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辞发·笑对作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提出现在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而在这三者中,很多中学生又尤其怕写作文。这一现象不能不引发每位中学语文老师的思考: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知法可写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需乃至持久的兴趣最终享受写作的快乐呢?
  笔者认为,为了给传统作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来水”,让作文教学有趣、有味、有效,那么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协助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就信息技术环境下作文教学模式做了以下探究。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可按“创造情景·激发兴趣——明确目的·细察重点——丰富材料·激活思维——情动辞发·轻松成文——自由互动·评价修改”的模式进行。
  一、创造情景·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中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會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而信息技术整合于作文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学习工具。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贴近学生实际,把枯燥的写作要求变成动的形,美的景,真的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1、以影像入境。作文教学中,以鲜明生动的图片或录像、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写作情境。如在以“雨”为主题的写作指导课上,我们先播放了关于江南雨的画面,分别从“雨形”、“雨声”、“雨势”、“雨的四季”观雨,再从“雨中景”“雨中人”“雨中事”“雨中诗”等几个方面让自然之雨印上浓郁的人文色彩。这些影像画面能引导学生进入回忆空间,唤醒固有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对要表达主题的感受。
  2、以声音触情。声音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另一种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巧妙地运用声音来触发学生的情思。例如在上《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的作文课时,我们事先准备了几组声音:自然之声,如细雨、流水、清泉等;田园之声,如虫鸣、鸡啼、狗叫等;亲人之声,如母亲的细语、父亲的嘱咐、奶奶的叮咛等;友谊之声,如同学的加油、热烈的掌声、由衷的赞美等;小巷之声,如亲切的乡音、热闹的叫卖、匆匆的脚步等;陌生之声,如关切的问候、焦急的询问、好奇的猜测等,依次播放给学生听。这样一种有声无形的形式反而会让学生静心倾听,勾起往日回忆或无限遐想与思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创造和想像的热情,并引发情感共鸣,让他们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情思。
  3、以佳文会友。《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是一种真实的表达方式,是一种蕴藏内心但袒露文字之中的对话。在写作中,教师可常找一些发人深思,触动心灵的文字,通过大屏幕,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进入一种奇特的情的意境,心灵为之震颤,在和谐的氛围中,最终敢于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见解。
  二、明确目的·细察重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
  但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
  作文教学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天气、动植物等,生动形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设置的情景进行细致观察,能够抓住所展示画面、场景、情境的主要内容,明确写作目的。
  这种观察形象、生动、直观,避免了传统作文枯燥的说教,使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加强。
  三、丰富材料·激活思维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多媒体创设的情境,网络现实的超文本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表达激情,为学生想像和组织语言提供了丰富而不确定的素材,降低了直接从生活中摄取与主题有关材料的难度,解除了学生难于“无米之炊”的困惑。
  加拿大课程理论家塔巴女士提出了归纳的思维教学模式,认为“思维是可教的”。章熊先生的语言和思维训练体系。他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把语言和思维训练放在首位。写作与人的思维关系密切。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的作文教学,可利用丰富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写作活动课让学生敢想,会想,想好,无形中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情动辞发·轻松成文
  在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利用源于生活又经过主题加工的系列媒体素材,以生动的图像、有趣的视频、动情的声音等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触动着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了一种“不吐不快”之感。这样不但改变学生言之无物与言之无法的学习状态,而且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有大量积累而产生“倾吐”的需要,“情动而辞发”,轻松成文。
  五、自由互动·评价修改
  叶老曾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改,即功夫同于虚掷。”如何改变作文改评中“高耗低效”的现状呢?“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呼声日益强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网络进行互动式作文评改,有着传统作文评改无法比拟的便捷、高效。我们可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1.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软化“班级标准”,不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参照,强化“自我标准”,倡导“绿色评价”、“希冀性”的评价、“夸张型”的评价。
  2.评价符号的多元化。在网络上下载大量夸张的语言、新奇的图案、精致的实物来满足学生情感的需求,体现评价符号的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
  3.评价的互动性。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尝试着构筑“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总结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式评价体系,并加强网上作文评价的“岗前培训”,让学生明其要求,明其方法。对于优秀的范文,教师还在网上文学社的专栏里发表专帖。
  4.评语导航、榜样导航。在学生网络作文的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评价相当重要,既要让学生从中读出不足,又要能激发学生新的写作欲望,还树立了一批“小老师”为大家作写作经验汇报的(当然这个经验也是经过教师指导提炼过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让真情在笔尖流淌,让思想在语言中闪光,使作文生活化、个性化、规范化、现代化已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相信,在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定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积淀情感,学会感动,抒写性灵,表达真情,笑对作文,笑看人生!
  参考文献:
  [1]秦兆基:《正确认识,因势疏导》,《作文研究》,第二集,1991年3月。
  [2]北师大信息学院:《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3]田杰:《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益》,《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4]刘淼:《作文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5]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护理高职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针对培养边疆各民族护理高职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公认的中文量表(CCTDI—CV),对红河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2012级279名全日制高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进行普查。结果 边疆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279.68±23.70、278.36±21.97,两者均低于280分的
期刊
【摘要】当下,各种教学改革措施深入人心。高职院校因其生源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特殊性,教改的呼声更高。尤其在公共基础课改革方面,如何做到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打基础,成为公共课改革的重要方向。高职教育在专业上注重职业性,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针对性,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实践性。这就决定了高职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实用性,结合专业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高职语文课既不同于中学语文,偏重基础知识的系统
期刊
【摘要】拉尔夫·W·泰勒,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构建了课程理论的一座丰碑,被认为是西方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泰勒原理提出了有关课程实施预设与生成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分析泰勒原理及预设与生成问题,为课改中出现及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泰勒原理 课程实施 预设 生成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电子工程系为例,对目前实践性较强的《传感器原理与技术》这一理论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按照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并由此展开一系列的“教与学”方面的探索与改进,实践表明,本次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理论课 传感器 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试行推广,再一次把问题摆放在我们教师面前。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以生为本、师为导;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创造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目标,以核心问题为突破点,使创造教育在课堂领域实现新的进展。  【关键词】生为本 师为导 问题为核心 创造教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硕士研究生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并将文献内容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本文对培养研究生做文献汇报能力进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不但可以提高做文献汇报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博士深造或者工作提供基础。  【关键词】动物繁殖学硕士研究生文献汇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48-02  每一年动物繁
期刊
【摘要】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方案的制定,黄淮学院做了一些探索,在制定后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开设,选修课以及实习实训方面做了剖析,根据发现的一些问题,试图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希望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 培养方案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学生生活社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90后大学生的特点,探索将高校学生生活社区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寻求适合高校学生生活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维护校园稳定,进行有益尝试很有必要。  【关键词】学生生活 社区 管理 治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立足于课堂内外,通过仿写、写日记、修改习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练笔,从而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丰富语感,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底蕴,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仿写 日记 修改 练笔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