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十分完善、社会福利高于欧美许多发达地区、生活质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在我女儿入籍瑞士后,许多人问到我这方面的具体情况时,我都不甚了了。直到我的小外孙帕思佧出生后,我才越来越多接触到这些方面的问题,也才对瑞士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有所了解。
帕思佧是中瑞混血的小男孩,其父是瑞士人。帕思佧于2007年10月的最后一天在瑞士北部的Aagao州州立医院出生。小家伙降临到人世的第一个早晨,是一个美丽而璀璨的清晨,霞光将医院所有的景物都染上了一层玫瑰色,让医院那原本就色彩斑驳的杂树林更加绚丽多彩。在帕思佧出生前,女儿、女婿因忙于工作,尽管两人都30多岁了,仍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所以,在2007年初春,当女儿从瑞士打来电话告诉我,她怀孕了,问我怎么办时,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生!这是上帝送的礼物,岂有不要之理。那时,我口里虽然这么说,心里却十分忐忑。那是因为女儿已经是37岁的“高龄”了。再后来,当女儿问我,生男孩儿好还是生女孩儿好时,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平安健康就好。女儿在怀孕中后期时,曾以她在中国获得的经验,请求她的主治医生届时为她实施剖腹产,却被拒绝。瑞士医生说,没有特殊情况,他们都主张自然分娩。2007年10月,我从中国去瑞士照顾女儿。10月31日午夜,女儿出现宫缩,我和女婿、还有邻居库特先生(帕思佧后来的教父)将女儿送去医院。女婿在产房里陪伴女儿,我和库特先生坐在产房外的休息室静候消息,当那个为女儿接生的漂亮医生,在帕思佧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到休息室告诉我们,女儿生了,过程非常顺利,是一个漂亮健康的小男孩,是自然分娩的。那一刻我紧揪着的心放松下来,而双眼却在那一瞬间湿润了。
女儿和外孙在医院住了两天后回到家里。初为外祖母的我却在为如何喂养这小家伙犯起愁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之30多年家里无小孩儿,我自觉我连如何给这软绵绵的小家伙洗澡都不会了。当我把我的焦虑告诉女儿时,女儿笑了,告诉我,这不会是个问题。因为在瑞士,各地镇政府大都聘有妇幼保健医生专门为新生儿家庭提供帮助。果然,就在女儿和外孙回到家里的第二天,一大早,一个衣着整洁,态度和蔼的中年妇女便出现在女儿家门口。她便是镇政府聘请的妇幼保健医生。进得家门,甫一坐定,她便开始工作。在详细询问了女儿生产过程和婴儿现在情况后,便接过孩子,麻利地脱去孩子衣服,开始为孩子测血压、量体温、测身高、量体重,给孩子洗头、洗澡、换脐带纱布、系尿不湿。一切是那样麻利、专业。当得知女儿产后没有乳汁时,又教给我们如何用瑞士民间方法催奶,如何选购代乳品,如何人工喂养。至此以后,只要我们需要,她都会准时在约定时间来到女儿家里,直至帕思佧满月。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则按规定,我们带着帕思佧去她的诊所进行例行检查。妇幼保健医生的工资由镇政府支付,新生儿家庭并不负担有关费用。
从女儿处,我得知,在瑞士,凡参加工作的妇女,在孕期和产期可享受14周的带薪假。其间的工资由所在用工单位先行支付。之后,再由该妇女参加生育保险的机构,支付给用工单位。在瑞士,孩子一出生,还将享受政府发给的补贴,这种补贴每个孩子可享受到大学毕业或参加工作时。这种补贴每月在200至250瑞士法郎,各个州略有不同。如果父母自己做生意,则按比例从父母应缴所得税中减去。有人戏称:瑞士孩子是自己抱着奶粉钱出生的。这倒一点也不为过。
瑞士还是全球保险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的保险涵盖私营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瑞士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现已涵盖社会所有人员。作为瑞士公民的帕思佧在享受联邦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的同时,也毫无例外地参加了与其有关的各种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社会保险。
女儿和女婿首先为帕思佧办理了医疗保险,这是带强制性的。按规定,女儿每月须为帕思佧缴纳60多元的瑞士法郎,全年约700瑞士法郎的保险费。投保后,无论帕思佧患什么病,包括昂贵的牙医,女儿、女婿只需支付全部医疗费用的10%。如果父母因失业缴不起孩子的保费,则由镇政府代为缴纳。
除此之外,帕思佧还参加了住房附加险。所谓住房附加险即是投保人按规定在每年缴纳200多元瑞士法郎办理住房险的基础上,每年再缴20多元瑞士法郎作为附加险。这住房附加险专为儿童所设。相当于儿童成长阶段用于“善后”的保险。当孩子随父母外出或超市购物或做客他家,如不慎损坏了商品或物件,保险公司都将根据实情予以赔付。这就难怪在瑞士为人父母者总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玩耍,让他们的童年在嬉戏中陶陶然,乐在其中。
2009年8月,女儿、女婿因工作变动,在帕思佧快两周岁时,将其送回中国由我们暂时照管。时逢甲型流感在中国出现,我很紧张,压力很大。女儿见我有顾虑,笑着对我说,不用担心,他们全家三口还办理了紧急救援保险。全家每年缴70多元瑞士法郎,则不管投保人在世界何地,只要发生意外,需要提供紧急救援时,保险公司都会迅速作出安排,联系飞机实施救援。如果帕思佧在中国发生意外,配备有医生和医疗设备的飞机将在24小时内将他接送回瑞士。女儿告诉我,在瑞士养老、疾病、失业和意外伤害的保险都是带强制性的,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瑞士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按起因原则建立。所谓起因原则,是指根据造成收入损失的原因,而不是收入损失本身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据前几年的一组统计,瑞士联邦政府每年将1/4的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险和其它保障计划。让瑞士公民真正做到“有乐于身,无忧于心”。
从2009年8月到2009年11月,整整三个月时间,帕思佧同我们一起生活在中国。由于长着一张洋娃娃的脸,出门在外常被围观。小家伙很调皮,在家里不是学外公咳嗽、喝水,就是学保姆弓着身子走路,要不,就守在电视机前饶有兴味地看《三只小猪》或《喜羊羊和灰太狼》。两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帕思佧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汉语单词和短语,只是与人们交流时,常常会夹带一些在瑞士学过的德语(帕思佧父母生活在瑞士德语区)。11月份,按照女儿的安排,我送帕思佧回到瑞士。很快,我和女儿便发现帕思佧在语言方面感到困扰。瑞士邻居和他们的孩子基本上听不懂帕思佧夹带中国话的德语。小家伙为了让他们听明白,竟白作聪明地学着邻居孩子的音调,自创了一种语言。这是一种中国人听不懂,瑞士人更不明白的语言。一次,在Sursee的一家大超市的儿童游戏室,当阳光开朗的帕思佧主动向一位漂亮的金发小美眉打招呼时,那女孩儿因听不懂帕思佧的话,冲着帕思佧说了句“Nei!”(“不”的意思),让帕思佧大为伤心。这让我非常担忧。我对女儿说,帕思佧以后会不会有心理障碍,会不会得社交恐惧症啊?女儿说,放心,不会有问题。一是孩子们学语言都很快,二是瑞士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行为规范和动手能力。女儿说,在瑞士,如果哪家父母将孩子喂养成肥胖儿,政府都有专门机构的人员或提出警告,或剥夺其父母的养育权。更何况孩子的心理问题。在瑞士,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占很大的比重。教育总支出的一半由州承担,市镇负责全部经费的1/3,其余由联邦政府负担。幼儿园以及小学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全免。八年级以上,包括职业教育和公立大学,学生家长才开始负担书本费,而学杂费仍然全免。在瑞士,幼儿园的普及率很高。城市和各大城镇都建有幼儿园。在德语区,幼儿教育普遍实行“快乐教学法”,在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实行“心理教学法”。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考虑到瑞士人口出生率低,居住分散,在孩子3岁上幼儿园时,教师首先要进行的课程是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孩子们会被老师安排去彼此的家庭做客。孩子们的父母总是会认真地配合。幼儿出现任何心理问题,总会及时得到疏导,任何不规范的行为总会被提醒和得到纠正。到今年10月,当帕思佧三周岁时,他将去幼儿园学习。
帕思佧现在的语言已有长足进步,懂得同瑞士邻居要讲瑞士德语,与我们通电话时要讲中文,每当女儿问他外婆叫什么名字时,他都会调皮地一笑,说:“中国人。”
帕思佧还学会自己开电视,放影碟,看各种卡通片。在电脑上能打出“Oma”(瑞士德语中“祖母”的意思)一词。在电话中,会用他那稚嫩的声音对我说:“Oma,快点来!Baby想你啦。”而我也总是对着话筒说:“帕思佧,Oma也想你啦!”
尽管相信,帕思佧在瑞士一定会生活得很好,但浓浓的亲情仍让我对他无限的牵挂和思念。帕思佧,Oma爱你,愿你快乐健康地成长,有个美好的未来!
帕思佧是中瑞混血的小男孩,其父是瑞士人。帕思佧于2007年10月的最后一天在瑞士北部的Aagao州州立医院出生。小家伙降临到人世的第一个早晨,是一个美丽而璀璨的清晨,霞光将医院所有的景物都染上了一层玫瑰色,让医院那原本就色彩斑驳的杂树林更加绚丽多彩。在帕思佧出生前,女儿、女婿因忙于工作,尽管两人都30多岁了,仍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所以,在2007年初春,当女儿从瑞士打来电话告诉我,她怀孕了,问我怎么办时,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生!这是上帝送的礼物,岂有不要之理。那时,我口里虽然这么说,心里却十分忐忑。那是因为女儿已经是37岁的“高龄”了。再后来,当女儿问我,生男孩儿好还是生女孩儿好时,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平安健康就好。女儿在怀孕中后期时,曾以她在中国获得的经验,请求她的主治医生届时为她实施剖腹产,却被拒绝。瑞士医生说,没有特殊情况,他们都主张自然分娩。2007年10月,我从中国去瑞士照顾女儿。10月31日午夜,女儿出现宫缩,我和女婿、还有邻居库特先生(帕思佧后来的教父)将女儿送去医院。女婿在产房里陪伴女儿,我和库特先生坐在产房外的休息室静候消息,当那个为女儿接生的漂亮医生,在帕思佧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到休息室告诉我们,女儿生了,过程非常顺利,是一个漂亮健康的小男孩,是自然分娩的。那一刻我紧揪着的心放松下来,而双眼却在那一瞬间湿润了。
女儿和外孙在医院住了两天后回到家里。初为外祖母的我却在为如何喂养这小家伙犯起愁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之30多年家里无小孩儿,我自觉我连如何给这软绵绵的小家伙洗澡都不会了。当我把我的焦虑告诉女儿时,女儿笑了,告诉我,这不会是个问题。因为在瑞士,各地镇政府大都聘有妇幼保健医生专门为新生儿家庭提供帮助。果然,就在女儿和外孙回到家里的第二天,一大早,一个衣着整洁,态度和蔼的中年妇女便出现在女儿家门口。她便是镇政府聘请的妇幼保健医生。进得家门,甫一坐定,她便开始工作。在详细询问了女儿生产过程和婴儿现在情况后,便接过孩子,麻利地脱去孩子衣服,开始为孩子测血压、量体温、测身高、量体重,给孩子洗头、洗澡、换脐带纱布、系尿不湿。一切是那样麻利、专业。当得知女儿产后没有乳汁时,又教给我们如何用瑞士民间方法催奶,如何选购代乳品,如何人工喂养。至此以后,只要我们需要,她都会准时在约定时间来到女儿家里,直至帕思佧满月。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则按规定,我们带着帕思佧去她的诊所进行例行检查。妇幼保健医生的工资由镇政府支付,新生儿家庭并不负担有关费用。
从女儿处,我得知,在瑞士,凡参加工作的妇女,在孕期和产期可享受14周的带薪假。其间的工资由所在用工单位先行支付。之后,再由该妇女参加生育保险的机构,支付给用工单位。在瑞士,孩子一出生,还将享受政府发给的补贴,这种补贴每个孩子可享受到大学毕业或参加工作时。这种补贴每月在200至250瑞士法郎,各个州略有不同。如果父母自己做生意,则按比例从父母应缴所得税中减去。有人戏称:瑞士孩子是自己抱着奶粉钱出生的。这倒一点也不为过。
瑞士还是全球保险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的保险涵盖私营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瑞士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现已涵盖社会所有人员。作为瑞士公民的帕思佧在享受联邦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的同时,也毫无例外地参加了与其有关的各种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社会保险。
女儿和女婿首先为帕思佧办理了医疗保险,这是带强制性的。按规定,女儿每月须为帕思佧缴纳60多元的瑞士法郎,全年约700瑞士法郎的保险费。投保后,无论帕思佧患什么病,包括昂贵的牙医,女儿、女婿只需支付全部医疗费用的10%。如果父母因失业缴不起孩子的保费,则由镇政府代为缴纳。
除此之外,帕思佧还参加了住房附加险。所谓住房附加险即是投保人按规定在每年缴纳200多元瑞士法郎办理住房险的基础上,每年再缴20多元瑞士法郎作为附加险。这住房附加险专为儿童所设。相当于儿童成长阶段用于“善后”的保险。当孩子随父母外出或超市购物或做客他家,如不慎损坏了商品或物件,保险公司都将根据实情予以赔付。这就难怪在瑞士为人父母者总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玩耍,让他们的童年在嬉戏中陶陶然,乐在其中。
2009年8月,女儿、女婿因工作变动,在帕思佧快两周岁时,将其送回中国由我们暂时照管。时逢甲型流感在中国出现,我很紧张,压力很大。女儿见我有顾虑,笑着对我说,不用担心,他们全家三口还办理了紧急救援保险。全家每年缴70多元瑞士法郎,则不管投保人在世界何地,只要发生意外,需要提供紧急救援时,保险公司都会迅速作出安排,联系飞机实施救援。如果帕思佧在中国发生意外,配备有医生和医疗设备的飞机将在24小时内将他接送回瑞士。女儿告诉我,在瑞士养老、疾病、失业和意外伤害的保险都是带强制性的,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瑞士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按起因原则建立。所谓起因原则,是指根据造成收入损失的原因,而不是收入损失本身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据前几年的一组统计,瑞士联邦政府每年将1/4的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险和其它保障计划。让瑞士公民真正做到“有乐于身,无忧于心”。
从2009年8月到2009年11月,整整三个月时间,帕思佧同我们一起生活在中国。由于长着一张洋娃娃的脸,出门在外常被围观。小家伙很调皮,在家里不是学外公咳嗽、喝水,就是学保姆弓着身子走路,要不,就守在电视机前饶有兴味地看《三只小猪》或《喜羊羊和灰太狼》。两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帕思佧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汉语单词和短语,只是与人们交流时,常常会夹带一些在瑞士学过的德语(帕思佧父母生活在瑞士德语区)。11月份,按照女儿的安排,我送帕思佧回到瑞士。很快,我和女儿便发现帕思佧在语言方面感到困扰。瑞士邻居和他们的孩子基本上听不懂帕思佧夹带中国话的德语。小家伙为了让他们听明白,竟白作聪明地学着邻居孩子的音调,自创了一种语言。这是一种中国人听不懂,瑞士人更不明白的语言。一次,在Sursee的一家大超市的儿童游戏室,当阳光开朗的帕思佧主动向一位漂亮的金发小美眉打招呼时,那女孩儿因听不懂帕思佧的话,冲着帕思佧说了句“Nei!”(“不”的意思),让帕思佧大为伤心。这让我非常担忧。我对女儿说,帕思佧以后会不会有心理障碍,会不会得社交恐惧症啊?女儿说,放心,不会有问题。一是孩子们学语言都很快,二是瑞士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行为规范和动手能力。女儿说,在瑞士,如果哪家父母将孩子喂养成肥胖儿,政府都有专门机构的人员或提出警告,或剥夺其父母的养育权。更何况孩子的心理问题。在瑞士,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占很大的比重。教育总支出的一半由州承担,市镇负责全部经费的1/3,其余由联邦政府负担。幼儿园以及小学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全免。八年级以上,包括职业教育和公立大学,学生家长才开始负担书本费,而学杂费仍然全免。在瑞士,幼儿园的普及率很高。城市和各大城镇都建有幼儿园。在德语区,幼儿教育普遍实行“快乐教学法”,在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实行“心理教学法”。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考虑到瑞士人口出生率低,居住分散,在孩子3岁上幼儿园时,教师首先要进行的课程是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孩子们会被老师安排去彼此的家庭做客。孩子们的父母总是会认真地配合。幼儿出现任何心理问题,总会及时得到疏导,任何不规范的行为总会被提醒和得到纠正。到今年10月,当帕思佧三周岁时,他将去幼儿园学习。
帕思佧现在的语言已有长足进步,懂得同瑞士邻居要讲瑞士德语,与我们通电话时要讲中文,每当女儿问他外婆叫什么名字时,他都会调皮地一笑,说:“中国人。”
帕思佧还学会自己开电视,放影碟,看各种卡通片。在电脑上能打出“Oma”(瑞士德语中“祖母”的意思)一词。在电话中,会用他那稚嫩的声音对我说:“Oma,快点来!Baby想你啦。”而我也总是对着话筒说:“帕思佧,Oma也想你啦!”
尽管相信,帕思佧在瑞士一定会生活得很好,但浓浓的亲情仍让我对他无限的牵挂和思念。帕思佧,Oma爱你,愿你快乐健康地成长,有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