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课堂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ao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5)25-03-01
  作者:宋金聚 尹崇辉
  近几年来,我们以“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为教研方向,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手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然而,通过听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误区:
  1.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操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常常被教师所忽视,如,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走了过场,过分的“气氛活跃”导致无序的“自主学习”,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课堂设计不够周密,无效、低效环节依然很多;忽视问题设计或缺少层次性,“伪问题”、“假问题”充斥课堂,导致思维容量和思维深度降低;语言条理性不够,罗里■嗦、不够精炼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2.在传统听课、评课方式中,虽然重视课后的评议,但由于课堂事件稍纵即逝,教学全貌难以复原,缺乏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的甚少。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科学、有效的研究方式,来真实记录教师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师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与机会,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肢解、分析,进行“麻雀解剖”,从而构建丰富的、分层的、可供教师直接观察与研究反思的建构主义环境,对于“打造有效、高效课堂”很有必要。
  经过认真的反思与充分论证,我们实施了“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主要过程有“课堂记录、课堂会诊、课堂反思、课堂修正与展示、课堂对比”五个基本步骤。
  1.课堂记录。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利用录像技术作为课堂观察的“第三只眼睛”,真实地记录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师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与机会。录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迅速转换镜头,选择对象及其行为,对能够反映观察重点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记录,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分析教学效果,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了当堂检测试题,在授课结束后对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在设计课堂检测题时,有的是课堂教学基本内容的习题化形式,有的是课堂上使用过的例题和学生做过的习题,有的是有关学习内容的拓展利用。
  2.课堂会诊。为抓好课堂会诊,听课前成立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对照课堂教学录像实施“麻雀解剖”式的研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肢解和分析,发现和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高效环节以及无效、低效环节,并汇总完成课堂观察分析报告表。
  其中,在分析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完成“课堂观察分析报告”时,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并详细记录各个环节利用的时间(具体到分钟)。主要分析课堂结构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以及学生对时间的运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活动,以及教学目标拟订、教学流程设计、师生活动安排、教师提问技巧水平、课堂事件处理、教学资源运用、练习目标层次、教师评价等
  3.课堂反思。在观察小组进行课堂会诊的同时,授课教师个人对照课堂录像撰写“课堂实录”,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全面记录;然后,观察小组与授课教师共同分析和研究“课堂观察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完成个人教学反思,全面分析自己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与效率及最终的课堂效果。
  4.课堂修正与展示。在经过课堂会诊和课堂反思之后,授课教师再次对个人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由执教教师到另一个平行班级再次进行“同课题讲课”,观察组成员全部参加听课并再次录像,并利用同样的题目再次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检测。
  5.课堂对比。在新的课堂展示之后,及时组织听课教师对两节录像课进行对比分析,并展示两次的课堂教学检测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教师在改进后的课堂教学中语言更加精炼和规范,教法和学法更加科学和有效,无效、低效环节基本不再出现,学生对当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原来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实施课堂观察研究,一是用事实教育了参与活动的教师,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加强教学设计、打造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成为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改进: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层次性和思维容量有了很大提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主要依据;“三讲三不讲”得到了有效落实;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加精炼,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流畅,教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的方法,将课堂教学研究从宏观引向微观,既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素材和依据,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为提高教学教学效益提供了坚实保障,得到了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充分肯定,《诸城教育》、《潍坊日报》等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我们实施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的做法与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教研室、山东诸城实验初中
  262200)
其他文献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变: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究”;变“注重教条结论”为“注重知识发现过程”。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出示两道与学生生活非常密切的应用题,让学生先把式子列出来,再比较两个式子的异同点,最后再归纳小结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纵观现行教材,估算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策略的一种,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用方式和行为。一方面,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已将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
期刊
教学情境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情景创设是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
期刊
编号:H3(2015)3-04-03  作者:郭因方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语言技能的基础,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始终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英语教师语音的准确程度将会影响着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水平。所以,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示范的口型,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来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在语音的表达上提供模仿的榜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
期刊
编号:H1(2015)4-02-01  作者:王慧艳  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
编号:H1(2015)4-02-03  作者:丁桂珍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1.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阅读是由多种心
期刊
编号:G40(2015)4-01-03  作者:张一诺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看到妈妈疲劳的样子,我决定送给妈妈的礼物是——给妈妈踩背。  我先让妈妈趴在床的内侧,然后小心翼翼地站在妈妈的背上,说:“妈妈,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踩了。”“准备好了,开始吧!”妈妈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我一边踩背一边对妈妈说:“我发明的捶背法是—一踩二捶三滚四拍,请您尽情享受吧!”我从上往下,轻轻地踩
期刊
编号:G40(2015)4-02-02  作者:杨才辉  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一切天性和若言都不如创新的习惯更有力量。教师要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学习。  一、树立教育创新观念,重视科学启蒙,丰富实践活动  尽管创新是人的本性,但明确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创新习惯,还需要系统的有意识培养
期刊
编号:H1(2015)3-04-02  作者:宋艳军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
期刊
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知识的一种本质认识.  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有:(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2)化归与转化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讨论思想;(5)图形运动思想;(6)数学模型思想.  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