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工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选择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工期制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水利工程在冬季仍继续施工,因而,这就面临冬季混凝土施工如何确保安全质量这一问题。
  
  1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一般原理
  
  1.1水泥的硬化与水及温度的关系
  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水)。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黏结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1.2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通过国内众多学者对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浇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试验研究还表明,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继续养护,其强度还会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对于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如达到R28的35%)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而对于安全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混凝土冻结前,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一般称临界强度,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2 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三是如何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工程结构状况(工程量、结构厚大程度与外露情况),工期紧迫程度,水泥的品种及价格,早强剂、减少剂、抗冻剂的性能及价格,保温材料的性能及价格,热源的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2.1调整配合比方法
  主要适用于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释放强度最高,一般3天抗压强度大约相当于普通硅水泥7天的强度,效果较明显。②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③掺用引气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粘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④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应用较普遍的有硫酸钠(掺用水泥用量的2%)和MSF复合早强试水剂(掺水泥用量的5%)。⑤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
  
  2.2蓄热法
  主要适用于气温10℃,结构比较厚大的工程。做法是: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t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此法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不多,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角部与外露表面受冻,且要延长养护龄期。
  
  2.3外部加热法
  主要适用于气温10℃以下,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①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且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②蒸气加热。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③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④红外线加热。以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辐射加热。
  
  2.4抗冻外加剂
  在10℃以下的气温中,对混凝土拌和物掺加一种能降低水的冰点的化学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目前常用有氧化钙、氯化钠等单抗冻剂及亚硝酸钠加氯化钠复合抗冻剂。上述4种冬季施工方法都有利有弊,其适用范围都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应根据工地现有条件,采用一种或两种以上施工方法结合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后循环动脉瘤的直接手术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文章根据后循环不同部位动脉瘤,简要介绍相应的手术入路及其特点和适应证。
低钠血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机理尚有争论。目前倾向于以脑失盐综合征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来解释。现就低钠血症及尿钠排泄与抗利尿激素及心钠素的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地造林绿化任务逐年增加。然而,造林难以成林,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问题,始终是困扰林业的一个难题。究其主要原因,除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管护不良外,还有苗木质量差和栽植技术不当等因素。    一、起苗越冬    壮苗是保证更新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此,春秋季节起苗时,一定要做到不伤根,起苗后及时假植好,尽量缩短苗根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负责造林技术员和育苗技术员要共同把好造林起苗技术
一、确定压缩系是否漏气的方法    1、熄火摆动法  在发动机熄火过程中,应观察飞轮往返摆动的次数。单缸柴油机,在卸去皮带,关闭油门后,发动机转速很快减慢,此时飞轮达到一定往返摆动数次才会停止转动。因为熄火之后,飞轮部件因转动惯量而继续转动,来克服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当压缩空气的反作用力超过转动惯量时就反向摆动;但当转动惯量小于反向压缩的反作用力时,就形成往返摆动。摆动次数越多,表示压缩系统密封
脑栓塞的超早期诊断无论从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的判定及栓塞再发的预防角度都是非常重要的,脑栓塞超早期的CT所见可表现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豆状核境界模糊,早期低密度改变,脑沟消
近几年,缺血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引起广泛关注。文章简要的概述几种常用溶栓药物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研究情况,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正进行的大规模试验现状。
脑动脉破裂后蛛网膜下因引起脑血管痉挛的致死放致残率均较高。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几种方法:血管内球囊扩张术、动脉内灌注罂栗碱、脑池内血块清除及池内注入t-PA等是近10年来的新发展
急性缺血笥脑血管病是颞动脉炎致命并发症之一。颞动脉炎可影响颈内动脉笔椎动脉的颅外段。患者血小板增高的程度与血管炎的严重程度及缺血并发症发生的频率有关。大剂量肾上
闭塞性脑血管病,如急性脑梗死引起的偏瘫、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及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NIND),视网膜中央动脉或中央静脉闭塞引起的视力减退、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中的秧田管理包括3个方面,就是前期、中期和后期。其目的就是培育出壮苗。  1.前期(播种出苗前)管理。主要是增温保湿,检查秧床农膜是否盖严,突然降温加盖草苫等保温物。女,有降雪要及时扫掉,以防压塌支架,透风受冻。  2.中期(出苗三叶期)管理。  (1)1.5叶前的管理:既要防止高温多湿造成秧苗的徒长,还要防止低温造成的冻害。在床上要覆盖地膜的要在秧苗出土见绿后及时去掉覆在床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