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分析总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有质量监控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结论: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安全隐患,有效地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管理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未因医护人员的护理失误而导致病患出现生理功能、机体组织以及生理健康的损害或引发病患的残疾与死亡。从这一解释可以看出,护理安全关乎到病患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更关系到医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排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关键,是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医疗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于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护理的质量也更为看重。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在规避医疗风险的同时,积极找出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从而制定行之有效地管理对策已经迫在眉睫。
一、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繁重的工作,重复性的夜班,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有畏难情绪,轻视护理工作,希望调离护理岗位因此工作中存在:①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入院宣教不到位,对患者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预防认识不足。②服务意识差,态度生冷,对患者解释不耐心,缺乏有效沟通。③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低下: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不注重学习,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特别是新上岗人员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忙而无序。④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忽视患者的知情权,同时又对没有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造成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
2.护理人员自我保护与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和完善的法律知识教育,许多护士并不了解在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有哪些方面,往往只看重患者的健康,而忽视了对于自我的保护,更没有意识到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安全,有的护士在公开场所谈论患者的隐私,在交接班的过程中未能顾及患者的意愿而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此外,多数护士没有意识到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注意证据的收集和留存。
3患者及社会方面因素
3.1患者维权意识增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患方的权利了解全面、认识透彻,在医疗纠纷中,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多数有明确目的性,要求合理赔偿。3.2
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对树立医院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些媒体对医疗纠纷的不客观、不公正报道,误导社会公众,给医院制造了舆论压力;同时,也使导致了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直接影响医患关系。
3.3患者法律意识淡薄。在处理医疗纠纷中,部分患者无视法律准则,无理取闹,故意夸大事实,使医疗纠纷得不到依法公正的解决,影响医院的医疗工作秩序。
二、提高护理安全对策
1.加强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行为,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护理质量满意度,从根本上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
2.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通过法律讲座或者案例分析的形式,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义务,正确履行职责,依法进行护理工作,明确医患双方的权益都要靠法律来维护。引导护理人员认识违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医学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展,患者要求的提高,都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更新、掌握新技能、新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很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医院要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促使护理人员将职业道德与精湛的专业技术完美的结合,有效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使患者满意。
4.健全监督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护理管理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与护理管理密切相关的诸多因素。护理管理目標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护理安全氛围,规范护理操作的各个流程;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强化超前管理意意识,加大检查和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预防潜在的隐患,努力避免护患纠纷;合理调配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数量与实际工作数量相匹配,改善护理工作状态,减少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导致的护患纠纷。
5.提高护理管理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分析护理安全事件,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定临床护理基础质量评价指标,《护理安全指引》、《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等,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从细节上建立安全的工作系统。病房内悬挂警示标志,如“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及“勿随意调节输液速度”等标志。每台仪器、设备悬挂使用说明书,严格操作规程,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发生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护理安全;加强对科室高危药物和抢救药品管理,实施标识管理,班班交接;落实三级护理质控,激励全体护士参与质量控制,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设立科室每天护理质控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护士长查房工作,每天晚上有重点进行查房,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
6. 完善患者识别制度、预防跌倒与压疮制度:对手术、昏迷、小儿患者用“腕带”作为各项操作前的辨别手段,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床头卡、一览表、病历上均有明显的标识,针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压疮、跌倒问题,积极执行“压疮评估、上报”、“防坠床或跌倒评估、上报”制
7.完善医院住院环境:及时完善基础设施、备齐各种急救器材和物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建立贵重物品登记本、毒麻药品上锁,加强水电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防可疑人员进入病房,确保住院环境安全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当前我国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医护人员的双手承载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于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热情企盼,因此,护理人员自身必须要积极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医院的管理者也应始终坚持科学的管理,从而使护理工作的管理向着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燕玲,孙传风.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9,2(17):83.
[2]鲁素芹,蒋霞.浅析护患纠纷的预防.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2(14):1986-1987.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管理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未因医护人员的护理失误而导致病患出现生理功能、机体组织以及生理健康的损害或引发病患的残疾与死亡。从这一解释可以看出,护理安全关乎到病患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更关系到医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排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关键,是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医疗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于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护理的质量也更为看重。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在规避医疗风险的同时,积极找出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从而制定行之有效地管理对策已经迫在眉睫。
一、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繁重的工作,重复性的夜班,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有畏难情绪,轻视护理工作,希望调离护理岗位因此工作中存在:①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入院宣教不到位,对患者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预防认识不足。②服务意识差,态度生冷,对患者解释不耐心,缺乏有效沟通。③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低下: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不注重学习,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特别是新上岗人员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忙而无序。④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忽视患者的知情权,同时又对没有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造成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
2.护理人员自我保护与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和完善的法律知识教育,许多护士并不了解在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有哪些方面,往往只看重患者的健康,而忽视了对于自我的保护,更没有意识到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安全,有的护士在公开场所谈论患者的隐私,在交接班的过程中未能顾及患者的意愿而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此外,多数护士没有意识到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注意证据的收集和留存。
3患者及社会方面因素
3.1患者维权意识增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患方的权利了解全面、认识透彻,在医疗纠纷中,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多数有明确目的性,要求合理赔偿。3.2
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对树立医院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些媒体对医疗纠纷的不客观、不公正报道,误导社会公众,给医院制造了舆论压力;同时,也使导致了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直接影响医患关系。
3.3患者法律意识淡薄。在处理医疗纠纷中,部分患者无视法律准则,无理取闹,故意夸大事实,使医疗纠纷得不到依法公正的解决,影响医院的医疗工作秩序。
二、提高护理安全对策
1.加强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行为,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护理质量满意度,从根本上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
2.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通过法律讲座或者案例分析的形式,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义务,正确履行职责,依法进行护理工作,明确医患双方的权益都要靠法律来维护。引导护理人员认识违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医学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展,患者要求的提高,都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更新、掌握新技能、新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很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医院要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促使护理人员将职业道德与精湛的专业技术完美的结合,有效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使患者满意。
4.健全监督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护理管理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与护理管理密切相关的诸多因素。护理管理目標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护理安全氛围,规范护理操作的各个流程;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强化超前管理意意识,加大检查和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预防潜在的隐患,努力避免护患纠纷;合理调配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数量与实际工作数量相匹配,改善护理工作状态,减少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导致的护患纠纷。
5.提高护理管理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分析护理安全事件,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定临床护理基础质量评价指标,《护理安全指引》、《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等,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从细节上建立安全的工作系统。病房内悬挂警示标志,如“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及“勿随意调节输液速度”等标志。每台仪器、设备悬挂使用说明书,严格操作规程,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发生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护理安全;加强对科室高危药物和抢救药品管理,实施标识管理,班班交接;落实三级护理质控,激励全体护士参与质量控制,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设立科室每天护理质控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护士长查房工作,每天晚上有重点进行查房,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
6. 完善患者识别制度、预防跌倒与压疮制度:对手术、昏迷、小儿患者用“腕带”作为各项操作前的辨别手段,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床头卡、一览表、病历上均有明显的标识,针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压疮、跌倒问题,积极执行“压疮评估、上报”、“防坠床或跌倒评估、上报”制
7.完善医院住院环境:及时完善基础设施、备齐各种急救器材和物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建立贵重物品登记本、毒麻药品上锁,加强水电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防可疑人员进入病房,确保住院环境安全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当前我国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医护人员的双手承载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于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热情企盼,因此,护理人员自身必须要积极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医院的管理者也应始终坚持科学的管理,从而使护理工作的管理向着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燕玲,孙传风.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9,2(17):83.
[2]鲁素芹,蒋霞.浅析护患纠纷的预防.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2(14):1986-1987.