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5)25-03-01
作者:宋金聚 尹崇辉
近几年来,我们以“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为教研方向,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手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然而,通过听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误区:
1.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操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常常被教师所忽视,如,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走了过场,过分的“气氛活跃”导致无序的“自主学习”,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课堂设计不够周密,无效、低效环节依然很多;忽视问题设计或缺少层次性,“伪问题”、“假问题”充斥课堂,导致思维容量和思维深度降低;语言条理性不够,罗里■嗦、不够精炼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2.在传统听课、评课方式中,虽然重视课后的评议,但由于课堂事件稍纵即逝,教学全貌难以复原,缺乏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的甚少。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科学、有效的研究方式,来真实记录教师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师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与机会,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肢解、分析,进行“麻雀解剖”,从而构建丰富的、分层的、可供教师直接观察与研究反思的建构主义环境,对于“打造有效、高效课堂”很有必要。
经过认真的反思与充分论证,我们实施了“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主要过程有“课堂记录、课堂会诊、课堂反思、课堂修正与展示、课堂对比”五个基本步骤。
1.课堂记录。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利用录像技术作为课堂观察的“第三只眼睛”,真实地记录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师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与机会。录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迅速转换镜头,选择对象及其行为,对能够反映观察重点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记录,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分析教学效果,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了当堂检测试题,在授课结束后对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在设计课堂检测题时,有的是课堂教学基本内容的习题化形式,有的是课堂上使用过的例题和学生做过的习题,有的是有关学习内容的拓展利用。
2.课堂会诊。为抓好课堂会诊,听课前成立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对照课堂教学录像实施“麻雀解剖”式的研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肢解和分析,发现和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高效环节以及无效、低效环节,并汇总完成课堂观察分析报告表。
其中,在分析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完成“课堂观察分析报告”时,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并详细记录各个环节利用的时间(具体到分钟)。主要分析课堂结构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以及学生对时间的运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活动,以及教学目标拟订、教学流程设计、师生活动安排、教师提问技巧水平、课堂事件处理、教学资源运用、练习目标层次、教师评价等
3.课堂反思。在观察小组进行课堂会诊的同时,授课教师个人对照课堂录像撰写“课堂实录”,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全面记录;然后,观察小组与授课教师共同分析和研究“课堂观察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完成个人教学反思,全面分析自己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与效率及最终的课堂效果。
4.课堂修正与展示。在经过课堂会诊和课堂反思之后,授课教师再次对个人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由执教教师到另一个平行班级再次进行“同课题讲课”,观察组成员全部参加听课并再次录像,并利用同样的题目再次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检测。
5.课堂对比。在新的课堂展示之后,及时组织听课教师对两节录像课进行对比分析,并展示两次的课堂教学检测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教师在改进后的课堂教学中语言更加精炼和规范,教法和学法更加科学和有效,无效、低效环节基本不再出现,学生对当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原来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实施课堂观察研究,一是用事实教育了参与活动的教师,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加强教学设计、打造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成为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改进: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层次性和思维容量有了很大提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主要依据;“三讲三不讲”得到了有效落实;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加精炼,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流畅,教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的方法,将课堂教学研究从宏观引向微观,既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素材和依据,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为提高教学教学效益提供了坚实保障,得到了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充分肯定,《诸城教育》、《潍坊日报》等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我们实施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的做法与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教研室、山东诸城实验初中
262200)
作者:宋金聚 尹崇辉
近几年来,我们以“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为教研方向,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手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然而,通过听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误区:
1.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操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常常被教师所忽视,如,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走了过场,过分的“气氛活跃”导致无序的“自主学习”,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课堂设计不够周密,无效、低效环节依然很多;忽视问题设计或缺少层次性,“伪问题”、“假问题”充斥课堂,导致思维容量和思维深度降低;语言条理性不够,罗里■嗦、不够精炼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2.在传统听课、评课方式中,虽然重视课后的评议,但由于课堂事件稍纵即逝,教学全貌难以复原,缺乏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的甚少。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科学、有效的研究方式,来真实记录教师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师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与机会,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肢解、分析,进行“麻雀解剖”,从而构建丰富的、分层的、可供教师直接观察与研究反思的建构主义环境,对于“打造有效、高效课堂”很有必要。
经过认真的反思与充分论证,我们实施了“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主要过程有“课堂记录、课堂会诊、课堂反思、课堂修正与展示、课堂对比”五个基本步骤。
1.课堂记录。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利用录像技术作为课堂观察的“第三只眼睛”,真实地记录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师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与机会。录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迅速转换镜头,选择对象及其行为,对能够反映观察重点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记录,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分析教学效果,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了当堂检测试题,在授课结束后对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在设计课堂检测题时,有的是课堂教学基本内容的习题化形式,有的是课堂上使用过的例题和学生做过的习题,有的是有关学习内容的拓展利用。
2.课堂会诊。为抓好课堂会诊,听课前成立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对照课堂教学录像实施“麻雀解剖”式的研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肢解和分析,发现和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高效环节以及无效、低效环节,并汇总完成课堂观察分析报告表。
其中,在分析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完成“课堂观察分析报告”时,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并详细记录各个环节利用的时间(具体到分钟)。主要分析课堂结构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以及学生对时间的运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活动,以及教学目标拟订、教学流程设计、师生活动安排、教师提问技巧水平、课堂事件处理、教学资源运用、练习目标层次、教师评价等
3.课堂反思。在观察小组进行课堂会诊的同时,授课教师个人对照课堂录像撰写“课堂实录”,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全面记录;然后,观察小组与授课教师共同分析和研究“课堂观察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完成个人教学反思,全面分析自己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与效率及最终的课堂效果。
4.课堂修正与展示。在经过课堂会诊和课堂反思之后,授课教师再次对个人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由执教教师到另一个平行班级再次进行“同课题讲课”,观察组成员全部参加听课并再次录像,并利用同样的题目再次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检测。
5.课堂对比。在新的课堂展示之后,及时组织听课教师对两节录像课进行对比分析,并展示两次的课堂教学检测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教师在改进后的课堂教学中语言更加精炼和规范,教法和学法更加科学和有效,无效、低效环节基本不再出现,学生对当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原来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实施课堂观察研究,一是用事实教育了参与活动的教师,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加强教学设计、打造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成为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改进: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层次性和思维容量有了很大提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主要依据;“三讲三不讲”得到了有效落实;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加精炼,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流畅,教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的方法,将课堂教学研究从宏观引向微观,既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素材和依据,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为提高教学教学效益提供了坚实保障,得到了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充分肯定,《诸城教育》、《潍坊日报》等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我们实施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的做法与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教研室、山东诸城实验初中
2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