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造物的文化意蕴探析

来源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t_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工开物》系统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造物技术,涉及三十多个造物门类,在其表层意义下蕴藏深层文化意蕴.本文整体把握《天工开物》的造物内容,由表及里,从造物的角度剖析蕴含其中的“尊自然、顺物性、尚日用”特性,并试图诠释“天工开物”的文化内涵.本文还致力于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下探索《天工开物》造物的时代意义.
其他文献
为合理确定底抽巷的布设位置及瓦斯抽放效果,文章以新元公司31006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条件为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手段对不同空间位置下底抽巷的塑性区分布规律、巷道变形规律、瓦斯抽放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结论:31006底抽巷与回风巷的水平距离和垂距均为10 m时,受采动影响较弱,满足预抽要求的钻孔工程量较小;随着抽采时间的增加,瓦斯浓度、抽采纯量两项关键指标呈现出震荡递减的趋势,在预抽3个月后平均瓦斯含量已经降至4.61 m3/t.
煤炭是国家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煤矿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国人的神经.煤矿事故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相关参数密切联系.为了研究河南省煤矿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收集河南省各煤矿数据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事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分析结果能为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制定精确的预防措施,从而保证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催化剂Mo-Ni/HZSM-5@SiO2@Fe3 O4(Mo-Ni/HSF),并以补连塔(BLT)煤为研究样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Mo-Ni/HSF的催化热解性能、磁选回收率和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5%Mo-7%Ni/HSF对BLT煤热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与磁性单金属催化剂5%Mo/H SF相比,双金属催化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焦油的品质,而且使焦油产率增加了约2%;催化剂首次磁选回收率达到87.6%,重复利用4次后,磁选回收率仍可保持64.0%.煤热解过程中催
针对某煤矿井下采空区存在积水的问题,根据矿山采掘实际,对其15号煤层上覆8201采空区进行了探放水技术研究.通过计算分析,顶板垮落区及导水裂隙区高度值超过了上覆采空区赋存高度,15号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采空区突水风险;通过对8201采空区内进行钻孔探放水实践,随着探放时间的增加,放出水总量呈“S”型变化趋势,主要分为初期缓慢增加、中期快速增加与后期平稳三个阶段;通过现场水压监测,整个探放水过程中,水压由初期的1.85 MPa降为最终的0 MPa.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探放水方法有效可行,可为同类条件矿山探
采用常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升温速率对副产炭黑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利用Friedman法求解了气化动力学参数,研究了副产炭黑超声处理前后的气化反应活性,并与神华煤的气化反应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副产炭黑CO2气化反应过程由于存在不同的气化反应机理,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呈双峰结构.副产炭黑的整个气化反应过程为两步动力学反应:第一步是转化率低于0.6时的反应,活化能为(174.8±15.7)kJ/mol,主要是与炭黑内部无定形碳的反应;第二步是转化率高于0.6时的反应,活化能为(229.1±16.1
以河南义马煤样为底物,以实验室保存的煤层气井排采水为菌源,在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条件下进行了煤生物成气模拟及转接实验.结果表明:过量煤粉在成气过程中会产生对产甲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煤粉用量的梯度实验证实,氢气是生物甲烷生成过程中的重要限制因素,产甲烷过程呈现CO2还原途径特征.煤粉过量(100 mL发酵液中加入12.5 g煤粉)时显示出明显的产甲烷抑制作用,增加煤粉量并未提高产气效率.煤中甲醇萃取物产甲烷实验证明,过量的煤粉产生的抑制物的质荷比为130.1,分子式可能为C6 H11 NO2.
责任意识是党的宝贵精神品质,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表征,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包括信仰坚守意识、使命担当意识、制度执行意识、能力塑造意识、作用发挥意识等主要内容,是民族伟大复兴、全面从严治党、高校立德树人、学生党员成长的必然要求.以角色认知增强主体自觉,以党内教育锤炼坚强党性,以内容拓展塑造主流价值,以载体创新构建培育合力,强化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巷道支护困难.采用合理技术解决孤岛工作面回采问题,对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具有重要意义.以8105孤岛工作面进风巷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掘进和回采期间不同宽度煤柱内应力和裂隙分布特征,得到了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承载特性演化规律,最终确定煤柱宽度为7m.通过工业性实验发现巷道掘进期间,巷道整体变形量在预计范围内,验证了煤柱宽度的合理性.
为探究矿井中NH3对煤吸附氧气的影响,通过建立吸附性能显著的含氮活性基团煤分子片段模型,运用量子化学包含色散矫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D3)研究了煤分子分别与NH3和O2之间单独吸附的微观机理以及NH3和O2在煤表面共存条件下的相互依存关系.结果表明:煤对O2的物理吸附性小于NH3,煤与O2分子的吸附位置主要集中在—NH2侧链,煤的自燃氧化过程主要发生在—NH2侧链;煤与NH3和O2发生混合吸附时,NH3和O2分子在煤表面的吸附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且NH3对煤分子吸附O2的促进作用要强于O2对煤分子
以澳大利亚Loy Yang褐煤(LY)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仪、热重分析仪等手段,应用灰分、峰值温度(θp)、不同转化率下的活化能等参数,研究了外植钙离子对褐煤燃烧性能的催化作用,并提出了催化燃烧机理.结果表明:钙离子以羧酸盐的形式负载到酸洗煤样(LYA)中,且负载量随钙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钙离子的植入堵塞了煤样中的部分孔隙;钙离子负载煤样(Ca0.1和Ca0.5)的活化能均低于LYA的活化能,与LYA相比,Ca0.1和Ca0.5的θp分别降低了22.2℃和28.5℃,最大燃烧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