄”成为中国大学里程碑式的人、事和大学。2012年,中国大学还是有不少可以称得上“大学英雄”的人、事和大学。
“大学英雄”之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前会长周远清
可以作为“大学英雄”的个人,应该还是不少的。承诺“四不”的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卸任的深圳大学“最牛校长”章必功;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等,均有充分的理由被称为2012年度“大学英雄”。但笔者还是更愿意推荐刚刚卸任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前会长周远清。
周远清,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分管高等教育工作的副部长。作为副部长,他亲历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共建、合并、调整;倡导并加强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2000年11月,他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从2001年~2011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致力于发挥自身“研究、咨询、中介、服务”的功能,与相关省市联合召开了11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从2003年开始,增设了公益性博士生分论坛,每年都吸引了国内一批优秀博士生和一流的博士生导师参加。11届论坛累计收入高水平论文约2,000篇,每年精选了其中一部分论文结集出版,累计出版了11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论坛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博士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倡导了高等教育学科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由于他卓越的工作,吸引了广大学者、高等教育管理者、高等教育学博士生的参与和关注,有效地推进了决策、科研、教学三支队伍的汇合,使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峰会。
“大学英雄”之那事:大学校长职业化艰难起航
说起作为“大学英雄”的事,同样有不少可供选择的事件。如临沂大学持续的去行政化改革;北京师范大学中层干部“四不”;浙江大学建“学术特区”促青年教师成才;上海交通大学设“特别”岗位搭建青年教师成才舞台;《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复旦大学全面推行“职务聘任代表作制”;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序长不序爵”等,都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但笔者还是倾向于把“大学校长职业化艰难起航”作为2012年度最为有影响的事件。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出了三位“新星”校长。一是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他在2011年10月宣布,在校长任期内,将做到“两个不”;二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他在2012年7月上任后承诺,在担任校长期间,将做到“四个不”;三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任校长韩震,他向全校师生公开承诺“三不”。
笔者积极主张大学校长职业化。因为,随着大学进入社会的轴心位置,社会对大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国,更是如此。社会迫切需要大学对社会作出积极的应对,大学应该引领社会,引领企业,特别是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方面。与此相伴的是,随着大学与社会紧密程度的提高,大学与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也就越来越多,因而不得不由专业人士来管理、带领和协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主张,当今的大学校长应该是政治家、企业家、管理者、教育家的集合体,大学校长更多地应该把精力放在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上,放在资金筹集和人才引进上,而不是放在教学与科研上。但笔者要说的是,大学校长承诺“两个不”“三个不”“四个不”标志着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开始,但这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或者说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行动。中国大学的发展,更需要的是一种大学求真的文化与环境。
“大学英雄”之那大学:中南大学
虽然南方科技大学获准建立,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并作为全球15个教育创新范例之一,入选2012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丛书,但笔者还是更愿意推荐中南大学作为2012年中国“大学英雄”。
张尧学主导下的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被人称为史上最激进改革。实事求是地讲,张校长的改革设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有不少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例如,学术休假制、人员身份管理、副高级上讲台、评职称要有高水平成果、实验室开放等,同时也有不少行政化的东西,如22岁的刘同学被聘为教授;强行要求年轻教师远离讲台,从事科研等也值得商榷。但不管怎样,对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我们还是应该谨慎地欢迎和关注。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艺英]
“大学英雄”之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前会长周远清
可以作为“大学英雄”的个人,应该还是不少的。承诺“四不”的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卸任的深圳大学“最牛校长”章必功;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等,均有充分的理由被称为2012年度“大学英雄”。但笔者还是更愿意推荐刚刚卸任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前会长周远清。
周远清,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分管高等教育工作的副部长。作为副部长,他亲历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共建、合并、调整;倡导并加强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2000年11月,他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从2001年~2011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致力于发挥自身“研究、咨询、中介、服务”的功能,与相关省市联合召开了11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从2003年开始,增设了公益性博士生分论坛,每年都吸引了国内一批优秀博士生和一流的博士生导师参加。11届论坛累计收入高水平论文约2,000篇,每年精选了其中一部分论文结集出版,累计出版了11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论坛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博士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倡导了高等教育学科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由于他卓越的工作,吸引了广大学者、高等教育管理者、高等教育学博士生的参与和关注,有效地推进了决策、科研、教学三支队伍的汇合,使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峰会。
“大学英雄”之那事:大学校长职业化艰难起航
说起作为“大学英雄”的事,同样有不少可供选择的事件。如临沂大学持续的去行政化改革;北京师范大学中层干部“四不”;浙江大学建“学术特区”促青年教师成才;上海交通大学设“特别”岗位搭建青年教师成才舞台;《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复旦大学全面推行“职务聘任代表作制”;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序长不序爵”等,都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但笔者还是倾向于把“大学校长职业化艰难起航”作为2012年度最为有影响的事件。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出了三位“新星”校长。一是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他在2011年10月宣布,在校长任期内,将做到“两个不”;二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他在2012年7月上任后承诺,在担任校长期间,将做到“四个不”;三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任校长韩震,他向全校师生公开承诺“三不”。
笔者积极主张大学校长职业化。因为,随着大学进入社会的轴心位置,社会对大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国,更是如此。社会迫切需要大学对社会作出积极的应对,大学应该引领社会,引领企业,特别是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方面。与此相伴的是,随着大学与社会紧密程度的提高,大学与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也就越来越多,因而不得不由专业人士来管理、带领和协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主张,当今的大学校长应该是政治家、企业家、管理者、教育家的集合体,大学校长更多地应该把精力放在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上,放在资金筹集和人才引进上,而不是放在教学与科研上。但笔者要说的是,大学校长承诺“两个不”“三个不”“四个不”标志着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开始,但这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或者说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行动。中国大学的发展,更需要的是一种大学求真的文化与环境。
“大学英雄”之那大学:中南大学
虽然南方科技大学获准建立,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并作为全球15个教育创新范例之一,入选2012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丛书,但笔者还是更愿意推荐中南大学作为2012年中国“大学英雄”。
张尧学主导下的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被人称为史上最激进改革。实事求是地讲,张校长的改革设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有不少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例如,学术休假制、人员身份管理、副高级上讲台、评职称要有高水平成果、实验室开放等,同时也有不少行政化的东西,如22岁的刘同学被聘为教授;强行要求年轻教师远离讲台,从事科研等也值得商榷。但不管怎样,对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我们还是应该谨慎地欢迎和关注。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